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8305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docx

《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docx

流动比率CurrentRatio

流动比率

出自MBA智库百科(

流动比率(CurrentRatio)

[隐藏]

∙1什么是流动比率

∙2流动比率计算公式

∙3流动比率计算公式应用举例

∙4流动比率的局限性

∙5流动比率的改进方法

[编辑]

什么是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也称营运资金比率(WorkingCapitalRatio)或真实比率(RealRatio),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是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一般说来,这两个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亦越强;反之则弱。

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在2:

1以上,速动比率应在1:

1以上。

流动比率2:

1,表示流动资产是流动负债的两倍,即使流动资产有一半在短期内不能变现,也能保证全部的流动负债得到偿还;速动比率1:

1,表示现金等具有即时变现能力的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相等,可以随时偿付全部流动负债。

当然,不同行业经营情况不同,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正常标准会有所不同。

应当说明的是,这两个比率并非越高越好。

流动比率过高,即流动资产相对于流动负债太多,可能是存货积压,也可能是持有现金太多,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速动比率过高,即速动资产相对于流动负债太多,说明现金持有太多。

企业的存货积压,说明企业经营不善,存货可能存在问题;现金持有太多,说明企业不善理财,资金利用效率低下。

[编辑]

流动比率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即:

  

  流动比率是衡量短期债务清偿能力最常用的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风险的指标。

  从该指标的计算可见:

流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不过,由于各行业的经营性质不同,对资产的流动性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商业零售企业所需的流动资产,往往要高于制造企业,因为前者需要在存货方面投入较大的资金。

另外,企业的经营和理财方式也影响流动比率。

  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应维持在2:

1左右,因而也称之为2与1比率。

过高的流动比率,说明企业有较多的资金滞留在流动资产上未加以更好的运用,如出现存货超储积压,存在大量应收账款,拥有过分充裕的现金等,资金周转可能减慢从而影响其获利能力。

有时,尽管企业现金流量出现红字,但是企业可能仍然拥有一个较高的流动比率。

  需要记住的一点是,流动比率法对现金收、付的时间不作考虑。

例如,一个公司今天没有一张应付账单,但是明天却有一大叠应付账单,同时它还拥有大量存货(部分流动资产),这些存货要经过长期才能售出,这个公司表现出来很好的流动比率,但事实上它的资产流动性却并不强。

[编辑]

流动比率计算公式应用举例

  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

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认为,生产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

这是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大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

人们长期以来的这种认识因其未能从理论上证明,还不能成为一个统一标准。

  运用流动比率进行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流动比率高,一般认为偿债保证程度较强,但并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或银行存款偿债,因为流动资产除了货币资金以外,还有存货、应收帐款、待摊费用等项目,有可能出现虽说流动比率高,但真正用来偿债的现金和存款却严重短缺的现象,所以分析流动比率时,还需进一步分析流动资产的构成项目。

  

(2)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只有和同行业平均流动比率、本企业历史流动比率进行比较,才能知道这个比率是高还是低。

这种比较通常并不能说明流动比率为什么这么高或低,要找出过高或过低的原因还必须分析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所包括的内容以及经营上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帐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例3-2】为便于说明,本章各项财务比率的计算,将主要采用XYZ公司作为例子,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如表3-2、3-3所示:

  根据表3-2资料,XYZ公司2002年年初与年末的流动资产分别为3050万元、3500万元,流动负债分别为1100万元、1500万元,则该公司流动比率为:

  年初流动比率=3050÷1100=2.773

  年末流动比率=3500÷1500=2.333

  XYZ公司年初年末流动比率均大于2‚说明该企业具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虽然可以用来评价流动资产总体的变现能力,但流动资产中包含象存货这类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如能将其剔除,其所反映的短期偿债能力更加令人可信,这个指标就是速动比率。

[编辑]

流动比率的局限性

  1.无法评估未来资金流量。

流动性代表企业运用足够的现金流入以平衡所需现金流出的能力。

而流动比率各项要素都来自资产负债表的时点指标,只能表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刻一切可用资源及需偿还债务的状态或存量,与未来资金流量并无因果关系。

因此,流动比率无法用以评估企业未来资金的流动性。

  2.未反映企业资金融通状况。

在一个注重财务管理的企业中,持有现金的目的在于防范现金短缺现象。

然而,现金属于非获利性或获利性极低的资产,一般企业均尽量减少现金数额。

事实上,通常有许多企业在现金短缺时转向金融机构借款,此项资金融通的数额,未能在流动比率的公式中得到反映。

  3.应收账款的偏差性。

应收账款额度的大小往往受销货条件及信用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应收账款一般具有循环性质,除非企业清算,否则,应收账款经常保持相对稳定的数额,因而不能将应收账款作为未来现金净流入的可靠指标。

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如把应收账款的多寡视为未来现金流入量的可靠指标,而未考虑企业的销货条件、信用政策及其他有关因素,则难免会发生偏差。

  4.存货价值确定的不稳定性。

经由存货而产生的未来短期现金流入量,常取决于销售毛利的大小。

一般企业均以成本表示存货的价值,并据以计算流动比率。

事实上,经由存货而发生的未来短期内现金流入量,除了销售成本外,还有销售毛利,然而流动比率未考虑毛利因素。

  5.粉饰效应。

企业管理者为了显示出良好的财务指标,会通过一些方法粉饰流动比率。

例如:

对以赊购方式购买的货物,故意把接近年终要进的货推迟到下年初再购买;或年终加速进货,将计划下年初购进的货物提前至年内购进等等,都会人为地影响流动比率。

  

[编辑]

流动比率的改进方法

  1.检验应收账款质量。

目前企业之间的三角债普遍存在,拖欠周期有些很长,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负债很高,即使企业提取了坏账准备,有时也不足以冲抵实际的坏账数额。

显然,这部分应收账款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流动资产了。

所以,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应考虑应收账款的发生额、企业以前年度应收账款中实际发生坏账损失的比例和应收账款的账龄,运用较科学的账龄分析法,从而估计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

  2.选择多种计价属性。

即对流动资产各项目的账面价值与重置成本、现行成本、可收回价值进行比较分析。

企业流动资产中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存货,存货是以历史成本入账的。

而事实上,存货极有可能以比该成本高许多的价格卖出去,所以通过销售存货所获得的现金数额往往比计算流动比率时所使用的数额要大。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通货膨胀的持续,存货的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必然会产生偏差,但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中运用的仅仅是存货的历史成本。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存货的现行价值,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应把使用存货的历史成本与使用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

若在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下的流动比率比原来的流动比率大,即是有利差异,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得到了增强;反之,则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削弱了。

  3.分析表外因素。

会计报表使用者需要的不仅是对企业当前资金状况的真实而公允的描述,更希望了解有利于决策的、体现企业未来资金流量及融通的预测性信息。

但是流动比率本身有一定局限性,如未能较好地反映债务到期日企业资金流量和融通状况。

会计报表使用者如利用调整后的流动比率,结合有关的表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则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作更准确的评估。

如:

企业会计报表的附注中若存在金额较大的或有负债、股利发放和担保等事项,则可导致企业未来现金的减少,降低企业偿债能力。

而如果企业拥有能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或可以运用诸如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增发股票等筹资措施,则可使企业的流动资产增加,并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

来自"

流动比率

百科名片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

概述

流动比率的局限性

1.1.无法评估未来资金流量。

2.2.未反映企业资金融通状况。

3.3.应收账款的偏差性。

4.4.存货价值确定的不稳定性。

5.5.粉饰效应。

流动比率的改进方法

1.1.检验应收账款质量。

2.2.选择多种计价属性。

3.3.分析表外因素。

概述

流动比率的局限性

1.1.无法评估未来资金流量。

2.2.未反映企业资金融通状况。

3.3.应收账款的偏差性。

4.4.存货价值确定的不稳定性。

5.5.粉饰效应。

流动比率的改进方法

1.1.检验应收账款质量。

2.2.选择多种计价属性。

3.3.分析表外因素。

展开

编辑本段

概述

  拼音liudongbilv

  流动比率(currentratio,CR)

  指流动资产总额和流动负债总额之比。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概念是速动比率quickratio,QR,QR=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其中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的那部分资产,如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1]。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是用来表示资金流动性的,即企业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的数值,前者的基准值是2,后者为1。

  但应注意的是,流动比率高的企业并不一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就很强,因为流动资产之中虽然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变现能力很强,但是存货、待摊费用等也属于流动资产的项目则变现时间较长,特别是存货很可能发生积压、滞销、残次、冷背等情况,流动性较差。

  而速动比率则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速动资产就是指流动资产中容易变现的那部分资产。

  衡量企业偿还短期债务能力强弱,应该两者结合起来看,一般来说如下:

  CR<1andQR<0.5资金流动性差 

  1.5

  CR>2andQR>1资金流动性好

编辑本段

流动比率的局限性

1.无法评估未来资金流量。

  流动性代表企业运用足够的现金流入以平衡所需现金流出的能力。

而流动比率各项要素都来自资产负债表的时点指标,只能表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刻一切可用资源及需偿还债务的状态或存量,与未来资金流量并无因果关系。

因此,流动比率无法用以评估企业未来资金的流动性。

2.未反映企业资金融通状况。

  在一个注重财务管理的企业中,持有现金的目的在于防范现金短缺现象。

然而,现金属于非获利性或获利性极低的资产,一般企业均尽量减少现金数额。

事实上,通常有许多企业在现金短缺时转向金融机构借款,此项资金融通的数额,未能在流动比率的公式中得到反映。

3.应收账款的偏差性。

  应收账款额度的大小往往受销货条件及信用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应收账款一般具有循环性质,除非企业清算,否则,应收账款经常保持相对稳定的数额,因而不能将应收账款作为未来现金净流入的可靠指标。

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如把应收账款的多寡视为未来现金流入量的可靠指标,而未考虑企业的销货条件、信用政策及其他有关因素,则难免会发生偏差。

4.存货价值确定的不稳定性。

  经由存货而产生的未来短期现金流入量,常取决于销售毛利的大小。

一般企业均以成本表示存货的价值,并据以计算流动比率。

事实上,经由存货而发生的未来短期内现金流入量,除了销售成本外,还有销售毛利,然而流动比率未考虑毛利因素。

5.粉饰效应。

  企业管理者为了显示出良好的财务指标,会通过一些方法粉饰流动比率。

例如:

对以赊购方式购买的货物,故意把接近年终要进的货推迟到下年初再购买;或年终加速进货,将计划下年初购进的货物提前至年内购进等等,都会人为地影响流动比率。

编辑本段

流动比率的改进方法

1.检验应收账款质量。

  目前企业之间的三角债普遍存在,拖欠周期有些很长,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负债很高,即使企业提取了坏账准备,有时也不足以冲抵实际的坏账数额。

显然,这部分应收账款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流动资产了。

所以,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应考虑应收账款的发生额、企业以前年度应收账款中实际发生坏账损失的比例和应收账款的账龄,运用较科学的账龄分析法,从而估计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

2.选择多种计价属性。

  即对流动资产各项目的账面价值与重置成本、现行成本、可收回价值进行比较分析。

企业流动资产中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存货,存货是以历史成本入账的。

而事实上,存货极有可能以比该成本高许多的价格卖出去,所以通过销售存货所获得的现金数额往往比计算流动比率时所使用的数额要大。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通货膨胀的持续,存货的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必然会产生偏差,但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中运用的仅仅是存货的历史成本。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存货的现行价值,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应把使用存货的历史成本与使用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

若在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下的流动比率比原来的流动比率大,即是有利差异,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得到了增强;反之,则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削弱了。

3.分析表外因素。

  会计报表使用者需要的不仅是对企业当前资金状况的真实而公允的描述,更希望了解有利于决策的、体现企业未来资金流量及融通的预测性信息。

但是流动比率本身有一定局限性,如未能较好地反映债务到期日企业资金流量和融通状况。

会计报表使用者如利用调整后的流动比率,结合有关的表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则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作更准确的评估。

如:

企业会计报表的附注中若存在金额较大的或有负债、股利发放和担保等事项,则可导致企业未来现金的减少,降低企业偿债能力。

而如果企业拥有能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或可以运用诸如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增发股票等筹资措施,则可使企业的流动资产增加,并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