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公开课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866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马过河》公开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马过河》公开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马过河》公开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马过河》公开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马过河》公开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马过河》公开课教案.docx

《《小马过河》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马过河》公开课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马过河》公开课教案.docx

《小马过河》公开课教案

《小马过河》公开课教案

关于《小马过河》公开课教案

  《小马过河》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弄懂课后题1。

  2、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他人说,要自身动脑筋独立考虑,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3、能联系上下文,弄懂下面几个词语:

为难、连蹦带跳、去路、没、趟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妈妈说的话。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略知一、二段

  1、师讲故事的开头(即裸文一、二段),然后提问:

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你觉得小马怎样?

为什么?

  生:

我觉得它很懂事,因为它懂得帮妈妈做事。

  生:

我认为它是个听话的小朋友。

因为它一听说能帮妈妈做事,就很高兴。

  二、抓中心句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

小马第几次来到河边才过了河?

它是听了妈妈说的哪句话才下决心过河?

用“~~~”画出来,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心词

  1、(出示投影片),抽学生逐段读课文三、四、五、六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A、妈妈所说的“他人”在课文中指谁?

  B、“他人”都是怎么说的?

用“=”画出来,想一想,它们说的话对吗?

  C、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马光听他人说,自身不动脑筋?

用“一一”画出来。

  2、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3、推荐讨论结果

  A、学生答了1、2问后,发散:

这时候,假如你是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会怎么办?

  生:

我会想一想它们谁说的话有道理。

  生:

我会自身去试一试。

  B、学生答第3问,并抓重点词“立刻”、“连忙”。

  四、读最后一段,体会中心句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

它实践的结果是什么?

  2、(出示投影片)看图说说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3、你从老马的话中想到了什么?

  生争论:

妈妈的话一定是对的。

  生:

我想今后我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要多动脑筋想方法。

  生:

我会亲自动手去做一做。

  生:

我会去做试验,找到解决方法。

  五、总结,延伸中心句

  在今后的生活中,假如你遇到困难,你会怎样做?

  六、续编故事

  1、师讲故事的开头:

过了几天,下起了大雨。

大雨一下就是几天几夜,河水涨了老高。

外婆打电话来找老马,说自身家被水淹了,老马听了十分着急,对小马说:

”小朋友,你先给外婆送点东西吧。

”小马驮起面飞快地向外婆家跑去。

跑着跑着,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

  2、请同学们帮小马想方法,把这个故事编完整。

  《小马过河》公开课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引导幼儿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勇于尝试、认真完成任务的道理。

  2、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丰富幼儿的词汇:

难为情、趟。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丰富有关马、磨坊的知识

  经验物质准备:

老牛、小马、小松鼠图片、动画课件

  活动过程:

  一、依次出示动物图片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引出主题。

  导语:

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动物朋友,我们一起看看都有谁?

(依次出示老牛、小马、小松鼠,每次出示小动物用不同的方式吸引幼儿,运用难点前置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老牛、小松鼠对很水深浅的理解)分析:

他们之中谁最高?

谁最矮?

小马呢?

  过渡语:

今天小马要帮妈妈驮麦子,过程中会发生哪些事情呢?

  请小朋友仔细的听。

  二、教师完整清讲故事,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分析: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教师引导幼儿看课件分段讲故事,帮助幼儿分析故事内容分析:

  1、老马交给小马一个什么任务?

  (把半袋麦子驮到磨房去)

  2、在送麦子去磨坊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3、老牛是怎样说的?

小松鼠是怎样说的?

小马是怎样做的?

  4、老牛为什么说河水很浅?

  5、小松鼠为什么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小伙伴?

  6、老牛和小松鼠说得对吗?

(解决难点,理解大与小,深于浅的相对性,无论是老牛还是小松鼠都是以自己的身体站到小河中感受河水的深浅,所以他们两个说的都对。

)这说明了什么?

(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感受)在"小马难为情地说"中断,"难为情"是什么意思?

(丰富词汇:

难为情)妈妈是怎样说的?

小马最后过河了吗?

"趟"是什么意思丰富词汇:

  四、看动画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五、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拓展:

听完《小马过河》的故事分析:

  1、你喜欢故事里的谁?

为什么?

  2、当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怎样做?

  活动反思:

  《小马过河》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

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希望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

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

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

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

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

在指导朗读时,我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接着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

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

  当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记住老马、小马、松鼠、老牛的话,并想象当时的情境,进一步领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说话的表情、语气也不同,然后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把课文的对话“表演”出来。

这样做,既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又能激发阅读的兴趣。

  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同样一条河,老牛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

他们谁说得对?

为什么?

2。

如果是一头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这条河,问问你,你该怎样回答它们?

在整个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从而使学生知道了老牛和松鼠都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而下结论,它们说法不一,是因为它们自身的高度不同。

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处理问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判断,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经验主义的错误。

  总之,《小马过河》是经典的童话,它包容的东西太多,孩子们从中悟得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

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只有给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的时间,我们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但是,我总感觉本节课上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的时间比较少,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看法表达不够充分。

以后教学中,还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上多下功夫。

  《小马过河》公开课教案3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小马过河(小学语文二年级)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学生班额小,学生语文基础较扎实,学习兴趣浓厚,阅读说话能力也较强,乐学、善学,老师很喜爱。

  3、教学内容分析

  《小马过河》是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

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4、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

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5、教学难点分析

  1、学会本课生字。

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2、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6、教学课时

  三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上一课学了《坐井观天》,同学们很喜欢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

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

  匹:

是三声,不要读成“p”或“p”

  如:

读二声,注意和方言区别。

  突:

读一声,不要读“t”。

  然:

读“rn”,不要读成“yn”。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

学生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

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

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

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

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

还可以换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

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

它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

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

它想到了什么?

读有关的句子。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

”小马过不了河,为难了。

“去路”,指往前走的路。

“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

小马是怎么想的?

读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出语气。

小马想的话,轻读。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边读边想:

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

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

为什么?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老牛说:

“水很浅,刚没小腿。

”(这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注意“立刻”)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准备过河

  小松鼠说河水很深。

和老牛说的比较,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同?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挂图(小河、老牛、松鼠的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

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

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

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3)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老牛说河水浅,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步。

“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话,不敢过河了。

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五、指导分角色有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