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0054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5.docx

《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5.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5.docx

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5

2013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代奇才今寂寥

——浦江清其人其事

谙熟掌故的人没准还记得,当年的北平曾有著名的“清华双清”。

“双清”者,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朱自清,一个是鼎鼎大名的浦江清。

而今,前者依然声名煊赫,后者却已门庭寥落。

浦江清的治学之路丰富多姿:

初从吴宓研修西洋文学,继随陈寅恪治东方学,后回归王国维所做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几年下来,他中西并举,古今兼擅,那“文史并进、博览无涯”的名气,便不胫而走。

浦江清在诗文创作上极勤奋,但在治学上却极谨慎,饶有东大前辈“述而不作”之风。

十余年间,他仅写了《八仙考》《<逍遥游>之话》两篇论文,前者一俟问世,便是对学界大佬朱希祖都很不以为然的张荫麟也极为倾服。

抗战时期,安顿好家人的浦江清冒着生命危险闯过日寇的警戒线,在水灾、空袭的威胁下,在胃病、疟疾的折磨下,翻山越岭,一路西行赶回西南联大,以免耽误学生功课。

联大时期,他常年蛰居于文科研究所,潜心研究和写作,经常带一两个饼到图书馆,一待就是一天,闭馆时不知出来,常常被人锁在里面。

抗战胜利后,联大结束,清华恢复。

长年清苦的生活,艰难的处境,令浦江清的胃病日甚一日,南方气候无疑与其更相宜,东南不少名校也争相聘请。

不意此时噩耗传来,闻一多在昆明遇刺。

即便亲友如何劝阻,他只是说:

“闻先生遇害,系里正缺人,我怎能不去呢!

”回到清华后,他立即接替闻一多的工作,续讲“楚辞”,并与朱自清等共同整理闻一多遗著。

不久,朱自清亦病亡,使国文系再受打击。

作为硕果仅存的元老,浦江清独撑危局,不顾病弱之躯,毅然承担了主编《朱自清全集》的重任。

    解放后的学生马嘶这样描述对浦江清的印象:

“他的衣着不很讲究,有点不修边幅的样子,天冷时便穿上一件棉袍,那时,男人穿长袍已显得很不合潮流了。

”在浦江清心中,衣着并不重要,教学才是第一位的。

浦江清会唱昆曲,不仅把那些脍炙人口的元曲剧情讲得有声有色,兴致高时还会哼唱一曲,谓之“吟唱教学法”,意在熏陶。

他在课堂上唱昆曲,开始听讲者都掩口而笑,后来不少人都喜欢上了他那入神的清唱。

令学生程毅中印象最深的便是他讲到《长生殿》时在堂上清唱的其中一段曲词,“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飞雁”,至今还是余音缭绕。

学生白化文回忆说:

“浦先生拖课半小时是常事,有时能达到一小时。

他老人家很认真,万一自己迟到,那时间一定要补上。

这可苦了大伙儿啦,午饭去晚了就只剩下粉条子啦。

当时我还写了打油诗一首:

‘教室楼前日影西,霖铃一曲尚低迷;唱到明皇声咽处,回肠荡气腹中啼!

’”。

 

浦江清觉得郭沫若对屈原出生日期所下结论有误,为了论证自己的看法,他从头学习高等数学和古代历法,常常忘却寒冷与疲倦,后半夜起床看星象,用以推算出准确的生卒年份。

后来写出《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这一重要论文。

上课时,他对学生们说: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三种意见,郭沫若先生的一种,XX先生的一种,还有我的一种。

我以为这三种意见,我的意见最为正确。

”台下学生都为他的这种坦率与真诚相视而笑。

解放后繁重的工作和频繁的运动,彻底摧毁了浦江清的健康,终致其十二指肠穿孔,以至于只能采取保守疗法而不能手术。

期末考试时,他只能让学生挨个到其病榻前轮流口试。

浦江清闭着眼睛静静地听学生回答,待回答完毕,才睁开眼睛,在成绩册上写个“优”字。

 浦江清逝世时只有五十三岁,时为教研室主任的游国恩与室内的研究生、助教们做了几副挽联,后人对程毅中所做一副印象深刻,那就是:

秋雨梧桐成绝唱,春风桃李有余哀。

(根据刘超、浦汉明、白化文、程毅中等回忆文章改写)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浦江清的论文《八仙考》问世后,学界大佬朱希祖不以为然,张荫麟则极为倾服。

B.浦江清在课堂上清唱的《长生殿》唱词,令学生程毅中印象深刻,至今还是余音缭绕。

C.白化文写的打油诗以形象、幽默的笔调描绘出浦江清清唱拖课时学生的饥饿与无奈。

D.浦江清对自己的屈原出生日研究结论的自信,表现出他在学术上坚持己见的独立精神及其个性上的坦率和真诚。

E.本文综合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浦江清的形象。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程毅中“秋雨梧桐成绝唱,春风桃李有余哀”这副挽联有哪些内涵?

(6分)

3.根据文章内容,你觉得浦江清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举例说明。

(6分)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浦江清“门庭寥落”的原因?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8分)

永恒的托尔斯泰

曾经让我激动的小说可真不少,其中当然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

卡列妮娜》。

而后来,我怎么就那么强烈地喜欢上了海明威?

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竞有那么丰腴的蕴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数他最有魅力。

还有福克纳、鲁尔弗、川端康成、博尔赫斯……托尔斯泰怎么竞显得模糊了?

曾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又终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

仔细想想,大师是谁,海明威还是福克纳?

川端还是谷崎润一郎?

心里忽然明白过来,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那个长着大胡子身穿布衣经常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大的托尔斯泰。

现代作家如海明威、卡夫卡、马尔克斯,怎么着都觉得散碎了点,思想让人捕捉不住,令人激赏的往往只是语言、细节和叙述手法。

如果说文学仅仅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那怎么能让人心悦诚服?

毕竟,文学不只是展示。

仅此一点,海明威怎么能和托尔斯泰比?

有人说,托尔斯泰是一面“镜子”,托尔斯泰怎么能仅仅被说成是一面“镜子”?

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托尔斯泰好像是一座山,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忏悔之情,不是白种人或是黑种人或是黄种人的忏悔,而是人类的忏悔?

为什么他的小说能让人听到深深的叹息,感觉到对人类灵魂的无情鞭挞?

难道这一切不是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

塔吉雅娜?

托尔斯泰说她的父亲“爱一切人,被一切人爱”。

现代派作家少的是爱,多的是技巧,然而文学毕竞不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

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宗教。

但把宗教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诞,剩下的就是宗教美好的一面:

净化人类的灵魂。

这话太古老了,但托尔斯泰最动人之处正在于此。

阅读托尔斯泰,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是那么不干净,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净化。

我们有时会觉得托尔斯泰太像一位“教主”。

然而他的劝谕总是通过“真正的小说”来实现的。

和托尔斯泰比较一下,萨特的小说是不是太“非小说化”了?

托翁总是不动声色地通过人物达到他的目的。

真理从来都是浅近的,就像太阳,悬在你的头上,就那么一个圆,带给你光和热。

读《复活》或《安娜?

卡列宁娜》,你感觉到的是手法?

语言?

结构?

全不是。

这一切那么完美地综合着,任何一面都不特别突出,一切均水乳交融,以求突出人物来传达作家所要传达的“教谕”。

这才是大师,自然、大方、有力。

在托翁面前,现代许多“实验性小说”是不是太喜欢花样百出,因而大有些小气?

文学上“寻根”的说法往往显得可笑。

我们的许多作家像不像一棵树。

站在大地上却喋喋不休:

“我们的根在哪里?

”而暮年的托尔斯泰对来访的朋友说起他正在写一本有关政府和人民关系的书。

托翁散步的时候,常常会突然停下来,麻利地割草以试一试刀刃;遇见两位香客打扮的老头,托尔斯泰会叫住他们,说一会儿话,给他们一些钱。

他一生都努力地想使自己不要远离人民。

阅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日记和关于他的回忆录,一次次地让人感动。

我想,面对托尔斯泰的著作你就会清清楚楚地知道什么是大师,知道托尔斯泰与某些“大师级”作家分量的不同。

5.第一段文字中划横线的部分,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6.作者在文末说:

“面对托尔斯泰的著作你就会清清楚楚地知道什么是大师。

”请结合全文

分条简要概述作者认为托尔斯泰是“真正的大师”的理由。

7.传记常常要写传主的业绩、荣誉等,但本文并非如此。

本文通过恰切的表现手法,说明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大师。

全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8.有的人评价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师”,有的人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作者认为托尔斯泰是“永恒”的。

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是什么让德兰修女走上普渡众生这条路?

德兰修女(MotherTeresa)于1910年8月27日,出生在南斯拉夫一个叫史可比亚的城市。

她的父母都是阿尔巴尼亚人,她的领洗姓名叫阿格蕾丝。

阿格蕾丝的父亲是个勤快的农人,而她的母亲则是个谦顺而快乐的农家主妇,家里除了务农外,还经营一间小药店,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因为她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家里总是充满着欢笑和祥和之声。

阿格蕾丝是三个孩子中的老大,还有一弟一妹。

她虽然身材瘦弱,却一直帮助父母担负起照顾弟妹的责任。

阿格蕾丝在念小学的时候,从不偷懒,并善于思考。

她不但是个乖巧的孩子,而且非常活泼,常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惹人喜爱。

一到星期天便会去教堂礼拜。

邻居和家人的朋友都认为她将来一定会嫁给有钱的人,是个有出息的姑娘,而阿格蕾丝也常常憧憬自己美好的未来。

她12岁那年的春天,为了庆祝复活节,阿格蕾丝的母亲送给她一本书,书名是《亚西西的圣方济各》。

这本书记叙述的是12世纪时一位修士方济各的事迹。

方济各是意大利亚西西城一个商人的儿子,在一场战争中他被俘虏,患了一场重病,一年后才康复,自此之后他便追随耶稣基督,作了一名修士,为穷人及病人服务。

方济各在所不惜,义不容辞地为这些被人抛弃的患者服务,甚至用嘴去清洗病人的伤口。

读完这本书,12岁的阿格蕾丝感动万分。

有一天,她心里突然冒出一种莫可名状的感觉,似乎是要指引她走向一条新的道路,她不由自主地自问:

“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中,并不是单单只为追求自身的幸福,而应做些特别的奉献。

我是否能为主做些奉献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格蕾丝的这种想法不但没有淡化,反而愈来愈强烈。

她18岁时从高级女子中学毕业。

有一天,一位神父来她家拜访她的父母,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捐钱赞助罗特列修道院的修女们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工作,阿格蕾丝的父母立即慷慨地答应。

在一旁听着神父和父母谈话的阿格蕾丝听了这些话心里暗想:

“我要和她们一起到印度去。

1929年秋天,阿格蕾丝告别了家人和故乡,和其他修女一起,踏上了去印度南部的漫长旅程。

经过近两个月的航行,轮船终于到达印度西部的卧亚城。

在卧亚城停留数日后,阿格蕾丝她们继续乘船前进,沿着印度南部“突出的尖角”绕行,历时两周,终于到达东海岸边上的加尔各答市。

从此,阿格蕾丝便在加尔各答罗列特修道院开始了她修生的生活。

不知不觉两年过去了,有一天,在祈祷中阿格蕾丝仿佛听到了主的声音,主对她说:

“阿格蕾丝,你应该做一名修女,将福音传给世人。

”一心一意要成为修女的阿格蕾丝惊喜万分,她把这件事告诉了院长,并提出首次誓愿的请求,所谓首次誓愿就是立志成为修女。

她于1997年去世。

【注】德兰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

她创建的仁爱传教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他,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

然而,当她去世时,她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

诺贝尔奖委员会在颁奖词中说:

“尊重人,尊重他或她的尊严和生来就有的价值。

最孤独的人、最可怜的人和快要死的人都得到她的同情,而这种同情不是以恩赐的态度,而是以对人的尊重为基础的。

9.通读全文,请回答是什么让德兰修女走上普渡众生这条路的?

(4分)

10.第2自然段写到她帮助父母照顾弟妹、从不偷懒、善于思考、活泼、爱开玩笑、惹人喜爱、有出息、常憧憬美好未来、有人认为她将来一定会嫁给有钱的人,等等。

作者这样写有哪些意图?

试作简要分析。

(5分)

11.德兰修女是人道主义的伟大代表,请结合文本说说德兰修女身上反映了人道主义的哪些特点,并结合社会实际谈谈人道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钱学森在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高才生

经过日日夜夜的海上颠簸,钱学森乘坐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终于来到了大洋彼岸。

钱学森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在航空系攻读硕士学位。

麻省理工学院师资雄厚,可以说是名师荟萃,有教学人员近两千人。

这里集中了许许多多驰名全球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院士。

正常的、繁忙的学生生活开始了。

开头,钱学森选修了航空系的六门课程。

他发现,每一门课程的教授都是风度不凡,讲课非常精彩。

因此,都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同时,这里的教学方式又跟上海交通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学习环境相当宽松,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这很适合钱学森的学习特点,他认真听讲,一丝不苟。

不久,人们发现这位个子不高,闪烁着一双乌黑大眼睛的潇洒英俊、才华横溢的中国学生,学业成绩异乎寻常。

钱学森的学习精神和学业成绩在班级里总是最突出的,这给麻省理工学院的许多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们普遍感到,中国学生钱学森才智过人,思想敏捷,接受事物快,回答教师的提问既准确无误,又干净利落。

特别是钱学森的数学才能,令包括数学老师在内的许多人都感到吃惊。

他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力,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都是非凡的。

投师冯卡门教授。

钱学森永远铭记父亲的教诲: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最有力量的,这便是知识。

为此,钱学森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师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教授。

立志为祖国的科技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钱学森矢志不渝的信念。

冯,卡门曾对钱学森说:

“人类要发展,就一定要征服空间,揭开宇宙的秘密。

这就离不开航空和火箭技术,离不开空气动力学。

而目前还很贫穷的国家和民族,要想赶上强国和富国,更需要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武装。

年轻人,你为祖国服务的思想很好。

这对你的国家来说,是非常需要的。

冯卡门向钱学森提出了几个有关力学方面的问题。

出乎冯•卡门教授意料的是,钱学森对这些问题竟然对答如流,他感到,这位中国学生具有超越一般学者的智慧和极其敏锐的思维判断能力,于是,当即表示,愿意破格录取钱学森为他的博士研究生。

冯卡门把数学看作是打开自然界秘密的得力工具和基础技能。

所以,他非常注重数学功底。

而钱学森恰恰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并具有潜在的数学优势和天赋,这正好是冯卡门所乐意见到的。

他对钱学森的数学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做了这样的评述:

钱学森在许多数学课题上和我一起工作。

我发现他非常富有想像力,他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能成功地把它与准确洞察自然现象中物理图像的非凡才能结合在一起。

作为一个青年学生,他帮助我提炼了我自己的某些思想,使一些很深的命题变得豁然开朗。

这种天资是我所不常遇到的,因而,他和我成了亲密的同事。

(节选自魏根发、祁淑英《钱学森》)

1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钱学森选修了航空系的六门课程,每一门课程的教授都是风度不凡,讲课非常精彩,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B.钱学森的学业成绩在班级里总是最突出的,麻省理工学院的许多教师普遍感到,中国学生才智过人,思想敏捷。

C.钱学森对冯•卡门教授提出的所有数学问题都对答如流,这让冯•卡门教授很是意外。

D.本文通过钱学森在美国求学的经历,让我们感知到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有规律可寻的。

E.麻省理工学院的学习环境相当宽松,教学方式跟上海交通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恰好适应了钱学森的学习特点。

13.根据全文请概括说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有怎样的特点?

(6分)

14.钱学森的学习优势体现在哪几方面?

请分条陈述。

(6分)

15.请你就对“信念”、“天赋“两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文本中钱学森留学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眼中的南怀瑾——朱清时先生访谈

王国平

①王国平:

你第一次接触南老师的作品是什么时候?

朱清时:

我见到南老师是2004年,第一次。

我以前也没有接触过他的作品,我一直在搞理工科的,到我当中科大校长时,内心就起了一种愿望,就是中国社会需要一种信仰来支撑。

我看现在的学生和我们以前不一样,跟过去我们当学生的状态不一样,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心中有一种信仰在支撑,所以学习跟自己的个人修养很容易被教育和提升。

现在的学生很难了,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信仰支撑。

那时,我对中国佛学有了一种内心的尊重,佛学不管怎么样,它教人行善,它教人畏惧因果,对社会是一件好事,我自己是一个自然科学家,我也很想用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各种成果跟佛学当初预言的自然界的各种情况两者联系起来,做一个对比,所以我就去拜访南老师去了。

那个时候,南老师风采迷人,他这个人精力充沛,记忆力非常好,每次都是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说两个小时,实际上都延长到三个小时,而且有的时候是上午、下午、晚上接着讲,随口就背诵很多诗词歌赋和偈颂,这让很多年轻人吃惊。

②王国平:

这十年来,你在南老师身边,给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呢?

朱清时:

我这一生,发表过的研究论文有300多篇以上,只有一篇文章现在影响最大,就是《物理学步入禅境》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影响很大。

看到我在创办南方科技大学过程中的种种艰难险阻,南老师由开始的支持,逐渐变为反对,他希望我集中精力,写科普文章,可以更广泛地影响社会,培养普罗大众的科学素养,在民间洒下科学研究的种子。

我想等我把南科大的工作做完,我会做我这一生中间的最后一个使命,写科普文章,把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原汁原味的写清楚,凡是有文化的人都能看懂,又可以把佛学所讲的宇宙和人的事情做一些对比。

③王国平:

我想,您可能与季羡林、任继愈等有些交往,我想听听您对这些大师的看法。

朱清时:

这么说吧,现在南老师对佛学和佛经的理解水平,国内找不到任何人可以与他相比,比如我以前跟他学过《成唯识论》,现在我正在读《瑜伽师地论》,这两部经书都是玄奘法师主持翻译或总结的,当时是用唐代语言,而且玄奘法师是用直译的,唐代的人看起来就很吃力,现代人就更吃力啦。

可是南老师会给你讲得深入浅出。

再比如,有很多佛经的语言都是唐代的语言。

比如《楞严经》中的“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其中两个字“元妙”,很多人看到这个元字,就以为是元初、元本,南老师一讲就懂了,当时为了避讳唐玄宗名字中的玄,而将“玄妙”的玄字改成元代替,一说玄妙,大家都知道了。

④王国平:

我一直很尊崇季羡林、任继愈他们,但是呢,我认为季羡林先生对国学研究不多,他主要方向是东方语言学,擅长的是吐火罗文、巴利文、梵文等,任继愈先生主要研究的是世界宗教史,反而不以传统文化见长。

朱清时:

南老师就把这几个学问贯通起来了。

当然,我们不说跟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相比,但是至少五百年来没有过这种人。

中国有很多天资跟他差不多,机会跟他差不多的人,但是心不静,因为太平时期都想当官,都想成就功名,所以呢,他可能是几百年来第一人。

他对儒释道都有精深的理解,儒家的理解,他是高人一筹,但是还不是他最重要的,他对佛学和佛经的理解,现在可能找不到第二人了。

就在于佛经本身,很多是魏晋和唐代的语言,当时的人读来已经是晦涩难懂,何况现代人,这需要非常深的学问才能解释得非常准确。

这十年我非常珍惜他讲佛经的机会,他不讲,别人都是望文生义,只有他讲了,别人才会服。

16.朱清时作为一名自然科学家,向南怀瑾拜师学佛的原因是什么?

(4分)

17.在第③问中记者让被访者评价另外两位大师,你怎么评价这样的提问?

你认为被

访者的回答巧妙吗?

为什么?

(5分)

18.朱清时谈到南怀瑾为人治学的风度,请从文中选取两点加以说明,并结合现实说

说它有怎样的启发。

(6分)

 

参考答案

1.A、E。

2.作者用“秋雨梧桐”隐喻先师浦江清。

(2分)用“春风桃李”隐喻受教于浦江清

的青年弟子。

(2分)“成绝唱”“有余哀”表达了弟子们对先师已逝,音容不复的痛悼与哀思。

(2分)

3.

①浦江清学识渊博、治学严谨。

这从他写作《八仙考》,研究屈原出生日期等事中可见出。

②浦江清对学校、工作、学生都极有责任感。

这从他抗战时冒险返校,闻一多遇刺后毅然北上,病危时给学生口试中都可见出。

③浦江清坦率真诚,不失赤子之心。

这从他对自身研究结论的自信可见出。

④浦江清生活简朴,不拘小节。

这从他带饼在图书馆潜心钻研和衣着不修边幅可见出。

4.

原因:

①浦江清虽然有“文史并进、博览无涯”的名气,但他治学谨慎,往往“述而不作”,没有留下更多的著作。

②浦江清因患病英年早逝,无法传授更多的弟子。

③浦江清传世的作品多为高深的学术论著,在读者大众中无法普及、影响有限。

(以上3点每点4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

态度:

对钻研学术而言,喧嚣与浮躁未必可取,拥有真才实学且成就斐然的大学者,往往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门庭寥落”亦可理解。

(4分)

【解析】

1.A,并非学界大佬朱希祖对《八仙考》不以为然,而是对学界大佬朱希祖都很不以为然的张荫麟对《八仙考》也极为倾服。

E,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2.他讲到《长生殿》时在堂上清唱的其中一段曲词。

所以隐喻浦江清。

人们常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老师的学生多。

这里隐喻受教于他。

成绝唱指绝了,不再有了。

有余哀表达哀思。

3.可从他的教学态度、衣着及动乱时的行动中可见他的形象。

以下4个方面,答出3个方面即可得满分,每个方面概括与描述各1分。

4.原因可从著作、是否桃李满天下、是否拥有很多的读者等方面来分析。

态度切入点为:

只要有真才实学,人们就会记住他。

本题原因4分,态度4分,不必与答案完全相符,言之成理即可

5.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认识的变化过程:

曾经喜欢托尔斯泰,后来产生了怀疑,强烈地喜欢海明威等,再后来终于明白(或肯定)了只有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大师。

关键词。

6.

(1)托尔斯泰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的深深的爱.(2>托尔斯泰的作品能净化人们的心灵。

(3)托尔斯泰总是以突出人物来传达主题思想。

(4)托尔斯泰一生。

都想使自己不要远离人民。

评分说明:

每点1分,答出4点即满分。

7.对比(“比较”或“反衬”也可)分析.主要是和现代作家对比(1分)

作用:

表达了作者的文学追求,使文章观点更鲜明突出,从而说明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文学大师。

注:

答出其中两点只能得1分。

8.这些评价都充分肯定了托尔斯泰在傲围文学史上和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

成就。

本文评价托尔斯泰是“永恒”的,还在于他深邃而平民化的思想,超阶级

的博爱思想,努力走近平民、为大众服务的创造思想。

分析:

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人类的忏悔;他写有关政府和人民关系的书,他

一生都努力地想使自己不要远离人民;读他人类的灵魂就会得到净化。

注:

能答对

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5.仔细阅读第一段,我们了解到作者认识到只有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大师是有一个过程的,写出这个过程即可。

6.从第三段至第六段,分别介绍了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大师”。

所以答题时要分别从每段中筛选出重要信息。

7.通过阅读第一自然段我们了解到作者通过与海明威等的比较,渐渐认识到只有他才是真正的大师。

对比的作用一般就是更加突出主题,使所要表现的人物更加清晰明朗。

8.本题为开放题,答题角度为这些评价从不同的角度给了他很高的赞颂。

找准答题角度,谈自己的认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9.主观原因:

(2分)

(1)个性善良。

客观原因:

(2分)

(2)方济各的影响;

(3)家庭影响;

(4)其他宗教人士的影响。

(2)(3)(4)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

答对其中两点得2分。

10.

(1)意在表明她走上普渡众生道路的性格基础(善良、富有同情心、责任感等)

(2)意在突出其做出这种选择的巨大牺牲精神(活泼、有出息、她憧憬美好未来,能嫁给有钱人,却甘愿做一名修女,普渡众生)

【小题1】

(一)反映的人道主义的特点:

(1)善良,

(2)富有同情心,(3)有牺牲精神,(4)平等博爱。

(答出两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