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7800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docx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docx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

如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铁犁牛耕、家庭农业B.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

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

2.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

《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分封制彻底瓦解B.承认了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3.工具和技术的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以下中国古代的工具或技术出现在汉代的有

①耧车②曲辕犁③水排④一牛挽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西汉初年,“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针对这种现象,西汉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官营专卖B.劝课农桑

C.轻徭薄赋D.朝贡贸易

5.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6.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内外店铺林立B.“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7.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内,官营手工业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

8.《旧唐书》记载,(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

……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

材料没有反映出的扬州的信息是()

A.地处交通要道B.出产精美工艺品

C.是繁华的都市D.市场受官府控制

9.下图所示的唐朝城市中,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0.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

C.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11.明代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无徽不成镇”的谚语。

这说明()

A.区域经济发达形成各自标志B.安徽金融业成为南方经济血脉

C.徽商促进了东南市镇的发展D.借助朱氏皇权徽商控制了江南

12.明代中叶以后,崇尚金钱之风极盛,社会各阶层对商人的态度大生变易,甚至出现许多弃农、弃儒、弃官而崇商的社会规象。

据此可知,明代中后期()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B.贵义贱利观念受到冲击

C.程朱理学正统地位动摇D.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13.有一碑文记载:

“(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这种情况说明了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14.对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下表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①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③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

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5.“康熙初年,闽、浙、粤三省沿海郡县,迁民内居,筑界墙,沿海禁,洋舶自此不得入,”这是因为康熙帝认为()

①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②倭寇会夺取沿海地区

③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会危及统治④可防范英国猖獗的鸦片走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6.1500~1620年间,欧洲的物价平均上涨了300%~400%。

这一现象

A.促进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崛起

B.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更加密切

D.加速了西欧封建旧势力的衰落

17.意大利在经历了两个世纪活跃的发明创造之后,大约到1550年衰落,这一转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贸易中心变动B.文艺复兴中心转移

C.宗教改革运动兴起D.理性主义成为潮流

18.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引起“餐桌革命”。

“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亚洲人口的膨胀

C.“商业革命”的影响

D.工业革命的开展

19.1562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从非洲几内亚购买了400个奴隶,连同英国制造品一块运到海地出售。

返程时,霍金斯运回了海地出产的食糖、金银等,这就是英国历史上最初的“三角贸易”。

材料反映的英国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有

①推行不平等贸易

②贩运黑人奴隶

③野蛮的掠夺

④开展圈地运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

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同,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21.“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

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

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变化

C.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衰落

D.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2.对于19世纪的英国,有人这样评价:

“人性在这里发展的最完备,也最粗野;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文明人几乎退回去变成野蛮。

”下列对材料理解最为全面的是

A.环境污染十分严重B.民众道德普遍沦丧

C.追逐利润制假贩假D.科技革命是双刃剑

23.《全球通史》写道: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不包括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B.英国圈地运动的进行

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D.资本主义大工厂诞生

24.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其主要内容有

①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

②物资和物种交流

③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

④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这一评价:

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6.马克思在分析英国打败荷兰原因时指出:

“荷兰作为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商业国家走向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

”下列最能论证马克思这一观点的是

A.1588年,英国凭借先进的炮火技术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B.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

C.17世纪,荷兰商船数欧洲第一,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D.英国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27.“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

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这一发展轨迹

A.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B.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D.最终改变了欧洲传统地位

28.“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

它使美国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

电力和能源开发、材料和材料加工、通信和信息传递技术。

”下列成就中属于其表现的是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C.爱迪生发明电灯

D.西门子制造发电机

29.下面是1857——1905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卡特尔(垄断组织)数量增长情况统计表。

由此可推知,当时的德国

A.政治统一是垄断组织出现的主要原因

B.生产关系变革助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在19世纪50年代

D.已经是一个重工业占主导的资本主义国家

30.“交通运输业愈发达,商品流通愈迅速、愈频繁,单个的、地方的和‘民族的’市场结合的进程就愈快,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经济的生产机体的发展也就愈迅速。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突出成就表现在

A.火车的研制成功

B.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C.蒸汽机的不断改良

D.发电机的创制成功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材料三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

……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

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四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五“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古代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这种模式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

这种耕作方式更为完备是指什么的出现?

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四分别说明明清时期商品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4)材料五反映的是什么思想?

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消极影响?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人们的世界地理知识愈加丰富,对各个大陆和海洋增加了了解;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

——刘宗绪

材料二“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材料四150年前,中国从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宝座跌落,是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

20年前,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时,正值世界经济进入又一个低成本生产时代,发达国家把制造业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为的是使用更便宜的资源。

——清华大学侯若石《机遇还是陷阱》(发表于1998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英国“市场总是在扩大”的原因。

(3)材料三中“大工业”包括了两次工业革命,请分别列举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方面的成就。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4)怎样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国“是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成为西方国家的附庸?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

公元前四五世纪,中国的丝绸已辗转来到古希腊城邦。

张骞出使西域看到了转口来的中国产品:

蜀布和邛竹杖。

唐代的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重点,海陆各国皆以进口中国丝绸产品为荣贵,制茶成为一门新兴的手工业,茶叶在边关互市中成了重要商品,奠定了以后茶叶大量出口的基础。

南宋初年,外贸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

宋代的出口商品中以丝绸绢帛为首位。

东起日本,西至欧洲皆有宋代钱币和陶瓷的出土。

制瓷技术也随着产品的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

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商民出海贸易,由广州十三行为代表的行商垄断进出口贸易。

统治者坚持朝贡贸易体系,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列强凭借夺得的特权,以通商口岸、租界为据点,以“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为护符,加紧向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使得清朝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

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

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

在出口商品方面,虽仍以丝茶为主,但其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特别是茶的出口受到印度茶、锡兰茶和日本茶的竞争而大为减少。

1863年,英国人赫德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后,致力完成现代海关建制,提高关务行政效率,剔除传统上的各种陋规。

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王韬等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和“翼护”对外贸易商人的“利权”思想。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务。

——摘编自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参考答案

1.D

【分析】

【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表格横向比较的是耕作方式的变化,纵向比较的是劳动组织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早期农业生产下的劳动组织方式是集体劳作,小农经济下的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因此D选项正确;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不是早期农业生产的耕作方式,家庭农业不是耕作方式,A选项错误;奴隶制经济不是劳动组织方式,封建农业不是耕作方式,B选项错误;自然经济不是耕作方式,C选项错误。

故选D。

2.B

【分析】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变化

【名师点睛】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适应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出现,为进一步改革残存的奴隶制,运用政权的力量,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春秋初齐国和鲁国的税制改革,战国时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邹忌改革和商鞅变法。

其中最典型、成效最大的是秦国商鞅变法。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一律“履亩而税”。

实际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的所有权,故B项正确;“彻底瓦解”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土地国有制并不是完善的,故C项错误;井田制在历史上并没有完全消失,故D表述错误,故选B。

3.C

【分析】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汉代生产工具的进步

【名师点睛】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有两种: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的精耕细作。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曲辕犁是唐代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曲辕犁,犁架小,便于回转,操作灵活,既便于深耕,也节省了畜力。

这种犁出现后逐渐得到推广,成为最先进的耕具,故排除②,①③④都出现在汉代,正确答案选C。

4.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依据所学,西汉的时候,为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的稳定,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盐铁等实行专营政策。

分析选项官营专卖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B和C属于农业措施,不符题意;D属于对外商业,与题意不符。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西汉的经济政策·专营政策

【名师点睛】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其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家庭手工业占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5.D

【解析】

【详解】

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由于天灾,受到很大的影响,农民为了缴税不得不出卖自己的田地和房子等。

这种现象说明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故答案为D项。

男耕女织和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A、B项;小农经济没有连续性的特点,排除C项。

6.A

【详解】

根据所学,汉代对市场的管理较严格,有限制商品交易的场所,即有空间上的限制,因此“市”内外店铺林立的现象在汉代不可能出现,A项符合题意;BCD都是汉代加强对市管理的体现,不符合题意。

7.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官营手工业是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生产的产品主要供给官府和贵族,拥有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①②③叙述正确,故选A,排除C;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面向市场,④叙述错误,排除BD。

故选A。

8.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材料“(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

”“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

”得知ABC是对的;材料没有反映市场受官府控制。

所以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朝商业发展

9.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并概括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唐朝城市中,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的是广州,故④正确,本题选择D项;A是上海;B是西安;C是成都。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商业发展·唐朝对外贸易

【名师点睛】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松散的过程。

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10.B

【详解】

根据所学宋代的“商业革命”的表现之一是纸币的出现,这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正确;A项出现于春秋时期,排除;CD项出现于明清时期,排除CD项。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区域经济的形成,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的是长江下游地区,故B项错误;题干中明代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无徽不成镇”说明徽商促进了东南市镇的发展,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皇权的影响,故D项错误。

12.B

【详解】

试题分析: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材料论据缺乏,故A项错误;材料“明代中叶以后,祟尚金钱之风极盛,社会各阶层对商人的态度大生变易,甚至出现许多弃农、弃儒、弃官而祟商的社会规象”说明商品经济的繁荣促使传统的士农工商固有观念变化,故B项正确;程朱理学正统地位动摇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故C项错误;社会各阶层对商人态度的变化不等于政府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出现重大调整,故D项错误。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材料“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这反映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所以选C。

A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由材料来看,恰好说明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较好,排除D。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资本主义萌芽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1400—1820年属于中国的明清时期,农业耕作技术没有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故①错误;明清时期仍旧重农抑商,推动农业的发展,故②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体现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农业发展没有直接的影响,故③错误;从示意图可以看出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明清时期农业的精耕细作,故④正确。

故答案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

15.B

【分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是当时政府的心理态度,故①正确;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会危及统治是政府出于政治考虑,故③正确;②项说法绝对④中鸦片走私还没有开始;本题选择B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政策·闭关锁国

【名师导学】“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区别

“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

“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

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如清朝中外贸易被限制在固定贸易场所——广州十三行。

“闭关锁国”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详解】

16.D

【解析】

1500-1620年间,欧洲物价上涨的原因是贵金属的大量流入,引起价格革命,打击了西欧封建旧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D项正确。

BC项是新航路开辟商业革命的影响,排除。

17.A

【解析】

试题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处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经济日益衰落,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中心的转移不是意大利衰落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不是意大利衰落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理性主义成为潮流出现在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18.C

【详解】

材料主要说美洲的作物传入亚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一现象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所引发的“商业革命”。

故C项符合题意。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20世纪初,此时是明末,时间不符,故A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并没有提到人口膨胀的问题。

故B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明末大致是17世纪初,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时间不符,故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19.B

【解析】

试题解析:

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三角贸易”的情况,依据材料文字及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表述都符合史实,也符合题意,B项正确;圈地运动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英国的圈地运动13世纪就已出现,与题干信息无关,所有带④的选项都不正确,即ACD三项均排除。

故选B。

20.D

【详解】

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认为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认为是西欧殖民者侵犯了美洲;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认为欧洲文明与美洲文明的相遇;故选D;A项中“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错误,排除;欧洲文明和美洲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