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1009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检测.docx

《第五单元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检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检测.docx

第五单元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检测

第五单元 单元检测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0·浙江文综)下图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石”,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  )

A.甲B.乙C.丙D.丁

(2010·安徽文综)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

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

下图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石英含量分布。

完成2~3题。

2.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3.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

A.大气环流B.大洋环流

C.水循环D.岩石圈物质循环

4.读“世界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西部海湾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波浪侵蚀作用B.冰川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D.断裂下陷作用

岩石及地貌的形成与地质作用有关。

图中各字母表示地质作用的不同类型。

读图回答第5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干旱环境下的风力沉积作用

B.b表示地壳运动中的外力侵蚀作用

C.d表示流水溶蚀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D.e表示流水搬运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2011·泸州月考)下面图1为某大洋东岸大陆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丙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地层界线。

据此回答6~7题。

6.下图中能反映图2地层剖面示意图的是(  )

7.若丙地区终年受西风控制,则关于甲、乙两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河东北岸冲刷严重

B.与乙河相比,甲河径流的季节变化更小

C.甲河的水能一定比乙河更丰富

D.与甲河相比,乙河的航运条件更好

(2010·重庆文综)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可知岩层应为(  )

A.页岩B.板岩C.石灰岩D.花岗岩

9.若河流沿岸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则图中乙地常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D.针叶林

(2011·豫中十校联考)下图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

据此回答10~11题。

10.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  )

A.a处B.b处C.c处D.d处

11.在b处向下钻探,发现由黏土、淤泥等物质组成的岩层,并含有大量芦苇化石,该地层中的岩石是(  )

A.石灰岩B.花岗岩

C.页岩D.变质岩

12.下图中左图为某河流及流向示意图。

右图为左图河流在AB处的河床横剖面图。

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该河位于(  )

A.北半球B.南半球

C.赤道D.无法确定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结合下图回答13~15题。

13.判断方框I、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14.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

15.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⑤D.①②④

16.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分析,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反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乙图反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

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

17.(2009·广东地理)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  )

A.地下水位下降B.河水流速减慢

C.淤积速度加快D.出现侵蚀后退

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①②③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  )

A.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积雪冰川带

B.针叶林带、积雪冰川带、高山灌木林带

C.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带、积雪冰川带

D.积雪冰川带、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带

19.该山南坡比北坡垂直自然带显著的主要原因是南坡(  )

A纬度低B.相对高度大

C向阳坡D.迎风坡

20.(2010·合肥模拟)读“民居景观图”,关于甲、乙、丙景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丙两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同 ②甲、丙两地区传统民居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③甲、丙两地区的植被均为阔叶林 ④甲到乙的变化主要反映了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⑤夏至日丙国北部的居民可见自己影子朝南的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④⑤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综合题(共50分)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A图表示的是在___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地貌。

(2)B图是__________地貌,往往形成于________地区;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

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________,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上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

(2)丁地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

据图判断该地吸引游客的自然景观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建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该建在何处比较合理?

理由是什么?

 

 

 

 

(4)分析影响图示中铁路选址的原因。

 

 

 

 

(5)简述影响该区域聚落形态呈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

 

 

 

(6)图示甲、乙、丙三个聚落中,易发展成较大城市的是________,分析其区位优势。

 

 

23.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

 

 

(2)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________;形成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因素是____________。

(3)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别说明它们对应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成因。

 

 

 

 

(4)简述C岛东部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

 

 

 

 

(5)简述世界热带雨林的破坏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24.(2010·江苏南京期末)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

设想一:

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

地区

降水时

间分布

年降水

量(mm)

年平均

气温(℃)

年溶蚀率

(毫米/年)

广西中部

相对均匀

1500~2000

20~22

0.12~0.3

湖北三峡

中等

1000~1200

12~15

0.06

河北西北部

集中

400~600

6~8

0.02~0.3

问题

(1)分别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

 

 

 

设想二:

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问题

(2)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

问题(3)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

 

 

 

 

问题(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

 

 

 

 

【练后反思】

考点

题号

错因

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态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B [主要考查的是板块运动及变质作用,是一道初高中知识结合的题目,这里涉及到板块运动与地质作用中的变质作用。

欧洲的巴尔干半岛有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分布,该地貌的基岩以石灰岩为主,因此再结合试题材料可以判断。

]

2.C 3.A [第2题,考查风力作用与地貌。

根据题意可知,北太平洋沉积物应当为风力作用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为中纬度盛行西风的结果,所以选C。

第3题,考查自然环境的物质运动。

石英粉尘的移动是风力作用的结果,是大气环流的结果。

]

4.B [从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定该地区位于欧洲的西北部,再通过轮廓图可以知道该地区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该半岛的西北侧分布着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该半岛的西侧有大量的峡湾,这是在第四纪大冰期时由冰川侵蚀形成的。

]

5.C [图中显示的是云贵高原的地貌形成过程,云贵高原由于石灰岩发育,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多溶洞的喀斯特地貌。

a表示湿润环境下的沉积作用,b表示因内力作用上升形成高原,d表示溶蚀后水中物质的随水流失,e表示沉积作用形成钟乳石和石笋。

]

6.D [从等高线分布可判断该地是谷地,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间岩层老,两翼新,是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故选择D。

]

7.D [丙地终年受西风控制,即受西风带的影响,应为南半球,乙河流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甲河流域为地中海气候,甲河的左岸即西南岸冲刷严重,乙河流量更稳定,落差和降水量对水能资源都有影响,而乙河下游等高线稀疏,水流平稳,航运条件好。

考查河流的相关要素,获取信息的能力很重要。

]

8.C 9.A [第8题,石芽、溶洞等地形为喀斯特地貌区的地貌,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受到了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C选项正确。

第9题,根据题意河流沿岸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可以判断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所以常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常绿阔叶林。

]

10.B 11.C [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河流位于中国的南方地区,河水在北半球右偏,且该河段为曲流,因此b处堆积作用强,便于淘金,而对岸侵蚀作用强。

沉积岩中的页岩组成颗粒较细,往往在河边形成,且含有古生物化石。

]

12.A [从河床横剖面图可知A为侵蚀河岸,说明河流水流向A河岸偏转。

据河流流向可判断水流右偏,所以该河位于北半球。

]

13.C 14.A 15.D [第13题,修水库后土壤水增多,植被覆盖率增大,库区蒸发量增大、植物蒸腾作用加强,会使库区周围的降水增多。

第14题,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15题,阿斯旺大坝建成之后,拦截大量泥沙,洪涝灾害减轻;河口地带随着泥沙沉积的减少,土壤肥力下降;输入河口的营养物质减少,饵料减少,渔业产量下降;海水的入侵导致土壤盐碱化,海水的侵蚀也会导致三角洲面积减小。

]

16.A [图甲体现了积温的变化状况,主要是受纬度因素影响,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图乙反映的是降水变化,在我国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D两项的分异无体现。

]

17.D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牵一发而动全身”,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河流中泥沙减少,直接的后果是导致下游及河口区泥沙量减少,淤积速度小于侵蚀速度,河口三角洲出现后退。

]

18.A 19.B [第18题,根据图例可知,①的下面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带,所以①代表的是针叶林带。

②在高山草甸带下面,代表的是高山灌木林带。

③在高寒荒漠带上,代表的自然带是积雪冰川带。

第19题,由于该山南坡相对高度大,从山脚到山顶水热状况变化大,所以南坡自然带比北坡要丰富。

]

20.D [甲、乙两图是傣族不同时期的民居,反映了当地湿热多雨的气候特征,甲到乙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丙图为适应当地阴冷的环境,防潮保温而建,且丙国北部居民位于北极圈以北,夏至日时出现极昼,影子朝南。

]

21.

(1)河流堆积 三角洲(平原)

(2)沙丘 干旱、半干旱 退耕还林还草,严禁过度放牧,解决生活用能问题等

(3)丘陵 海拔较低,地势起伏不大,坡度比较和缓 向斜 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侵蚀

解析 A图为河口三角洲,是由河流堆积作用而成的,B图为沙丘,在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目前荒漠化的扩大主要是人为的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造成的。

因此,治理措施为退耕还林还草,严禁过度放牧等。

C图从等高线可判断该地为一丘陵,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

22.

(1)背斜 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外力侵蚀(溶蚀)

(2)喀斯特地貌

(3)A处。

水库宜建在口袋形洼地的狭窄出口处,且水可以自流至甲镇;在B地建水库可能淹没甲镇。

(4)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丘陵山区,铁路应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5)受山地(低山、丘陵)中的河流谷地影响,致使聚落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

(6)甲 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解析 由岩层新老关系可判断该地为一背斜构造。

结合等高线分布可判断该区域为一盆地(谷地)地形。

结合该地岩石构成及等高线分布判断丁地应为喀斯特地貌,主要由溶蚀作用形成。

图中铁路线布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23.

(1)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横贯大陆东西。

(2)大 热量(或:

太阳辐射)

(3)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夏季高温少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4)地处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和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有暖流流经,起增温增湿作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从而形成热带雨林。

(5)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或:

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以及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相关性。

24.

(1)降水量大、分布均匀促使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溶蚀率大;气温高,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加快石灰岩的溶蚀。

(2)如下图

(3)植被覆盖率高,阻止了地表径流,加快下渗量,从而促进了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

(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漏斗、漏水洞和溶蚀裂隙发育,促使地表水下渗、下漏,造成地表缺水。

解析 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从广西中部到湖北三峡再到河北西北部,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都逐渐降低,石灰岩的年溶蚀率也呈明显降低趋势,说明温度降低、降水减少会使石灰岩的年溶蚀率降低。

植被覆盖率大,地表水流动速度会减小,必然会增加下渗,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就会升高。

坡度越大,地表水流动速度就越大,必然会减少下渗,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就会降低。

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但地下漏斗、漏水洞和溶蚀裂隙发育,导致地表水下渗、下漏,造成地表缺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