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生的困惑与思考 大学生困惑与思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8458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大学生的困惑与思考 大学生困惑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个大学生的困惑与思考 大学生困惑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个大学生的困惑与思考 大学生困惑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个大学生的困惑与思考 大学生困惑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个大学生的困惑与思考 大学生困惑与思考.docx

《一个大学生的困惑与思考 大学生困惑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大学生的困惑与思考 大学生困惑与思考.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个大学生的困惑与思考 大学生困惑与思考.docx

一个大学生的困惑与思考大学生困惑与思考

[一个大学生的困惑与思考]大学生困惑与思考

精神缺乏、游戏成风、学生忙着贴金、老师忙着项目(�我考进国内名牌的W大学),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后,我见识了大学里很多人是怎么样上课的:

早晨上课铃响了之后有很多人穿着拖鞋边吃早点边慢悠悠地晃进教室,吃完早点后看看上面的老师,讲得没意思,于是趴着再补一觉。

有的学生干脆一睡不起,大学里有句话是这样流传的:

“一觉醒来一看表十点了,继续睡到十一点半,起来连早点、中饭一起吃了。

晚上十一点后,应该是夜深人静、正值休息的时候,如果你此时走进大学里的男生寝室,你绝对可以看到他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打游戏、玩麻将或者是看武侠小说,好不热闹。

鲜见一起读书、共同讨论人生智慧的场景,相反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去网吧包夜,或者在寝室联机打游戏,他们的日常交流沟通内容就是游戏,以至于很多学生迫不得已,为了和同寝室的哥们“打成一片”而“学习”打游戏。

游戏已经成为了大学里男生的主要“学习内容”,而且不少人发奋用功地学习了四年。

我的一个同学,从大一到大四,四年的时间,除了考试和教室见个面,其他时间全部在寝室打游戏或者看武侠,反正大学里也没有人管。

后来因为挂科太多被学院劝退,家长过来求情延缓时间,但于事无补,游戏照打不误,直到大四时无法毕业。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想起我辛勤劳作的父母,想起那千百万把孩子送进大学的天下父母,他们都以为自己的子女在大学里“努力学习”,他们辛苦地赚钱,无私地供养儿女“上学”,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不用担心生活的问题。

殊不知如今大学校园里,有多少人是在游戏人生。

在中国“上大学”,可能是人生中一段最轻松愉快的时光了。

大家可以游戏、看电视、逃课、看武侠小说,这是很多大学男生的全部生活。

女生呢?

看韩剧,不少女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看韩剧等各种连续剧、感情剧,一部接着一部。

你能想象这就是“我的大学”吗?

很不幸,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而且就发生在W大这样的名牌重点大学里。

这些人考上大学的时候都是家里的骄傲、很多同学艳羡的对象,可是为什么他们在风华正茂的青春时代里,行为如此令人费解?

�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这样混日子,大学里还是有很多人依然比较用功地学习,但是他们也一样困惑:

让他们努力学习的原因主要是“恐惧”和压力:

怕找不到好工作,怕考不上研究生。

大家都听说就业很困难,W大每年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都很多,因此不敢“放纵”自己。

但是很少有学生努力学习是因为追求智慧,追求真理,为国为民而学。

这些用功的学生虽然没有“游戏人生”,但是却生活在沉重的压抑心理状态下,思维往往呆滞,慢慢地走上一条被大学生们嘲笑的“越学越傻”的“傻博士”道路。

实际上,每年大学里自杀的大学生,往往不是“不用功”的“坏学生”,而是这种心理严重压抑、用功学习的“好学生”。

他们一样,从一进大学开始就碰到很多无法解决的困惑,同时被灌输着一些所谓“正确的发展方向”,他们只是愿意服从这些“权威结论”,以自我的压抑而不是以心灵的呼唤来“学习”,这难道就真的比“玩游戏”、“看影碟”更好吗?

大学的学习到底是要达到什么目的?

大学生们为何都迷失了自己的理想?

首先是专业的学习让人迷惑:

很多老师照本宣科,大学里面真正关注教学、关心学生,有上课水平的老师越来越少了,不知道老师们都在忙些什么。

老师的本职工作应该是传道授业解惑,可是有的老师一个学期学生也见不了几次,派他的研究生来上课。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他们都在忙着自己的项目和课题。

大学选用的教材令人费解,明明有很好的全国通用教材,比如高等数学的同济五版,却偏偏要选用自己学校编的教材,艰难晦涩。

后来才知道学校选用这种“自编教材”的原因,是老师们要“评职称”,需要“科研成果”,就东拼西凑的乱编一些“教材”来“完成任务”。

这种放到书店里根本没有人会要的垃圾教材,他们却利用自己教学的权利,发给大学生们上课用。

据说老师们也很可怜,每年都要完成所谓的“科研成果”,要写论文、出书来完成任务,否则就可能降职。

有些老师没办法就自己花钱在外面找刊物发表文章,这种可以自己不花钱出教材,让学生买单的事情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大学里的学生生涯,除了要求学生的专业学习之外,鲜有启迪心灵的声音,更重要的是缺乏指导大学生人生发展与定位的课程,能够让大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为什么活的课程。

我在每天的专业学习之外内心十分彷徨,我不知道自己的专业适合不适合自己,不知道这个专业意味着什么?

不知道这个专业的社会发展方向和主流是什么?

也不明白这个专业培养的目的是什么?

我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大学的学习,更不知道前面的路在哪里,我该怎样去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碰到过很多的大学生也是如此。

他们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了解甚少。

其实我觉得老师也根本不了解这些专业到底要做什么,后来知道大学里的管理人员,看专业叫什么名字容易吸引学生,就改这个名字。

看什么专业热门好找工作,就赶快“上马”一个专业,拼凑一些“课程”出来糊弄人就完事了。

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就业的方便而选择专业,但是�他们真正想去定位自己的时候,反而陷入了“专业思维”而不能自拔。

多数人只是为了一份工作而读一个热门的专业,却忘了去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理想的思考。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会是这个样子?

为什么这么多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而且没有老师指引?

除了在一些讲座上偶尔能够听到一些激动内心的声音外,为什么大学里的老师讲完课就像是打工混日子,无趣无内容,讲完就走人?

为什么大学老师从来不与学生探讨人生智慧?

为什么我们这么多的大学生对此熟视无睹?

这些问题我不得而知,而我自己也在从事学生干部工作的道路上,碰到了更多的困惑。

为什么要辞去团委副书记?

大一时我参加学生会新闻部,然后做部长,和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激扬文字,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

在大二下学期的时候,我成功竞选为分团委副书记兼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然而在半年后,我就毅然辞去了这个光鲜的职务,我曾经有过�“总理的梦想”,为什么要辞去呢?

这可是走上“官员之路”的正途呀?

同学们都很惊讶,并不解。

在我最开始做学生会一个小小的部委时候,我只是抱着开阔眼界、锻炼自己的想法。

到了后来做部长,在我的本职工作之外,我开始思考我做的事情作用在哪里?

到底能够做哪些有价值的事情去服务同学?

大学生有很多问题需要引导帮助,就像我自己内心就有很多困惑需要解答,学生会做的这么多活动能够解决得了吗?

没有。

从我进学生会开始,我就抱着相机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跑着,班团会、运动会、文艺比赛等等,一开始我很兴奋,因为生活很充实,活动的确还比较丰富多彩。

但是慢慢地,我发现这些活动组织了、举办了、精彩了、笑过了,却没有更多的智慧启迪,似乎只是一个“政绩”的记录。

那些游戏的大学生继续游戏,我内心对于理想的迷惘更没有在这些活动中得到解答。

于是我开始不明白,为什么要花很大力气很多精力组织这一些形式上的活动,而不去关注学生真正的问题,做学生和大学里真正应该做的工作?

那个时候我还是学生会的新闻部部长,在面临换届的时候我想过退出,我的内心已经隐约地告诉我这个地方不适合自己,但内心那个朦胧的梦想让我思考:

如果我的“地位”更高一些,“权力”更大一些,如果自己可以领导团委和学生会,是不是就可以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了?

自己也可以通过这个机会锻炼自己,以明确自己的方向。

有很多的学生干部就是这样一步步走上从政之路的。

于是我开始努力“提升自己”:

凭借自己比较不错的实力和老师的信赖,我成功地竞选为学院的分团委副书记,这可能是学生中地位最高的“官”了。

我的内心鼓足了干劲,我要做出一些真正对学生有帮助的事情。

可是�真正到了这个位置的时候,我才发现我是多么的天真:

各种各样的活动,不是我们能够“安排”的,我们只是按照“上面老师”布置的既定程式和内容去走,想要改变其形式上的作用几乎不可能。

一切都要达到一个目的:

活动要精彩,形式要多样!

可是没有一个人去思考这样的活动带来的实际意义在哪里。

我发现自己更加没有个人的“自主权”,必须要面对更多的无聊会议,要去组织很多无意义的活动,这些会议、这些活动大多数对于服务学生或者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根本没有什么作用,更没有办法去解决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缺乏精神风貌的现状,我甚至还失去了思考和学习提高的时间和空间。

我不明白:

为什么我们不能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学生中切实存在的各种问题?

为什么不在他们沉迷网络游戏时加以规劝和引导,甚至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难道非得等到他们挂科后给予处分、开除学籍吗?

更有甚者,与其他学院的一些学生干部打交道后,我发现大学学生会里面的学生干部,有不少本人就是“游戏大学”的高手,但是他们却因为和辅导员老师关系不错而成为学生干部,来帮助老师“管理学生”。

这样的学生干部能够引领学生走向哪里?

同时,这些人似乎非常自信自己是一个“精英团体”,个个都感觉良好。

学生干部中开始有很多的饭局来“拉近”彼此的关系,喝酒甚至吸烟,所谓的“烟搭桥,酒开路”这样的话,我第一次就是从学生会主席的口里听到的,我很困惑,这是在读大学的有志青年学子吗?

这就是要引领国家未来的“精英集团”吗?

我们国家就缺这样的“人才”吗?

面对着这样的现状,我的内心开始痛苦:

我可以选择若无其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下去,反正都已经做到了这个地步,熬一两年就会有各种“优秀”的荣誉、保研的机会,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一步步走上从政之路。

但是,我也开始明白了,无论我将来的“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我都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是一个人在与一个庞大的、堕落的、只关心物质利益和为自己捞好处的集团体系作对。

我如果想坐上“总理”或者其他能够有决策权的位置,就必须跟他们一样混下去,否则早早就会被这个体制踢开。

但我真的希望这样吗?

在经历了深入的思考后,任职半年我就毅然申请辞去这一职务。

�时学院的老师很惊讶我的举动,在明确我执意要辞后,非常好心地建议我可以挂名不做事,这样在大四时就可以获得保研的机会。

我不愿意占这个便宜,告诉老师,既然要走就走个彻底,不需要挂名,我的内心不喜欢这样的方式。

于是,我很高兴地脱离了很多无聊的“学生工作”,回到了没有会议,没有那么多我看不懂活动的自由日子。

自己读书、听讲座,让自己的内心自由自在地成长。

我努力去重新定位自己的理想,因为我发现从政似乎不适合自己。

剩下来的选择还有两个,一个就是大家都很热衷的,也是很传统的“实业救国”之路,我可以去帮助我们国家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也帮助自己成为一个“经济英雄”;另外一条就是冷板凳的“学术之路”:

考研、攻博,成为一个学者。

读懂“大学”,我发现“做学问”在大学也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我真的能够专专心心去做一个学者吗?

在不断的阅读和思考中,我对于大学的认识也越来越多,我也开始明白为什么这个曾经安静和充满追求智慧风气的象牙塔越来越千奇百怪。

商业中逐利的浮躁气息充斥着整个校园,学术与商业的挂钩和教师职称评定的畸形化,使得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老师不重视教学而忙于自己的项目,忙于发表论文。

因为有了论文,有了项目,才会有职称和金钱,才会有房子、车子和各种名誉,这样的老师哪里有时间去传道授业解惑呢?

但是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老师。

因为“理想型”的老师注定要被现实“淘汰”。

难道在中国,学者之路也同“从政”之路一样,是一条不可行的“梦幻之路”?

中国之大,放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吗?

我很不安地探讨自己从事“学问之路”的可能性,越来越多地发现:

所谓的“名牌大学”里,真正的学问根本没有地位。

老师不关心学问和学习。

在这样的大学里,缺乏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

因为老师在大学里其实是“弱势群体”,他们被一群根本不懂教育的教育官员们“管理”着,迫于生存压力,为了职称、为了提级、为了饭碗等等,不得不向畸形的职称评定机制屈服。

能够独立思考和具有独立人格的老师,可能根本就不见容于这个教育官僚体制。

很多博士生导师会派自己的研究生替代自己给本科生上课,自己忙项目,�老板,追逐金钱和权力地位,这与“官场”和“商场”又有什么不同呢?

真正的不同,就是这里更虚伪,贴了一张“教育”的皮,所以更害人。

大学的领导不关心学问。

他们不关心教师,仅仅是把教师�作打工仔。

他们也不关心学生,不理会学生的愿望和要求。

很多管学生的“大学领导”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一副“官员”的样子。

他们也不关心自己的毕业生到底受不受社会的欢迎,不关心学科的设计是不是符合教育和社会的要求。

他们只关心如何保住位置、如何捞取好处、如何买卖文凭、如何与社会上的官员们交易。

学校的老师告诉我:

我们大学授予了很多官员“特聘教授”的头衔拉拢他们,还送出大量的“博士学位”给各级官员,仅仅因为他们是有实权的“官员”,学校愿意“证明”他们“很有学问”,让他们捞一笔“学问资本”。

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

这说明了什么?

这样的大学,难道真的有“大学精神”吗?

真的是一个我要做学问的地方吗?

缘份天空,网友,具体情况不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