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9627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2word文档良心出品

 

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4、程序的技术路线............................................................7

一、课程设计目的

1、背景

主存是CPU可直接访问的信息空间,合理而有效的使用贮存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本课题要求模拟实现分区式主存管理机制。

模拟实现各种分区管理方法以及相应的主存分配以及回收算法。

2、目的

●进一步巩固和复习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结构化程序、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和能力。

●提高学生调试程序的技巧和软件设计的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

二、课题任务描述

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动态分区内存分配程序,演示实现下列两种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1.最佳适应算法

2.最坏适应算法

三、课题研发相关知识(包含所用库函数的介绍)

1、最佳适应算法(bestfit)

所谓“最佳”是指每次为作业分配内存时,总是把能满足要求、又是最小的空闲分区分配给作业,避免“大材小用”。

为了加速寻找,该算法要求将所有的空闲分区按其容量以从小到大的顺序形成一空闲分区链。

这样,第一次找到的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区,必然是最佳的。

这样,在存储器中会留下许多难以利用的小空闲区。

2、最坏适应算法(worstfit)

要扫描整个空闲分区表或链表,总是挑选一个最大的空闲区分割给作业使用,其优点是可使剩下的空闲区不至于太小,产生碎片的几率最小,对中小作业有力,查找效率很高。

但是它会使存储器中缺乏大的空闲分区。

3、回收内存

当进程运行完毕释放内存时,系统根据会收取的首址,从空闲区链中找到相应的插入点,并考虑回收区前后是否有空闲分区,如果有,则把两个分区合并成一个大的空闲分区。

4、库函数的介绍

1)stdio就是指“standardbufferedinput&output"意思就是说带缓冲的标准输入输出!

所以了,用到标准输入输出函数时,就要调用这个头文件!

2)Stdlib.h即standardlibrary标准库文件。

Stdlib头文件里包含了C,C++语言的最常用的系统函数。

Stdlib.h里面定义了五中类型,一些宏和通用工具函数。

类型例如:

size_t,wchar_t,div_t,ldiv_t,lldiv_t;宏例如:

EXIT_FALIRE,EXIT_SUCCESS,RAND_MAX和MB_CUR_MAX。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函数:

dec置基数为10相当于"%d";hex置基数为16相当于"%X";oct置基数为8相当于"%o";setw(n)设域宽为n个字符

四、课题设计:

总体结构、所使用的数据结构、主要功能的流程图、程序的技术路线

1、总体结构

本系统采用了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模拟存储器动态分区。

系统利用其中某种分配算法,从空闲分区链中找到满足请求内存大小的分区并分配内存给作业。

假设总的内存大小为size,作业请求的内存大小为request,内存碎片最小为f。

当request>size时,内存溢出,出现系统错误;当request<=size时,在内存中根据上述算法寻找最佳的内存分区分配给作业。

寻找到合适的内存分区之后,如果size-request<=f,将此分区上的内存全部分配给作业;如果size-request>f,就在此分区上分割request大小的内存给作业,剩余内存继续留在当前的分区中。

当进程运行完毕,系统找到该进程并释放其内存,根据所释放内存的位置对内存进行合并。

系统流程图:

如图1

 

系统框架图:

如图2

2、数据结构

(1)定义的全局变量:

#defineSIZE100//内存初始大小

#defineMINSIZE0//碎片最小值

enumSTATE{Free,Busy}//枚举类型,记录分区是否空闲的状态量

(2)定义的结构体:

structsubAreaNode。

记录分区的主要数据。

(3)函数

1)voidintSubArea():

分配初始分区内存。

2)intbestFit(inttaskId,intsize):

最佳适应算法实现函数,taskId为作业名,size为作业申请的内存大小。

3)intworstFit(inttaskId,intsize):

最坏适应算法实现函数,taskId为作业名,size为作业申请的内存大小。

4)intfreeSubArea(inttaskId):

内存回收函数,该函数主要用于实现内存的回收,根据回收内存的位置对分区进行合并操作。

其中taskId为所需回收内存的作业号。

5)voidshowSubArea():

显示空闲分区链情况。

包括起始地址,空间大小。

工作状态。

作业号。

6)intmain():

主函数,主要用于显示操作界面,调用各个子函数等功能。

 

3、主要功能的流程图

(1)最佳适应算法Best_fit(int,int);流程图(图3)

(3)最坏适应算法Worst_fit(int,int);流程图(图4)

4.程序的技术路线

本程序采用C语言编写,在windows下的VisualC++中编译,模拟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内存分配与回收。

假定系统的最大内存空间为100M,判断是否划分空闲区的最小限值为MINSIZE=0。

初始化用户可占用内存区的首地址为0,大小为0M。

定义一个结构体及其对象subHead实现内存的分配回收及分配表和空闲表的登记。

用最佳分配算法实现动态分配时,调用intbestFit(inttaskId,intsize)内存分配函数,设定循环条件查找最佳空闲分区,根据找到的空闲区大小和作业大小判断是整个分配给作业还是切割空闲区后再分配给作业,并在“内存分配表”和“空闲分区表”中作登记。

调用intfreeSubArea(inttaskId)函数实现内存的回收。

顺序循环“内存分配表”找到要回收的作业,设置标志位flag,当flag=1时表示回收成功。

回收内存时需考虑内存的4种合并方式,即合并上下分区、合并上分区、合并下分区、上下分区都不合并。

五、带有详细注解的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SIZE100//内存初始大小

#defineMINSIZE0//碎片最小值

enumSTATE{Free,Busy};

staticintss=0,ee=0;

structsubAreaNode{

intaddr;//起始地址

intsize;//分区大小

inttaskId;//作业号

STATEstate;//分区状态

subAreaNode*pre;//分区前向指针

subAreaNode*nxt;//分区后向指针

}subHead;

//初始化空闲分区链

voidintSubArea()

{//分配初始分区内存

subAreaNode*fir=(subAreaNode*)malloc(sizeof(subAreaNode));

//给首个分区赋值

fir->addr=0;

fir->size=SIZE;

fir->state=Free;

fir->taskId=-1;

fir->pre=&subHead;

fir->nxt=NULL;

//初始化分区头部信息

subHead.pre=NULL;

subHead.nxt=fir;

}

//最佳适应算法

intbestFit(inttaskId,intsize)

{

subAreaNode*tar=NULL;

inttarSize=SIZE+1;

subAreaNode*p=subHead.nxt;

while(p!

=NULL)

{//寻找最佳空闲区间

if(p->state==Free&&p->size>=size&&p->size

tar=p;

tarSize=p->size;

}

p=p->nxt;

}

if(tar!

=NULL){

//找到要分配的空闲分区

if(tar->size-size<=MINSIZE){

//整块分配

tar->state=Busy;

tar->taskId=taskId;

}else{

//分配大小为size的区间

subAreaNode*node=(subAreaNode*)malloc(sizeof(subAreaNode));

node->addr=tar->addr+size;

node->size=tar->size-size;

node->state=Free;

node->taskId=-1;

//修改分区链节点指针

node->pre=tar;

node->nxt=tar->nxt;

if(tar->nxt!

=NULL){

tar->nxt->pre=node;

}

tar->nxt=node;

//分配空闲区间

tar->size=size;

tar->state=Busy;

tar->taskId=taskId;

}

printf("内存分配成功!

\n");

return1;

}else{

//找不到合适的空闲分区

printf("找不到合适的内存分区,分配失败...\n");

return0;

}

}

intworstFit(inttaskId,intsize)

{

subAreaNode*tar=NULL;

inttarSize;

intmm=1;

subAreaNode*p=subHead.nxt;

while(p!

=NULL&&mm==1)

{//寻找最佳空闲区间

if(p->state==Free&&p->size>=size){

tar=p;

tarSize=p->size;

mm=0;

}

else

p=p->nxt;

}

p=subHead.nxt;

while(p!

=NULL)

{

//寻找最大空闲区间

if(p->state==Free&&p->size>=tarSize&&p->size>=size){

tar=p;

tarSize=p->size;//遍历找到最大空闲区间

p=p->nxt;

}

else

p=p->nxt;

}

if(tar!

=NULL){

//找到要分配的空闲分区

if(tar->size-size<=MINSIZE){

//整块分配

tar->state=Busy;

tar->taskId=taskId;

}else{

//分配大小为size的区间

subAreaNode*node=(subAreaNode*)malloc(sizeof(subAreaNode));

node->addr=tar->addr+size;

node->size=tar->size-size;

node->state=Free;

node->taskId=-1;

//修改分区链节点指针

node->pre=tar;

node->nxt=tar->nxt;

if(tar->nxt!

=NULL){

tar->nxt->pre=node;

}

tar->nxt=node;

//分配空闲区间

tar->size=size;

tar->state=Busy;

tar->taskId=taskId;

}

printf("内存分配成功!

\n");

return1;

}else{

//找不到合适的空闲分区

printf("找不到合适的内存分区,分配失败...\n");

return0;

}

}

//回收内存

intfreeSubArea(inttaskId)

{

intflag=0;

subAreaNode*p=subHead.nxt,*pp;

while(p!

=NULL)

{

if(p->state==Busy&&p->taskId==taskId){

flag=1;

if((p->pre!

=&subHead&&p->pre->state==Free)

&&(p->nxt!

=NULL&&p->nxt->state==Free)){

//情况1:

合并上下两个分区

//先合并上区间

pp=p;

p=p->pre;

p->size+=pp->size;

p->nxt=pp->nxt;

pp->nxt->pre=p;

free(pp);

//后合并下区间

pp=p->nxt;

p->size+=pp->size;

p->nxt=pp->nxt;

if(pp->nxt!

=NULL){

pp->nxt->pre=p;

}

free(pp);

}elseif((p->pre==&subHead||p->pre->state==Busy)

&&(p->nxt!

=NULL&&p->nxt->state==Free)){

//情况2:

只合并下面的分区

pp=p->nxt;

p->size+=pp->size;

p->state=Free;

p->taskId=-1;

p->nxt=pp->nxt;

if(pp->nxt!

=NULL){

pp->nxt->pre=p;

}

free(pp);

}elseif((p->pre!

=&subHead&&p->pre->state==Free)

&&(p->nxt==NULL||p->nxt->state==Busy)){

//情况3:

只合并上面的分区

pp=p;

p=p->pre;

p->size+=pp->size;

p->nxt=pp->nxt;

if(pp->nxt!

=NULL){

pp->nxt->pre=p;

}

free(pp);

}else{

//情况4:

上下分区均不用合并

p->state=Free;

p->taskId=-1;

}

}

p=p->nxt;

}

if(flag==1){

//回收成功

printf("内存分区回收成功...\n");

return1;

}else{

//找不到目标作业,回收失败

printf("找不到目标作业,内存分区回收失败...\n");

return0;

}

}

//显示空闲分区链情况

voidshowSubArea()

{

printf("*********************************************\n");

printf("**当前的内存分配情况如下:

**\n");

printf("*********************************************\n");

printf("**起始地址|空间大小|工作状态|作业号**\n");

subAreaNode*p=subHead.nxt;

while(p!

=NULL)

{

printf("**-----------------------------------------**\n");

printf("**");

printf("%5dM|",p->addr);

printf("%5dM|",p->size);

printf("%5s|",p->state==Free?

"Free":

"Busy");

if(p->taskId>0){

printf("%5d",p->taskId);

}else{

printf("");

}

printf("**\n");

p=p->nxt;

}

printf("*********************************************\n");

}

boolchecks(inttask)//检测是否作业已存在,存在返回假,不存在返回真

{

subAreaNode*p=subHead.nxt;

while(p!

=NULL)

{

if(p->state==Busy&&task==p->taskId)

returnfalse;

else

{

p=p->nxt;

}

}

returntrue;

}

intmain()

{

intoption,ope,taskId,size;

//初始化空闲分区链

intSubArea();

//选择分配算法

l1:

while

(1)

{

printf("**********************\n");

printf("请选择要模拟的分配算法:

\n1表示最佳适应算法\n2表示最坏适应算法\n3退出\n");

printf("**********************\n");

scanf("%d",&option);

system("cls");

if(option==1){

printf("你选择了最佳适应算法,下面进行算法的模拟\n");

break;

}elseif(option==2){

printf("你选择了最坏适应算法,下面进行算法的模拟\n");

break;

}

elseif(option==3){

exit(0);

}

else{

printf("错误:

请输入0/1\n\n");

}

}

//模拟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while

(1)

{

printf("\n");

printf("*********************************************\n");

printf("1:

分配内存\n2:

回收内存\n3:

返回上一级菜单\n0:

退出\n\n");

printf("*********************************************\n");

scanf("%d",&ope);

system("cls");

if(ope==0)break;

if(ope==1){

//模拟分配内存

printf("请输入作业号:

");

scanf("%d",&taskId);

printf("请输入需要分配的内存大小(M):

");

scanf("%d",&size);

if(size<=0){

printf("错误:

分配内存大小必须为正值\n");

continue;

}

//调用分配算法

if(option==1){

bestFit(taskId,size);

}

else

worstFit(taskId,size);

//显示空闲分区链情况

showSubArea();

}elseif(ope==2){

//模拟回收内存

printf("请输入要回收的作业号:

");

scanf("%d",&taskId);

freeSubArea(taskId);

//显示空闲分区链情况

showSubArea();

}elseif(ope==3){

gotol1;

}

else{

printf("错误:

请输入0/1/2\n");

}

}

printf("分配算法模拟结束\n");

return0;

}

六、运行与测试(调试通过的程序,主要测试用例和运行界面截图)

1.测试数据:

预设总的内存大小为100M。

选择最佳适应算法,分别输入作业号及作业的大小(1,10M),(2,20M),(3,10M),然后回收作业2,最后退出系统。

2.运行截图如下:

1.主界面:

图5

图5

2.选择最佳适应算法:

图6

图6

3.利用最佳适应算法分配内存:

图7

图7

4.回收内存:

图8

图8

5.退出系统:

图9

图9

 

七、收获及改进意见

每一次的实践,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做这个题目的时候,就针对此题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反复思考,重新翻开教科书把相关内容特别是算法原理认真细致的看了一遍,设想会遇到的问题。

在内存动态分配程序设计中,最佳适应算法比首次要难一些,要加上对分配后该分区是否能最好地利用的判断。

再一个问题是回收时候的合并,对地址的修改不是很有把握。

着手写程序后,半天才理清回收的内存和上下邻合并的条件与关系,写此处的代码时,逻辑上比较混乱,反复错误反复修改了很多次才调试正确,这也是花了最多时间才得以正确实现的部分。

之前大多用的c语言,对结构体,对象等知识淡忘了很多,这一次的实践让我找回了很多学过的知识点,也弥补了很多的不足之处。

逻辑思维也得到了锻炼,写代码也不再像初学的时候那么繁琐,自己都能感觉到那一点点的进步,顿时也觉得充实起来。

还有一个难点就是为作业找到最佳空闲区,此处是参照了一些资料后,理清了条件,然后用一个while()两个if()语句循环嵌套就实现了此功能。

实践中也发现自身很多的不足,比如上理论课时认为已经理解了的算法原理在用代码实践时,发现还是有模糊和思考不周的地方。

学习着,收获着,并快乐着,这真是我的感触。

对于自身不足的地方,我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对未来的发展,也有了个参照,将遇到的困难一个个跨过,并最终完成此次课程设计,真的感觉很有收获很有成就感。

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当然,我的设计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有些问题没能很好解决,但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一定会做的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