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名词解释题自考笔记考点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924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与金融名词解释题自考笔记考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财政与金融名词解释题自考笔记考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财政与金融名词解释题自考笔记考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财政与金融名词解释题自考笔记考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财政与金融名词解释题自考笔记考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与金融名词解释题自考笔记考点版.docx

《财政与金融名词解释题自考笔记考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与金融名词解释题自考笔记考点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与金融名词解释题自考笔记考点版.docx

财政与金融名词解释题自考笔记考点版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土地、资本、劳动等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

1.2.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和缺陷,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就无法或不能充分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

1.3.帕累托效率准则是说,如果社会资源配置或社会福利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和改变都不可能在不使其它人景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个人的景况变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是最佳的,也就是最有效率的;反之,则是缺乏效率。

1.4.外部效应指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之间或私人得益与社会得益之间的非一致性,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活动影响了她人或其它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1.5.社会公共需要指社会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1.6.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她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减少,这样的产品称为公共物品。

1.7.财政的职能指财政在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1.8.资源配置是指经过对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1.9.稳定经济指政府作为市场上的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控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

1.10.财政指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公共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2.1.购买性支出是政府购买物品或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物品或服务的支出。

2.2.转移性支出是政府无偿的、单方面的资金支付,不相应地取得商品和劳务,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等方面的支出。

2.3.经常性支出是政府用于经常项目的开支,包括政府雇员的工资薪金支出、为政府雇员交纳的社会保险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社会保障津贴支出、利息支出等。

2.4.资本性支出指政府用于资本项目的支出,包括政府购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投资支出、政府战略储备支出、用于资助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或增加企业金融资本或弥补企业资本损失的支出。

2.5.财政支出规模反映的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集中支配使用的资金量,是考察政府财政活动规模的重要指标。

2.6.绝对量指标主要是财政支出总额,它直接用货币量表示财政支出的数额.比较直观、具体地反映一定时期内政府财政活动的规模。

2.7.相对量指标一般见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表示,它说明在一定时期内的GDP中由政府集中和支配使用的份额,能够全面衡量政府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相对重要性。

2.8.”公共劳务”收费法就是经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和收费标准来改进”公共劳务”的使用状况,使之达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目的。

2.9.最低费用选择法是指对每个备选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而不用货币计算备选方案支出的社会效益,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3.1.财政投资——也称为政府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它是财政支出的重要部分。

3.2.消费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就是政府为履行政治、经济与社会管理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而发生的日常开支。

3.3.行政管理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以及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经费开支,它是国家机器保持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开支。

3.4.国防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研事业和军队正规化建设方面的支出。

它也是国家机器运行所必须的,也属于社会消费的非生产性支出。

3.5.文教科卫支出——是指政府财政用于文化、教育、科研、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

3.6.政府采购——政府采购,也称政府统一采购,是指政府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的需要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以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对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购买活动。

3.7.定员定额管理——是指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和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规定人员配备标准和各项经济指标的额度。

3.8.竞争性投资项目——是指完全受市场调节的盈利性项目和行业,它所提供的产品是”私人产品”,具有排她性和竞争性。

4.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经过立法,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它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给予资金或物质上的帮助。

4.2.社会保障制度,就是由法律规定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而经常实施的社会保障措施或政策体系。

4.3.社会保险,是指以立法形式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资金,以确保社会成员在遇到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风险时获得基本生活需要和健康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4.4.养老保险是指由政府以立法形式确定的,劳动者在年老失去劳动能力或退出就业领域时享有的退休养老权利,除企业和劳动者在就业时缴纳的税或费外,还可依靠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帮助,以维持退休人员基本生活水平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4.5.失业保险是指由政府以立法形式确定的,劳动者在失业时所应享有的权利,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4.6.医疗保险是指由政府以立法形式确定的,对被保险人因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医疗费用予以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4.7.工伤保险是指政府以立法形式确定的,在劳动者因工作而负伤、致残、死亡时,给劳动者本人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4.8.女工生育保险是指政府以立法形式规定的,女工在生育期间中断劳动或工作时给予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4.9.社会救济是指政府对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和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或发生其它不幸事故而生活困难者提供资金与实物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4.10.社会福利是指对特定的社会成员的优待和提供的福利。

4.11.社会优抚是指政府或社会对现役、退伍、复员、残废军人及烈士家属给予抚恤和优待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4.12.财政补贴是政府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向某些特定的企业或个人提供的无偿补助。

4.13.财政贴息是指政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补贴。

4.14.价格补贴指政府为了安定城乡人民生活,由财政向企业或居民支付的、与人民生活必须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价格政策有关的补贴。

4.15.企业亏损补贴指政府为了使国有企业能够按照政府的政策或计划生产、经营一些社会需要的但由于客观原因导致亏损的产品而向这些企业拨付的财政补贴。

5.1.预算外资金——是指按国家财政制度不纳入国家预算的、允许地方财政部门和预算拨款的行政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

5.2.名义财政收入——指当年在财政账面上实现的财政收入。

5.3.实际财政收入——是财政收入所真正代表的商品物资的数量,在价值上它能够用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财政收入的量来表示。

6.1.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根据其社会职能。

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6.2.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6.3.税收制度要素——是税收制度实体部分,它是指税收制度即各个税种的基本法规所必须载明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如向谁征收、对什么征收、征收多少和如何征收等。

6.4.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和法人。

6.5.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是征税的客体,亦指对什么课税,是税法规定的征税标的物,每一种税都必须选择确定它的征税对象。

6.6.税率——指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法定比率,它是计算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尺度,体现着征税的深度。

6.7.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多少,都按同一比例课征的税率制度。

6.8.累进税率——指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不同等级规定高低不同的税率。

6.9.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是指按照征税对象的单位数量直接规定一定的税额,而不是规定征收比例。

6.10.纳税环节——是税法上规定的纳税人在征税对象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6.11.起征点——指税法规定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

6.12.免征额——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6.13.税收负担——指因国家课税相应地减少了纳税人可支配收入的数量或份额,从而使其承受的经济负担

6.14.税负转嫁——指在商品交换中,纳税人将其缴纳的税款经过种种途径转移给她人负担的过程。

6.15.前转——又称顺转,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沿着商品运动的方向,经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的办法,向前转移给购买者负担的一种转嫁形式。

6.16.后转——又称逆转,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逆着商品运动方向,经过压低商品价格等方法向后转嫁给商品销售者负担的一种转嫁形式。

6.17.混转——又称散转,是指纳税人同时采用前转和后转的一种转嫁形式。

6.18.税收资本化——又称资本还原,是指在某些资本品的交易中,商品的购买者将所购买的未来应纳税款,经过从商品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的方法,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

6.19.税收原则——是税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方面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以及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7.1.商品课税是指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课税体系。

7.2.增值税是以商品价值额中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

7.3.计算增值税时,不允许抵扣外购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基数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故称为生产型增值税。

7.4.计算增值税时,只准许抵扣当期计入产品成本的固定资产折旧部分,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基数相当于国民生产净值或国民收入,故称为收入型增值税。

7.5.计算增值税时,允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基数只包括全部消费品价值,故称为消费型增值税。

7.6.消费税是对中国境内的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额或销售数量为征税对象,在特定环节征收的一种税。

7.7.营业税是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中国现行营业税是对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7.8.资源税是以单位或个人开发利用的国有矿产资源和盐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

7.9.行为课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收总称。

7.10.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中书立、领受各种应税经济凭证所征收的一种税,因纳税人主要是经过应税经济凭证粘贴印花税票来完成纳税义务的,因此称印花税。

7.11.土地增值税是对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和其它附着物产权,取得增值性收入的单位和个人所征收的一种税。

7.12.城镇土地使用税是以国有土地为征税对象,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8.1.公债就是政府举借的债务,它是政府凭借其信誉按照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筹措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

8.2.债务依存度是指当年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8.3.公债偿债率是指一年公债还本付息与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

8.4.债务负担率是指一国历史累计下来的未偿还公债的余额占GDP的比率。

8.5.公债持有人是指以投资为目的持有公债的机构和个人,不同的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