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学复习第四章第六章.docx
《市场营销学复习第四章第六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营销学复习第四章第六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场营销学复习第四章第六章
第四章购买行为研究
概念
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为满足其个人或家庭生活需要而发生的购买商品的决策或行动。
相关群体指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人的态度、行为或价值观的团体。
重点问题
一、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外在因素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因素包括:
1.动机。
动机与行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动机导致行为。
消费者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
消费者动机是很复杂的,可以把它们概括为两部分:
生理动机和心理动机。
马斯洛指出人类的需要可以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成不同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前两个层次需要属生理的和物质方面的需要,后三个层次主要是心理的、精神方面的需要。
2.感受。
指消费者在其了解的范围内,通过其眼、耳、鼻、舌、身接受外界色、形、味等刺激或环境所形成的心理上的反应,是个体对于社会和物质环境的最简单、最初的理解。
感受有四个特征:
(1)感受的选择性。
(2)感受的有组织性。
(3)感受受外在刺激的影响。
(4)感受个人因素的影响。
营销人员要掌握以上特点,充分利用企业的营销策略,使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被更多的消费者感受到、理解正确。
3.态度。
通常指个体对事物所特有的一种协调一致的、有组织的、习惯性的内在心理反应。
态度不仅是在后天环境中产生的,也是针对某一对象产生的。
营销者研究“态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消费者的态度形成、消费者态度的内容
4、学习。
即指“在相似的情况下,由过去的行为所引发的行为改变”,换言之,学习是指由于经验面引起的个人行为的改变。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在因素包括:
1、相关群体。
相关群体指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人的态度、行为或价值观的团体。
相关群体可分为参与群体与非所属群体。
相关群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向消费者展示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供人们选择;第二,相关群体能够影响人们的态度,帮助消费者在社会群体中认识消费方面的“自我”;第三,相关群体的“仿效”作用,使某群体内的人们消费行为趋于一致化;第四,相关群体中的“意见领袖(或意见领导者)”,有时有难以估计的示范作用。
2、社会阶层。
指一个社会按照其社会准则将其成员分为相对稳定的不同层次。
营销人员要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的爱好,通过适当的信息传播方式,在适当的地点,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进一步探讨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
3、家庭状况。
家庭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很大。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
(1)要看到家庭作为一个相关群体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2)要研究家庭中不同的购买角色;(3)要分析家庭生活周期阶段。
4、文化状况。
文化是社会精神财富的结晶,它使人们建立起一种是非观念,从而影响消费者行为。
文化状况有时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起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三.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类型
1、经常性的购买,也叫惯例化的反应行为,是一种简单的、频度高的购买行为,通常指购买价格低廉的、经常使用的商品。
2、选择性的购买,也叫有限地解决问题。
这种类型复杂于前一种。
企业应当适时地传达有关新牌号商品的信息,增加顾客对新产品的了解和信任感,促使其下决心购买。
3、探究性购买,也叫广泛地解决问题。
指消费者对自己需要的商品一无所知,既不了解性能牌号特点,又不清楚选择标准和使用养护方法。
此时企业要突出宣传商品的特点,使消费者在普遍了解大类商品的基础上,建立起对某具体牌号商品的信心。
四、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主要步骤
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可以分成四个连续的步骤,即确认需求、寻求信息、估价比较决定购买、购后评价。
1、确认需求。
消费者进入市场后的第一步是确认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存在着某种需求。
消费者需求方面的问题来源很多,一般有:
(1)商品不足。
这类问题主要针对个人或家庭基本生活用品。
(2)新的信息。
(3)需求扩大。
2、寻求信息。
消费者的信息来源包括消费者的个人经验、相关群众影响、大众媒体等方面,企业要注意利用以上诸因素为消费者提供信息,同时,还要考虑到影响消费者对信息获取的因素。
3、估价比较、决定购买。
在比较复杂的购买行动中,消费者对已经到手的信息进行估价、比较,以便于作下一步的决定。
企业应不断开发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的产品,并设法使自己经营的商品的商标、特点给消费者留下印象,以便于消费者的选择与比较。
4、购后评价。
消费者购买商品以后,购买的决策过程还在继续,他要评价已购的商品。
企业对这一步仍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因为它关系到产品今后的市场和企业的信誉。
判断消费者购后行为有两种理论,一种叫“预期满意理论’;另一种叫“认识差距理论”。
以上步骤表明,消费者的购买活动,先于购买行为而发生,后于购买行为而结束。
售货现场的交易过程只不过是消费者决策步骤中的一步,企业切忌以一概全,必须研究整个购买过程,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五、生产者购买行为的特征
生产者购买行为的模式、影响因素以及购买程序与生活资料消费者的行为既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别。
可归纳如下。
1、购买者的数目少。
2、交易量大。
3、区域相对集中。
4、需求受消费品市场的影响。
生产企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常常取决于消费品市场对这些生产资料的制品的需求,有人叫做“派生性需求”,也有叫做“引申需求”的。
5、需求缺乏弹性。
生产资料的购买者对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反应不大。
6、需求受社会影响较大。
整个社会的技术发展状况和经济状况变化的影响很大。
7、专业性采购。
企业一般需要经过良好训练、具备专业知识和有一定采购经验的采购员。
8、需要产品服务。
供应者售前售后对用户的服务更为重要。
9、直接采购,厂家与用户直接见面。
10、品质与时间的要求。
对生产资料的品质要求要严于消费品。
对供货时间,生产资料的购买要求也较高。
第五章 市场营销调研与需求测量
概念
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是由人、机器和程序组成,为营销决策者收集、挑选、分析、评估和分配其所需要的、及时的和准确的信息。
市场营销调研市场营销调研,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有关市场营销方面的信息,并提出调研报告,以便帮助管理者了解营销环境,发现问题及机会,作为市场预测和营销决策的依据。
市场预测就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利用一定方法或技术,测算为了一定时期内市场供求趋势和影响市场营销因素的变化,从而为企业的营销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重点问题
一、市场信息的特征
(1)时效性。
(2)分散性和大量性。
(3)可压缩性。
(4)可存贮性。
(5)系统性。
二、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
1、内部报告系统。
是一个报告订单、销售额、价格、存货水平、应付帐款、应收帐款等等的系统。
通过这种分析,营销管理者能发现重要的机会和问题。
2.市场营销情报系统。
是公司经理用以获得日常的关于营销环境发展的恰当信息的一整套程序和来源。
通过这一系统,将环境最新发展的信息传递给有关的管理人员。
3.市场营销调研系统。
是指系统地设计、收集、分析和提出数据资料以及提出跟公司所面临的特定的营销状况有关的调查研究结果。
其主要任务是搜集、评估、传递管理人员制定决策所必需的各种信息。
4.市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
即通过软件与硬件支持,协调数据收集、系统、工具和技术,使一个组织能得到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有关信息,并把它转化为营销活动的基础。
三、市场营销调研的程序与方法
有效的营销调研一般包括五个步骤:
(1)确定问题和研究目标。
(2)制定调研计划。
(3)收集信息。
(4)分析信息。
(5)提出调查结果。
四、市场营销调查方法
1.观察法。
即由调查人员或运用摄像等手段现场观察有关的对象和事物。
它可分为直接观察和测量观察两种。
2.深度小组访问法。
即有选择地邀请6到10人,用几个小时的时间,与一个有经验的访问人组织,讨论某一产品、服务、组织或营销实体。
其特点是在愉快的环境下进行自由和轻松的讨论,以期小组的群体激励能带来深刻的感知和思考,从中了解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
3.调查法。
即通过上门询问或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搜集意见和建议,是介于观察法与深度小组访问法的偶然性和实验法的严谨性之间。
主要调查方法有:
个案调查法、重点调查法、抽样调查法、专家调查法、全面调查法、典型调查法、学校调查法等。
4.实验法。
它是通过小规模的市场进行实验,并采用适当方法收集、分析实验数据资料,进而了解市场的方法。
5、课题招标法。
即将某些方面的环境变化趋势对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以课题的形式进行招标或承包,由中标的科研机构或承包的专门小组(或人员)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其分析报告。
6、头脑风暴法。
即将有关人员召集到一起,不作任何限制,由其对某一个主题畅所欲言,。
通过这种方法,来搜集那些从常规渠道或常规方法中得不到的意见。
此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网络探测,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五、市场需求预测方法
(1)定性预测。
主要是通过社会调查,采用少量的数据和直观材料,结合人们的经验加以综合分析,作出判断和预测。
它是以市场调研为基础的经验判断法。
定性预测的主要优点是:
简便易行,一般不需要先进的计算设备,不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准备,易于普及和推广。
但因其缺乏客观标准,往往受预测者经验、认识的局限,而带有一定的主观片面性。
(2)定量预测。
是依据市场调查所得的比较完备的统计资料,运用数学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用以预测经济现象未来数量表现的方法的总称。
运用定量预测方法,一般需具有大量的统计资料和先进的计算手段。
第六章市场竞争策略
概念
价格竞争是生产经营同种商品的企业为获取超额利润而进行的竞争。
非价格竞争是通过产品差异化进行的竞争。
竞争者是那些生产经营与本企业提供的产品相似的或可以互相替代的产品、以同一类顾客为目标市场的其他企业。
重点问题
一、分析竞争者的主要步骤
1、发现竞争者。
2、对竞争者策略的分析。
3、竞争者的优势与劣势。
4、竞争者的市场反应行为。
5、竞争对策。
6、竞争定位。
二、市场领先者策略
1、扩大需求量策略。
2、保护市场占有率策略。
通常可供市场领先者选择的防御性策略有以下六种:
(1)阵地防御.阵地防御就是在企业现有阵地周围建立防线。
(2)侧翼防御。
指市场主导者除保卫自己的阵地外,还建立一些基地或前哨,以保护现有的薄弱防线和作为必要时作为反攻基地。
(3)先发防御。
即在进攻者尚未动作之前,先主动攻击并挫败它。
(4)反攻防御。
当市场领先者面对竞争对手发动降价或促销攻势,无论是侧翼进攻还是先发制人的攻击时,都必须作出反击,而不应被动承受。
(5)运动防御。
运动防御策略是在防御目前的阵地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展到新的领域中去,而这些新扩展的领域可能成为未来防御和进攻的中心。
(6)收缩防御。
即放弃某些疲软的市场战线,把力量集中用于主要的市场战线上去。
3、提高市场占有率。
指市场领先者设法通过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的途径来增加收益、保持自身的成长和主导地位。
三、市场挑战者的进攻策略
1、正面进攻。
正面进攻就是集中全力向对手的主要市场阵地正面发动进攻,即进攻对手的强项而不是它的弱点。
2、侧翼进攻。
侧翼进取就是集中优势力量攻击对手的弱点。
具体可采取两种策略:
一种是地理性的侧翼进攻,即在全国或全世界寻找对手力量薄弱地区市场,在这些地区市场发动进攻。
二是市场细分性侧翼进攻,即寻找还未被领先企业覆盖的商品和服务的细分市场,在这些小市场上迅速填空补缺。
3、围堵进攻.围堵进攻是一种全方位、大规模的进攻策略,挑战者拥有优于对手的资源,并确信围堵计划的完成足以打垮对手时,可采用这种策略。
4、迂回进攻。
即完全避开对手的现有阵地而迂回进攻。
具体做法有三种:
一是发展无关的产品,实行产品多角化:
二是以现有产品进入新地区的市场,实行市场多角化:
三是发展新技术、新产品以取代现有产品。
5、游击进攻。
目的在于以小型的、间断性的进攻干扰对手的士气,以不断削弱防守者的力量。
四、市场跟随者策略
市场跟随者不是盲目、被动地单纯追随领先者,它的首要思路是,发现和确定一个不致引起竞争性报复的跟随策略。
以下是三种常常被跟随者选择的跟随策略:
1、紧密跟随策略。
这种策略的突出特点是“仿效”和“低调”。
跟随企业在各个细分市场和市场营销组合中,尽可能仿效领先者。
2、距离跟随策略。
这种策略的突出特点是合适地保持距离。
跟随者在市场的主要方面,如目标市场、产品创新与开发、价格水平和分销渠道等方面都追随主导者,但仍与主导者保持若干差异,以形成明显的距离。
3.选择跟随策略。
这种策略的突出特点是选择追随和创新并举。
跟随者在某些方面紧跟主导者.而在另一些方面又别出心裁。
五、市场补缺者策略
1、补缺基点的特征
一个最佳的“补缺基点”应具有以下特征:
(1)有足够的市场潜量和购买力;
(2)利润有增长的潜力;
(3)对主要竞争者不具有吸引力;
(4)企业具有占据该补缺基点所必需的资源和能力;
(5)企业已有的信誉足以对抗竞争者。
2、市场补缺者策略
作为市场补缺者,企业往往从自己的优势或擅长出发,根据不同的分类进行专业化营销。
最常见的是根据顾客的分类进行专业化营销。
此外,还可以根据服务项目、配送渠道、乃至根据顾客的订单进行专业化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