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看杂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8801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看杂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 看杂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 看杂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 看杂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 看杂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看杂技.docx

《第二单元 看杂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看杂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 看杂技.docx

第二单元看杂技

第二单元看杂技――表内乘法

(一)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基础上展开的。

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1-5的乘法口诀,利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是为6-9乘法口诀做准备的。

本单元教材编写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素材富有童趣,激发兴趣。

2.借助儿歌编制口诀,降低记忆难度。

3.突破传统,以5当头。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口诀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3、4的乘法口诀。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数字卡片等。

六、课时安排:

6课时

第1课时………………………………………………信息窗1

第2课时………………………………………………信息窗1练习课

第3课时………………………………………………信息窗2

第4课时………………………………………………信息窗3

第5课时………………………………………………信息窗3练习课

第6课时………………………………………………相关链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12-14页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

2.通过实践熟悉、掌握5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熟悉、掌握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

实物投影、口算卡片等。

学生准备:

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教科书的情境图:

1.同学们,艺术节到了,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本领。

你们看,她们现在正在表演的节目是——独轮车表演。

看图,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

每辆车上有5个人,每辆车上有1个轮。

2.是啊,同学们观察得很具体。

有一个小朋友,看了这个节目特别高兴,他不但发现了咱们发现的这些,还根据这些编了一个顺口溜,就在咱们书的右下角,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一辆小车1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两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

3.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对能接着往下说的学生给予肯定,不能,也不做强求。

4.想知道这个顺口溜是怎么编出来的,怎样接着编吗?

(激趣)通过咱们今天的学习,你也能会编顺口溜了,同学们想学吗?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摆一摆。

(1)用你手里的小圆片来表示车轮,用小棒来表示车上的人。

先表示出一辆车的车轮和人的数量。

学生摆,教师巡视。

(2)根据你刚才摆的,你能来说说一辆车有几个轮子几个人吗?

引导学生按照顺口溜的方式说一说。

板书:

一辆小车1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

115

(3)现在咱们再来看看两辆车上有几个轮子几个人。

在你刚才摆好学具的旁边,用同样的方式再表示一辆车。

板书两辆车上____个轮,上面共有____个人1+1=25+5=10

(4)你能用同样的方式先摆一摆,再说一说3辆车上有____个轮,上面共有____个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指生答,并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

板书:

3辆车上有____个轮,上面共有____个人

31+1+1=35+5+5=15

(5)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书上其他部分。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6)指生答:

你是怎样完成的?

指生板演。

2.整理口诀。

(1)咱们把儿歌整理一下吧!

试着自己整理一下,整理完以后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交流一下。

这些加法算式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并且给它编一个口诀。

(2)刚才我们编制了儿歌,我们借助儿歌来编了5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乘法更方便。

(3)师生合作,共同总结5的乘法口诀。

进行相关记忆。

(4)刚才我们编制了5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

看谁最有办法!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自己完成书13页5的乘法口诀。

板书:

1辆小车5个人1×5=5一五得五

2辆小车10个人2×5=10二五一十

3辆小车15个人3×5=15三五十五

4辆小车20个人4×5=20四五二十

5辆小车25个人5×5=25五五二十五

四、抽象概括。

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借助儿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比较轻松地探究出了5的乘法口诀。

五、检测反馈

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

2.展示作业,同位互改,统计错题情况。

3.强调易错的地方,让学生今后注意。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辆小车5个人1×5=5一五得五

2辆小车10个人2×5=10二五一十

3辆小车15个人3×5=15三五十五

4辆小车20个人4×5=20四五二十

5辆小车25个人5×5=25五五二十五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14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5的乘法口诀,能够根据得数想口诀,也能够根据口决列算式,可以由算式想到乘法口诀,并能将所学的乘法口诀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体会倍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5的乘法口诀,能够根据得数想口诀,也能够根据口诀列算式。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倍的概念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2.昨天,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今天就用这些口诀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分层练习:

1.解决“台上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

(1)要求这道题,我们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怎样列式?

用哪个口诀来计算?

师随之板书

2.口算10题比赛:

(1)教师出题,学生集中答题。

(2)同位互改。

3.自主练习1、2、3:

集体订正。

4.小游戏:

看口诀说算式,借助一句口诀可说出两个得数相同,因数位置不同的乘法算式。

5.自主练习5、6:

集体订正。

三、梳理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练习,又进一步掌握了5的乘法口诀,大家不仅能够根据口诀想得数,而且还能够根据口决列算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5-1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1和2的乘法口诀,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在经历1和2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熟悉、掌握1和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

实物投影、口算卡片等。

学生准备:

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

小朋友们,昨天我们一起在“快乐杂技团”里观看了独轮车表演,你们觉得尽兴了吗?

好,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继续去观看顶竿表演,瞧,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很有兴趣的进行观察。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编制儿歌: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已经编制出的儿歌,并尝试自己独立编制儿歌。

学生可能会借助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并先自由进行编制。

(2)进行小组的交流展示。

(3)进行全班的集体汇报。

2.编制2的乘法口诀

谈话:

儿歌我们编好了,你能从儿歌里找到哪些规律,你发现了什么?

对呀,上节课我们知道,为了计算的方便可以借助儿歌的内容编制出乘法口诀,你愿意把这个没填完的儿歌在小组里补充完整,并试着总结出2的乘法口诀吗?

学生尝试在小组里完成的乘法口诀的编制。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全班进行交流展示,教师重点交流学生根据儿歌写出的乘法算式和总结出来的乘法口诀。

2.利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你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编出了2的口诀,你会利用我们刚刚编出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吗?

那么台上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

谁想来试试?

应用哪一句口诀解决的?

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评阅。

3.编制1的乘法口诀

四、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今天我们学习了2的乘法口诀。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再一次借助儿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轻松地探究出了2的乘法口诀。

五、检测反馈

要求:

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改,集体订正。

题目:

课后自主练习1—6题。

板书设计:

1和2的乘法口诀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二五一十

(一一得一)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8-21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3和4的乘法口诀,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在经历3和4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熟悉、掌握3和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口算卡片等。

学生准备:

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顶碗和晃板表演的动画演示

谈话:

小朋友们,昨天我们一起在“快乐杂技团”里观看了骑自行车表演,你们觉得尽兴了吗?

好,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继续去观看杂技小丑的表演,瞧,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很有兴趣的进行观察。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编制儿歌: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已经编制出的儿歌,并尝试自己独立编制儿歌。

学生可能会借助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并先自由进行编制。

(2)进行小组的交流展示。

(3)进行全班的集体汇报。

2.编制3的乘法口诀:

儿歌我们编好了,你能从儿歌里找到哪些规律,你发现了什么?

对呀,上节课我们知道,为了计算的方便可以借助儿歌的内容编制出乘法口诀,你愿意把这个没填完的儿歌在小组里补充完整,并试着总结出3的乘法口诀吗?

学生尝试在小组里完成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全班进行交流展示,教师重点交流学生根据儿歌写出的乘法算式和总结出来的乘法口诀。

2.利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你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编出了3的口诀,你会利用我们刚刚编出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吗?

那么表演晃板的有多少人?

谁想来试试?

应用哪一句口诀解决的?

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评阅。

3.编制4的乘法口诀

谈话:

小明说他能借助儿歌来编4的乘法口诀呢,你想不想和他比一比呀?

好,自己独立完成,如果你遇到困难了也可以和小组同学合作完成。

学生进行独立探究。

全班进行汇报和总结,形成4的乘法口诀。

4.应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谈话:

你知道舞台上有多少个黄灯笼吗?

能列式解决吗?

应用哪句乘法口诀解决这个问题?

谁来评一评他解决的如何?

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互评。

四、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今天我们学习了3和4的乘法口诀。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再一次借助儿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轻松地探究出了3和4的乘法口诀。

五、检测反馈

1.要求:

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改,集体订正。

2.题目:

整理1—5的乘法口诀。

板书设计:

3和4的乘法口诀

1个小丑3个球1×3=3一三得三

2个小丑6个球3×3=6二三得六

3个小丑9个球3×3=9三三得九

4个小丑12个球3×4=12三四十二

5个小丑15个球3×5=15三五十五

1个小丑4个碗1×4=4一四得四

2个小丑8个碗2×4=8二四得八

3个小丑12个碗3×4=12三四十二

4个小丑16个碗4×4=16四四十六

5个小丑20个碗4×5=20四五二十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1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3、4的乘法口诀,能够根据得数想口诀,也能够根据口决列算式,可以由算式想到乘法口诀,并能将所学的乘法口诀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3、4的乘法口诀,能够根据得数想口诀,也能够根据口决列算式,可以由算式想到乘法口诀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

1.整理1—5的乘法口诀表

出示各种口诀卡片,口诀卡片的呈现方式是纷乱的。

谈话: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杂物存放处,这里真够乱的呀!

看看,这些卡片上写的是什么?

想想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

看样子,我们得把学过的口诀也象这杂物存放处一样,需要好好的整理一下啦。

可是这么多的口诀,怎么记呢?

咱们一起想个好办法吧!

我们可以把它们整理一下,重复的口诀只要一句就可以了,我们一起来填一填这个表格。

学生看到杂乱的口诀卡片,产生了整理的愿望,并在小组中对1—5的乘法口诀进行整理,教师进行适时引导,师生共同完成口诀的整理,形成1—5的乘法口诀表。

2.探索1—5的乘法口诀表的规律

谈话: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横着看有什么特点?

竖着看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记口诀?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口诀,背诵口诀表。

二、分层练习

1.自主练习2

出示贝壳图

谈话:

看,杂技团里还有这么多贝壳呀!

美丽的贝壳上有很多的算式,请你把答案填上,并且想一想,用了哪一句口诀,再找一找其中的规律,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2.自主练习3

出示情境图。

学生先自己独立试一试。

做完后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评一评。

3.自主练习4

全班进行抢答比赛。

4.自主练习5

学生先自己独立试一试。

做完后全班交流。

三、梳理小结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你愿意用你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希望你做一个生活中的小小数学家。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页相关链接

教学目标

1.弄清乘加、乘减的算理。

2.熟练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弄清乘加、乘减的算理。

教学难点:

熟练同时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实物投影等。

学生准备:

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

2.提出问题:

预设:

(1)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

(2)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2.小组内互相交流。

要求: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互相交流,比较一下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并由组长记录下研讨结果。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研讨情况,并为学困生提供适当的帮助。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在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预设: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

(1)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2)“5×4”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要减3?

四、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像3×5+2=17这样,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

计算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4×5-3=17这样,既有乘法又有减法,我们叫它乘减。

计算时,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在乘加,乘减里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五、检测反馈

1.要求:

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改,集体订正。

2.题目: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方法一:

5+5+5+2=17

方法二:

3×5+2=17(乘加)

方法三:

4×5—3=17(乘减)

在乘加,乘减里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课后反思:

 

单元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