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9786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docx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docx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2017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分)

(1)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苏轼《水调歌头》)

(2)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

(元·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4)舞台上遭逢苦难久别重逢的夫妻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时可以用《琵琶行》中哪两句诗句来形容这种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庭坚作诗善于锻炼熔造前人诗句,《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便化自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在下文中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我是一个具有癌细胞的基地,这些癌细胞为什么不能施展它们的魔法与威力呢?

这是因为人体里有一种特殊的抗癌机制,能够及时而有效地制止这些致癌基因向周边渗透和蔓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质网能细致地辨认出病里头的致癌基因,当它们发现这些坏家伙后,会立即停止该基因的蛋白质折叠。

A.这种抗癌机制能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是内质网

B.它们就是人体细胞内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内质网

C.这种抗癌机制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内质网生成

D.它们就是人体细胞内的内质网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

 

二、阅 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8题。

(16分)

漫说“散文心”

沈扬

①前些年在旧书摊淘到一本名为《文心》的书,1934年由夏丏尊、叶圣陶合作撰写并出版,是一本关于国文写作的指导性通俗读物。

《文心》一书在提出用功求学用心作文的要求后,具体到写作的过程,讲述了确定“中心意旨”对于写好一篇文章的重要性,指出那种没有“中心意旨”的“信手写来”不可取,“随便玩玩的游戏”作文也不可取。

郁达夫在谈论写作的时候,有“散文心”之说:

“我以为一篇散文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找‘散文的心’。

”接下来便以他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说明什么叫做“散文的心”,也是突出了文章的“作意”和“主旨”的。

笔者前些年去看望何为先生,这位老散文家说到散文时也有近似的表述。

②到了文化多元时代,文章也五花八门了。

应当说“作意”好写得也不错的作品并不少,但品相华美内质蹩脚或者品相也不怎么讨人欢喜的出品也屡见不鲜,尤其是近年来数目海量的散文,确实出现了不少无“心”文字。

某些新潮写家对散文创作中知-情-意的内在规律一概不管不顾,任意开篇,信手铺陈,笔随意念,写到哪里是哪里。

其中有些人文字娴熟,也有一点小灵思,只是“话痨子”式的华丽絮叨中并无多少真材实料,既无“主题”,还要“变奏”,那是真正的形式大于内容了。

还有一些人也写情感也写“生活”,但一味向“内”,一味向“我”,视野和兴奋点一样的狭窄,“文心”圈囿于“我的心”、“我的家”、“我的世界”。

③当然散文是多样化的。

偌大的一个“散文林”,木茂景深,说大有大气派,说小有小情致,长歌短调,宏微交融,才是最自然最美丽的风景。

如今我们看到的“散文林”,规模是不小的,内里却不是很丰实。

应当说兼具高度和深度的精彩“景观”不鲜见,但趋小趋微趋虚趋空的倾向确实是客观的存在。

其实散文创作一定程度的“生态”失衡并非自今日始,还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柯灵老人就有过如此的感叹:

“如今的散文,图解的东西是不多了,但又出现一种一味关心自我的倾向……”也是在那段时间,柯灵先生写了一篇文章,题为《散文的新走向》,他在文中呼吁:

“散文必须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走向十字街头,和广大读者同忧乐,共休戚,努力开辟一条宽阔的心灵通道。

”真的是大声疾呼啊!

和平环境,变革年代,适应和平环境的安宁很容易,跟上社会变革的“潮流”,则必须迈开双腿,放大视野,投入到外面的世界中去。

④还是回到多样化的“散文林”中吧!

香院小径,旧时燕子归来是可以写的,宝贝女儿亲爱老公也是可以写的,但既然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为什么不能把视野、趣味放得开一些呢?

既然是“存在决定意识”,既然文学作品是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那么,作者的“心”,文章的“心”,与社会的“心”,时代的“心”,怎么能够分得开?

因此之故,身处变革年代的文艺家,在特定的社会生活中“在场”和“介入”都是十分应该的,著文立言有一点担当意识也是责无旁贷的。

大时代孕育大情怀,大情怀催生大作品。

设若大时代中的文学尽是花径扑蝶清池戏水一类的小情小感小摆设小风波,文学这面“镜子”就不真实。

  

⑤当然了,对于有“最自由的文体”之称的散文来说,“中心意旨”之类也是不宜刻板理解或过度渲染的,散文抒发真情实感,具有很强的精神性,而人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太过强调某些“要素”容易引起“主题先行”一类的错觉和误解。

所以对于散文来说,还是根据题材和内容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表现方式,重征轻行,各得其所。

一些抒情性的短篇章,自然不必用“扎入最深处的痛”一类话语去苛求,有不错的“作意”和趣味,情出意立,“心”自然也就在其中了。

⑥至于那些“形式”玩家,窃以为“十字路口”也是他们的好去处,视听的路道宽一点,就不难了解人们的阅读“脾胃”,对改变自己的狭隘趣味也有益。

其实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连一些大导演都是从包括票房在内的社会信息反馈中得到启迪的,遍地“黄金甲”不及一棵“山楂树”,为什么呢?

所以还是留意一点“祖宗之法”吧,比如“文心”在前,“雕龙”(把龙纹雕得精致一点)在后,“雕龙”为“文心”服务等等。

文路顺了,笔下文字就不一样了。

                                                      (有删节)

3.第二段中的加点词“品相”在文中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4.概括第②段的内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⑴那么克服一下一味“向内看”,一味“小情调”

⑵其实只要不是生性襟怀封闭

⑶到“十字路口”去感受一点社稷天下的脉息,吸取一点生活营养

⑷动笔前向“门外”多看几眼是很自然的事情

⑸如果自身还有一个“作家”的名号

⑹就更其合理和必要了

A.⑵⑷⑶⑹⑸⑴    B.⑵⑷⑸⑴⑶⑹

C.⑸⑴⑹⑷⑶⑵    D.⑸⑵⑴⑹⑷⑶

6.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引述《文心》、郁达夫、何为等相关内容是为了引出话题,同时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B.第③段引用柯灵《散文的新走向》中相关内容是为了表明散文创作一定要关注生活。

C.第④段“文学这面‘镜子’就不真实”运用比喻手法说明这类创作未真实模仿生活。

D.第⑥段提到大导演等内容,与散文作家形成类比,表明散文创作一定要关注文心。

7.试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

8.本文谈论散文创作需要重视“散文心”,试举高中学过的一篇散文为例加以分析。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9-13题。

(16分)

村边的野地

张蛰

①我喜欢泡在村东的野地里,有时一群人,有时就我一个。

野地很大,杂草、灌木丛生,那些粗细高矮歪直不同的杂树聚在一起,气象万千。

在它的西南方向,废黄河一股水流蜿蜒而来,又在它东边很远的地方轻轻滑过朝东北方向平缓流去,河面时宽时窄,水量丰沛,水草丰满。

那里有视野更为开阔的田地,村庄都被零星甩在某个角落里,我们叫它漫河滩。

②野地里,小路纵横交错,说明很多人来过且又走路的习惯不同,但真正泡在这里,一天到晚又见不到一个人影。

除了人,村里的狗也来,我在野地里碰到狗的时候比人多,狗来这里东嗅西嗅,有时会对一只野鸡狂追,但从来不会成功,对一闪而过的野兔子,狗却只当没看见。

狗跑野地里来干什么?

③其实人来似乎也没什么目的性,我们一群孩子泡在野地里,除了玩爬树捉迷藏,有时会了结一些江湖恩怨,有时会商量到哪块大田地偷生产队的东西,有时会满地里寻找兔子窝和老鼠洞。

这些事,在其他地方一样可做,但我们却莫名其妙地跑到野地里来了。

了结江湖恩怨,被揍得鼻青脸肿的倒霉蛋,出了野地会自觉说成是自己爬树掉下来磕的,不仅得不到父母的半点同情,还会被他们咬牙切齿地痛骂:

咋不摔死你哩,你就野吧!

上野地来,就是为了给挨揍找个好借口吗?

在野地里商量偷生产队的东西,偷来再跑到野地里分赃,在哪里不能商量不能分呢?

我们习惯性地选择了野地。

还有秋天,我们在野地里从老鼠洞中挖出的黄豆,每个人脱下裤子装都装不完,但在大田里同样如此,我们为何喜欢来到野地里找?

为什么?

④更多时候,我们在野地里无事可干,像狗一样到处闻闻嗅嗅,无目的地到处走动,或是忽然卧倒在杂草丛里看一尘不染的蓝天。

不知是谁最先想起来的爬树,先是爬到树上捉迷藏,后来我们爬到树上去发呆,每个人都茫然地抱着树干坐在树杈上,猴子一样东张西望或什么也不望。

有一回田鸭子兴奋地发现远处走来的是自己的爹,立时扯起肚皮拚命嚎叫,但很快发现努力没有意义,嚎叫声刚出嘴就被风收拾了。

后来我们越爬越高,但能爬到树梢的只有宁五,他能爬到十几米高的地方,把自己挂在树枝上被风摆来荡去地像个驴屎蛋。

⑤感觉自己长大后,我更喜欢一个人呆在野地里,一个人呆着,能听到树上的鸟叫,再多的鸟同时叫也能听得出不同。

我能听出哪只鸟的叫充满饥渴,哪只鸟的叫充满快乐。

我还能听得出鸟对话与鸟自言自语的不同,清晨鸟叫得清脆,黄昏鸟叫得兴奋。

有时候,一朵云都从视野里消失了,一只鸟的叫声却没停息。

我一个人爬到树上眺望的时候,总觉得东边的漫河滩虽然看起来阔大,但实际上很小。

漫河滩的尽头是什么呢?

我会问自己。

我爬树,爬得越高,觉得天空越远。

一个人既远离了地面又远离着天空时是惶急的,有无法自信的恐惧。

⑥受了委屈,不高兴,觉得无聊,不知道到哪儿去,我溜溜达达就到了野地里。

我喜欢一个人跑到野地里听动静,露水的叭嗒声,野鸡踩在草丛和落叶上的脚步声,兔子啃啮青草的窸窸窣窣声,鸟起飞时拍打翅膀的呼喇声,都能让我平复不安。

许多少年才有的烦恼,都是野地里的风抹平的。

我用一根青草去抽打另一丛青草时,痛苦就消失了。

我夸张地躺在草丛里,正莫名苦恼地睁大眼睛,一群人字形的大雁忽然此起彼伏地叫着从野地上方飞过,立马一身轻松。

⑦我们的少年时代就像被大人遗忘了一样,除了一口吃喝和衣不遮体的穿戴,其他的一切交给了我们自己。

我们满世界游荡,见风而长。

宁五学会了生吞鸟蛋,拴柱学会了剥刺猬,我学会了抓兔子……我们大呼小叫地在野地里跑过,在树上闲荡或是发呆,时光从琐碎的落叶、干草尖慢慢流走后,我们的小胳膊小腿也在鸟鸣与露水里悄然拔节。

这个过程里所有来自内心的悸动,最终帮助我们解决的,都是村边的野地。

野地收容了我们所有的秘密,安抚了我们最初对世界的恐惧,它用自己的有声世界和无声言语悄悄地照亮了一群少年幽暗的心门。

不然,何以解释我们在那个年代的天真烂漫,何以解释我们对人世葆有的这份善良?

⑧野地是伟大的。

⑨野地的伟大我在多年后认识的更仔细,它天然具有的安抚和疗伤功能,它天生就有的启迪和疗伤功能,对我的少年时代是多么重要。

我在自己的少年时代虽然缺吃少穿,却有幸拥有一片荒芜的野地,在无意间接受了它最完美的自然启蒙教育,这是今天生活在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孩子再也难以享受到的自然待遇。

今天,还有多少少年能在自家门外拥有一片自在的野地呢?

⑩因为工作关的关系,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远离自然的少年是多么脆弱,这些缺失了身处自然中成长机会的儿童,体格与性格中普遍缺乏一种东西,例如很少父母意识到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症结与孩子难以接触真正的自然有关。

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很少关注这个问题对未来意味着什么。

⑪在这个冬日,在灯下,我似乎又听到冬天的风从野地里呼啸而过的声音。

雪厚厚地覆盖了整个漫河滩,河水停止流动,野地一片寂静,那些巨大的无叶树冠在风里晃动,正有雪被风雾一样地扬起,鸟都躲在了村庄里,兔子都在了雪下的干草窝里。

我驻足而立,小手冻得老高,脸蛋赤红发黑,正看一群同伴在风里向野地里跑过去。

野地更野。

(有删节)

9.赏析第①段的景物描写。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第③段末的“为什么?

”是无疑而问,还是有疑而问,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⑦段画线句巧用修辞,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的第⑪段。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认为今天生活在发达地区的孩子缺少一片属于自己的野地,因此会有一些缺失,请在本文的基础上对此进行探究。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

雨伞①

(元)萨都刺

开如轮,合如束,剪纸调膏护秋竹。

日中荷叶影亭亭,雨里芭蕉声簌簌。

晴天却阴雨却晴,二天之说诚分明。

但操大柄常在手,覆尽东西南北行。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当时天下群雄鼎力,割据一方。

14.本诗的主要写作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剪纸调膏护秋竹”叙述了伞的制作材料以及具体工序。

B.“雨里芭蕉声簌簌”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雨打伞盖的声音。

C.“晴天却阴雨却晴”一语双关既写伞之用又写时代之变。

D.“覆尽东西南北行”直接抒发作者对掌握大权者的情感。

16.有人评价这首诗“下半首愤疾刻露,殊少蕴藉”,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评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7分)

①胡威,字伯武,一名貔。

淮南寿春人也。

父质,以忠清著称,少与乡人蒋济、硃绩俱知名于江淮间,仕魏,至征东将军、荆州刺史。

威早厉志尚。

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定省,家贫,无车马僮仆,自驱驴单行。

每至客舍,躬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侣进道。

既至,见父,停厩中十余日。

告归,父赐绢一匹为装。

威曰:

“大人清高,不审于何得此绢?

”质曰:

“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

”威受之,辞归。

质帐下都督先威未发,请假还家,阴资装于百余里,要威为伴,每事佐助。

行数百里,威疑而诱问之,既知,乃取所赐绢与都督,谢而遣之。

后因他信以白质,质杖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

于是名誉著闻。

拜侍御史,历南乡侯、安丰太守,迁徐州刺史。

勤于政术,风化大行。

②后入朝,武帝语及平生,因叹其父清,谓威曰:

“卿孰与父清?

”对曰:

“臣不如也。

”帝曰:

“卿父以何胜耶?

”对曰:

“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远也。

”帝以威言谦而顺。

累迁监豫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入为尚书,加奉车都尉。

③威尝谏时政之宽,帝曰:

“尚书郎以下,吾无所假借。

”威曰:

“臣之所陈,岂在丞郎令史,正谓如臣等辈,始可以肃化明法耳。

”拜前将军、监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以功封平春侯。

太康元年,卒于位。

                                                            (有删改)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躬放驴                     

(2)阴资装于百余里

(3)要威为伴                   (4)吾无所假借

1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以忠清著称       具告以事     B.谢而遣之         羽化而登仙

C.勤于政术         而君幸于赵王 D.威尝谏时政之宽   为吾子之将行也

1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5分)

20.武帝认为胡威“言谦而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1.根据文章内容,对胡威“清慎”的事例加以概括。

(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3分)

观八骏图说

(唐)柳宗元

①古之书有记周穆王驰八骏升昆仑之墟者,后之好事者为之图,宋、齐以下传之。

观其状甚怪,咸若骞①若翔,若龙凤麒麟,若螳螂然。

其书尤不经,世多有,然不足采。

世闻其骏也,因以异形求之。

则其言圣人者,亦类是□。

故传伏羲曰牛首,女娲曰其形类蛇,孔子如倛头②,若是者甚众。

孟子曰:

“何以异于人哉?

尧舜与人同耳!

②今夫马者,驾而乘之,或一里而汗,或十里而汗,或千百里而不汗者。

视之,毛物尾鬛,四足而蹄,龁草饮水,一也。

推是而至于骏,亦类也。

今夫人,有不足为负贩者,有不足为吏者,有不足为士大夫者,有足为者。

视之,圆首横目,食谷而饱肉,絺而清,裘而燠,一也。

推是而至于圣,亦类也。

然则伏羲氏、女娲氏、孔子氏,是亦人而已矣。

骅骝、白羲、山子之类,若果有之,是亦马而已矣。

又乌得为牛,为蛇,为倛头,为龙、凤、麒麟、螳螂然也哉?

    ③然而世之慕骏者,不求之马,而必是图之似,故终不能有得于骏马。

慕圣人者,不求之人,而必若牛、若蛇、若倛头之问。

故终不能有得于圣人也。

诚使天下有是图者,举而焚之,则骏马与圣人出矣!

【注释】①骞:

高飞。

   ②倛头:

古人打鬼驱疫时所戴的方形面具。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哉       B.乎        C.矣        D.邪

23.第①段中引用孟子的话有何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列对文章写作背景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地方军政长官繁政扰民,百姓困苦。

B.宦官专权朝廷腐败,士人积极要求政治改革,提倡儒学复兴。

C.统治者树立圣人典型,实行圣人崇拜。

从而强化其愚民政策。

D.朝廷选拔人才慕名而不求实,从而导致无人可用,士人不遇。

26.本文善于在类推中说理,试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 作(70分)

27.生活中我们面临着多个选择对象时,往往会陷入选择的困境。

面对此种情况,有人认为不如不要有太多选择;有人则认为有多项选择更好。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2017届崇明县高三一模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应用(10分)

1.

(1)何事长向别时圆

(2)官盛则近谀(3)落花水香茅舍晚

(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5)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2.B

二、阅 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8题。

(16分)

3.文章的语言、结构等外在形式

4.概述近年来散文创作中出现不少“无心”之作(1分)及其不同表现特征(1分)。

5.B6.C

7.第⑤段承接上文有关散文创作需要关注中心意旨等论述,(1分)补充论述“中心意旨”之类的理解不宜刻板与过度,需要根据题材及内容实际选择。

(1分)使文章论述更加全面、严谨(1分)。

8.评分说明:

本文观点2分;结合例子分析2分。

参考示例:

作者认为散文创作要注重文意主旨,要求创作者要投身社会,走向生活,视野与趣味放开一些。

(2分)比如《想北平》一文作者身在异乡,时处危难,在此背景下,抒发一腔思乡之情和忧患之意。

表面上看是围绕“我的北平”抒发一己之爱,实则包蕴着作者对家国社会的忧患。

(2分)

 【如有语文教学方面的问题,请添加个人微信:

shenjun0729】

(二)阅读下文,完成9—13题。

(16分)

9.作者描述了野地里杂草灌木丛生的气象万千的状态以及远处废黄河形成的视野开阔的背景,(1分)由近及远,由点及面地逐步呈现野地原生态的特征,(1分)体现了作者对野地的喜爱之情,为下文具体描述野地中的生活与思考做铺垫。

(1分)

10.我认为是无疑而问,(1分)首先,这一问句,是对第③段一系列追问的总体性呼应,强调了我们来此的无目的性,(1分)同时,作者在后文中实际上是回答了自己的问题。

因为野地具有独特的功能和功力,因此,我们会不自觉地来到这里。

(1分)

11.这句话运用比喻手法,把时光比作流水,缓缓流淌,生动地写出我们生长过程的悄无声息和自由自在。

(1分)同时,运用比拟手法把我们的小胳膊小腿的生长比作植物的拔节生长,似乎我们就是野地里自然生长的植物,(1分)表达了作者认为我们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触(1分)。

12.最后一段由眼前冬日的灯下再次联想到故乡野地冬天的景象,并由此想象童年的自己驻足而立,看同伴跑向野地。

(1分)由实及虚,虚实结合,(1分)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那片野地的无限追念以及感激。

(1分)

13.作者认为这些孩子因为缺少亲近自然因而缺失了自然给予的待遇,少了那份属于自我的世界,少了自然的启蒙教育,甚至使其体格和性格方面有所缺失,是很有道理的。

(2分)现在的孩子缺少一片属于自己的现实空间,往往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因此少了同伴之间的交往,诸如同伴互助、谦让合作等都无法实现,从而缺乏一些自我促进、自我控制的途径。

(2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

14.托物言志

15.D

16.本诗上半首描摹雨伞的形态、制作过程以及具体功用,体现了咏物诗的随物赋形、巧妙神似的特征,(1分)而下半首由晴雨的变化转入议论,对那些一旦操执权柄便任行天下者充满愤慨之情。

(1分)尽管依然借助雨伞来表达情感,但是,其所指过于明晰和直接,(1分)因此,缺乏含蓄,略显直露。

(1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7分)

17.

(1)亲自 

(2)暗中  (3)通“邀”,邀请     (4)宽容

18.D

19.后来,(胡威)在其他信中把(此事)告诉胡质,胡质责打都督一百杖,除去他的吏名。

胡质父子像这样清廉谨慎,因此名誉广为人知。

评分说明:

“后因他信以白质”2个点,“质杖都督一百”1个点,“其父子清慎如此”1个点,“于是名誉著闻”1个点。

1点1分。

20.他直接表明自己不如父亲清廉,有谦逊态度;(1分)同时,交代清楚了自己“恐人不知”比不上父亲的“恐人知”,表达畅达恭顺。

(1分)

21.评分说明:

任答3点即可。

探父单身前往、至父所住于马厩、询问父亲赠绢所来、遣走助己之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