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茧成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7506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茧成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化茧成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化茧成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茧成蝶.docx

《化茧成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茧成蝶.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茧成蝶.docx

化茧成蝶

化茧成蝶

  转眼间,课程改革已经历了好几个春秋。

阅读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主打阵地也开出了一朵朵艳丽的奇葩,从“自主”、“探究”到“体验”、“感悟”、“个性阅读”。

然而,在教学中能让学生真正学会“个性阅读”,不仅仅是“学生主体性”的确定,也不仅仅是让学生“畅所欲言”,而是一个阅读生命生成的过程――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

  

  一、结茧――学生个性阅读的误区

  

  1.庖丁解牛――越俎代庖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忽视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基本特点,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灌输,按照教师固定的框框和套路对课文搞烦琐分析。

教师亲手在给蚕一层一层剥茧,尽管教师剥得再细心、再完美,但这个“越俎代庖”的剥法,使得蜕化后的蚕有气无力,因为,教师剥去的是学生阅读思维的生命力呀!

  2.多媒体催生――拔苗助长

  新课改使得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喝彩之余,我们发现,孩子的感动不是源自语言文字,而是受画面及配音的影响,这种情感是很脆弱的,一味依附课件,就像给学生的个性阅读打了助长剂一样,看似个个有所感悟,有所倾情,但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剥茧”是不成熟的。

因为孩子只有通过感知语言文字的“滋味”,才能体验感情。

  3.主导性失“导”――眉毛胡子一把抓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很多教师在阅读中把阅读的主体交给了学生,但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用这样的语气告诉学生: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读懂?

”等,这样做,虽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意愿,但对于个性阅读能力没有养成的学生来说,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误导现象,认为读书就是这么随意,使得学生阅读时胡子眉毛一把抓,恍如走迷宫,错过了更多展翅飞翔的新生。

  那么,怎样才能破茧成蝶,真正学会个性阅读呢?

  

  二、化茧――学生个性阅读的实践

  

  1.民主、自由的孕育土壤

  《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那么,我们首先要营造一个轻松自由、民主平等的环境。

只有在这种境界下,才能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摈弃教师高高在上的威严,“‘蹲下来看孩子’,重新审视、认准角色位置,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发挥教学民主,还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地位。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让我们停下以往“讲”的脚步,听听孩子在阅读中读出了什么?

去欣赏一下,那一朵朵绽放于文本与阅读之间的思维碰撞的火花。

  2.引导、自主的生成空间

  《文心雕龙知音》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也说:

“阅读是一种‘聚会’,是作者被读者相约或召唤入场。

”这就告诉我们要“以情悟文”。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调动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教师做好“导”,要从阅读期待视野处设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让学生拥有阅读欲望,才能调动学生情感的投入。

  其次,让学生学会个性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高万同曾说“读书内化,自主生成。

”要“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

”在学生“潜心会文”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教师不要进行丝毫的阅读干预。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时刻。

”让学生安静地沉入文本,直接充分地接触文本,进行原生态的阅读。

  再次,在学生个性阅读时,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要有自己的读书主见,善于用批注式阅读。

“随时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的读书的所疑、所感、所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自我发展。

”(《小学教学参考》2007.6)在阅读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最后,当学生的阅读个性在阅读中得到展示时,我们要交流真切的感受,在思维互相碰撞中产生智慧火花,分享阅读的快乐。

  3.呵护、引领的蜕变进程

  学生在个性阅读中的独特体验,需要老师的百般呵护与引领。

特别是低年级,当学生的思维与文本产生智慧的火花时,老师要及时地肯定,哪怕它是微不足道的,也不能泯灭那颗发散性、有创造性的心灵。

慢慢引领,循序渐进,在阅读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将学生的多元思维从低年级养成。

同时,当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偏离文本,甚至错误时,我们要正确地引领到文本上来。

只有教师的爱心呵护、耐心引领,才能使学生的个性阅读在蜕变过程中不会受到伤害。

  

  三、成蝶――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更是多元性的。

“每个不同的读者,从同一篇课文中获得的精神营养是不尽相同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多元解读才使课文的阅读价值得以增值、生成。

”(薛法根:

《教学内容的重构――有效阅读教学谈》)在我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欣赏学生的“个性阅读”之余,还要注意破茧后的学生生成的是蝶?

是蛾?

还是其他?

要想让学生破茧成蝶,在“个性阅读”中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1.理解的主观性要服从文本的客观性

  “我们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并不排斥在阅读中的思维求同。

学生的个性阅读的主观性要以文本的客观性为基础。

”(《理解的主观性要服从文章的客观性》《教师教育》2006.2)在学生个性阅读的过程中,还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考虑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师生必须明确:

理解的主观性要服从文本的客观性。

  2.学会辩证,懂得取舍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学生对信息的采集也日益增多。

学生的个性阅读载体也不仅仅是文本自身了,大量的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也变得多角度、多方位了。

比如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一文时,有学生就提出:

“霍金虽然对科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当他瘫痪在轮椅上时,还与妻子离婚,与照顾他的护士

  结婚,所以我不喜欢他。

”面对学生的阐述,我一时也有点纳闷了。

确实,课文中的霍金处处闪烁着光彩,学生说的也是事实,我们该怎样评价他呢?

为了不使学生的个性阅读走向极端,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的评价问题,学会取舍。

我们就需要把辩证法引入到学生的个性阅读中,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的评价问题。

优点要肯定,缺点要厘清,取长补短。

让学生在个性阅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生个性阅读素养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重生的蜕变过程,是一个个性阅读生命重塑过程,只有让学生自己冲破茧的束缚,才能展开美丽、有力的阅读翅膀,在知识的花园中尽情地起舞!

  

  参考文献:

  

(1)高万同:

《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小学语文研究》2005年10期

  

(2)薛法根:

《教学内容的重构――有效阅读教学谈》,《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5期

  (3)李新:

《批注式阅读:

阅读教学走向真实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学参考》2007年6期

  (4)经守红:

《理解的主观性要服从文章的客观性》,《教师教育》2006年2期

  (作者单位:

江苏省灌云县教育局教研室)

  责编/吕?

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