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考试二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7520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考试二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考试二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考试二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考试二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考试二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考试二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考试二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考试二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考试二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考试二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2018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考试

(二)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水稻可从土壤中吸收NH4+,其中的N元素可用来合成

A.淀粉和纤维素B.蛋白质和核酸C.脂肪和DNAD.麦芽糖和磷脂

【答案】B

【解析】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元素都是C、H、O,不含N元素,A错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两者都含有N元素,B正确;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不含N元素,C错误;麦芽糖的组成元素是C、H、O,不含N元素,D错误。

2.下列关于细胞膜或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切生命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细胞膜包裹的微环境

B.生物膜上的蛋白质与物质运输、识别或催化等有关

C.哺乳动物未成熟的红细胞内有生成ATP的细胞器

D.神经细胞膜将氨基酸运出细胞时,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答案】D

【解析】一切生命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由细胞膜包裹的微环境,A正确;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与物质运输、识别或催化等有关,B正确;哺乳动物未成熟的红细胞内有线粒体,可以产生ATP,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C正确;某些神经递质的本质是氨基酸,神经细胞将其分泌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D错误。

3.如图所示为影响酶促反应的温度、pH值和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之间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乙曲线的因素是温度,影响丙曲线的因素是pH

B.甲曲线中,A点与B点的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同

C.乙曲线中,D点与F点酶的空间结构都被破坏且不能恢复

D.丙曲线中,G点时对应因素升高,酶的活性不能到达H点

【答案】C

【解析】低温酶的活性很低,但是酶并不失活,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失活,过酸和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失活,从图中来看,影响乙曲线的因素是温度,影响丙曲线的因素是pH值,A正确;甲曲线表示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A点与B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同,A点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与B点曲线到达饱和,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底物浓度,B正确;根据试题分析,乙曲线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点是低温条件,酶的活性很低,但是酶的空间结构并不被破坏,温度恢复,酶的活性即恢复,F点是高温条件,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即使温度恢复酶的空间结构也不能恢复,C错误;根据试题分析,丙曲线是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G点对应的因素是PH过低,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PH值升高,酶的活性不能到达H点,D正确.

【考点定位】酶的特性

【名师点睛】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2、低温酶的活性很低,但是酶并不失活,酶活性不为0,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失活,酶活性为0,过酸和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失活,酶活性为0。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上升反应速率上升,达到一定程度后,酶达到饱和,反应速率不再随着底物浓度上升而上升。

4.如图所示为丽藻对钾离子的吸收速率与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和溶氧量之间的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的结果应为在培养液中溶氧量不变的情况下测量的数据

B.图2对应的实验中,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应为无关变量

C.图1中的ab段与图2中的cd段对应的限制因素是相同的

D.由图2中c点可知,丽藻的无氧呼吸能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答案】C

【解析】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图1的自变量是钾离子的浓度,因变量是其的吸收速率,因此该实验应该是在培养液中溶氧量不变的情况下测量的数据,A正确;图2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的溶氧量,因变量是钾离子想吸收速率,则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应为无关变量,B正确;图1中的ab段的限制因子是载体的数量,图2中的cd段的限制因子是培养液中的溶氧量,C错误;图2中c点没有氧气,但是可以吸收钾离子,说明无氧呼吸可以为其提供能量,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两个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并能够判断两条曲线不同段的限制因子。

5.下列关于图甲和图乙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细胞膜相当于图甲中的③

B.图甲中漏斗内液面不再上升时,漏斗内外的渗透压相等

C.图乙中,转运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载体相同,可见载体不具有特异性

D.图乙中,三种物质进人细胞的方式中只有钠离子的运输不是主动运输

【答案】D

【解析】成熟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原生质层相当于图甲中的③半透膜,A错误;由于大气和液柱的压力的作用,图甲中漏斗内液面不再上升时,漏斗内的渗透压大于漏斗外的渗透压,B错误;虽然运输葡萄糖的载体也能运输钠离子,但并不能运输氨基酸,故载体依然具有特异性,C错误;题图乙中,氨基酸和葡萄糖都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故两者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而钠离子是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且需要载体,其运输方式应为协助扩散,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的特点,根据图乙中三种物质的运输方向,是否需要消耗能量等判断它们的运输方式。

6.下列关于同位素标记法应用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A.可用1802探究有氧呼吸的整个过程

B.可用H332P04验证线粒体是ATP合成的主要场所

C.不能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研究逆转录过程

D.不能用15N标记的DNA研究其复制方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氧气只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参与反应,不能用18O2探究有氧呼吸的整个过程,A错误;线粒体是合成ATP的主要场所,ATP中含有P元素,故可用H332PO4验证线粒体是ATP合成的主要场所,B正确;逆转录是由RNA形成DNA的过程,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错误;可用15N标记的DNA研究其复制方式,D错误。

考点:

同位素标记

7.科学家探究不同浓度醋酸铅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组别

醋酸铅溶度(mg/L)

胸腺细胞凋亡率(×10-4)

0

0.35±0.05

125

1.03±0.52

250

1.65±0.40

500

3.08±0.56

 

A.甲组为实验组,乙、丙、丁三组为对照组

B.醋酸铅的浓度是因变量,胸腺细胞凋亡率是自变量

C.实验说明醋酸铅可导致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率升高

D.小鼠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胸腺细胞不会发生凋亡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醋酸铅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率的影响,表格中甲组醋酸铅溶度为0,是对照组,其余三组是实验组,A错误;根据实验目的可知,醋酸铅溶度是自变量,胸腺细胞凋亡率是因变量,B错误;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随着醋酸铅溶度增加,胸腺细胞凋亡率不断升高,说明醋酸铅可导致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率升高,C正确;甲组实验说明正常的生活环境中胸腺细胞也会发生凋亡,只能概率较小,D错误。

8.巳知蜜蜂种群中,蜂王(可育)、工蜂(不育)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

下列对蜜蜂体内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如细胞内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不应来自雄峰

B.如细胞内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现象,则该细胞来自工蜂

C.如细胞内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则该细胞可来自三种蜂

D.如细胞内出现四分体,则该细胞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答案】C

【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雄蜂为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也不会出现四分体,AD错误;工蜂不育,即工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都会出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的现象,而三种蜂都能进行有丝分裂,C正确。

9.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自然状态下繁殖n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代均不淘汰dd,则Fn中高茎植株所占比例为

B.每代均淘汰dd,则Fn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C.每代均不淘汰dd,则Fn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

D.每代均淘汰dd,则Fn中D基因的频率为

×100%

【答案】A

【解析】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自然状态下繁殖n代,在不淘汰dd的情况下,Dd占1/2n,DD=dd=1/2(1-1/2n),则Fn中高茎植株所占比例为1-1/2(1-1/2n)=1/2(1+1/2n),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1-1/2n,A错误、C正确;每代均淘汰dd,子一代DD:

Dd=1:

2,DD占1/3,子二代DD:

Dd=(2/3×2/3):

(2×2/3×1/3)=1:

1,DD占1/2,子三代中DD:

Dd=(3/4×3/4):

(2×3/4×1/4)=3:

2,DD占3/5,因此Fn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每代均淘汰dd,则Fn中D基因的频率为

×100%,D正确。

10.某甲虫的有角和无角受等位基因T-t控制,而牛的有角和无角受等位基因F-f控制,详细见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物种

基因型

表现型

有角

无角

某甲虫

雄性

TT、Tt

tt

雌性

——

TT、Tt、tt

雄性

FF、Ff

ff

雌性

FF

Ff、ff

 

A.基因型均为Tt的雄甲虫和雌甲虫交配,子代中有角与无角的比值为3:

5

B.如子代中有角均为雄性、无角均为雌性,则两只亲本甲虫的基因型为TT×TT

C.两只有角牛交配,子代中出现的无角牛应为雌性,有角牛可能为雄性或雌性

D.无角雄牛与有角雌牛交配,子代中无角个体均为雌性,有角个体均为雄性

【答案】B

【解析】基因型均为Tt的雄甲虫和雌甲虫交配,后代TT:

Tt:

tt=1:

2:

1,由于雄性全部表现为无角,雌性有角:

无角=3:

1,所以子代中有角与无角的比值为3:

5,A正确;如甲虫子代中有角均为雄性、无角均为雌性,则两只亲本甲虫的基因型为TT×TT或者TT×Tt,B错误;两只有角牛交配,雌牛为FF,雄牛为FF或Ff,子代中出现的无角牛应为雄性,有角牛可能为雄性或雌性,C正确;无角雄牛(ff)与有角雌牛(FF)交配,子代中无角个体均为雌性,有角个体均为雄性,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辨析表格中甲虫、牛的雌性和雄性对应的基因型,根据亲子代之间的表现型、基因型分析答题。

11.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持反对观点者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

已知S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能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这种对青霉素的抗性不是荚膜产生的)。

下列实验设计思路能反驳上述观点的是

A.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

B.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预期出现&型菌

C.R型菌+S型菌DNA→预期出现S型菌

D.R型菌+S型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

【答案】A

【解析】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该实验证明细菌中的一些与荚膜形成无关的性状(如抗药性)也会发生转化,而且抗青霉素的S型DNA中存在抗青霉素的基因和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

因此,该实验结果表明上述对艾弗里所得结论的怀疑是错误的,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相应的实验结论,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四组的实验原理,再选出正确的答案。

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结果在S型细菌DNA的控制下,利用R型细菌体内的化学成分合成了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从而组装成了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

12.如图所示为人体内进行的某种细胞增殖类型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细胞内仅呈现部分染色体。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增殖时期,细胞内非等位基因之间都能进行自由组合

B.图乙所示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即将形成的子细胞为精子

C.图甲和图乙所示细胞内不能进行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D.图示增殖类型不受激素的调节,图乙细胞内应有46个DNA

【答案】C

【解析】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时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进行自由组合,而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可以,A错误;图乙所示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为精细胞或极体,B错误;图甲和图乙所示细胞内染色体均高度螺旋,不能进行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C正确;减数分裂过程受性激素的调节,图乙细胞内46个核DNA,细胞质中也有少量DNA,D错误。

13.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调査结果,不考虑突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7患病的概率是1/2

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1、3均为杂合子

D.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7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

【答案】B

【解析】该病的遗传方式若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1患病时,5必患病且3必正常,故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A正确;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判断5为杂合子,若6为AA,则7一定表现正常,B错误;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2、4的基因型为aa,1、3又表现患病,则1、3均为杂合子,C正确;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5的基因型为XAXa,6的基因型为XAY,由此得出:

7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D正确。

【考点定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名师点睛】1、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

(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

(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

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

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

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

传男不传女。

14.下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的过程,其中各种雌配子的数量相等,各种雄配子的数量也相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①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过程

B.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9种,子代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有4种

C.F1中,纯合子占1/4,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3/4

D.F1个体产生各种性状是细胞中各基因随机表达造成的,与环境影响无关

【答案】C

........................

1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C.人为因素和物种人侵都可能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生活在神农架的野兔与狼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B

【解析】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错误;人为因素和物种人侵都可能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进而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生活在神农架的野兔与狼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16.2017年初,我国科学家完成了酿酒酵母16条染色体中的4条的人工合成,开启了人类“设计生命、再造生命和重塑生命”的新纪原。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酿酒酵母细胞可能会出现32个以上的DNA分子

B.姐妹染色单体中含一个亲代DNA分子和一个子代DNA分子

C.人工合成染色体,需要核苷酸、氨基酸、磷脂和ATP等原料

D.酵母菌细胞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在此进行

【答案】A

【解析】酿酒酵母细胞染色体复制后核DNA为32个,考虑线粒体中的DNA,细胞中含有32个以上的DNA分子,A项正确;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姐妹染色单体中没有亲代DNA分子,B项错误;磷脂参与膜结构组成,人工合成染色体,不需要磷脂为原料,C项错误;氨基酸脱水缩合在无膜的核糖体上进行,D项错误。

17.被32P标记的一个双链DNA病毒,侵染未标记的细胞,而该细胞裂解时释放出的病毒中有62个不具有放射性。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32P标记的是病毒的DNA分子

B.该病毒的DNA在细胞内连续复制了6次

C.释放出来的病毒中应有2个具有放射性

D.该病毒能侵染所有真核生物的细胞

【答案】D

【解析】病毒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中DNA含有P元素而蛋白质不含P,所以32P标记的是病毒的DNA分子,A正确;已知病毒的DNA是双链的,则子代病毒中有两个病毒被标记,C正确;又因为有62个病毒没有被标记,说明一共形成了64个DNA分子,则2n=64,n=6,说明该病毒的DNA在细胞内连续复制了6次,B正确;病毒只能寄生在特定的宿主细胞中,D错误。

18.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是一种糖蛋白,控制该分子合成的基因在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时期表达有差异。

NCAM有多种亚型,其各种亚型的形成是由控制NCAM合成的单一基因经不同的转录、转录后加工、翻译、翻译后加工形成的。

分析上述信息,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NCAM基因翻译的产物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处理

B.NCAM基因转录的产物不应作为控制NCAM合成的直接模板

C.癌细胞在机体内容易扩散的原因是细胞膜上NCAM含量较少

D.在人体不同的组织细胞中,NCAM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

【答案】C

【解析】NCAM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因此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A正确;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需要剪切掉转录来自基因的内含子部分,形成成熟的mRNA才能作为翻译的模板,B正确;癌细胞在机体内容易扩散的原因是细胞膜上NCAM含量较多,C错误;细胞中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D正确。

19.某自花传粉植物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当花粉含AB基因时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因而不能参与受精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正反交子代性状及比例相同

C.两紫茎抗病性状植株杂交,后代不一定出现性状分离

D.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不可以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

【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由于AB基因时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所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正反交子代性状及比例不同,B错误;两紫茎抗病性状植株(A_B_)正反交后代不一定出现性状分离,如父本是AaBb,母本是AABB,后代全部是紫茎抗病,C正确;尽管不能产生AB的花粉,但是可以利用AB卵细胞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使之染色体加倍为AABB,D错误。

20.鸡冠有玫瑰冠和单冠,是一对相对性状,如果玫瑰冠母鸡与单冠公鸡交配,其子代中有1/4玫瑰冠母鸡、1/4玫瑰冠公鸡、1/4单冠母鸡、1/4单冠公鸡。

据此分析,下列判断不能成立的是

A.单冠性状是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

B.玫瑰冠性状是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

C.单冠性状是Z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

D.玫瑰冠性状是Z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

【答案】C

【解析】若单冠性状是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玫瑰冠母鸡(Aa)与单冠公鸡(aa)交配,后代可能会出现1/4玫瑰冠母鸡、1/4玫瑰冠公鸡、1/4单冠母鸡、1/4单冠公鸡,A正确;若玫瑰冠性状是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玫瑰冠母鸡(aa)与单冠公鸡(Aa)交配,后代可能会出现1/4玫瑰冠母鸡、1/4玫瑰冠公鸡、1/4单冠母鸡、1/4单冠公鸡,B正确;

若单冠性状是Z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玫瑰冠母鸡(XAY)与单冠公鸡(XaXa)交配,后代可母鸡全部是单冠,公鸡全部是玫瑰冠,C正确;若玫瑰冠性状是Z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玫瑰冠母鸡(XaY)与单冠公鸡(XAXa)交配,后代可能会出现1/4玫瑰冠母鸡、1/4玫瑰冠公鸡、1/4单冠母鸡、1/4单冠公鸡,D错误。

21.下列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

B.线粒体中的DNA能够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C.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一定不同

D.生物的遗传信息只能储存在DNA的核苷酸序列中

【答案】B

【解析】反密码子是位于t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A项错误;线粒体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其中的DNA能够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项正确;基因中存在非编码序列,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可能相同,C项错误;生物的遗传信息可能储存在RNA的核苷酸序列中,D项错误。

22.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图所示的细胞(图中Ⅰ、Ⅱ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

D.该细胞的Ⅱ染色体有3条,故该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答案】B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3.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原理完全不同

B.多倍体育种得到的个体都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C.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是单倍体育种的优点

D.诱变育种可按照人类的意愿来改造生物的性状

【答案】C

【解析】基因工程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A错误;多倍体育种得到的个体不一定能够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如三倍体无籽西瓜,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B错误;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不能按照人类的意愿来改造生物的性状,D错误。

24.基因型为Aa的大花瓣花的植株自交,子代中大花瓣花:

小花瓣花:

无花瓣花=2:

1:

1。

现有一个该植物种群,随机传粉若干代,Fn的花瓣表现型及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则中A的基因频率为

A.1/3B.2/3C.1/3或2/3D.1/2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已知,基因型为Aa的大花瓣花的植株自交,子代中大花瓣花:

小花瓣花:

无花瓣花=2:

1:

1,说明大花瓣花的基因型为Aa,小花辦的基因型为AA或aa,无花瓣的基因型为aa或者AA。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Fn的花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aa):

Aa:

aa(AA)=4:

4:

1,则A的基因频率4/9+4/9×1/2=2/3(或1/9+4/9×1/2=1/3),故选C。

25.如图表示铜污染对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

在图a和图b中,虚线左侧曲线表示它们在含铜浓度分别为10μg/L和30μg/L的培养液中的水蚤数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