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富阳市届九年级科学模拟试题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0212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富阳市届九年级科学模拟试题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省富阳市届九年级科学模拟试题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省富阳市届九年级科学模拟试题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省富阳市届九年级科学模拟试题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省富阳市届九年级科学模拟试题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富阳市届九年级科学模拟试题新.docx

《浙江省富阳市届九年级科学模拟试题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富阳市届九年级科学模拟试题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富阳市届九年级科学模拟试题新.docx

浙江省富阳市届九年级科学模拟试题新

浙江省富阳市2016届九年级5月模拟科学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8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姓名、学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本卷可能用到的原子相对质量:

H-1;C-12;N-14;O-16;Na-23;S-32;Cl-35.5;K-39;Ca-40;Fe-56;Cu-64

本卷用到的g取10N/kg.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

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先用干布拭去,再立刻用稀NaOH溶液冲洗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必须在托盘天平左盘上垫一张洁净白纸

C.测定溶液pH值,将干燥的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片刻后取出,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D.金属钠不慎燃烧不能用水扑灭,应立即用沙子覆盖

2.类推是学习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H2、CO与氧气混合点燃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B.CO2、S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由此可知碱能与所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D.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3.预防接种能有效预防传染病。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这种做法叫计划免疫

B.接种疫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讲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患过麻疹后获得的对麻疹的免疫力属于人工自动免疫

D.预防天花而接种的牛痘疫苗从免疫角度讲相当于抗原

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戊代表五个种群,箭头表示食物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乙为各条食物链的起点,属于生产者

B.难以降解的环境毒物在丙体内富集程度最高

C.从能量传递规律看,戊的能量约10%~20%传递给了甲

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

节能力

5.对甲、乙、丙、丁四幅曲线图相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曲线可表示人体中所有酶的活性随pH的变化趋势

B.图乙中,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害虫所占的百分比b点比a点大

C.图丙中,若b点为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则a点为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

D.图丁中,b点表示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6.据报道,北京的吴女士在将冰淇淋蛋糕存入冰箱的同时,把随赠的-78.5℃以下的干冰当作普通冰块装入矿泉水瓶里一起放入了冰箱冷藏箱内。

没过多久,冰箱门被炸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吴女士将干冰装入矿泉水瓶后,瓶口可能会出现白雾,瓶壁外侧可能会出现水珠

B.在冰箱里,矿泉水瓶里的干冰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内能

C.在冰箱里,矿泉水瓶里的干冰发生了升华现象

D.冰箱门被炸开时的能量转化与热机的压缩冲程相同

7.同学们曾做过以下四个实验或调查活动:

①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用大光圈将视野调亮;②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③调查流感的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时,分开统计男女的发病率;④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其中利用了“控制变

量法”的是(▲)

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某研究小组设计的“N是植物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的四组实验,最恰当的一组是(▲)

 

9.实施区域性的人工降雨,能缓解高温干旱天气。

人工降雨作业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

A.水汽输送B.降水C.蒸发D.蒸腾

10.下列曲线示意图与相应选项表述错误的是(▲)

 

A.Ⅰ表示稀盐酸中滴加蒸馏水

B.Ⅱ表示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C.Ⅲ表示质量、颗粒大小都相等的金属中加稀盐酸

D.Ⅳ表示H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11.放在光滑滑板车上的木块和滑板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不计空气阻力,则(▲)

A.如果以滑板车为参照物,木块是运动的

B.滑板车的运动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C.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D.滑板车遇到障碍物后突然停止,木块将会继续向右运动

12.2015年1月,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附近的海底火山剧烈喷发。

历经三个月后,该地出现了一座岛屿(如图)。

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火山是地球内部灼热岩浆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的现象

九年级科学试题卷(第2页,共8页)

B.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原因之一

C.该处火山处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D.火山喷发后的几天,该处海域的降水呈酸性

13.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

3NaOH+AlCl3=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NaAlO2易溶于水)。

下列图象不正确的是(▲)

 

ABCD

14

.有一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现将物体移到离透镜10cm的地方,移动另一侧光屏,(▲)

A.在光屏上能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在光屏上能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在光屏上能呈现倒立、等大的实像D.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15.AC硬棒质量忽略不计,在棒的B、C两点施加力F1、F2,F2的方向沿OO/线,s2=3s1,棒在如图所示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则(▲)

A.F2方向沿OO/线向下

B.F1力臂等于s1

C.F2力臂等于s1+s2

D.F2=

16.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

①无色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②燃烧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浓硫

酸的洗气瓶,装置质量增加10.8g;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装置质量增加13.2g。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该气体可能是CO、CH4的混合物B.该气体可能是H2、CO的混合物

C.该气体可能是H2、CO、CH4的混合物D.该气体可能是纯净物,只有CH4

17.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研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B.可以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C.可以研究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D.该装置实验过程中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8.声控开关在静音时处于断开状态,在接收到一定响度的声音时会自动闭合一段时间。

地下通道两端的入口处各装有一个声控开关来控制同一盏电灯,以确保行人不管从哪端进入,电灯都能接通电源发光。

右图中,符合设计要求和安全要求的是(▲)

 

19.明矾【KAl(SO4)2·12H2O】能在水中电离出K+、A13+、SO42-,兴趣小组为探究明矾水溶液中哪种粒子有净水作用,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九年级科学试题卷(第3页,共8页)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在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少量KCl,静置

烧杯中的水仍然浑

在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少量A12 (SO4)3,静置

烧杯中的水变澄清

A.K+和Cl-都没有净水作用,起净水作用的是水分子

B.A12(SO4)3、A13+和SO42-都有净水作用

C.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使用的试剂可以是硫酸钾和氯化铝

D.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使用的试剂可以是硫酸钠和硝酸铝

20.下列实验都需要有抽气环节。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

如果没有将两半球内抽成真空,双手可以轻松地将两个半球拉开

B.乙:

将钟罩中的空气完全抽出后,边上的人不能听见闹铃声

C.丙:

实验前将容器内的空气完全抽出并消毒,是防止空气成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D.丁:

抽出烧瓶中的部分气体,刚停止沸腾的水就会重新沸腾起来

二、填空题(共34分)

21.(6分)请你利用所学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适时松土有利于大豆幼苗生长,主要原因是促进了幼苗▲,从而为幼苗的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等生命活动提供了更多的能量。

(2)某同学为使青菜长得快,每天给菜施肥,结果许多青菜萎蔫死亡。

主要原因是▲。

(3)杭州郊区的菜农常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若要提高温室大棚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写出一条即可)▲。

(4)要将大量新鲜水稻种子贮藏较长时间,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

(5)要在葡萄园种植具有“果大味甜”等优良性状的A品种葡萄,果农没有选择A品种葡萄的种子在园中播种,而是直接剪取A品种葡萄的枝条进行扦插。

这样做的优点是▲。

(6)扦插时,果农先将葡萄枝条的插入端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浸泡一下,再将枝条插入土壤中。

这样做能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理由是▲。

22.(6分)下图为人体某

部位血液流动示意图,C代表某器官处的毛细血管网,请回答:

(1)若C表示人体肺部毛细血管网,则B代表的血管是▲;流经C后,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2)流经C后,血液中营养物质明显增加,这时C代表▲处的毛细血管。

(3)如果C代表肾脏,当血液流经每个肾单位时,经过▲作用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4)饭后血液流经C,血液中葡萄糖明显减少,则C代表▲处毛细血管。

(5)一位同学外出旅游时不慎被蛇咬伤,咬伤部位在腿

部C处,为防止蛇毒随血液经心脏扩散到全身,紧急处理时,应该用止血带扎住伤口的▲(填“m”或“n”)端。

23.(4分)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的“毒胶囊”中含有重铬酸钾(K2Cr2O7),重铬酸钾是有毒且致癌的强氧化剂,其中铬(Cr)是有毒的重金属元素。

请回答:

(1)Cr2O72-离子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2)取一铬的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放入稀硫酸中,发生了类似铁和稀硫酸的反应,可观察到铬片表面缓慢地产生气泡,溶液变蓝;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铬(CrSO4),硫酸亚铬溶于水呈蓝色。

请写出铬片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4.(6分)A、B、C、D、E、F都是初中化学常见化合物,其中A、D是盐,B、C是碱,E是酸。

它们相互间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①C+E=A+2F,②2B+E=D+2F,③A+2B=C↓+D。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请写出物质F的化学式▲。

(2)C物质有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选编号)。

A.NaOHB.Mg(OH)2C.Zn(OH)2D.Fe(OH)3

(3)如果C为一种蓝色沉淀,请写出反应③可能的化学方程式▲。

25.(6分)某运动员做蹦极运动,如图所示,从高处O点开始下落,A点是弹性绳的自由长度,在B点运动员所受弹力恰好等于重力,C点是第一次下落到达的最低点。

(不计空气阻力)

(1)O点到A点,运动员的机械能▲;(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运动员O点到C点的过程中,速度最大的位置在▲;(选填“A点”、“B点”、“C点”或“BC之间”)

(3)运动员经历多次震荡后,最终将停在▲。

(选填“B点”、“C点”或“BC之间”)

26.(6分)某同学用图示装置测量酒精热值。

他在烧杯中加入300g水,调好装置后,加热使水温升高50℃,水需要吸收热量▲J,他测得此过程中消耗了6g酒精,利用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等,算得酒精热值q=▲J/kg,他查表得到酒精热值为3.0×107J/kg,

发现两者偏差较大,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条原因即可)。

三、实验简答题(共49分)

27.(8分)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方法步骤】

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mL,用蒸馏水将其逐级稀释至原浓度的1/10、1/102、1/103、1/104,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200粒。

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均匀放入上述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统计分析】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进行比较。

【预测结果】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

【反思评价】

(1)在步骤③中。

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

(2)实验方案存在缺陷。

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重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

28.(8分)科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将一镁条放入CuCl2溶液中,镁条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但很快镁条表面又冒出很多气泡,他们觉得很奇怪。

【提出问题】这些气泡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是什么气体?

【猜想】小宇:

是氧气;小丽:

是氯化氢;小琪:

是氨气(NH3);小梁:

是氢气。

小黄马上否定了小琪的猜想,他否定的依据是▲;

【实验探究】他们开始着手收集所产生的气体。

实验一:

小宇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气体,木条不复燃。

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氧气;

实验二:

为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否是氯化氢,小丽用▲检验该气体,试纸不变红,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氯化氢;

实验三:

为确定气体是否氢气,小梁设计

如图实验装置(每个装置均充分

反应)。

【实验结果】

(1)若该气体是氢气,则在乙装置中可以观察

到的现象是▲。

(2)甲、丙装置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不同的,请指出它们的区别▲;

(3)为确定该气体产生的本质原因,小梁用精密pH试纸测试实验所用的CuCl2溶液,pH约为5.5,最后确定CuCl2溶液呈酸性。

查阅资料发现:

CuCl2为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呈酸性,与实验结果相符。

29.(8分)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含铜90%的废铜屑制取胆矾(CuSO4·5H2O)。

①将铜屑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并不断鼓入空气,铜在氧气、稀硫酸的共同作用下生成硫酸铜。

②过滤,滤液于烧杯中静置、冷却析出硫酸铜晶体。

③待结晶完毕,在滤出晶体,用少量、低温的蒸馏水洗涤晶体三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烧杯外,还需▲。

(2)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步骤③中洗涤晶体用的水必须少量且低温,原因是▲。

(4)为判断步骤③中晶体表面的硫酸是否洗净,有同学向第三次洗涤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以此证明该晶体并未洗净。

该结论是否可靠?

为什么?

▲。

30.(8分)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

电源(电压恒为6V)、滑动变阻器、开关、流电表、电压表、10Ω电阻各一个,导线若干。

(1)如图是小明连接的实物电路图,要用电压表测量R1两端的电压,导线a、b、c中有一根连接错误,这根导线是▲。

电阻R/Ω

10

电压U/V

3

4

5

6

电流I/A

0.3

0.4

0.5

0.6

(2)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A端滑到B端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选填“变大”或“变小”)。

(3)将变阻器的滑片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的过程

中,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是3~6V,记录的几

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得:

▲。

②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得,本实验所用的滑动变阻器电阻最大值为▲Ω.

九年级科学试题卷(第6页,共8页)

31.(7分)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图。

实验前他做了如下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度有关。

他在实验时,首先在倾斜的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并记录实验数据。

后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在木板上分别垫棉布、玻璃的方法又做了二次实验,每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都拉着同一木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数据如下:

 

(1)第1次实验,斜面机械效率是▲;

(2)根据小明的实验操作,猜想▲是正确的。

根据获得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较完整的结论是:

▲;

(3)为了验证另一个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应该如何进行实验?

写出他的实验方案。

▲;

32.(10分)一定质量的镁与足量盐酸反应,用排水法测量产生氢气的体积,查密度表求出氢气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

请利用下图给定仪器组装一套测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装置(每种仪器只用一次),并回答相关问题。

(1)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导管接口的连接先后顺

序为▲(填字母);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连接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有以下几步:

①待A中物质恢复至室温时,读取量筒B中水的体积。

②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置于天平上称量后,立即

投入试管A中。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旋开仪器A上分液漏斗的活塞,当镁条完全溶解后关闭活塞。

上述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3)分析下列其中一实验步骤出现的状况(其他操作均正确),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低的是▲(填字母)。

A.装置的气密性不够好

B.装置A中还有氢气未排除

C.试管A尚未冷却至室温就读取量筒B中水的体积

D.未擦净镁条表面氧化膜就进行实验

(4)将质量M克的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测量产生氢气体积为V毫升,试计算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填代数式,设氢气密度为0.09g/L)。

四、分析计算题(共37分)

33.(7分)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正方体木块。

现用水平推力F推它,推力F与木块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已知正方体木块高h=20厘米,密度ρ=0.6×103千克/米3。

(1)求木块的质量和木块对地面

的压强;

(2)请在图丙中,画出0~6s内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f随时间

t变化的图线。

九年级科学试题卷(第7页,共8页)

34.(6分)如图所示,将一段未点燃的蜡烛的下端插入一根小铁钉,使蜡烛能直立漂浮在水面上。

当把蜡烛水面以上部分截掉后,剩余部分会不会重新露出水面?

请作出判断并写出理由。

35.(8分)如图所示利用小型直流发电机给电动机供电,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1000W,输电电压为250V,两根输电导线总电阻为7.5Ω,其它导线电阻忽略不计,电动机线圈电阻4Ω。

求:

(1)电动机两端的电压是多少V?

(2)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2)电动机的效率。

 

36.(6分)现有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为分析混合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记录了两组数据:

第1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

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固体质量10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混合溶液中溶质HCl的质量为▲g。

(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请你画出该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

37.(10分)小金淘米时发现米发霉了,米放在米缸里怎么会发霉呢?

小金猜测大米发霉可能与大米的含水率有关。

含水率是指“某物质中水的质量占该物质质量的百分比”。

于是小金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样。

取A、B、C、D、E五种新鲜大米各2份,每份20克。

Ⅱ.测定含水率。

各取一份样品依次放入烘箱,设定温度130℃,在相同环境下干燥40分钟,实验数据如下:

大米种类

A

B

C

D

E

实验前质量(克)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烘干后质量(克)

18.00

17.00

17.50

17.40

17.80

Ⅲ.探究大米发霉的时间。

将5种样品的另一份在相同环境下、相同方式下放置15天后,发现B大米变为灰绿色。

取灰绿色物质进行培养,从显微镜下辨认是黄曲霉的菌落。

接着观察其他样品大米的变化,40天后,用肉眼观察到的大米发霉的日期如下:

大米种类

A

B

C

D

E

发霉时间(天)

没有霉变

15

30

35

39

(1)按照国家对大米含水率的标准≤14.5%来衡量,五种大米中不合格的是▲。

(2)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小金的实验还不够严谨,变量控制上还存在的不足是▲。

(4)为了延长大米保存时间,小金发明了新的大米包装袋,将氧化钙包与大米同时密封包装。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了氧化钙某种化学性质: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除(4)方法外,还可采取▲措施防止大米发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B

B

D

B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D

C

A

A

B

C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5分)

21.(6分)

(1)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或呼吸作用)

(2)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导致青菜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3)适当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补充光照;白天适当提高大棚内的温度、晚上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等

(4)将新鲜水稻种子晒干后贮藏

(5)能保持A品种葡萄的优良性状,而且繁殖速度较快

(6)适宜浓度的生长索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22.(6分)

(1)肺动脉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含氧量、二氧化碳含量变化也可以)

(2)小肠(3)肾小球的滤过(4)肝脏(5)m

23.(4分)

(1)+6

(2)Cr+H2SO4=CrSO4+H2↑

24.(6分)

(1)H2O

(2)B、C(3)CuSO4+2NaOH=Cu(OH)2↓+N

a2SO4(氢氧化钾也可)

25.(6分)

(1)不变

(2)B点(3)B点

26.(6分)6.3×104J1.05×107J/kg

酒精燃烧时不一定完全燃烧,酒精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不能完全被水吸收。

三、实验简答题(共49分)

27.(8分)

【统计分析】萌发率

【预测结果】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降低(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反思评价】

(1)防止实验出现偶然性

(2)对照作用

28.(8分)

【猜想】质量守恒定律或反应物中没有N元素

【实验探究】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没有“湿润”给1分)

【实验结果】

(1)黑色粉末变红

(2)A是除去原气体中的水蒸气,B是验证有水生成(答对1个得1分)

29.(8分)

(1)玻璃棒、漏斗

(2)Cu+O2△2CuO;

CuO+H2SO4═CuSO4+H2O(写出总的方程式也对)

(3)减少硫酸铜晶体溶解损失

(4)不可靠,因为洗涤时硫酸铜晶体会少量溶解,洗涤液中有

SO42-

30.(8分)

(1)c

(2)变大

(3)①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②10Ω

31.(7分)

(1)80%(2分)

(2)A(1分)当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时,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低(2分)

(3)①用木板和木块搭成一较缓的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

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并记录木块重力、斜面的长和高,拉力的大小,计算机械效率。

②用木板和木块搭成较陡和很陡的斜面,再做两次实验,分别记录数据,计算机械效率。

(2分)

32.(10分)

(1)adcb略

(2)③②④①(3)C(4)(2M×105)/9V

四、分析计算题(共3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