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解析教师版39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0701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1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解析教师版3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解析教师版3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解析教师版39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解析教师版39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解析教师版39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解析教师版39页.docx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解析教师版3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解析教师版39页.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解析教师版39页.docx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解析教师版3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合计50分)

1.某紫花植株自交,其子代中开紫花、红花、白花植株的比例为9:

3:

4。

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间能够随机结合

C.子代紫花个体中有5/9的个体基因型与亲本相同

D.若对亲本测交,子代分离比为1:

1:

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紫花植株自交,其子代中开紫花、红花、白花植株的比例为9:

3:

4,为9:

3:

3:

1的变式,故花的颜色由两对独立的基因控制,假设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_(A_bb)或aabb,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aaB_),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亲本基因型为AaBb。

【详解】A、紫花、红花、白花植株的比例为9:

3:

4,为9:

3:

3;1的变式,故花的颜色由两对独立的基因控制,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间能够随机组合,B正确;

C、子代紫花个体中有2/3×2/3=4/9AaBb的个体基因型与亲本AaBb相同,C错误;

D、基因型为AaBb的开紫花的植株和开白花(aabb)的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为1/4A_B_,1/4aaB_,1/4A_bb,1/4aabb,所以紫花、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或接近)1:

1:

2,D正确。

2.某种小鼠的体色受常染色体基因的控制,现用一对纯合灰鼠杂交,F1都是黑鼠,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表现为9黑:

6灰:

1白。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鼠体色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F2灰鼠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

C.若F1与白鼠杂交,后代表现为2黑:

1灰:

1白

D.F2黑鼠有两种基因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F2中小鼠的体色为黑:

灰:

白=9:

6:

1,是“9:

3:

3:

1”的变式,这说明小鼠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相应的基因用A和a、B和b表示),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黑色鼠的基因型为A_B_,灰色鼠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_,白色鼠的基因型为aabb。

据此答题。

【详解】F2体色表现为9黑:

6灰:

1白,是“9:

3:

3:

1”的变式,这说明小鼠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F2灰鼠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比例为1:

2:

1:

2,所以,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3,B错误;若F1黑鼠AaBb与白鼠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表现型为1黑:

2灰:

1白,C错误;F2黑鼠有四种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以“9:

6:

1”为突破口,准确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进而推断出亲本和子一代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油菜的凸耳和非凸耳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甲、乙、丙三株凸耳油菜分别与非凸耳油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P

F1

F2

甲×非凸耳

凸耳

凸耳:

非凸耳=15:

1

乙×非凸耳

凸耳

凸耳:

非凸耳=3:

1

丙×非凸耳

凸耳

凸耳:

非凸耳=3:

1

A.凸耳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B.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2均表现为凸耳

C.甲、乙、丙均为纯合子

D.乙和丙杂交得到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

非凸耳=3:

1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解题要点是对基因自由组合现象中特殊分离比的分析判断

A.根据甲与非凸耳杂交后得到的F1自交,F2代出现两种性状,凸耳和非凸耳之比为15:

1,可以推知,凸耳性状是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A正确。

B.由于甲×非凸耳得到的F2代凸耳:

非凸耳=15:

1,说明非凸耳是双隐性状,甲是双显性状的纯合子,乙×非凸耳得到的F2代凸耳:

非凸耳=3:

1,说明乙是单显性状的纯合子,故甲与乙杂交得到的F2代中至少有2个显性基因,则F2表现型一定都是凸耳,故B正确。

C.由于甲、乙、丙与非凸耳杂交,F1都是只有一种表现型,故甲乙丙均为纯合子。

D.由于丙×非凸耳得到的F2代凸耳:

非凸耳=3:

1,故丙也为单显性状的纯合子,若乙与丙杂交得到F2,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

非凸耳=15:

1,故D错误。

[点睛]:

特殊分离比的解题技巧:

①看F2的组合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②根据异常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或推测子代相应表现型的比例.

4.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

②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

③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完全连锁

④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

①②由于F1绿色非条纹自交后代有绿色和黄色,说明绿色是显性性状,由于绿色纯合子致死,绿色对黄色是完全显性,①正确,②错误;③④由于绿色非条纹自交后代有四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为6:

3:

2:

1,加上致死的个体,则比例为9:

3:

3:

1,因此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③错误,④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5.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和AA两种类型的个体(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Aa:

AA=1:

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

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A.5/8B.3/5C.1/4D.3/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群体有两种基因型,并且比例相等,同时雌雄个体数量也相等,由于该群体自由交配,因此利用配子法进行计算。

【详解】亲本是Aabb和AAbb,只要考虑A与a这一对相对性状个体间的自由交配(因为两个亲本都是bb)。

无论雌性或雄性,都有Aa和AA两种类型,Aa:

AA=1:

1,这样亲本Aa占1/2,它所产生的配子A占1/4,a占1/4;AA占1/2,它所产生的配子占1/2。

这样亲本产生的配子中A占3/4,a占1/4。

无论雌、雄均有这两种,均为这样的比例。

后代AA的概率为3/4×3/4=9/16,aa的概率为1/4×1/4=1/16,Aa的概率2×3/4×1/4=6/16,但因为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即AA所占比例是9/15,即3/5。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D与d)控制,研究发现当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且A基因对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如图甲所示)。

某黄色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黄花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有6种

B.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3,则其为突变体①

C.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1,则其为突变体②

D.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5,则其为突变体③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正常情况下,黄花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有aaBBdd和aaBbdd两种,A错误;突变体①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配子,比例为1:

1:

1:

1,让突变体aaBbDdd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若子代中黄色:

橙红色=1:

3,则其为突变体①,B正确;突变体②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配子,比例为1:

2:

1:

2,若子代中黄色:

橙红色=1:

5,则其为突变体②,C错误;突变体③减数分裂可产生D、dd两种配子,比例为1:

1,若子代中黄色:

橙红色=1:

1,则其为突变体③,D错误。

7.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病概率大于女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由于在Y染色体上,所以只有男性患病,患病者中没有女,A正确;出现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家庭,后代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例如,一种显性遗传病,两个亲本婚配,基因型为:

XdXd与XdYD,则他们的后代只有男性患病,B错误;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C正确;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例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则男性患病概率大于女性,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8.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

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一

P:

刚毛(♀)×截毛(♂)→F1全部刚毛

杂交组合二

P:

截毛(♀)×刚毛(♂)→F1刚毛(♀):

截毛(♂)=1∶1

杂交组合三

P:

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

A.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B.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在减数分裂中也会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发生基因重组

C.通过杂交组合三,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D.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雌性个体的杂合子与显性性状的雄性个体交配,性状在子代中出现性别差异,A正确;

B、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在减数分裂中也会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

C、通过杂交组合三,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C正确;

D、设控制刚毛的基因为B,控制截毛的基因为b,若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上,P:

截毛(XbXb)×刚毛(XBY)→F1刚毛(XBXb):

截毛(XbY)=1:

1;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I片段)上,P:

截毛(XbXb)×刚毛(XBYb)→F1刚毛(XBXb):

截毛(XbYb)=1:

1;综上所述根据杂交组合二,P:

截毛(♀)×刚毛(♂)→F1刚毛(♀):

截毛(♂)=1:

1,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同源片段,D错误;

故选D

【点睛】

9.下图表示某研究小组调查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确定甲病的遗传方式基本方法是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B.甲、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Ⅰ1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D.Ⅱ7和Ⅱ8再生一个健康男孩的概率为25%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系谱图分析可知I3和I4没有乙病,而其女儿有乙病,说明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其儿子有甲病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且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所以甲是伴X隐性遗传病。

确定遗传方式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而不是随机抽查,故A错误。

甲是性染色体,乙在常染色体,所以它们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B正确。

I1儿子即患甲病又患乙病,说明I1是杂合子,因此可以产生四种基因型的卵细胞,故C正确。

II7有2/3是乙病携带者,II8是乙病患者,有1/2是甲病携带者,所以子代中患乙病的概率是1/3,不患乙病是2/3,男孩患甲病概率是1/4,不患是3/4,生一个健康男孩子的概率是1/2*2/3*3/4=1/4,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0.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所生的女儿不一定患病

B.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

C.某家庭中母亲患血友病,父亲正常,生了一个凝血正常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则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卵细胞异常

D.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则所生子女不患该病的概率是9/19

【答案】D

【解析】

一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父亲患病,因此所生女儿一定患病,A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中一个碱基对被替换,B错误;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H、h表示),父亲正常,母亲患血友病,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凝血正常的儿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HY×XhXh,儿子的基因型为XHXhY。

根据儿子的基因型可知,他是由含XHY的精子和含Xh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即其形成原因可能是精子异常,C错误;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为A、a,已知该病的发病率为19%,则正常(aa)的概率为81%,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a的基因频率为90%,A的基因频率为10%,由此人群中AA的基因型概率为=10%×10%=1%,Aa的基因型频率=2×10%×90%=18%,所以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8%/(18%+1%)=18/19,其后代不患该病的概率为18/19×1/2=9/19,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能够利用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进而计算出正常个体中杂合子的概率,最后计算后代不患病的概率。

11.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DNA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可致病,对青霉素敏感。

在多代培养的S型细菌中分离出了两种突变型:

R型,无荚膜,菌落粗糙,不致病;抗青霉素的S型(记为PenrS型)。

现用PenrS型细菌和R型细菌进行下列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甲组中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后均可康复

B.乙组中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仍有两种菌落继续生长

C.丙组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长的菌落是PenrS型细菌

D.丁组培养基中无菌落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PenrS型细菌和R型细菌进行的实验示意图”为情境,实则考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

①熟记Penr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②从题意中提取关键信息:

R型不致病、对青霉素敏感,抗青霉素的S型。

在此基础上,分析题图所示的各组实验中是否存在“转化因子”,进而明辨是否发生转化并对各选项作出判断。

【详解】A、抗青霉素的S型(Penr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在甲组中,将加热杀死的PenrS型细菌与活的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部分活的R型细菌会转化为PenrS型细菌,部分小鼠会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后,体内有抗青霉素的S型菌存在的小鼠不能康复,A错误;

B、在乙组中,PenrS型细菌的DNA与活的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可观察到R型细菌和PenrS型菌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R型细菌生长受到抑制,只有PenrS型菌落继续生长,B错误;

C、丙组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活的R型细菌不能生长,也不能发生转化,因此无菌落出现,C错误;

D、丁组中因为PenrS型菌的DNA被DNA酶催化水解而无转化因子,且活的R型细菌不抗青霉素,因此培养基中无菌落生长,D正确。

故选D。

12.下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判断(  )

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RNAB.TMV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

C.侵入烟草细胞的RNA进行了逆转录过程D.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于TMV放在水和苯酚中震荡后,其组成成分RNA和蛋白质能分开,所以可判断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RNA,A正确;

TMV的蛋白质能进入烟草细胞中,但不能使正常烟草感染病毒,B错误;

病毒的RNA进入细胞后,没有逆转录过程,C错误;

RNA是TMV的遗传物质,没有体现它是主要遗传物质,D错误。

【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烟草花叶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RNA接种到正常烟草中能使其感染病毒,而蛋白质接种到正常烟草中不能使其感染病毒,说明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13.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在31P环境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已知噬菌体DNA上有m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n个,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原料和酶等

B.噬菌体DNA含有(2m+n)个氢键

C.该噬菌体增殖四次,子代噬菌体中只有14个含有31P

D.噬菌体DNA第四次复制共需要8(m-n)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分子复制的计算规律:

(1)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

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

(2)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

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详解】A.噬菌体营寄生生活,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原料、能量、酶和场所等,A正确;

B.噬菌体中含有双链DNA,胞嘧啶有n个,鸟嘌呤有n个,腺嘌呤数目=胸腺嘧啶数目=(2m-2n)/2=m-n(个),A与T之间有2个氢键,G与C之间有3个氢键,所以噬菌体DNA含有的氢键数目=(m-n)×2+n×3=2m+n(个),B正确;

C.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该噬菌体增殖四次,一共可形成16个噬菌体,其中子代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有2个,含有31P的噬菌体有16个,只含有31P的噬菌体有14个,C错误;

D.噬菌体DNA第四次复制共需要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目=(m-n)×24-1=8(m-n)(个),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掌握其半保留复制特点,能运用其中的延伸规律答题。

14.下图中,DNA分子片段中一条链由15N构成,另一条链由14N构成。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处为磷酸二酯键,DNA解旋酶作用于③处

B.②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C.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无法确定整个DNA分子中T的含量

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①是磷酸二酯键,DNA解旋酶作用于氢键③,A正确;②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B正确;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整个DNA分子中G+C=56%,则T=22%,C错误;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DNA复制两代后,得到4个DNA分子,均含有15N,D正确。

故选:

C。

15.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元中形成的R-loop结构有关。

R-l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的非模板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R-loop结构中杂合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B.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

C.R-loop结构中的DNA单链也可转录形成相同的mRNA

D.R-loop结构的形成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题意可知,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因此R-loop结构中杂合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A项正确;

B、R-l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据此推知:

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B项正确;

C、R-loop结构中,以单链状态存在的是该片段中的非模板链,非模板链不能作为转录的模板,C项错误;

D、R-loop结构的形成会导致mRNA不能与核糖体结合,进而影响遗传信息表达的翻译过程,D项正确。

故选C。

16.下图为真核细胞细胞核中某基因的结构及变化示意图(基因突变仅涉及图中1对碱基改变)。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基因1链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B.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中A+T/C+G的值减小而A+G/T+C的值增大

C.RNA聚合酶进入细胞核参加转录过程,能催化核糖核苷酸形成mRNA

D.基因复制过程中1链和2链均为模板,复制后形成的两个基因中遗传信息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由题意分析可知,该基因1链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A项正确;

据图可看出,A-T这对碱基对替换成了G-C,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中(A+T)/(G+C)的值减少,但(A+G)/(T+C)的值不变,B项错误;

RNA聚合酶进入细胞核参加转录过程,能催化核糖核苷酸形成mRNA,C项正确;

基因复制过程中1链和2链均为模板,复制后形成的两个基因中遗传信息相同,D项正确。

17.图1和图2是基因控制胰蛋白酶合成的两个主要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和图2所示过程的进行方向都是从右往左

B.图1中乙与丁是同一种物质

C.图2中共有RNA、多肽和多糖三种大分子物质

D.图1和图2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答案】A

【解析】

根据图1中RNA聚合酶的位置可知,该过程进行的方向是从右向左;图2中多肽链的长度可知,该过程进行的方向是从右向左,A正确;图1中乙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丁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两者不是同一种物质,B错误;图2中共有RNA、多肽和蛋白质三种大分子物质,C错误;图1中碱基配对方式为:

A-U、T-A、C-G、G-C,而图2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

A-U、U-A、C-G、G-C,可见两者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错误,固选A。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名师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8.如图甲、乙、丙表示细胞内正在进行的新陈代谢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

A.正常人体细胞内不会进行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