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研的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9613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牧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研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牧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研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牧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研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牧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研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牧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研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牧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研的报告.docx

《农牧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研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牧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研的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牧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研的报告.docx

农牧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研的报告

农牧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研的报告

  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系列政策出台之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尤其是各种微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创立起来。

以下内容是XX为您精心整理的农牧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欢迎参考!

  农牧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研的通知  东胜区作为鄂尔多斯市的市府所在地,先试先行,率先启动了城乡统筹一体化工作,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以能脱离一产业进入二、三产业实现就业。

针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劳动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区也率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取消户籍限制,实施城乡一体化统筹养老、医疗保险,学生就近入学等措施,使他们转得出、稳得住。

转移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

最近,对本区的农民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牧民工基本情况

  东胜区辖3个镇,26个行政村。

截止XX年底,东胜区农业总人口为万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约为万人左右。

“十一五”以来,农牧民基本已实现生态移民,农村常住人口不足万人,从事农林牧第一产的就业比重为%。

其中:

法定年龄内劳动力36035人,在读学生3744人,丧失劳动力1633人,劳动力中自营土地人数为7793人,富余劳动力26058人,富余劳动力中16至19岁的人数为1768人,20至39岁的人数为11869人,40至54岁的人数为9343人,55至60岁的人数为3078人,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为6240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为14171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为4061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为1586人。

  

(一)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

本区历年来累计转移富余劳动力11003人,其中转移6个月以上8406人。

从目前调研情况看,本区富余劳动力人数已转移1/3,另有1/3均实现生态移民,已实现自然转移。

剩余劳动力年龄结构基本为50-60周岁之间,文化程度均为小学及初中,在就业市场上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

可见,剩余劳动力年龄结构不合理,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劳动技能,并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剩余劳动力均不愿走出家门,在家务点农,种点菜,愿意过安逸的生活。

  

(二)转移农牧民就业培训及创业情况

  1、转移农牧民就业培训情况。

近年来,东胜区围绕城市核心区建设这一中心,更加深入地推进了城乡统筹各项工作。

努力为转移农牧民拓宽就业渠道,把千方百计促进转移农民工就业作为重要工作。

对转移农牧民劳动力进行了不同专业的技能提升培训9083人,培训后实现就业率达80%以上。

培训专业有丝网花手工艺制作、花卉园艺工、会计电算化、安全生产知识、物业管理、心理咨询、管道工、电工、绿化工等。

  2、转移农牧民创业情况。

近年来,东胜区对符合创业条件的农牧民,坚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每人提供不低于5万元的贴息小额贷款。

截止XX年培训人数达到330人,创业培训率达到100%以上。

其中女性参加培训的有185人,30岁以下的培训人员有163人,30岁以上的人员有167人,少数民族18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152人,就业困难人员178人。

成功创业人数达到299人,培训后新创造就业岗位987个,主要从事的创业领域为服务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小商品摊位等进行特色经营项目,创业人员月工资收入达到2500元,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就业598人。

  (三)农牧民工就业援助活动

  1、送岗进社区。

针对近几年来东胜区的农村劳动力已基本被安置在田园都市、和谐雅苑等几个移民区。

本区提出了主题为“春暖送岗下基层搭建转移就业平台”及“搭建培训新平台提升能力促就业”活动系列的专场招聘会,使农牧民朋在家门口就能选择就业岗位。

  2、送培训进社区。

近年来东胜区转变思路,带头联合各相关部门开展了“送技能培训”、“移动课堂进社区”、“就业岗位对接”、“送岗下乡”等活动。

移动课堂主要开设了手工艺品丝网花制作、培训。

为了让这些转移农民在家门口就能进行学习、实践,让他们真正学会一门技术,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把培训课堂搬到了转移农民家门口。

  3、送政策进社区。

及时地将就业政策、空岗信息、新技能专业、创业政策送到转移农牧民家门口,为农牧民多层次、多形式选择就业创造条件,进一步带动转移农牧民就地就近就业。

  (四)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基本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本区现有注册企业638家,其中从事家政服务企业64家,从事养老护理企业2家,从事社区照料企业236家,从事病患陪护企业3家,综合类企业172家,其它业态企业(美容美发、婚庆摄影、裁剪缝纫等)161家。

共有家庭服务从业人员993人,由于本区的家庭服务业正处于初期发展,还没有形成品牌和特色,主要从事一些简单的家政服务工作,大多数缺乏经验和行业规范,并且属于其它业态企业的居多。

  (五)农牧民工公共服务情况。

按照“住房是基础、就业是根本、培训是关键、保障是后盾、管理是重点”的指导方针,不断创新转移农牧民就业安置工作,形成了由1个意见、7个配套措施组成的“1+7”统筹城乡发展政策新体系,为农村人口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为农村人口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土地集中起来发展生态、旅游、休闲经济,提升了土地的规模经营效益;实施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印制并发放农村居民身份登记卡,破除了户籍对农村转移人口的束缚;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成割舍壕、田园都市、和谐雅苑三个移民区,确保转移农民“住有所居”。

实施转移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强转移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加强转移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义务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体制和机制,全区整体上呈现出城乡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这为我们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围绕城市核心区建设这一中心,更加深入地推进城乡统筹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对我区农牧民工工作的几点建议

  1、开展针对农民工的创业扶持

  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转移、以创业促增收,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大力扶持返乡农牧民创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优化农牧民返乡创业环境;二要强化机制创新,激发农牧民创业活力;三要打造创业基地,强化技能提升,帮助农牧民成功创业;四要搭建交流平台,全程指导服务,增强农牧民成功创业的带动作用。

  2、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定岗、定向、定单式培训,切实增强转移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就业本领。

提高培训标准,增加培训资金,有针对性的帮助农牧民工和农村剩余劳力,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就业。

并对取得结业证书的给予职业技能鉴定。

  3、统筹城乡产业布局,拓宽转移农民就业渠道。

近年来,东胜区认真落实“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方针,科学布局城乡产业,全力创造适合转移农民的就业岗位,为转移农民充分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一继续积极引导特色产业集聚,扩大铜川汽车博览园、装备制造基地、建材物流等工业格局,为转移农民提供大量的适合其就业的工作岗位。

其二积极促进转移农民到第三产业就业。

东胜区现有各类工商经营单位近3万户,从业人数达20多万人,每年可为转移农民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

其三继续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促进农民就地转产。

东胜区坚持“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的原则,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培育了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和连片规模经营的产业基地,目前全区有成规模龙头企业近20家,可吸纳农民就业1000多人。

  农牧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研的通知  为摸清习水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更好地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习水结合工作实际,针对东皇、土城,马临、仙源等乡镇进行了统计数据分析及各村返乡农民工的情况调查。

现将调研情况以《政务信息》刊载,谨供参考。

  一、习水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和特点

  

(一)基本情况

  习水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现辖24个乡镇、人口73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人,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

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约38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约18万人,全县累计返乡农民工近56000人,返乡农民工占常年外出农民工总数的35%。

截止XX年6月底的统计,习水返乡农民工实现自主创业25000多人,创业主要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和个体经营等,在创业过程中,自筹资金10多亿元,信用部门借贷3000多万元。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特点分析

  返乡创业主体多为中青年群体。

我们对50名返乡创业农民工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中发现,30—45周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农民工经过多年的打拼磨练,积累了相当的富余资金,且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工作技术上游刃有余,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上如鱼得水。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观念经过在外的历练不再保守落后,他们有勇立潮头自主创业的意向。

当他们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有足够的创业条件,有完善的创业基础,有良好的创业环境时,返乡创业便顺然诞生。

如东皇镇黄木坪村的冯世良、伏龙村的陈宗义、大坝村的王成林等人,分别在外打工四到五年后,利用在外学到的经验、技术,投入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回乡分别创办家电生产企业、肉牛养殖厂、皮球桃种植、乡村旅游等,相继安置和带动570多名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成为返乡创业的杰出典型。

  返乡创业的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以二、三产业为主。

通过调查发现,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多是小规模企业,主要依靠自有结余资金,亲朋好友帮扶资金,投资10—50万元的较多。

在全县发展的567户微型企业中,返乡民工占294户,占创业类型的%,从经营类型看,个人独资企业265户,有限公司26户,合伙企业3户,从行业类型上看,从事餐饮行业有22户,从事加工业行122户,从事批发、零售行业55户,从事种养殖行业42户,从事住宿业10户,其它行业43户。

  返乡创业经济效益明显,但稳定性差。

大多返乡农民工文化程度虽比一般农民高,但大多也都是初高中毕业的低学历人才,只有打工经历,掌握的多是生产技术,没有受过相应的专门创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存在一些盲目性,不懂得如何进行市场分析和产品定位,以及防备风险的能力,在企业管理上更是缺乏,造成在自主创业初期经济效益明显,但稳定性较差。

从数据调查,返乡自主创业的农民工,起初年均收入在5—10万之间,时间一般为2—3年,但也不乏成功创业者,收入能够达到20—30万左右,与外出务工收入和本地就业相比,收入偏高。

近两年,外出务工人员年均收入在5万元左右,就地就业收入在2—3万元之间。

  服务工作不到位。

受宣传等公共服务的影响,农民工未能及时了解到返乡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能够享受到的人员也是甚少。

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促创业为例,习水返乡创业农民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占申请贷款人员的20%不到,一次性创业补贴、岗位补贴没有一人享受,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优惠政策。

政策宣传的力度和广度有待加强。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原因及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一)返乡创业原因

  大部分农民工返乡,选择在家乡就业的原因大体分为四类:

一是因为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无人照料,放弃外出打工机会,以方便照顾家庭选择回乡就业;二是因为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文化水平偏低,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用工需要,导致农民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大批农民工因找不到岗位而返乡。

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地方创业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习水县域经济呈现出质量更好、速度更快、后劲更足的发展态势,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活跃了当地的劳动力市场,有效带动了本地就业的增长,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提供了吸纳空间。

四是作为劳务输出大县,有一大批长久在外务工的农民工,他们通过打拼,掌握了一定技术,有着收入颇丰的资金积累。

目前,本县务工工资水平虽比外部发达省市、地区平均低300—500元,但扣除外出就业的交通、房租等成本,当地务工的实际收入水平与外出就业基本相当。

加之返乡创业或就地就业,能够兼顾家庭,并且社会人脉关系容易建立。

  

(二)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近年来,习水县委、政府坚持把加快推进全民创业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事来抓,为返乡创业搭建平台,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XX年6月止,习水县新增私营企业40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035户,其中农民工返乡创办各类实体473户,创业人员达850余人,产值达亿元,带动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6000余人,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跨越发展。

  三、取得的成效

  

(一)有明确的优先优惠政策,激励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县委政府专门出台了《习水县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乡镇(区)的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县委组织部、县总工会、县人社局、县有关金融机构等部门整合资源抓好政策的落实和工作的开展,各部门结合实际,提供了共12项优先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各乡镇(区)结合项目实施作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规划,利用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的优势条件培植了返乡创业的示范户,通过示范户带动其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人数占有劳动力的农民工人数的20%以上,全县已掀起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潮。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示范带动效应明显

  各乡镇(区)结合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都培植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示范户,示范户的种类主要是结合县扶办扶贫项目、县农牧局种养项目发展种养的大户;结合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起来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手工制造企业、服务业等示范户,这些示范户充分发挥了吸引和接纳农民工就业的作用,并正在带动农民工返乡创业。

  (三)各相关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参与,推进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开展

  出台优先优惠政策的相关职能部门及负责项目审批的服务部门都深入到各乡镇(区)主动对接,寻找工作的重点,为农民工返乡创提供了服务,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存在问题

  

(一)政务服务环境需进一步优化,部门开展的服务和群众的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体现在:

一是办理行政许可难的问题仍然制约创业发展。

表现为重审批轻监管、重管理轻服务、重收费轻教育,办事难、办事慢、弹簧门等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有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还存在认识不足、工作不到位以及“吃、拿、卡、要”的问题。

返乡民工创业办理行政许可,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财力和精力,有的甚至长达半年以上都不能取得许可,在取得行政许可“贵”的方面,因部分行政许可需由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后才能取得,而中介机构属营利性单位,评估费收取较高,造成一些企业花费几千无或是上万元的经费才级取得评估资料,创业者因此叫苦不迭,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和创业者的创业热情。

二是企业用地审批难的问题得不到较好的解决。

用地难始终是制约返乡民工创业发展的瓶颈。

返乡民工创业要发展壮大,就要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工人,然而土地的获得也存在一定难度。

在调查中了解到,关坪村的王福义就因土地审批问题使其带动农民组建的农业合作社至今停滞不前。

三是优先优惠政策的对接难。

12项优先优惠政策已出台,但真的要享受政策的优先优惠,没有一套便民的快捷的程序,农民工在申请享受和办理落实上较难,农民工对政策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尤其是由县政府提供资金的优惠政策,如旅游局具体负责的乡村旅游的奖励资金,创业贴息奖励资金等,部门的解释是如县财政不提供资金则兑现不了,影响了农民工的创业积极性。

  

(二)创业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制约返乡创业企业发展

  根据对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有很大部分有创业意愿,按测算,全县有近6000千人有创业意愿,加上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保守估计全县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至少在10000人以上,而近年来,人社、农业、金融机构等部门的贷款扶持政策,累计扶持不足3000人,只占有创业意愿人数的30%左右。

返乡创业者的初期投资大多靠外出务工积累的资金,资金量不大,创业时缺乏通盘考虑,一次性投入到项目中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缺乏后续资金和防备风险的能力。

比如,东皇镇大坝村的王成林。

09年返乡与人合伙投资了70多万元搞起了养殖业,因一次自然灾害冲垮了设施而没有后续资金修建,使其至今陷于瘫痪状态。

又如,仙源镇罗维成创办的“鸿运服装厂”、东皇镇图书王长远的“习水长远塑料制品厂”等等,都因资金困难面临停产,还因受限金融体制、企业规模、信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返乡创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十分困难,只有靠高息民间借贷输入企业维护生产和再生产的“血液”,成本高、负担重,有时因资金短缺,痛失不少好的商机。

资金问题成为返乡创业者创办企业难以持续发展的瓶颈。

  (三)返乡创业者综合素质不高,创业培训需要加强

  返乡农民工大多数有创业意向,虽然在外出务工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在工商、税务、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市场分析能力、组织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意识,难于适应市场、驾驭市场,造成在创业道路上困难重重。

虽然近年来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但参培人员较少、时间较短,特别是针对性不强,比如,从事种植、养殖业的返乡农民,为了进一步搞好种养殖业,希望能结合季节特点多提供一些农技、栽培、防治病虫害和牲畜疫情方面的综合培训。

从事餐饮、酒店服务行业的也需要对口培训。

  (四)对农民工创业跟踪服务还需加强

  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系列政策出台之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尤其是各种微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创立起来。

可即使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习水县报名创立微型企业的返乡农民工人数与其他县的微型企业数量相比,习水县的微企数量显得微不足道,至今返乡民工创办的微型企业只有294户。

这就暴露出来我们对农民工创业工作的关心不够,服务工作没有跟上,主要体现为政策宣传不到位、帮助企业克服发展困难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