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规定疫情期间执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8051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规定疫情期间执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规定疫情期间执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规定疫情期间执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规定疫情期间执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规定疫情期间执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规定疫情期间执行.docx

《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规定疫情期间执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规定疫情期间执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规定疫情期间执行.docx

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规定疫情期间执行

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管理规定

一、校门管理

(一)学校封闭式管理

1。

学校实施封闭式管理,严把校门关,原则上行课期间只开启一个校门,上下学时视情况增加校门开放数量。

2.校门配齐配足安保人员和体温监测人员,佩戴口罩,配备体温监测设备、手套、口罩、消毒液等防控物资。

3。

校门口合适区域应设置符合防疫要求的临时隔离等候区域。

4。

严格执行车辆和来访人员登记准入制度,未经允许,家长和其他外来人员不得进入学校。

5.动员家长不在学校门口停留,分散人流,避免高峰时段人群聚集。

(二)校内人员出入管理

1.本校师生员工、校内居住人员佩戴口罩,自觉接受体温监测,体温监测≥37。

3℃拒绝入校,并劝导及时就医;发现有咳嗽、高温等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所属社区和区教育系统防控办。

2。

学生入校后,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离开校园,确需离校外出,应向班主任请假,同时报经家长同意,经批准后方可外出,并做好外出期间个人防护工作。

3。

放学时,学生应分时错峰离校,由班级教师按照本年级放学时间护送学生到学校划定的本班级家长接送点,确保将学生安全交接给家长。

(三)来访人员出入管理

1.谢绝一切与学校教学活动、卫生防疫等正常工作无关的人员进入校园,尽可能网上办公和电话沟通交流,减少现场接触。

2。

与学校工作有关、确有必要入校的人员,应与学校相关部门提前联系报备。

3.来访人员自觉做好登记(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单位或居住地址、体温等信息),全程佩戴口罩,自觉接受体温监测,体温监测≥37。

3℃拒绝入校并及时就医;发现有咳嗽、高温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所属社区和区教育系统防控办,尽最大可能杜绝输入性病原。

(四)门卫室消毒管理

1。

空气消毒:

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必要时使用化学消毒剂处理或者紫外线消毒。

2。

环境物品表面消毒:

对地面、墙面以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表面如门窗、门把手、桌面、笔、垃圾桶等部位每天进行2〜3次消毒,可选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或使用75% 乙醇擦拭消毒,消毒后开窗通风60分钟后再进入;座机电话每天使用75%乙醇擦拭2次,如果有外来人员使用要进行人/次消毒。

二、教室、办公室管理

(一)开学前

对教室进行通风换气、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定期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清洁.

(二)开学后

每天对教室进行通风换气,所有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消毒,并保持环境清洁。

1。

通风换气:

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至室外;自然通风时,注意室内温度不能过低,避免学生感冒;天气暖和且空气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建议一直保持通风状态。

2。

物表消毒:

消毒应在学生放学后进行,每天对课桌椅、教辅设备、门把手等进行清洁,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去除消毒剂残留;也可使用75%乙醇擦拭消毒。

话筒、键盘、激光笔等用75%乙醇擦拭消毒。

3。

地面消毒

①每天进行不扬尘的湿式打扫,定期使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拖地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拖地;拖把清洗干净后,置于阳光下暴晒或置于通风处晾晒.

②地面有痰迹等少量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及时进行清洁,用一次性卫生湿巾或消毒湿巾擦拭干净,再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的消毒液作用30分钟,最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③出现人员呕吐时,应当立即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加足量消毒剂(如有效氯浓度为5000〜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有效的消毒干巾对呕吐物进行覆盖消毒;清除呕吐物后,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处理,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

④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

保持教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清洁,每天专人巡查清扫并进行登记.

三、其他室内公共场所管理

其他室内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会议室、图书馆/室、功能室、体育场等。

(一)开学前

对室内公共场所进行通风换气,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并定期打扫室内卫生,保持环境清洁。

(二)开学后

复学后每天对室内公共场所进行通风换气,所有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消毒,并保持环境清洁,每天专人巡查清扫并进行登记。

1.加强使用管理:

学校应尽量避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图书馆、活动中心、会议室、礼堂、体育馆等活动区域,要加强通风清洁,配备洗手液、消毒剂等;疫情期间公共场所全面停用中央空调,疫情解除后重新开启中央空调前应注意规范清洗和消毒。

必要的小型会议应控制时间,定时开窗通风,全程佩戴口罩,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会议结束后对场地、桌椅、设备进行消毒,完成消毒程序需开窗通风60分钟后方可再次使用。

公共上课场所(如音乐教室、舞蹈教室、计算机教室)要求每批学生使用后消毒1次,完成消毒程序需开窗通风60分钟后方可再次使用。

2.通风换气:

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通风条件不良的房间,可采用排气扇进行机械通风换气。

通风条件较差的室内场所,尽量减少人员进出;通风不畅的房间,按照1.5W/m3在室内安装紫外线消毒灯,无人状态下,开紫外线消毒灯消毒30〜60分钟,有人时采用循环风空气消毒器(无臭氧)消毒,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消毒频次.

3。

物表消毒:

对会议室、学生实验室、图书室、体育活动场所等公共区域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如门窗、讲台、课桌椅、电脑键盘、鼠标、话筒、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池、卫生间等物体表面每天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去除消毒剂残留。

4.地面消毒:

消毒原则参考教室部分。

5。

保持环境卫生清洁。

四、食堂管理

(一)开学前

1。

食堂不准开餐,采取封闭管理,对操作间、库房等张贴封条。

2.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3.加强食品安全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并经过培训后方可上岗。

4。

食堂要彻底清洁,盘点库房货物,清除变质和过期食品,清洗消毒餐具、用具.

5。

通过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消毒剂喷洒擦拭和拖拭等措施对食堂空气、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预防性消毒.

6。

加强安全监管和技术指导,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加强对学校食堂、学生集体配餐单位的全面检查.

7.严把进货关,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审验供货商资质,严禁采购野生动物。

8.储备口罩、帽子、手套、洗手液、清洗厨工工作服等必要的卫生保障物资。

(二)开学后

1.食堂环境

①保持空气流通,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同时,餐厅地面、桌椅,消毒工作结束后开窗通风。

②加强物体表面消毒,对门把手、食堂地面、餐桌餐椅、工作台面可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③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议学生自带餐具;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

2。

就餐秩序

①推荐分时用餐。

如果学校食堂不具备集中分餐条件,师生均应按照食堂分时用餐时序安排,在规定时间内就餐.

②做好卫生防护。

餐前师生必须洗手,学校在卫生间和食堂要提供洗手液(肥皂),在醒目位置张贴“七步洗手法"图示,宣传指引师生学会正确洗手方法;就餐人员须佩戴口罩进入餐厅,领餐时必须佩戴口罩,分餐人员必须戴帽子、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对餐食进行分发。

③用餐秩序要合理。

送餐到班应加盖运送,并确保分餐环境卫生清洁,实行分散就餐,避免集中;在食堂就餐的,应加大间隔、单面用餐、禁止交谈。

④做好垃圾分类。

就餐人员要做好餐厨垃圾的清理、分类和投放。

⑤做好食品留样制度。

对每餐次每类食品冷藏的留样量不少于125g,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做好留样管理。

3.集中式供货、集体配餐要求

①严把原料采购关,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食堂,加强原材料供货商的资质审核和索证管理,并做好原材料采购的检验合格证明查验和采购票据的存档。

②尽量采取定点配送方式,要求供货商送货车辆须消毒后方可进人办公区域.供货商配送食品原料的人员须佩戴口罩及一次性手套,进入学校前,应对其体温测量,避免与其近距离接触。

禁止采购活禽进行加工制作,不得提供冷荤食品。

③加强集体配餐管理。

学校派专人负责严格查验送餐单位相关资质,要求提供该单位疫情防控措施的相关材料,对餐车、餐箱彻底消毒,对外来送餐人员入校前进行体温测量,入校期间必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④禁止外卖进入校园。

五、卫生室(保健室)管理

(一)开学前

1.卫生室(保健室)由校医、保健教师负责管理,卫生室管理制度、相关处置流程要张贴上墙。

2。

对卫生室(保健室)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及所有物体表面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500mg/L)对物体表面(地面、扶手、门把手、办公桌椅、诊疗床)进行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使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体温计、诊疗器械表面。

3.卫生室(保健室)应保证防疫物资(体温监测设备、消毒用品、一次性手套、口罩、帽子、鞋套、护目镜、隔离衣等)配备充足,并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

4.卫生室(保健室)要设置洗手设施。

(二)开学后

1。

每天对卫生室(保健室)进行空气消毒及所有物体表面消毒,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物体表面消毒参考复学前卫生室(保健室)物体表面消毒部分。

2。

保持卫生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清洁,每天专人清扫并进行登记。

3.规范医疗垃圾处理,每天医疗垃圾用医疗废物专用袋严密包装,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可用有效氯浓度为 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六、卫生间管理

(一)开学前

1。

封闭部分卫生间,降低使用频率和疫情传播风险。

2.对卫生间地面、冲水按钮、门把手等使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彻底清洁消毒.

3。

卫生间要配齐配足洗手液、肥皂和擦手纸巾等,并张贴“七步洗手法”图示;保证水龙头、大便蹲位、小便池等设施正常使用,数量满足复学后学生使用需求。

4。

排气扇运转正常,保持卫生间内空气流通;及时清理垃圾,保持卫生间环境卫生。

5。

检查下水道的密闭性,如发现下水道有反水、漏水的情况,应及时处理.

(二)开学后

1。

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和干爽,空气流通,提供洗手液、肥皂,并保证室内设施正常使用。

2.增加卫生间的巡查频次,每天对卫生间要彻底清洁消毒1次,并视情况增加消毒次数;卫生间内手经常接触的表面应作为主要消毒对象,如卫生间门把手、洗手台面、水龙头等,可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卫生间蹲坑、小便池及周边可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雾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对于可能出现的呕吐物、排泄物和分泌物,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蘸取有效氯浓度为5000~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小心移除;受到污染的表面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

卫生间的拖布和抹布等清洁工具应专区专用、专物专用,做好标识,避免与其他场所的清洁工具交叉污染;使用后以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悬挂晾干后分区存放。

4。

加强垃圾分类管理(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注意及时清理,可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垃圾至完全湿润,扎紧垃圾袋口,作用30分钟后按生活垃圾处理。

七、楼道、楼梯管理

(一)开学前

1。

对楼梯楼道进行彻底清洁,对楼道和楼梯的地面、墙壁、门把手、电梯按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