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外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流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8642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内外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院内外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院内外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院内外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院内外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院内外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流程.docx

《院内外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内外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流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院内外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流程.docx

院内外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流程

院内外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流程

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目录

1、门急诊心源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成批伤员收治应急预案

3、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

4、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5、传染病爆发流行应急预案

6、突发停电事件应急预案

7、突发停水事件应急预案

8、寻衅滋事应急预案

9、患者发生患者跌倒的应急预案

 

门急诊心源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IV级蓝色预警)

1、总则

1、心源性突发事件是指患者候诊或就诊过程中突然发生的、危及或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心源性疾病事件。

2、心源性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左心衰等。

3、当发生上述突发事件时,门诊部工作人员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处理。

4、门诊部主任应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的学科及人员数量、所需调用的急救设备、药品及医疗器械等情况向主管院长汇报,并建议启动应急预案。

2、人员准备

1、在门诊出诊的医生及后勤、安全保障部门的负责人、科长应保证通讯畅通,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

2、门诊部即刻组成急救小组,组长为接诊的最高职称医师。

3、门诊部与医院相关部门(临床科室、心电图室、放射科、药剂科、检验科、门卫等)主任,负责将《应急预案》灌输到本科室每一位医师、技师、护士及员工,并定期进行演练。

三、报告制度

1、第一时间接诊的医生一旦发现有突发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必须立即据实向在场上级医师报告,不得隐瞒、缓报,报告内容主要是突发疾病患者的基本状况及初步印象。

2、门诊医生及时向分管院长报告。

四、应急预案

1、主要责任科室门诊、各临床科室及辅助科室(心电图室、放射科、药剂科、检验科等)及安全、后勤保障部门、门卫等。

2、各责任科室应定期组织全体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及演练,并储备一定数量的抢救药品、医用耗材、器械及设备。

3、“第一目击”者,在求助其他人员如:

医师接诊后应立即报告办公室(内部电话:

8051),报告的同时应即刻给予患者处理,为组织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

五、门诊科长、护士长作为总协调员,依据患者的情况,应即刻组织以门诊医师(当日门诊出诊)为主的急救小组开展抢救工作。

任何科室、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参加救治工作,且门诊医师为救治工作的主诊医师,护士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开展救治工作。

1、心脏骤停处理

(1)立即奔赴患者身边,嘱旁人呼叫医生;

(2)置患者于就地平卧位;

(3)立即予胸外按压或必要时配合医师给予患者体外除颤;(4)紧急建立静脉通道;

(5)吸氧;

(6)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遵嘱予相关药物应用,并做好记录;

(7)复苏成功的患者,应紧急于担架或平车,在医师的陪同下,护送至急诊科,行进一步急救,并进行交班;

(8)紧急情况应电话联系县急救中心(120),携抢救物品及药品护送患者转县人民医院急救。

2、急性心肌梗塞处理

(1)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指导患者就地休息或卧于诊疗床上,避免走动,同时通知医生;

(2)吸氧;

(3)遵嘱建立静脉通道,酌情药物应用;

(4)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必要时予镇静剂应用;

(5)在医师的陪同下,担架或平车护送患者至CCU病房或急诊科,途中备有抢救药品。

3、急性左心衰处理

(1)立即置患者于端坐,双腿下垂位,以减轻静脉回心血量,同时呼叫医生;

(2)吸氧,氧流量6~81/S,必要时酒精湿化(30~40%);(3)紧急建立静脉通路;

(4)遵嘱予强心、利尿、平喘、镇静等对症处理;

(5)四肢轮流结扎止血带以降低心脏前负荷;

(6)心理安慰,提供情感支持;

(7)本院无法检查和医治,呼叫120转至上级医院。

 

成批伤员收治应急预案(III级黄色预警)

1、门诊遇有成批伤员来院时,应立即通知院急诊抢救领导组或总值班。

2、院急诊抢救领导组、总值班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院内应急预案。

3、院急诊抢救领导小组、总值班紧急通知相关科室准备好床位。

4、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准备。

5、内科系统疾患,由内科医生安排治疗。

6、外科系统疾患,由外科医生安排治疗。

7、领导组安排医疗救治组成员参加全程救治。

8、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全院医护人员投入紧急院内救治工作,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

9、后勤部应服从领导小组的安排,做好各项物资准备工作。

10、本院无法检查和医治,呼叫120转至上级医院。

 

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IV级蓝色预警)

1、临床工作中发现病员出现意外伤害(如坠床、烫伤、自杀)事件时,值班人员立即进行抢救,并报告主任同时报总值班启动院内应急预案。

2、根据事态的大小,值班医生立即做出判断,一般性事件值班医生可请相关科室会诊解决,必要时由院应急领导办公室或总值班安排应急救治组协助救治。

3、特殊情况,如自杀等事件,值班医生除紧急抢救外,应由其他医护人员并通知保卫科,保护好现场,值班人员要协助公安人员调查取证,并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

4、在规定时间6小时内做好抢救记录。

5、本院无法检查和医治,呼叫120转至上级医院。

 

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II级橙色预警)

1、院方接到县卫计委食物中毒应急指令时,立即启动院内应急预案。

2、院急救领导小组会同办公室、总值班紧急集结备好急救物品及器材。

3、一般性食物中毒事件,由呼叫120前往事发地点现场救治,并转移部分轻症患者回院进行院内救治,封存引起中毒的食品、饮料、水样,送检。

4、领导小组安排院内相关科室,备好床位、急救物品、器材等。

5、遇因饮用水污染引发食物中毒时,立即封存水源并在第一时间上报县卫生局应急办,并努力尽快查明原因,阻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6、安排急救专家组成员在医院参加院内急救。

7、本院无法检查和医治,呼叫120转至上级医院。

 

传染病爆发流行应急预案(I级红色预警)

1、院方接到传染病爆发流行应急救治指令时,立即启动院内急救应急预案。

2、院领导指示办公室会同院总值班紧急集结应急领导小组及应急分队集结,备好急救物品,特别强调防护用品。

3、快速判断传染病的类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上报有关领导部门。

4、领导小组安排做好床位、急救用品、器材、房间的准备工作。

5、确保参与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

针对不同的突发性传染病,特别是一些重大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理人员还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避免接触传染。

6、领导组安排院急救专家组成员参加院内急救,并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努力提高院内救治的水平。

7、本院无法检查和医治,转至相关医院。

 

突发停电事件应急预案(IV级蓝色预警)

1、临床工作中突然出现停电事件,立即通知办公室、总值班(内部电话:

8051)启动应急预案。

2、值班人员备好手电、应急灯,加强病房巡视,安抚患者,注意防火、防盗。

3、与患者连接的抢救设备,如监护仪等立即按程序关机,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4、应急办接到报告后和后勤科查明原因,以最短时间恢复供电。

5、如遇不可抗拒因素,如大地震、火灾、突发洪灾、火灾,比照本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执行。

 

突发停水事件应急预案(IV级蓝色预警)

1、临床工作中突然出现停水事件,立即通知办公室、总值班(内部电话:

8051)启动应急预案。

2、后勤人员检查供水管道,组织抢修。

3、因供水部门原因停水,应尽快组织调拨、运水。

4、应充分备足患者的饮用水及生活用水。

5、备足消毒、洗手用水

 

寻衅滋事应急预案(IV级蓝色预警)

1、门诊、病房工作人员遭遇寻性滋事人员,要沉着应对,耐心劝解;

2、通知门卫、总值班;

3、采取保护性措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4、等待门卫人员到来;

5、尽快恢复门诊正常秩序,保证医疗安全。

 

患者发生患者跌倒的应急预案

(IV级蓝色预警)

1、患者不慎跌倒。

2、立即通知医生同时观察患者的神志、病情。

3、医生检查后根据情况搬动患者。

4、进行必要的检查(如拍X光片)。

5、及时做好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6、入住相应的科室或离院。

7、本院无法检查和医治,呼叫120转至上级医院。

 

院内外急诊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院内、外急诊突发事件急救信息

白天:

院办、医务科、院领导

夜间:

急诊科、总值班

电话联系领导小组成员及相关医务人员迅速到院到岗

成立临时应急指挥中心发出指令

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视情况向上级卫生

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各小组执行指令,实施各自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