kjjcjy0101.docx
《kjjcjy01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jjcjy0101.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jjcjy0101
学会计网()是会计人员网上交流学习探讨的专业网站,欢迎访问学会计论坛()和加入学会计QQ群(群号在论坛首页上有)。
第一章 总 论
本章为重点章节,在历年考试中平均分不低于20分。
对于初学会计的同学来说,学习好本章的内容对于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学好以后章节,以至于为以后参加职称考试等都能提供扎实的基础。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
会计概述、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其中考试的分值大多集中在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上。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理解)
(一)会计的目的:
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比较和分析,这就需要会计。
(简单了解)
注意:
“会计”一词,远在我国西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
(二)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理解:
1.经济管理工作;即会计属于管理的范畴;
2.经济活动,体现了会计的对象——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3.一个单位,体现了会计主体,会计工作是针对某一特定单位做处理,也就是站在谁的角度进行账务处理。
例如:
甲公司销售一批货物给乙公司。
那么甲公司会计要做销售业务,乙公司会计做采购业务,即使甲乙两公司用的是同一会计代理记账,也是应该分别对甲公司和乙公司做销售和采购的业务。
4.反映和监督,即会计的基本职能。
核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反映,二者一致;
5.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各项经济业务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才能够汇总和记录,但货币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即人们在经济管理中用会计干什么(如预测、决策、分析、控制、考核等)。
(一)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
1.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理解)
(1)确认(能不能记账或用不用记账)
(2)计量(记多少)
例如,企业新购原料一批,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价税合计为117000元——原材料记账金额为100000元。
(3)记录(怎么记)
例如,上面的业务,经确认后确定原料要以100000元记录,根据借贷记账法,应该在会计凭证和账簿中都记录原材料增加100000元。
(4)报告(通过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信息)
【例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职能的是( )。
A.确定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B.审查组织的活动是否违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C.将已经记录的经济活动内容进行计算和汇总
D.编制会计报表提供经济信息
[答疑编号041010101: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2.会计核算的主要特点:
(1)会计核算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从价值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核算以真实合法的凭证为依据。
(二)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依据国家法规、政策以及会计准则等,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1.事前监督(未来),主要是预测和分析经济活动可能达到的预期结果,看是否与单位的计划目标相一致。
对违反政策、法令的各项活动要加以限制和制止。
2.事中监督(正在发生),主要是采用审核的方法,对正在进行中的各种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审核分析,及时总结经验,纠正偏差,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和预期的目标进行。
3.事后监督(已发生),主要是采用检查的方法,对结束的工作进行检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挖掘内部潜力,拟定今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三)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这两个基本职能,是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的。
核算是监督的前提,监督是核算的保证。
三、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
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一)资金投入:
包括业主投入和向别人借钱。
(二)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三)资金的退出:
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内容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只有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才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比如,企业新聘请一位销售经理,这项业务就不是会计核算的对象。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也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核算的3个环节)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
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例2·多选题】下列事项中,属于会计核算前提的有( )。
A.历史成本计价
B.会计主体假设
C.持续经营假设
D.会计分期假设
[答疑编号041010102]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历史成本计价是计量属性。
一、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一般来说,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由若干家企业通过控股关系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它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理解会计主体概念:
1.这就要求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划分清楚,而且还要把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主及企业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严格区分开。
2.正确区别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
法律主体是以能够独立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等法律责任为确定依据,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而会计主体是以是否进行独立会计核算为确定依据。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例3·单选题】关于会计主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会计主体一定是一个法律主体
B.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
C.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D.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一个企业集团
[答疑编号04101010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现行会计处理方法大部分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上的,否则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将缺乏存在的基础。
例如,固定资产的价值通常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期转作费用,逐渐减少固定资产的价值,这一方法就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持续经营假设为资产计量和收益确认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这一假设基础上,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方法、会计程序才能保持稳定,连续不断,有条不紊的进行。
【例4·判断题】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这一方法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 )。
[答疑编号041010201]
『正确答案』√
三、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也叫会计期间假设,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又可以分成季度、月度、半年度。
我国的会计年度采用的是日历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与上期、下期间的差别,从而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预收、预付、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
【例5·单选题】由于( )的存在,才产生了本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异,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答疑编号041010202]
『正确答案』C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某些情况下,统一采用货币计量也有缺陷(结合会计定义: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即并非唯一计量单位)。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
我国的会计核算要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记账时用的最基本的货币单位)。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会计核算,但对外提供报表时,应该折合成人民币反映。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一般是以当地的货币进行日常核算,但在向国内报送财务报告时,也要折算成人民币。
(币种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根据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还包含着币值稳定不变的假设,对货币购买力的波动不予考虑。
但在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时,就需要以特殊方式(如物价变动会计)进行会计处理,否则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四项基本假设,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例6·判断题】会计主体假设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与会计分期假设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假设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 )
[答疑编号041010203]
『正确答案』√
【例7·判断题】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即以货币为唯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 )
[答疑编号041010204]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而并非唯一计量单位。
第三节 会计基础
一、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以应收应付为标准确定本期收入与支出(费用)的一种处理方法。
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又称实收实付制,是以实际收到或实际支付的现金作为标准,确认本期收入和支出(费用)的一种处理方法。
收付实现制基础要求,凡是在本期收到款项的收人或支出款项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相反,凡是本期未实际收到款项的收人和未实际支付款项的费用,即使应当归属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可见,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例8·单选题】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采用( )确认收入和费用。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永续盘存制
D.实地盘存制
[答疑编号041010205]
『正确答案』B
三、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详见下表
项目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标准不同
以应收应付为标准确定本期收入与本期费用。
以实收实付为标准确定本期收人与本期费用。
繁简不同
对经济业务的处理比较复杂。
对经济业务的处理比较简单。
对损益的
影响不同
可以使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合理的配比,从而能正确地确认本期损益。
不能使本期的收入与费用合理的配比,不能正确地计算确认本期损益。
【例题9·计算题】某企业200×年l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以现金支付本月水电费6000元;
(2)收到上月销货款50000元存人银行;
(3)以现金预付下半年的房屋租金20000元;
(4)销售产品一批货款6000元存入银行;
(5)销售产品一批货款50000元,尚未收到;
(6)预收销货款30000元存入银行;
(7)本月应负担的短期借款利息l5000元尚未支付。
要求:
分别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确定本月的收入和费用。
[答疑编号041010206]
『正确答案』分别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算结果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业务序号
收入
费用
收入
费用
1
6000
6000
2
50000
3
20000
4
6000
6000
5
50000
6
30000
7
15000
合计
56000
21000
86000
26000
第四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对会计核算对象(资金运动)的具体化。
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凡是与价值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都构成会计要素的内容;凡与价值运动无关的经济活动,则不属于会计要素的内容。
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资产负债表相关);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与利润表相关)。
【例题10·判断题】在会计核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经济活动,都构成会计要素的内容。
( )
[答疑编号041010301]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凡是与价值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都构成会计要素的内容。
【例题11·单选题】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是( )。
A.资产 B.收入 C.成本 D.费用
[答疑编号04101030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构成了六大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以下三项:
1.资产
(1)概念: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资产具有三个特征:
①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例如购货意愿或者计划,不能确认为资产。
②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拥有是指拥有此项资源的所有权。
通常判断资产属于谁,所有权是考虑的首要因素。
但对一些特殊方式形成的资产,企业虽对其不拥有所有权,却能够实际控制,也应当确认为企业资产。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③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资产预期能否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
如果某一资产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果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也不能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例如,企业销售货物,价款30万元,对方没给钱。
那我们就确认应收账款增加30万元。
到年底出报告时需要对这30万元债权进行检查。
假如发现最多能收回20万元,也就是有10万元收不回的可能性很大(这10万元已经不能带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此时要将这10万元核销掉,而不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3)确认条件
资产的确认除了要符合资产的定义以外,还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该资源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4)分类
按其流动性,资产通常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流动资产按其变现能力的大小,可以分为货币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①货币资金。
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它们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②交易性金融资产。
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包括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③应收及预付款。
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款项和预付款项等。
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预付款项则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如预付账款等。
④存货。
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长期投资、长期应收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
①长期投资。
是指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等。
②长期应收款。
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超过一年的各项债权。
③固定资产。
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不变的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
④无形资产。
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企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可辨认性的标准为:
一是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二是源自合同权利或者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⑤商誉。
是指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其价值通常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超过一般企业获利水平。
⑥其他非流动资产。
是指除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非流动资产,如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
【例题12·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资产的是( )。
A.股票 B.著作权 C.机器设备 D.预收账款
[答疑编号04101030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选项D预收账款属于流动负债。
2.负债
(1)概念: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特征:
①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它是负债的一个基本特征。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应承担的义务,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
②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这也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
负债通常是在未来某一时日通过交付资产或者提供劳务予以清偿。
③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或借款意向书,不形成企业的负债。
(3)确认条件
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分类
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
它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和其他应付款等。
①短期借款。
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②应付票据。
是指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③应付账款。
是指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④预收账款。
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
与应付账款不同,预收款项所形成的负债不是以货币偿付,而是以货物偿付。
⑤应付职工薪酬。
是指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企业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产生的义务等。
⑥应交税费。
是指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应缴纳的各种税费。
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所得税、应交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
⑦应付股利。
是指企业根据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确定分配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⑧其他应付款。
是指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等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项应付、暂收的款项。
【例题13·多选题】( )属于流动负债项目。
A.短期借款 B.预收账款 C.预付账款 D.应付账款
【答案】ABD
[答疑编号041010401]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相反,形成了企业的一项权利,应作为资产(流动资产)确认,与“预付账款”相同其收回的是商品等,而非货币。
●非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
它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①长期借款。
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