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8773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docx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docx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

实验一  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校正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

   2、掌握熔点测定的操作方法;

3、了解利用对纯粹有机化合物的熔点测定校正温度计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熔点

熔点是固体有机化合物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达成平衡的温度,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敏锐的,自初熔至全熔(称为熔程)温度不超过0.5-1℃。

   加热纯有机化合物,当温度接近其熔点范围时,升温速度随时间变化约为恒定值,此时用加热时间对温度作图(如图1)。

        

            

          图1相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                      图2物质蒸气压随温度变化曲线

化合物温度不到熔点时以固相存在,加热使温度上升,达到熔点.开始有少量液体出现,而后固液相平衡.继续加热,温度不再变化,此时加热所提供的热量使固相不断转变为液相,两相间仍为平衡,最后的固体熔化后,继续加热则温度线性上升。

因此在接近熔点时,加热速度一定要慢,每分钟温度升高不能超过2℃,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熔化过程尽可能接近于两相平衡条件,测得的熔点也越精确。

        

   当含杂质时(假定两者不形成固溶体),根据拉乌耳定律可知,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质,导致溶剂蒸气分压降低(图2中M´L´),固液两相交点M´即代表含有杂质化合物达到熔点时的固液相平衡共存点,TM´为含杂质时的熔点,显然,此时的熔点较纯粹者低。

  2、混合熔点

  在鉴定某未知物时,如测得其熔点和某已知物的熔点相同或相近时,不能认为它们为同一物质。

还需把它们混合,测该混合物的熔点,若熔点仍不变,才能认为它们为同一物质。

若混合物熔点降低,熔程增大,则说明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

故此种混合熔点试验,是检验两种熔点相同或相近的有机物是否为同一物质的最简便方法。

多数有机物的熔点都在400℃以下,较易测定。

但也有一些有机物在其熔化以前就发生分解,只能测得分解点。

三、药品和仪器

    药品:

浓硫酸 苯甲酸 乙酰苯胺 萘 未知物

    仪器:

温度计 B型管(Thiele管)

四、实验操作

  1、样品的装入

将少许样品放于干净表面皿上,用玻璃棒将其研细并集成一堆。

把毛细管开口一端垂直插人堆集的样品中,使一些样品进入管内,然后,把该毛细管垂宜桌面轻轻上下振动,使样品进人管底,再用力在桌面上下振动,尽量使样品装得紧密。

或将装有样品,管口向上的毛细管,放入长约50一60cm垂直桌面的玻璃管中,管下可垫一表面皿,使之从高处落于表面皿上,如此反复几次后,可把样品装实,样品高度2—3mm。

熔点管外的样品粉末要擦干净以免污染热浴液体。

装入的样品一定要研细、夯实。

否则影响测定结果。

 2、测熔点

  按图搭好装置,放入加热液(浓硫酸),用温度计水银球蘸取少量加热液,小心地将熔点管粘附于水银球壁上,或剪取一小段橡皮圈套在温度计和熔点管的上部(如下图)。

将粘附有熔点管的温度计小心地插入加热浴中,以小火在图示部位加热。

开始时升温速度可以快些,当传热液温度距离该化合物熔点约10一15℃时,调整火焰使每分钟上升约1—2℃,愈接近熔点,升温速度应愈缓慢,每分钟约0.2一0.3℃。

为了保证有充分时间让热量由管外传至毛细管内使固体熔化,升温速度是准确测定熔点的关键;另一方面,观察者不可能同时观察温度计所示读数和试祥的变化情况,只有缓慢加热才可使此项误差减小。

记下试样开始塌落并有液相产生时(初熔)和固体完全消失时(全熔)的温度读数,即为该化合物的熔距。

要注意在加热过程中试祥是否有萎缩、变色、发泡、升华、碳化等现象,均应如实记录。

             

      

  

 

熔点测定,至少要有两次的重复数据。

每一次测定必须用新的熔点管另装试样,不得将已测过熔点的熔点管冷却,使其中试样固化后再做第二次测定。

因为有时某些化合物部分分解,有些经加热会转变为具有不同熔点的其他结晶形式。

如果测定未知物的熔点,应先对试祥粗测一次,加热可以稍快,知道大致的熔距.待浴温冷至熔点以下30℃左右,再另取一根装好试样的熔点管做准确的测定。

熔点测定后,温度计的读数须对照校正图进行校正。

一定要等熔点浴冷却后,方可将硫酸(或液体石蜡)倒回瓶中。

温度汁冷却后,用纸擦去硫酸方可用水冲洗,以免硫酸遏水发热温度计水银球破裂。

3、温度计校正

测熔点时,温度计上的熔点读数与真实熔点之间常有一定的偏差。

这可能由于以下原因,首先,温度计的制作质量差,如毛细孔径不均匀,刻度不准确。

其次,温度计有全浸式和半浸式两种,全浸式温度计的刻度是在温度计汞线全部均匀受热的情况下刻出来的,而测熔点时仅有部分汞线受热,因而露出的汞线温度较全部受热者低。

为了校正温度计,可选用纯有机化合物的熔点作为标准或选用一标准温度计校正。

   选择数种已知熔点的纯化合物为标推,测定它们的熔点,以观察到的熔点作纵坐标,测得熔点与已知熔点差值作横坐标,画成曲线,即可从曲线上读出任一温度的校正值。

      常用标准样品(表1)

     

五、实验注意事项

 1、熔点管必须洁净。

如含有灰尘等,能产生4—10OC的误差。

 2、熔点管底未封好会产生漏管。

 3、样品粉碎要细,填装要实,否则产生空隙,不易传热,造成熔程变大。

 4、样品不干燥或含有杂质,会使熔点偏低,熔程变大。

 5、样品量太少不便观察,而且熔点偏低;太多会造成熔程变大,熔点偏高。

 6、升温速度应慢,让热传导有充分的时间。

升温速度过快,熔点偏高。

 7、熔点管壁太厚,热传导时间长,会产生熔点偏高。

 8、使用硫酸作加热浴液要特别小心,不能让有机物碰到浓硫酸,否则使浴液颜色变深,有碍熔点的观察。

若出现这种情况,可加人少许硝酸钾晶体共热后使之脱色。

采用浓硫酸作热浴,适用于测熔点在220℃以下的样品。

若要测熔点在220℃以上的样品可用其它热浴液。

六、思考题

 测熔点时,若有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

 

(1)熔点管壁太厚。

 

(2)熔点管底部未完全封闭,尚有一针孔。

 (3)熔点管不洁净。

 (4)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

 (5)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

(6)加热太快。

          

验二  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蒸馏和测定沸点的原理,了解蒸馏和测定沸点的意义;

 2、掌握蒸馏和测定沸点的操作要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液体的分子由于分子运动有从表面逸出的倾向,这种倾向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气。

当分子由液体逸出的速度与分子由蒸气中回到液体中的速度相等,液面上的蒸气达到饱和,称为饱和蒸气。

它对液面所施加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

实验证明,液体的蒸气压只与温度有关。

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

   当液体的蒸气压增大到与外界施于液面的总压力(通常是大气压力)相等时,就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即液体沸腾。

这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沸程0.5-1.5oC)。

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测定纯液体有机物的沸点。

又称常量法。

   但是具有固定沸点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粹的化合物,因为某些有机化合物常和其它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合物,它们也有一定的沸点。

   蒸馏是将液体有机物加热到沸腾状态,使液体变成蒸汽,又将蒸汽冷凝为液体的过程。

  通过蒸馏可除去不挥发性杂质,可分离沸点差大于30oC的液体混合物,还可以测定纯液体有机物的沸点及定性检验液体有机物的纯度。

三、药品和仪器

   药品  乙醇

   仪器 蒸馏瓶 温度计直型冷凝管尾接管 锥形瓶 量筒

四、实验装置

   主要由气化、冷凝和接收三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1、蒸馏瓶:

蒸馏瓶的选用与被蒸液体量的多少有关,通常装入液体的体积应为蒸馏瓶容积1/3-2/3。

液体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宜。

(为什么)?

在蒸馏低沸点液体时,选用长颈蒸馏瓶;而蒸馏高沸点液体时,选用短颈蒸馏瓶。

2、温度计:

温度计应根据被蒸馏液体的沸点来选,低于100oC,可选用100oC温度计;高于100oC,应选用250-300oC水银温度计。

3、冷凝管:

冷凝管可分为水冷凝管和空气冷凝管两类,水冷凝管用于被蒸液体沸点低于140oC;空气冷凝管用于被蒸液体沸点高于140oC(为什么)。

 

4、尾接管及接收瓶:

尾接管将冷凝液导入接收瓶中。

常压蒸馏选用锥形瓶为接收瓶,减压蒸馏选用圆底烧瓶为接收瓶。

仪器安装顺序为:

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卸仪器与其顺序相反。

五、实验步骤

1、加料:

将待蒸乙醇40ml小心倒入蒸馏瓶中,不要使液体从支管流出。

加入几粒沸石(为什么),塞好带温度计的塞子,注意温度计的位置。

再检查一次装置是否稳妥与严密。

2、加热:

先打开冷凝水龙头,缓缓通入冷水,然后开始加热。

注意冷水自下而上,蒸汽自上而下,两者逆流冷却效果好。

当液体沸腾,蒸气到达水银球部位时,温度计读数急剧上升,调节热源,让水银球上液滴和蒸气温度达到平衡,使蒸馏速度以每秒1—2滴为宜。

此时温度计读数就是馏出液的沸点。

蒸馏时若热源温度太高,使蒸气成为过热蒸气,造成温度计所显示的沸点偏高;若热源温度太低,馏出物蒸气不能充分浸润温度计水银球,造成温度计读得的沸点偏低或不规则。

3、收集馏液:

准备两个接受瓶,一个接受前馏分或称馏头,另一个(需称重)接受所需馏分,并记下该馏分的沸程:

即该馏分的第一滴和最后一滴时温度计的读数。

在所需馏分蒸出后,温度计读数会突然下降。

此时应停止蒸馏。

即使杂质很少,也不要蒸干,以免蒸馏瓶破裂及发生其它意外事故。

4、拆除蒸馏装置:

蒸馏完毕,先应撤出热源,然后停止通水,最后拆除蒸馏装置(与安装顺序相反)。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冷却水流速以能保证蒸汽充分冷凝为宜,通常只需保持缓缓水流即可。

2、蒸馏有机溶剂均应用小口接收器,如锥形瓶。

七、思考题

1、什么叫沸点?

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什么关系?

文献里记载的某物质的沸点是否即为你们那里的沸点温度?

2、蒸馏时加入沸石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

当重新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

3、为什么蒸馏时最好控制馏出液的速度为1-2滴/S为宜?

  4、如果液体具有恒定的沸点,那么能否认为它是单纯物质?

 

实验三  重结晶及过滤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重结晶原理,初步学会用重结晶方法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

掌握热过滤和抽滤操作。

   通常反应生成的固体有机物含有杂质——副产物、没反应的原料、催化剂等。

需选用适当的溶剂进行重晶提纯。

二、基本原理

  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生高而增大。

把固体有机物溶解在热的溶剂中使之饱和,冷却时由于溶解度降低,有机物又重新析出晶体。

——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

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留在溶液中,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注意——重结晶只适宜杂质含量在5%以下的固体有机混合物的提纯。

从反应粗产物直接重结晶是不适宜的,必须先采取其他方法初步提纯,然后再重结晶提纯。

三、实验步骤

 1、溶剂的选择 P68理想溶剂具备的条件,查手册、资料或通过实验来决定。

 2、制饱和溶液在溶剂沸点温度下,将被提纯物制成饱和溶液。

怎么制?

然后再多加20%的溶剂。

(过多会损失,过少会析出。

有机溶剂需要回流装置)。

若溶液含有色杂质,要加活性炭脱色。

(用量为粗产品质量的1%—5%)——待溶液稍冷后加活性炭!

煮沸5~10分钟。

 3、热过滤方法一:

用热水漏斗趁热过滤,见装置。

(预先加热漏斗,叠菊花滤纸P71,准备锥形瓶接收滤液,减少溶剂挥发用的表面皿)。

若用有机溶剂,过滤时应先熄灭火焰或使用档火板。

      方法二:

可把布氏漏斗预先烘热,然后便可趁热过滤。

可避免晶体析出而损失。

      上述两种方法在过滤时,应先用溶剂润湿滤纸,以免结晶析出而阻塞滤纸孔。

 4、结晶滤液放置冷却,析出结晶。

静大动小。

 5、抽滤介绍循环水泵,安全瓶,滤纸的直径应小于布氏漏斗内径!

抽滤后,打开安全伐停止抽滤。

用少量溶剂润湿晶体,继续抽滤,干燥。

      待提纯物   乙酰苯胺2g

   溶剂       水  70ml

实验四  水蒸气蒸馏

 1、水蒸气蒸馏

    水蒸气蒸馏是分离和纯化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有机物常用的方法。

适用范围

 

(1)从大量树脂状杂质或不挥发性杂质中分离有机物;

 

(2)除去不挥发性的有机杂质;

 (3)从固体多的反应混合物中分离被吸附的液体产物;

 (4)水蒸气蒸馏常用于蒸馏那些沸点很高且在接近或达到沸点温度时易分解、变色的挥发性液体或固体有机物,除去不挥发性的杂质。

但是对于那些与水共沸腾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或在100度左右时蒸气压小于1.3KPa的物质,这一方法不适用。

 2、装置

   常用的水蒸气蒸馏装置,它包括蒸馏、水蒸气发生器、冷凝和接受器四个部分。

   水蒸汽导出管与蒸馏部分导管之间由一T形管相联结。

T形管用来除去水蒸气中冷凝下来的水,有时在操作发生不正常的情况下,可使水蒸气发生器与大气相通。

蒸馏的液体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

水蒸气导入管应正对烧瓶底中央,距瓶底约8~10mm,导出管连接在一直形冷凝管上。

见图。

                                         水蒸气蒸馏装置

 

 3、操作

    在水蒸气发生瓶中,加入约占容器3/4的水,待检查整个装置不漏气后,旋开T形管的螺旋夹,加热至沸。

当有大量水蒸气产生并从T形管的支管冲出时,立即旋紧螺旋夹,水蒸气便进入蒸馏部分,开始蒸馏。

在蒸馏过程中,通过水蒸气发生器安全管中水面的高低,可以判断水蒸气蒸馏系统是否畅通,若水平面上升很高,则说明某一部分被阻塞了,这时应立即旋开螺旋夹,然后移去热源,拆下装置进行检查(通常是由于水蒸气导入管被树脂状物质或焦油状物堵塞)和处理。

如由于水蒸气的冷凝而使蒸馏瓶内液体量增加,可适当加热蒸馏瓶。

但要控制蒸馏速度,以2~3滴为宜,以免发生以外。

   当馏出液无明显油珠,澄清透明时,便可停止蒸馏。

其顺序是先旋开螺旋夹,然后移去热源,否则可能发生倒吸现象。

实验五  萃取与洗涤

1、基本原理

    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

提取或纯化目的的一种操作。

萃取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用来提取或纯化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之一。

应用萃取可以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物质,也可以用来洗去混合物中少量杂杂质。

通常称前者为“抽取”或萃取,后者为“洗涤”。

2、仪器的选择

  液体萃取最通常的仪器是分液漏斗,一般选择容积较被萃取液大1-2倍的分液漏斗.

3、萃取溶剂

  萃取溶剂的选择,应根据被萃取化合物的溶解度而定,同时要易于和溶质分开,所以最好用低沸点溶剂。

一般难溶于水的物质用石油醚等萃取;较易溶者,用苯或乙醚萃取;易溶于水的物质用乙酸乙酯等萃取。

   每次使用萃取溶剂的体积一般是被萃取液体的1/5~1/3,两者的总体积不应超过分液漏斗总体积的2/3

4、操作方法

   在活塞上涂好润滑脂,塞后旋转数圈,使润滑脂均匀分布,再用小像皮圈套住活塞尾部的小槽,防止活塞滑脱。

关好活塞,装入待萃取物和萃取溶剂。

塞好塞子,旋紧。

先用右手食指末节将漏斗上端玻塞顶住,再用大拇指及食指和中指握住漏斗,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蜷握在活塞的柄上,上下轻轻振摇分液漏斗,使两相之间充分接触,以提高萃取效率。

每振摇几次后,就要将漏斗尾部向上倾斜(朝无人处)打开活塞放气,以解除漏斗中的压力。

如此重复至放气时只有很小压力后,再剧烈振摇2~3min,静置,待两相完全分开后,打开上面的玻塞,再将活塞缓缓旋开,下层液体自活塞放出,有时在两相间可能出现一些絮状物也应同时放去。

然后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却不可也从活塞放出,以免被残留在漏斗颈上的另一种液体所沾污。

乳化现象解决的方法:

 

(1)较长时间静置;

 

(2)若是因碱性而产生乳化,可加入少量酸破坏或采用过滤方法除去;

 (3)若是由于两种溶剂(水与有机溶剂)能部分互溶而发生乳化,可加入少量电解质(如氯化钠等),利用盐析作用加以破坏。

另外,加入食盐,可增加水相的比重,有利于两相比重相差很小时的分离;

(4)加热以破坏乳状液,或滴加几滴乙醇、磺化蓖麻油等以降低表面张力。

 注意:

使用低沸点易燃溶剂进行萃取操作时,应熄灭附近的明火。

5、化学萃取

  化学萃取(利用萃取剂与被萃取物起化学反应)也是常用的分离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洗涤或分离混合物,操作方法和前面的分配萃取相同。

例如,利用碱性萃取剂从有机相中萃取出有机酸,用稀酸可以从混合物中萃取出有机碱性物质或用于除去碱性杂质,用浓硫酸从饱和烃中除去不饱和烃,从卤代烷中除去醇及醚等。

6、液-固萃取

   自固体中萃取化合物,通常是用长期浸出法或采用脂肪提取器,前者是靠溶剂长期的浸润溶解而将固体物质中的需要成分浸出来,效率低,溶剂量大

   脂肪提取器是利用溶剂回流和虹吸原理,是固体物质每一次都能被纯的溶剂所萃取,因而效率较高,为增加液体浸溶的面积,萃取前应先将物质研细,用滤纸套包好置于提取器中,提取器下端接盛有萃取剂的烧瓶,上端接冷凝管,当溶剂沸腾时,冷凝下来的溶剂滴入提取器中,待液面超过虹吸管上端后,即虹吸流回烧瓶,因而萃取出溶于溶剂的部分物质。

就这样利用溶剂回流和虹吸作用,是固体中的可溶物质富集到烧瓶中,提取液浓缩后,将所得固体进一步提纯。

实验六  减压蒸馏 

 

1、减压蒸馏

  液体的沸点是指它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的温度,因此液体的沸点是随外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借助于真空泵降低系统内压力,就可以降低液体的沸点,这便是减压蒸馏操作的理论依据。

   减压蒸馏是分离可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特别适用于那些在常压蒸馏时未达沸点即已受热分解、氧化或聚合的物质。

2、装置

  减压蒸馏装置主要由蒸馏、抽气(减压)、安全保护和测压四部分组成。

蒸馏部分由蒸馏瓶、克氏蒸馏头、毛细管、温度计及冷凝管、接受器等组成。

克氏蒸馏头可减少由于液体暴沸而溅入冷凝管的可能性;而毛细管的作用,则是作为气化中心,使蒸馏平稳,避免液体过热而产生暴沸冲出现象。

毛细管口距瓶底约1~2mm,为了控制毛细管的进气量,可在毛细玻璃管上口套一段软橡皮管,橡皮管中插入一段细铁丝,并用螺旋夹夹住。

蒸出液接受部分,通常用多尾接液管连接两个或三个梨形或圆形烧瓶,在接受不同馏分时,只需转动接液管,在减压蒸馏系统中切勿使用有裂缝或薄鄙的玻璃仪器。

尤其不能用不耐压的平底瓶(如锥形瓶等),以防止内向爆炸。

抽气部分用减压泵,最常见的减压泵有水泵和油泵两种。

安全保护部分一般有安全瓶,若使用油泵,还必须有冷阱、及分别装有粒状氢氧化钠、块状石蜡及活性炭或硅胶、无水氯化钙等吸收干燥塔,以避免低沸点溶剂,特别是酸和水汽进入油泵而降低泵的真空效能。

所以在油泵减压蒸馏前必须在常压或水泵减压下蒸除所有低沸点液体和水以及酸、碱性气体。

测压部分采用测压计,常用的测压计。

3、操作方法

  仪器安装好后,先检查系统是否漏气,方法是:

关闭毛细管,减压至压力稳定后,夹住连接系统的橡皮管,观察压力计水银柱有否变化,无变化说明不漏气,有变化即表示漏气。

为使系统密闭性好,磨口仪器的所有接口部分都必须用真空油脂润涂好,检查仪器不漏气后,加入待蒸的液体,量不要超过蒸馏瓶的一半,关好安全瓶上的活塞,开动油泵,调节毛细管导入的空气量,以能冒出一连串小气泡为宜。

当压力稳定后,开始加热。

液体沸腾后,应注意控制温度,并观察沸点变化情况。

待沸点稳定时,转动多尾接液管接受馏分,蒸馏速度以0.5~1滴/S为宜.蒸馏完毕,除去热源,慢慢旋开夹在毛细管上的橡皮管的螺旋夹,待蒸馏瓶稍冷后再慢慢开启安全瓶上的活塞,平衡内外压力,(若开得太快,水银柱很快上升,有冲破测压计的可能),然后才关闭抽气泵.

实验七  环己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环己烯反应原理,掌握环己烯的制备方法。

 2、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复习分馏操作。

 二、实验原理

        

 三、试剂

环己烯  浓硫酸  食盐  无水氯化钙  5% 碳酸钠

 四、实验步骤

在50毫升干燥的圆底烧瓶中,放入15g环己烯(15.6ml,0.15mol)、1ml浓硫酸和几粒沸石,充分振摇使混合均匀。

烧瓶上装一短的分馏柱作分馏装置,接上冷凝管,用锥形瓶作接受器,外用冰水冷却。

将烧瓶在石棉网上用小火慢慢加热,控制加热速度使分馏柱上端的温度不要超过90℃,馏液为带水的混合物。

当烧瓶中只剩下很少量的残渣并出现阵阵白雾时,即可停止蒸馏。

全部蒸馏时间约需lh。

将蒸馏液用精盐饱和,然后加入3—4ml5%碳酸钠溶液中和微量的酸。

将此液体倒入小分液漏斗中,振摇后静置分层。

将下层水溶液自漏斗下端活塞放出、上层的粗产物自漏斗的上口倒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加入1-2克无水氯化钙干燥。

将干燥后的产物滤入干燥的蒸馏瓶中,加入沸石后用水浴加热蒸馏。

收集80-85℃的馏分于一已称重的干燥小锥形瓶中。

产率7-8g。

 

分馏装置                蒸馏装置

 

 五、注意事项

1、环己醇在常温下是粘碉状液体,因而若用量筒量取时应注意转移中的损失,环己烯与硫酸应充分混合,否则在加热过程中可能会局部碳化。

   2、最好用简易空气浴,使蒸馏时受热均匀。

由于反应中环己烯与水形成共沸物(沸点70.8℃,含水l0%);环己醇与环己烯形成共沸物(沸点64.9℃,含环己醇30.5%);环己醇与水形成共沸物(沸点97.8℃,含水80%)。

因比在加热时温度不可过高,蒸馏速度不宜太快。

以减少末作用的环己醇蒸出。

   3、水层应尽可能分离完全,否则将增加无水氯化钙的用量,使产物更多地被干燥剂吸附而招致损失,这里用无水氯化钙干燥较适合,因它还可除去少量环己醇。

4、在蒸馏已干燥的产物时,蒸馏所用仪器都应充分干燥。

 六、思考题

1、在粗制的环己烯中,加入精盐使水层饱和的目的何在?

2、在蒸馏终止前,出现的阵阵白雾是什么?

3、下列醇用浓硫酸进行脱水反应的主要产物是什么?

   ①3-甲基-l-丁醇 ②3-甲基-2-丁醇  ②3,3-二甲基-2-丁醇

 

蒸馏、分馏和沸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基本要求

     蒸馏和分馏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有机物质的沸点不同,在蒸馏过程中低沸点的组分先蒸出,高沸点的组分后蒸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不同的是,分馏是借助于分馏柱使一系列的蒸馏不需多次重复,一次得以完成的蒸馏(分馏就是多次蒸馏),应用范围也不同,蒸馏时混合液体中各组分的沸点要相差30℃以上,才可以进行分离,而要彻底分离沸点要相差110℃以上。

分馏可使沸点相近的互溶液体混合物(甚至沸点仅相差1-2℃)得到分离和纯化。

   通过实验使学生:

(1)理解蒸馏和分馏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什么情况下用蒸馏,什么情况下用分馏。

(2)熟练掌握蒸馏装置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3)掌握分馏柱的工作原理和常压下的简单分馏操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

    当液态物质受热时蒸气压增大,待蒸气压大到与大气压或所给压力相等时液体沸腾,即达到沸点。

所谓蒸馏就是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变为蒸气,又将蒸气冷却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

    分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