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8804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docx

《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docx

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课题: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35页至36页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有用之处。

3、在实际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用具:

米尺、学生直尺、准备测量的物体

预习设计:

1、以前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

用你的手势比量一下它们。

2、关于长度单位你还知道哪些?

是怎么了解到的呢?

把你的知识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吧!

3、测量一条长10厘米的纸条,一定要测量准确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和长度单位有关的知识,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你完成的预习

学生活动。

2、展示交流

问题1、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是:

米和厘米

问题2、关于它们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1、字母表示:

米m,厘米cm

2、关系:

1米=100厘米

3、手势:

问题3、关于长度单位你还知道哪些?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今天我们就是研究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知识。

三、精讲点拨

(一)学习毫米

1、请你拿尺子量一量手中橡皮的长度或厚度(学生活动)

汇报:

谁来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

总结:

听了几个同学的汇报老师发现一个问题,你们要么用了大约这个词语,要么说几厘米多一点,要么说不到几厘米,想不想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长度单位毫米(mm)

2、学习毫米

仔细观察直尺,从哪儿到哪儿是1毫米

多让学生到黑板上指一指,说一说,找到不同地方的1毫米

总结:

直尺上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画一画:

把你找到的1毫米画在练习本上?

谁先来黑板上演示一下?

他的方法你学会了吗?

自己试一下吧

找一找:

找一找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他们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举例:

(1)把1个1分硬币捏在食指和拇指中间,这枚硬币的厚度大约就是1毫米。

(2)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毫米和厘米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仔细观察直尺他能告诉你,我们一起找一找吧

生:

我数了数刻度3到刻度4之间发现1厘米=10毫米

生:

我数了数刻度5到刻度6之间发现1厘米=10毫米

总结:

1厘米=10毫米

(二)学习分米

1、请拿出你准备的长10厘米的纸条,同桌两个互相检查一下你同桌的准确吗?

把有疑问的给老师。

2、向老师学习把10厘米的纸条记在手上。

(手势)

3、同学们,我们这个手势是10厘米,也是1分米。

你记住了吗?

学生之间重复说10厘米是1分米。

板书分米(dm)

4、在直尺上寻找1分米,你的直尺上的1分米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

5、画一画,画出你找到的1分米。

6、寻找身边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分米?

7、组织学生验证猜想,并在尺子上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

让学生直观感受到1米=10分米。

四、巩固拓展

量一量,选择合适单位。

测量橡皮和铅笔。

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一枝铅笔,同桌商量选定什么长度单位合适,再一齐动手测量,然后相互检查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学生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并说说自己选用单位的理由。

让学生意识到可以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来选用合适的单位。

五、课堂总结

1、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分米和毫米)

2、总结:

加上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分别是:

米、分米、厘米、毫米。

今天我们还知道了这些单位之间的一些关系。

(学生齐读: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板书设计:

分米、毫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dm)

1分米=10厘米(cm)

1厘米=10毫米(mm)

六、当堂检测

1、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有(),(),(),()。

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他们应该是()<()<()<()。

(第二课时)

长度单位之间的互换

课题:

甜甜的梦---长度单位之间的互换

教学内容:

教材37页至38页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再一次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建立几毫米、几分米的长度观念,根据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去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互相转换。

2、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有用之处。

3、在实际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几毫米、几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厘米和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单位互换

教学用具:

米尺、学生直尺、准备测量的物体

预习设计:

1、知识回顾:

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和米。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我会画,画出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和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

3、我会想:

1厘米=10毫米,5厘米=()毫米,7厘米=()毫米。

1分米=10厘米,5分米=()厘米,8分米=()厘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

我这里有一部动画片,想看吗?

(播放动画《西游记》,引出孙悟空及兵器金箍棒,教师适时导入新课。

2、俗话说:

日有所思,梦游所想。

甜甜同学非常喜欢齐天大圣孙悟空,有一天晚上,孙悟空就来到了他的梦里,甜甜还和他学了不少数学知识呢?

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去探索研究隐藏在这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3、你知道1毫米,1分米有多长了吗?

把你知道的告诉甜甜吧(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展示交流

1、预习中5厘米的线段和10厘米的线段画好吗?

下面请两个同学演示一下。

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他们画线段的方法。

2、在直尺上找到你喜欢的5厘米和10厘米仔细观察,他们是多少毫米?

三、精讲点拨

(一)学习厘米和毫米的互换

1、交流你的发现

生1:

5厘米=50毫米

生2:

10厘米=100毫米

2、说一说你的根据

生:

1厘米=10毫米,所以5厘米是50毫米,10厘米是100毫米

3、仔细观察直尺,你还能发现几厘米等于几毫米

学生之间互相交换自己的发现,巩固厘米和毫米的关系

4、反过来,80毫米是几厘米,70毫米是几厘米呢孩子?

(二)厘米和分米之间的互换

1、刚才我们发现厘米和毫米之间的秘密了,有没有信心研究一下厘米和分米之间的秘密呢?

2、出示绿点问题:

金箍棒长7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

生:

10厘米是1分米,70厘米是7分米。

生:

1分米是10厘米,70厘米是7分米。

3、那么,4分米是多少厘米呢?

生:

1分米10厘米,4分米是40厘米。

总结: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这是我们学习今天内容的法宝,一定要牢记吆!

(三)米和分米的关系

1、提问:

1米等于多少分米

多让几个学生回答

2、5米是多少分米?

3、8米是多少分米?

四、巩固拓展

1、自主练习第一题

用手势表示出学习过的长度单位

2、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复合单位的练习,2厘米5毫米是25毫米,5厘米5毫米是55毫米。

再一次举例:

3分米2厘米是()厘米,1米5分米是()分米。

五、课堂总结

1、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长度单位之间的互换)

2、你都收获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之间的互换

5厘米=50毫米

70厘米=7分米

2米=20分米

六、当堂检测

同步学习与探究第19页第2题,第3题

 

(第三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

课题: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38页至39页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有关的知识,并且灵活运用知识,能够举一反三。

2、在进一步的练习中继续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好方法。

3、在每一个审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毫米,厘米,分米和米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长度单位之间的互相转换

教学用具:

米尺、学生直尺、准备测量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长度单位。

回顾知识

1、长度单位有哪些呢?

2、长度单位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

3、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

二、基本练习

1、测量物体

测量手指甲盖的长度或宽度,

测量练习本的长度或宽度

(1)学生之间互相检查,学习测量的方法

(2)交流自己的测量结果,一个学生说完,让数据一样的学生起立。

总结:

通过测量知道有的物体的长度用毫米作单位,有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或用分米作单位。

2、39页自主练习11题,读一读。

了解和长度有关的数据。

3、自主练习第3题,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1)估测的方法很重要

(2)测量时让学生互相帮助,让小老师指导自己的伙伴

4、自主练习第4题,在()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

(1)学生填上单位,用手势比量一下验证对错

(2)总结小妙招

5、自主练习第5题,先估计图形的边长,再测量

6、自主练习第6题,手和脚上的长度

(1)先完成图上的数据,

(2)师生共同测量,自己的脚和手,找到第一手长度数据。

三、综合练习

自主练习第7到10题

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互换,去解决问题

1、填一填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要时常挂在嘴边。

2、连一连

3、大小比较

两边的单位要转换一个,或找到中间单位也就是等进行转换。

4、加减法

先进行单位的互换,再进行加减法。

总结:

不一样的题型,一样的理由,就是单位之间的互换,要根据实际需要互相转换。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要时常挂在嘴边。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高兴吗?

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千米的认识

课题:

甜甜的梦---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40页至41页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千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

千米和米之间的互换

教学用具:

米尺、学生直尺、课件

预习设计

1、说一说你知道的长度单位

2、关于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你了解了多少,向你身边的人咨询一下吧!

3、思考,哪些物体的长度会用到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4、加上千米,我们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排列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既能变短,也能变长,这不孙悟空又跑到甜甜的梦中去了,我们一起看一下

二、展示交流

1、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

金箍棒变成了1千米,

生2:

热气球的高度也是1000米

2、关于千米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

千米是长度单位,

是的,千米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我们一起举例感受一下1千米的长度

三、精讲点拨

1、举例建立1千米的概念(课件展示)

(1)学校的操场,我们学校的操场是一圈是300米,要走三圈多100米,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2)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1米,1千米大约需要1000名同学拉起手的总长度。

(3)围着校园走两圈大约是1千米。

2、介绍千米的知识

千米又叫公里,千米km,1千米=1000米

3、认识几千米

(1)从宁阳八中到我们学校大约是5千米。

5千米=5000米

(2)从蒋集到宁阳汽车站大约是25千米,25千米=25000米

(3)从蒋集到泰安火车站大约是33千米,33千米=33000米

四、巩固拓展

1、自主练习第3题,在()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课件展示,这四幅图片都是常识性的数据,一定让学生有所记忆。

2、自主练习第2题和第4题

关于单位换算的练习,

(1)回忆单位之间的进率,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

(2)汇报交流,学生之间集体订正。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高兴吗?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千米又叫公里。

1公里=1000米

六、当堂检测

同步学习与探究第21页第1题和第2题。

 

(第五课时)

课题: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材第43至44页。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2、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

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在活动中渗透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准备

学具:

各种测量工具(大卷尺、小卷尺、米尺、皮尺、直尺)

足球、排球、7号电池、5号电池、10张卡纸、10张作业纸、数学书、数学作业本、各种测量表格

课前将附件1作业汇报表,分4组发给每位学生,课前进行调查测量,完成表格。

(小组成员调查同一项目)

学生活动形式:

每5人为一小组。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复习旧知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长度单位了,想一想都有哪一些?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设计意图]本课是安排在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的后面,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厘米和米的知识,所以本节课是对以前学过的所有的长度单元一个综合的回顾与应用。

板书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便于学生感知他们之间的关系。

2、用手势比划出长度单位的长度

(1)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

全班一起比划出1毫米

你是怎样记住的?

1分米呢?

1米怎么比划?

(2)你能不能比划出1千米多长?

学生比划不出来

质疑:

为什么你比划不出来?

提问:

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1个长度单位大约有多长,只靠眼睛看、耳朵听是无法记牢的,学生必须亲身去感受、去体验,才能在脑中形成长度的表象,这为学生进行准确的目测和估测奠定基础。

3、回顾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提问:

这些长度单位之间还存在什么关系?

你还记得吗?

生回顾

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010101000

[设计意图]这三部分内容是我们课堂上已经学过的知识,本节课将其回顾、整理,强化基础知识,为下面的活动提供知识储备。

二、交流汇报,课前作业

1、小组内讨论

(1)师介绍课前作业项目

测量或调查项目(附件表1)

(2)谈话:

全班分小组,小组内每一同学都对同一项目进行了测量或调查

(3)小组内交流:

①交流内容:

测量结果、选用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

②谈谈自己在测量中的收获

2、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范围内汇报讨论结果。

3、讨论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1)谈话:

观察这四张表格,仔细看看各自选用的长度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2)师小结:

在测量物体时,要灵活的选用长度,量较长、较高的物体,可用较大的单位米甚至千米,量较小的物品时,可用厘米或毫米做单位。

4、讨论如何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

(1)课件出示:

小朋友用直尺量手腕一周长,“我的手腕一周大约长4厘米”

(2)提问:

你同意这个小朋友的看法吗?

“你想对小朋友说什么?

(3)师小结: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如:

长度、形状),选用合适的工具,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更方便,准确。

[设计意图]在交流之间,学生已经选用了工具及单位,但这时是无意识的去选用:

选用长度单位,学生平时比较习惯用“cm”一遇到测量首先想到用“cm”做单位,通过本环节的设计,然学生意识到各种长度单位在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应灵活选择;选择测量工具,一开始选用时,没有系统的概念,只是能测量出结果,通过本环节,学生的思考上了一个台阶,选择工具时,学生已经有意识去思考选择它的原因。

5、拓展知识:

课件出示有关长度的小知识(教师课前搜集一些动物身长、建筑的高度等小知识,制作成幻灯片)

[设计意图]拓展知识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基于课本知识,去了解更多更丰富的课外知识,开放了学习内容,也开放了学习途径、方法。

三、合作探究,现场测量

1、教师介绍活动要求,小组抓阄决定测量活动

(1)揭示课题:

动手量一量

(2)课件出示:

五项活动及各种测量工具的图片介绍

(3)小组抓阄决定本组的活动并领取相应的表格(附件2)

[设计意图]抓阄一方面为了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与兴趣,另一方面体现出公平性.

2、小组合作完成测量活动

(1)小组讨论:

选用哪个工具完成任务;如何分工完成任务。

(2)小组分工,合作活动

3、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活动虽然和课前的活动同是测量,然而本环节让学生有意识的选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选用不同单位表示他的长度。

而课前的测量都是无意识的选用。

这一环节是承接上一环节,是对上一环节意识到要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的实践应用。

同时每一组两个活动任务的安排是有意识的,每一组的活动一般需要选择不同测量工具和单位,通过更换工具及单位,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的更方便、更准确。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高兴吗?

你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