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9702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 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酸分子中的每一个磷酸均与两个五碳糖形成酯键

B.DNA和RNA均分布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

C.mRNA和tRNA均为单链不含氢键

D.DNA双螺旋结构的热稳定性和分子的碱基组成无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核酸包括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其中核糖核酸即RNA,脱氧核糖核酸即DNA。

RNA通常呈现单链结构,由核糖核苷酸组成,RNA分为mRNA、tRNA和rRNA三种,其中tRNA呈现三叶草结构,含有部分氢键;mRNA即信使RNA,作为翻译的模板;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部分。

DNA通常呈现双螺旋结构,由脱氧核苷酸组成,两条链的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通过氢键相连,其中A与T之间有2个氢键,C与G之间有3个氢键;一条链中的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详解】核酸分子中除了端部以外,每一个磷酸均与两个五碳糖形成酯键,A错误;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B正确;mRNA、tRNA均为单链,其中tRNA中含有部分氢键,C错误;DNA双螺旋结构中C、G碱基对占得比例越大,热稳定性越强,D错误。

2.某二倍体生物,让其显性纯合个体(AA)与隐性个体(aa)杂交,子代中偶然发现了1只表现为隐性的个体,关于该变异个体出现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B.染色体结构变异

C.染色体数目变异D.交叉互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2)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某二倍体生物,让其显性纯合个体(AA)与隐性个体(aa)杂交,子代正常情况下均为Aa,但是子代中偶然发现了1只表现为隐性的个体,该个体可能是基因型为aa,即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型也可能是Oa,即发生了个别染色体缺失的现象,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或者也可能是A所在的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所致,即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现象。

综上所述,A、B、C都可能是导致变异个体出现的原因,而交叉互换不会引起该个体变异的现象,故选D。

3.关于脊椎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母鸡出现“牝鸡司晨”现象,与性激素的调控有关

B.家兔大量摄入碘盐以后,垂体的分泌活动显著增强

C.长期训练的运动员完成高难度动作与激素调节无关

D.人体胰腺细胞分泌的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当人体内激素分泌异常时,人会患相应的疾病(激素分泌异常症)。

【详解】母鸡出现“牝鸡司晨”现象,是由于母鸡体内的雄性激素分泌过多,而雌性激素分泌较少引起的现象,A正确;家兔大量摄入碘盐以后,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过多,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因此会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使垂体的分泌活动减弱,B错误;长期训练的运动员完成高难度动作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都有关,C错误;人体小肠粘膜细胞分泌的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错误。

4.碳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化学元素,下列关于真核生物运输含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通过协助扩散运出细胞

B.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胞吞作用进入靶细胞内,从而发挥调节作用

C.植物细胞吸收含碳物质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D.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胆固醇和葡萄糖的过程均与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详解】人体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属于脂溶性小分子,因此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A错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胞吐分泌出胰岛B细胞,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作用于靶细胞,从而发挥调节作用影响靶细胞的生命活动,B错误;植物叶肉细胞吸收二氧化碳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不需要消耗能量,但是植物细胞吸收其他含碳物质,如葡萄糖,则是主动运输的方式,需要载体,消耗能量,C错误;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胆固醇和葡萄糖的过程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D正确。

5.下列关于教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为了得到明显清晰的色素带,研磨时应加入大量无水乙醇

B.萨克斯的实验中,将天竺葵绿叶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后,可直接滴加碘液观察叶片变化

C.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有时应将视野调暗,更有利于物像的观察

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实验中,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由二倍体变成四倍体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

作用:

(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

(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

(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

(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2、在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暗,此时可以调节较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颜色较浅的标本时,为使视野清晰,应将视野调暗。

3、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

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该实验的步骤为:

选材→固定→解离(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漂洗→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

【详解】无水乙醇是有机溶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无水乙醇的作用是溶解色素,如果研磨时应加入大量无水乙醇会导致色素被稀释,不能得到明显清晰的色素带,A错误;萨克斯的实验中,将天竺葵绿叶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后,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观察叶片颜色变化,B错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颜色较浅的标本时,为使视野清晰,应将视野调暗些为好,C正确;由于在制作装片过程中,要进行解离,使细胞失去活性,所以在显微镜下不可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D错误。

6.图为某一遗传病的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则该家系中患病个体一定是杂合子

B.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则该家系中正常个体一定是杂合子

C.若Ⅱ3号无该病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不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若Ⅱ5号无该病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不为伴X显性遗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该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详解】若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则由于第一代的父亲患病而后代中有女儿正常,则排除伴X显性遗传病,那么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系谱图可知,该家系中患病个体一定是杂合子,A正确;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Ⅱ4患病而后代中儿子正常,则排除伴X隐性遗传病,那么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系谱图可知,该家系中正常个体一定是杂合子,B正确;若Ⅱ3号无该病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错误;若Ⅱ5号无该病致病基因,根据系谱图可知,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正确。

7.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植物缺水后会萎蔫而影响正常代谢。

图是洋槐在停止供水和恢复供水条件下,气孔开度(气孔开放程度)与光合速率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停止供水后,与A点相比,B点时洋槐植株光合速率较低,此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温度、光照强度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图中A点与B点相比,________(填“A”或“B”)点时的光饱和点更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恢复供水后,实验者用含有放射性18O的H2O提供给洋槐植株,一段时间后,下列物质中会带有18O的是 __________(填序号,多选)。

①空气中的H2O和O2

②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

③用于光合作用的CO2

④植物含有的五碳化合物

【答案】

(1).叶绿体线粒体

(2).A(3).A点气孔开度较高,CO2吸收较多,暗反应速率高,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较多,则光饱和点较高(4).①②③④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

(1)由“停水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联系水的生理作用,既可参与反应,又可运输物质。

(2)B点光合速率小于A点与气孔开度降低有关,而前者是由停止水分供应造成的。

(3)水分的减少会导致细胞内的光合作用及其他过程减慢,引发一系列的变化。

【详解】

(1)停止供水后,与A点相比,B点时洋槐植株光合速率较低,此时叶肉细胞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细胞呼吸,故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2)在温度、光照强度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由于图中B点光合速率小于A点与气孔开度降低有关,因此A点气孔开度较高,CO2吸收较多,暗反应速率高,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较多,则光饱和点较高。

(3)恢复供水后,实验者用含有放射性18O的H2O提供给洋槐植株,一段时间后,由于水既可以参加细胞呼吸也可以参加光合作用,故18O可以出现在CO2和O2中;由于含18O的CO2又可以参加光合作用,故18O可以出现在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和光合作用合成的以糖为代表的有机物中。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具体物质变化,能够正确识图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知识解决问题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理解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和识记ATP的来源,能够分析图中的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情况,利用所学的知识的综合性解决问题。

8.某实验小组制作了蛙

坐骨神经腓肠肌离体标本(如图),置于任氏液(蛙的生理盐水)中。

实验员(甲)将标本取出,用电流计M连接在标本的神经纤维上,用电刺激a处,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了偏转,且肌肉收缩。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标本的神经—肌肉接头处有________结构。

实验员(甲)用电刺激a处,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了两次方向________的偏转。

神经末梢释放的________与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引起肌肉收缩。

(2)实验人员每次实验后,都要将标本放入任氏液中,待下一次实验时取出。

推测任氏液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兴奋在细胞间只能单向传递,在上述实验员(甲)的实验基础上,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突触

(2).相反(3).神经递质(4).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保持标本的生理活性(5).用电刺激b处,观察到肌肉收缩,但电流表指针没有发生偏转

【解析】

【分析】

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而临近的未兴奋部位依然是外正内负。

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这样膜内电流就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外电流就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电流计测量的是膜外侧电流(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的流动。

用电刺激a处,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了偏转,且肌肉收缩,说明兴奋由a点经过电流计传至b点,引起肌肉的收缩反应。

【详解】

(1)识图分析可知,标本的神经—肌肉接头处有类似于突触的结构,用电刺激a处,兴奋由a处向电流计方向传导,连接电流计M的两极先后兴奋,电位发生变化,因此可以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了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引起肌肉收缩。

(2)在实验中都要将标本放入任氏液中,待下一次实验时取出。

说明任氏液相当于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起到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从而保持标本的生理活性的功能。

(3)根据题意可知,实验员(甲)的实验证明了兴奋可以通过a点经过电流计和突触后向肌肉细胞传递,若要证明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单向性,还需要证明兴奋不能从b点向a点传递,因此实验设计的思路:

用电刺激b处,观察到肌肉收缩,但电流表指针没有发生偏转,由此说明兴奋不能从b点向a点传递。

由此结合以上实验员(甲)的实验可以证明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单向性。

【点睛】本题考查了突触和兴奋的传递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突触的结构组成以及神经递质的作用,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双向性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单向性特点,利用题干的条件结合所学的神经调节的知识点解决问题。

9.调研小组对某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为期五年的封闭式调查,选择其中的五个种群构建了它们的食物关系模型,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根据该模型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甲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种群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结果显示,甲种群同化的总能量为mkJ/(m2·a),戊种群同化的总能量为nkJ/(m2·a),从理论上分析,丙种群同化的能量最多有__________________kJ/(m2·a)来自甲种群,这是因为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调研小组发现,丙种群密度在调查的第3年显著上升,出现这种结果的决定性因素是丙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能

(2).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3).1/25m-1/5n(4).逐级递减(5).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解析】

【分析】

识图分析可知,图中选择了该生态系统的五个种群构建的食物关系模型,图中甲种群为生产者,作为第一营养级,乙、丁、戊属于初级消费者,即第二营养级,丙属于次级消费者,即第三营养级。

【详解】

(1)根据题意可知,食物网中仅选择了该生态系统的五个种群构建的食物关系,甲种群作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并不能代表该生态系统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因此甲固定的太阳能不是流经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种群是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丁、戊属于初级消费者,都处于第二营养级,根据题意,甲种群同化的总能量为mkJ/(m2·a),戊种群同化的总能量为nkJ/(m2·a),要计算流向丙的能量最多有多少,那么传递效率按照20%计算,则乙、丁种群同化的总能量为:

(m×20%-n)kJ/(m2·a),乙、丁种群同化的能量都流向丙,故丙种群同化的能量最多有:

(m×20%-n)×20%kJ/(m2·a),即(1/25m-1/5n)kJ/(m2·a),能量流动过程中由于流经每个营养级时都散失,因此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3)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以及年龄组成,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丙种群密度在调查的第3年显著上升,且题目中并没有提到迁入和迁出现象,因此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致。

【点睛】本题考查了种群的概念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种群的概念以及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关系,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以及能量流动过程中的计算问题,这是该题的重点,利用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和题意的信息进行计算,识记能量流动的特点,这是解决第

(2)问的关键。

10.某雌雄同株作物的花色(紫色、粉色、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控制,叶片的宽度由一对等位基因(D与d)控制。

下表是某校研究小组所做的杂交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判断叶的宽度这一性状中_______为显性性状,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孟德尔___________定律。

(2)甲杂交组合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让其子一代中(即表中F1)粉花植株自交,则子二代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

(3)现欲鉴定一株粉色宽叶植株是否为纯合子,请简要描述鉴定方法及预测结果和结论:

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宽叶

(2).自由组合(3).AaBbDd×AaBbdd(4).粉花:

白花=5:

1(5).让该粉花植株自交得到子一代,待子一代成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6).预期结果和结论:

若子代均表现为粉花宽叶,则为杂合子;若子代除粉花宽叶个体外还有其他表现型,则为杂合子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

乙组:

宽叶×宽叶→后代出现窄叶,说明窄叶相对于宽叶是隐性性状。

1、甲组产生的后代中紫花:

粉花:

白花=9:

3:

4,该比例是9:

3:

3:

1的变式,由此可知两亲本控制花色的基因型均为AaBb;甲组后代中宽叶:

窄叶=1:

1,属于测交类型,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综合以上可知甲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

2、乙组产生

后代中紫花:

粉花=3:

1,没有白花(aa__),由此可确定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亲本都是宽叶,但后代中出现了窄叶,因此亲本的基因型都是Dd,综合以上可知,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组:

宽叶×宽叶→后代出现窄叶,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宽叶相对于窄叶是显性性状。

根据甲组产生的后代中紫花:

粉花:

白花=9:

3:

4,该比例是9:

3:

3:

1的变式,由此可知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组两亲本控制花色的基因型均为AaBb;甲组后代中宽叶:

窄叶=1:

1,属于测交类型,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综合以上可知甲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

让其子一代中(即表中F1)粉花植株自交,F1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3A_bb,即1/3AAbb、2/3Aabb,自交后代中有粉花1/3+2/3×3/4=5/6,有白花2/3×1/4=1/6,则则子二代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粉花:

白花=5:

1。

(3)判断植物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方法可以采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方法简便易行,因此现欲鉴定一株粉色宽叶植株是否为纯合子,可以让该粉花植株自交得到子一代,待子一代成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若子代均为粉色宽叶植株,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若发生性状分离,即后代中除了粉色宽叶植株还有一定比例的其他类型,则待测植株为杂合子。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和计算,利用常见的分离比判断亲代的基因型,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利用9:

3:

3:

1的变式分析解决问题,掌握植物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能够利用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得出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

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是该题的重点。

11.单宁是一类水溶性酚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广泛分布,入口后口腔感觉干涩,口腔黏膜会有褶皱感。

果汁生产过程中,常用单宁酶除去果汁中的单宁以提升果汁的口感。

(1)在使用单宁酶的过程中,需注意溶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酶催化活性不佳。

在水果榨汁时,我们常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提高水果的出汁率。

(2)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我们常对酶进行固定,重复使用,常用的固定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定化酶较之于直接使用酶进行生产的另一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从混杂的蛋白质中将单宁酶分离出来,可使用凝胶色谱技术。

在凝胶色谱柱装填完后,需要磷酸缓冲液对柱子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洗脱过程中,分子量小于单宁酶的蛋白质往往________(填“先”或“后”)从柱子中洗脱。

(4)已知某单宁酶由两条不同肽链构成,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蛋白质在凝胶中的移动速度和自身的空间结构_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电泳结束后可得____________条带。

【答案】

(1).温度、PH、离子条件等

(2).纤维素酶和果胶酶(3).包埋法、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4).易于和产物分离,提高产物品质(5).充分的洗涤平衡(6).后(7).无关(8).两

【解析】

【分析】

1、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

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

固定化细胞优点是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2、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的原理是根据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即:

蛋白质的形状、大小、电荷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亲和力等的千差万别,由此提取和分离各种蛋白质。

凝胶色谱法的原理:

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

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的步骤为:

(1)样品处理:

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

(2)粗分离:

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

(3)纯化:

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

(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详解】

(1)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和酸碱度等,因此在使用单宁酶的过程中,需注意溶液的温度、pH、离子条件等,以免酶催化活性不佳。

在水果榨汁时,可以添加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分解细胞壁和胞间层,提高榨汁率和果汁的澄清度。

(2)固定化酶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酶的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提高产物品质,还可以被反复利用。

(3)在凝胶色谱技术中,对凝胶色谱柱装填完后,需要磷酸缓冲液对柱子进行充分的洗涤平衡,根据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在洗脱过程中,分子量小于单宁酶的蛋白质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往往后从柱子中洗脱。

(4)根据凝胶电泳的原理是:

利用了待分离样品的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某单宁酶由两条不同肽链构成,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蛋白质在凝胶中的移动速度和自身的空间结构无关,与蛋白质分子的大小有关,由于单宁酶由两条不同肽链构成,这两条肽链的大小不同,因此电泳结束后可得两条带。

【点睛】本题考查酶和蛋白质的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固定化酶技术的过程及其优点,理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和酶的应用,这是第

(1)、

(2)问考查的重点;第(3)、(4)问是关于蛋白质的分离技术的考查,要求学生掌握凝胶色谱法和电泳法分离蛋白质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理解凝胶色谱法和电泳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这是突破第(3)、(4)问的关键。

12.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的流程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