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微机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7751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微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微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微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微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微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微机教案.docx

《七年级下册微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微机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微机教案.docx

七年级下册微机教案

课题:

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知道信息的含义;

2.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

3.知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教学重点:

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

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的含义

教学方法:

教授、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人类已进入21世纪,在这个信息时代里,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

正确。

为了使我们大家能够具有应用信息技术基本素质。

在整个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以下的内容:

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文字处理的相关知识、网络基础及因特网应用、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初步知识等。

当然了,我们在课堂上所讲的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对相关的方面进行深入的钻研,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也可以互相讨论。

二、新课讲授

1、学生看课本P1/1-2(信息)

学生回答:

什么叫信息?

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那么什么又叫消息呢。

在电子通信中,信息以电子方式从一个装置传输到另外一个信息单位叫一个消息。

而在习惯中,消息是一种新闻的体裁。

而在计算机的学习经常要用到的数据的含义则是:

数据是用来描述对象、概念、条件、状况、关系等的文字、数字、符号、图形或声音的集合体。

当数据出现在上下文中能被人们解释和理解它的意义的时候,数据就成了信息。

2、师生一起探讨实验学习:

从三种液体鉴别理解信息的感知。

3、明白了信息的含义后,我们来学习一下信息技术的含义,所谓的信息技术就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获取信息就是指通过那些途径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处理信息就是指我们如何来对所收集到的众多的信息进行加工,找出对我们有用的部分。

存储信息就是指对我们所处理好的信息进行储存,写在纸上、使用计算机存储还是使用别的方法进行存储。

传输信息就是指如何和他人或都在另外的地点使用信息。

4、获取信息的途径一般有两种,直接的和间接的。

直接的方法的优点有:

信息可靠性强

直接的方法的缺点有:

费时、费力

直接的方法举例:

做科学研究、做调查

间接的方法的优点有:

省时、省力

间接的方法的缺点有:

信息可靠性不强

间接的方法举例:

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

在信息技术的课程中,我们主要讲解从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在有目的的进行信息的搜集和获取,并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保存和传输。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远古时代,人们是通过感观来收集和处理信息。

2、近代,电报、电话的发明扩大了人们处理信息的时间,缩短了空间。

3、当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人们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四、课堂教学小结:

1、什么是信息?

2、什么是信息技术?

3、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教学后记:

本节课学生了解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有关概念,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兴趣,课后还要利用信息技术课激发学生积极的去学习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信息的含义;知道收集信息的场所;了解分析信息的方式;懂得处理信息的意义。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收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判别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完善健康的人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体验信息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能力。

难点:

突破“收集和分析”环节的僵化认识,启迪学生通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考方式。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播放视频资料,学生的眼球被《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定格在屏幕上。

师:

同学们刚才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生:

看到了图片,听到了音乐。

师:

刚才同学们通过眼睛看到了很多画面,通过耳朵听到了声音。

下面先让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好吗?

生:

好!

 

教师点击鼠标,在屏幕上打出:

议一议

1、什么是信息?

2、大家最关心哪些信息?

3、人是怎样认识这个信息世界的?

学生以前后四人为组,边看书思考、边讨论,教师巡视,数分钟后进行交流发言。

对问题一,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打出:

反映事物状态、特性和变化的……的字幕。

微笑着问道:

“明白……的意思吗?

”省略号引起了学生再次思考,使大家从具体的图片、文字、声音、事件中形成了信息概念。

对问题二,学生的回答可谓包罗万象:

从天气变化到伊拉克局势,从禽流感、海峡两岸关系到两会新闻,从作业多少到食堂供应什么菜?

从放风筝到春游、夏令营,不少男生说最关心体育赛事——从足球到NBA联赛,不说女生说最关心娱乐节目等等。

学生发言踊跃,有问有答,教师适时给予肯定、鼓励或补充、纠正。

有了对问题一、二的讨论作铺垫,对问题三学生根据课本的框图轻松地得出了:

人是通过获取、传递、处理信息来认识信息世界的结论。

(评: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信息真的很丰富。

师:

人们是这样认识这个信息世界的呢?

教师讲解: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古代信息技术:

遥远的古代,人类刚刚进入文明时代,实现信息传播的方法十分简单:

手势、喊叫、形体动作来沟通,3000多年前,商代,甲骨文;纸的发明对于信息的记载和传播有了轻便好使的载体,对于科学技术的传播和世界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印刷术在世界文明史和技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古代的通信方主要靠视觉和听觉通信最原始的通信方式。

西周烽火成为通信手段,传递紧急军情,同时击鼓;还有邮驿,信鸽还用来传递特殊信息……

  近代信息技术:

  摄影技术。

使人类活动和自然界变化过程中的图景得以留存。

  电影技术。

拓展了人类的思维空间,激发了人的想象力。

即可以给人们艺术享受,也能够真实地记录了社会发展记录变迁。

  电报。

无线电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电话。

使一个人的声音可以跨越千山万水甚至远隔重洋,清晰地响彻在另一个人的耳畔。

顺风耳成为现实。

  广播。

最早的大众电子传媒,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实现了一点对多点声音信息传播,使众多新闻信息及时传播到人们的耳畔。

同时广播的出现,使人们拥有了能够以低廉价格获取各类信息的工具。

对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提高人们的教育水平、促进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电视。

20世纪信息技术的一项重大成果。

能够远距离传送,也能够将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信息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现代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要代表。

包括信息技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等方面的技术。

  微电子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技术。

  现代传感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们借以采集信息的技术。

各类传感器、雷达、遥测、红外遥感等各类先进技术。

其它。

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能够识别生活中的数字化产品,了解它们的功能。

2、能够描述未来的数字化生活,知道实现这个目标涉及到哪些技术和设备,对人员的要求有哪些?

3、认识到信息技术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学设计

1.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列举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用品

了解数字化与生活的关系

数字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数字化已经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描述未来的数字化生活

了解实现目标需要涉及的技术、设备及对人员的要求

数字化生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其根本动力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源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

1.教学过程设计

a.新课引入

通过看课件,观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不同时期人们生活的变化,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比如我们熟悉的gps卫星定位导航,googleearth地图软件等,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数字化的基本概念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a.教学内容

∙首先要求学生上网以“数字化与生活”为关键字进行搜索,了解数字化与生活的关系及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

(可引导学生重点搜索一下googleearth)

∙要求学生预习本节的有关内容,解决教材中提供的两个“问题思考”。

∙设计一个讨论交流活动:

∙社会事业信息化的范围与内容

∙活动目的:

1.了解社会事业信息化所涉及的范围。

2.了解社会事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3.了解社会事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活动步骤:

1.首先,要求每一位同学,在课前通过不同的途径,查找有关社会事业信息化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将结果填写在教材的表格中。

2.然后,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所查找的内容,并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3.最后,分别由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四个方面向全班同学介绍社会事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其他小组的同学发表意见补充内容,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完成“社会事业信息化”一览表。

领域

内容提要

教育科技

医药卫生

广播电视

社会保障公共事业

a.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信息科技不仅仅是计算机的应用,还包括很多其他学科的综合应用,比如遥感地理学、生物信息学、空间信息学等,计算机和网络只是信息科技的一个工具而已,鼓励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注意培养信息科技的应用能力。

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快地推动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补充,为了让学生更能直观的了解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可以展示googleearth软件,观看卫星图片等。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1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有关 数制与编码 的知识

教学重点:

二进制数的表示。

教学过程:

数制  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数制是十进制,逢X进一就是X进制。

 计算机中的常用数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注:

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分别以B、O和H结尾 

数制之间的转换 

       1.  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位权相加法 

       2.  十进制和二进制之间的转换  除二取余,自下而上 

逻辑运算   非NOT、与AND(逻辑乘)、或OR(逻辑加) 

编码  用来表示特定信息的0、1符号的组合称为编码 

    1.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 

     七位二进制编码,可表示27即128个字符,分为控制代码和可打印代码,ASCII码字符用一个字节来表示,最高位置零。

 

    2.BCD玛 

    3.汉字编码 

    

(1)汉字基本字符型6763,一级汉字3755,二级汉字3008; 

    

(2)区位码  为汉字和国际上其他文字间交换信息而编制的国际标准 代码,由区号和位号两个字节组成; 

    (3)汉字内码    带有汉字标识符的国标码(每个字节最高位为1),称为机器内部汉字代码,简称汉字内码; 

二进制的特点

可行性:

采用二进制,只有0和1两个状态,需要表示0、1两种状态的电子器件很多,开关的接通和断开,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磁元件的正负剩磁、电位电平的低与高等都可表示0、1两个数码。

使用二进制,电子器件具有实现的可行性。

简易性:

二进制数的运算法则少,运算简单,使计算机运算器的硬件结构大大简化(十进制的乘法九九口诀表55条公式,而二进制乘法只有4条规则)。

逻辑性:

由于二进制0和1正好和逻辑代数的假(false)和真(true)相对应,有逻辑代数的理论基础,用二进制表示二值逻辑很自然。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理解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表示,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向学生展示拆卸的旧电脑部件及未装任何系统的电脑,通过实际观察加教师讲授的方法完成本节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表示。

教学难点: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激趣导入

 

师:

观察图片并思考:

从外观上来看,计算机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

生:

讨论、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展示,同学们对计算机的硬件有了直观的印象,初步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P17-P20内容,边看书边思考:

①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哪两部分组成?

②计算机硬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师生活动]

1.学生自学

2.教师辅以图片说明

3.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叫学生回答问题①②

4.归纳点拨:

a.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b.计算机硬件由主机和外设两部分组成

1.计算机硬件

  ⑴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心脏”,它安装在主机箱内。

计算机中的一切工作都通过它来处理。

  ⑵存储器主要用来保存计算机的运行指令及数据资料。

它又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

  ⑶输入设备是计算机用来接受指令和数据等信息的。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等。

  ⑷输出设备是计算机负责传送处理结果的设备。

常用的输出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2、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的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①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一种管理计算机硬件和为应用软件提供运行环境的

 

认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及其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信息技术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计算机的硬件由哪些部件组成。

教学难点:

计算机硬件中的CPU是什么以及各部件各有什么功能。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已经接触过计算机,我们认识键盘、鼠标、显示器和打印机等。

大家想一下计算机主机箱里面又是什么呢?

(在黑板放上几张计算机硬件图片)拿几个内存条让学生实际的观察。

这一节课大家一起来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计算机硬件:

指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即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和各种外围设备等。

①主机:

内部主要包括主板、中央处理器、硬盘、鼠标、内存、显卡和光驱等。

主板:

主机中最大的一块集成电路,其他主板联系在一起。

主板的性能的好坏对计算机的影响很大主板与CPU本身必须匹配。

中央处理器:

通常人们称为CPU,是插在主板CPU插座上的一块集成芯片。

相当于人的大脑。

主要任务是分析和处理各种数据的重任。

现在流行的有Pentinum4CPU。

硬盘:

计算机存储数据的部件,相当于人们存放粮食的仓库。

计算机的大部分信息都存储在硬盘上。

内存:

CPU和硬盘之间的一座桥梁。

平常我们说的内存条。

显卡:

能把CPU处理的数据显示在显示器的屏幕上。

声卡:

能将计算机数字信号转换成音频信号,满足用户的听觉需要。

光驱:

用于读出光盘的数据。

看影碟、欣赏CD音乐等通过光驱才能实现。

网卡:

能够实现数据通信。

②显示器:

计算机向用户显示信号的外围设备,是计算机最重要的输出设备。

现在流行的有:

阴板射线管显示器(CRT)和液晶显示器(LCD)。

③键盘和鼠标:

都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使计算机可以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指挥计算机进行工作。

◆其他外围设备

除了上述说介绍的硬件设备外,计算机还有一些外围设备,如打印机(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等。

【小结】

这节课主要介绍的是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简单的介绍各部件的功能。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的硬件设备。

 

存储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硬盘、光驱和软驱的基本结构。

2.掌握硬盘、光驱主从跳线的设置。

3.掌握双硬盘的合理连接方法

4.对硬盘、光驱和软驱进行简单维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

硬盘、光驱主从跳线的设置;对硬盘、光驱和软驱进行简单维护。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

计算机的内存容量有限,经常要处理的程序和数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存储和交换,因此需要存储设备进行数据的存储,就像我们经常使用的记事本一样。

讲授新课:

(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或板书)

一、硬盘存储器

1.基础知识:

认识硬盘

①硬盘的结构

A)硬盘的接口类型:

详细讲解IDE接口

B)硬盘跳线:

重点讲解

②硬盘技术指标

2.制定选购方案:

选购硬盘前的分析

正对不同用户进行选购分析,确定类型、容量和速度等主要参数。

3.实战:

选购硬盘

确定硬盘的转速、缓存大小、单碟容量等参数;注意保修期限;利用软件进行测试。

4.实战:

硬盘型号含义

了解主流硬盘型号及所表示的参数含义。

5.硬盘的保养

介绍保养、使用硬盘的几个主要注意事项。

6.移动存储设备简介

介绍移动硬盘和闪存存储器的基本参数和特点。

二、光盘存储器

1.基础知识:

认识光驱

展示并重点介绍光驱的面板和背板接口。

2.光驱的技术指标

3.制定选购方案:

选购前的分析

4.实战:

选购光驱

5.光驱及光盘的维护

光驱注意防尘和光盘要注意清洁并避免划伤

三、软盘驱动器和软盘

1.基础知识:

认识软盘驱动器

展示并重点介绍软驱的面板和背板接口。

2.实战:

选购软盘驱动器

3.软盘驱动器的维护

讲解软驱防尘及清洁方法

4.软驱常见故障的排除

简介病毒和软盘介质故障

5.基础知识:

认识软盘

掌握软盘的结构和写保护状态的设置

学生操作:

上网了解主流的硬盘、光驱和软驱的参数和性能。

小结:

1.硬盘、光驱主从跳线的设置

2.硬盘、光驱和软驱的保养和维护

3.设备的连接

 

输入输出设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计算机各部分的名称及用途。

2、知道输入及输出设备的概念及认识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

3、会连接计算机主要设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主动尝试认识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感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计算机各设备的名称及用途。

2、认识常用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

难点:

1、了解输入输出设备的概念。

2、通过动手了解各设备的用途及连接方式。

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环节

教学思想

一、引入:

播放录像,简单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

二、新授:

展示实物介绍各硬件的名称及用途。

通过现场操作解释输出与输入设备的概念:

照像机是输入设备,现场拍照输入电脑。

打印机是输出设备,照片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

话筒是输入设备,把声音录进电脑。

喇叭是输出设备,能过它把声音播放出来。

投影出示输入输出设备的概念。

输入设备:

能够把外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的设备称为输入设备。

大屏幕显示: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电脑喇叭)。

三、动手实践

任务一

全班合作完成分类。

任务二

讨论如何组装一台计算机及注意事项。

分组让同学动手组装一台计算机。

任务三

按照组装好的电脑桌面上文件的提示,玩“过目不忘”的游戏。

 

四、总结评价

快速问答,巩固输入输出设备的概念。

同学们今天了解了很多输入输出设备,其实科技日新月异,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设备,让我们做个有心人,也去找一找,下节课来告诉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