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三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7323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三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三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三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三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三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三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三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三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三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课时1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三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课时1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时1 地理条件 农业布局特点

[学习目标] 1.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结合材料,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

一、地理条件

1.范围:

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及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

(1)气候:

(2)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

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判断

1.东北地区的范围为东北三省。

( × )

2.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是不利的。

( × )

二、农业布局特点

1.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划分依据: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

(2)林业和特产区:

分布在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

(3)畜牧业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主要分布区。

探究点一 地理条件

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下面为“东北地区的地形图”。

读图探究以下问题。

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有哪些优越条件?

答案 土地资源辽阔,土壤肥沃;大部分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工业部门比较齐全,机械工业发达。

2.制约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答案 制约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3.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为什么?

答案 劣势主要表现为:

(1)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一年一熟。

(2)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影响农作物生产。

(3)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

优势主要表现为:

(1)冬季时间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

(2)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可缓解春旱,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3)冬季气温低,可减少病虫害。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地理因素

地理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条件

气候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季

有利

雨热同季

不利

纬度高,热量不足,一年一熟;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地形

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西部高原地势平坦;周围山地环绕

农业生产类型:

多种经营

平原—种植业

山地、丘陵—林牧业

高原—畜牧业

土壤、水源

黑土和黑钙土广布,河湖众多

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利于农业生产

社会、经济条件

良好的工业基础

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

发达的交通

对外联系方便,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机遇

人少地多

人均耕地多,农业经营规模化

读“东北区域略图”及“五地相关气候资料表”,完成1~3题。

                  

年均温

-3.6℃

年降水量

355mm

年均温

4.9℃

年降水量

881mm

年均温

6.8℃

年降水量

361mm

年均温

-0.4℃

年降水量

630mm

年均温

3.6℃

年降水量

523mm

1.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Ⅰ—①B.Ⅱ—②

C.Ⅲ—③D.Ⅳ—④

2.表中②③两地降水差异明显,与其成因无关的是(  )

A.纬度B.地形

C.海陆位置D.季风

3.与江汉平原比较,Ⅳ地区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

B.肥沃的土壤

C.雨热同期的气候

D.地广人稀

答案 1.D 2.A 3.D

解析 第1题,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小于400mm,故对应Ⅰ或Ⅴ,又因①地年均温较低,故对应纬度较高的Ⅴ,③地对应Ⅰ。

②地年降水量为881mm,较丰富,对应Ⅲ,④地年均温较低,对应Ⅳ,则⑤地对应Ⅱ。

第2题,②③两地分别对应Ⅲ、Ⅰ,读图可知,两地纬度相当,故其降水差异明显与纬度无关。

第3题,Ⅳ地区是三江平原,地广人稀是其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因素。

探究点二 农业布局特点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答案 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2.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降水量相差不大,农业类型却有所区别,原因是什么?

答案 松嫩平原耕作农业和畜牧业均有分布,而三江平原只有耕作业,这是因为三江平原上有多条河流汇集,低洼过湿,不适合牧草的生长和牧业的发展。

通过对沼泽的整治和改造,三江平原可以成为优质的粮食作物生产基地。

3.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答案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10℃积温自南向北、从平原向山区递减。

4.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和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答案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5.东北地区可划分为哪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农业区可划分为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农业区域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产品类型

主要自然条件

耕作农业区

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

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水热条件配合好

林业和特产区

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盛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

畜牧

业区

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河牛、三河马、东北红牛

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读“我国某两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图”,回答4~6题。

4.图中两种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

A.玉米和小麦B.甘蔗和甜菜

C.高粱和谷子D.油菜和花生

5.A区域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是(  )

A.玉米和小麦B.大豆和甜菜

C.水稻和小麦D.高粱和小麦

6.B区域与A区域相比(  )

A.土壤肥沃B.水源充足

C.机械化程度高D.作物熟制高

答案 4.A 5.B 6.D

解析 第4题,图中农作物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应该为玉米和小麦。

第5题,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是大豆和甜菜。

第6题,华北地区与东北地区相比,热量较丰富,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拓展延伸]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发展条件分析如下所示:

(1)自然条件

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气候

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

新疆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

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海南农作物一年三熟,东北农作物一年一熟

降水的多少、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降水少,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

地形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

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林牧业,坡度<25°地区可适当开垦梯田;山地适于发展林业

水源

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决定枯水期农业产量,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基础

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丰富,绿洲农业产量稳定

(2)社会经济条件

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工业基础

工业生产为农业提供机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

我国东北工业基地和美国工业发展使农业规模化提高

交通

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决定了商品农业的发展

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上市时间及时

人口

人口数量和密度决定人均土地拥有量,影响商品率高低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技术

技术投入决定作物培育和品质改良,影响产量、品质和竞争力

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

政策

是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加,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市场信息

供求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往往对农产品价格有较大影响

欧洲奶酪市场大,奶酪产业规模大

读下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

甲>乙>丙;降水:

甲<乙<丙

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

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

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从经纬度位置可看出,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其中甲位于大兴安岭、乙位于松嫩平原、丙位于长白山区。

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东北地区春季积雪融水使河流水位升高,夏季7~8月份由于降水多而使河流处于高水位,即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其中夏汛水量较大,即河流径流量主要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该地区一些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流存在凌汛现象。

从等温线判断甲地气温最低,从年等降水量线看丙地降水最多、甲地最少。

第2题,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大,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地区,土壤肥沃,粮食生产商品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肥力有所下降。

该区由于纬度位置较高,热量相对不足是其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布局。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C.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

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4.关于林业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

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

C.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

答案 3.D 4.D

解析 第3题,粮食作物中,玉米分布最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由南向北热量渐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渐增。

第4题,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一大林区;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解析 

(1)三江平原开发较晚,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小;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较少,环境质量优良。

(2)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害虫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我国东北地区黑土肥沃,科技水平高,精准施肥,控制化肥用量。

(4)从材料中可知,该地环境质量优良;科技先进精准施肥,化肥、农药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单位面积产量高,生产规模大,总产量大,商品率高。

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

水源、土壤

纬度低(高),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强(弱),昼夜温差大(小);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地形平坦(起伏大),利于(不利)农耕;土壤肥沃(贫瘠)

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

靠近××,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

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种植历史

政策支持;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观点:

有利、不利、效益、影响等

支持。

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将产生××效益

反对。

发展的不利区位条件是××,将带来××不利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宁夏中卫市(甲地)为我国最大的硒砂瓜种植基地。

该地区硒砂瓜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硒、锌、钙、钾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

硒砂瓜个大、瓤红、汁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

当地农民创造出了压沙砾种瓜这一节水保墒的旱作农业种植模式,即在土地上铺上一层沙砾,盖上一层薄膜,瓜苗就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有效地提高了瓜的质量和产量。

(1)甲地种植硒砂瓜的有利自然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地地表沙砾对当地西瓜生长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甲地农民采用的薄膜覆盖技术对硒砂瓜生长过程的影响。

(4)分析乙地区种植西瓜的不利气候条件。

答案 

(1)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强;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地处河谷地带,地势平坦等

(2)沙砾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沙砾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地表水下渗,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3)覆盖薄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减少当地干旱气候条件对西瓜生长的不利影响;覆盖薄膜也可以减少土壤热量损失,提高地温,有利于西瓜快速生长。

(4)乙地位于季风区,春季时降水少,风沙灾害多;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旱涝灾害频发。

解析 

(1)结合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材料二,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即可。

(2)沙砾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变当地昼夜温差,同时增加地表水的下渗,改善当地的水分条件。

(3)薄膜覆盖技术的运用改善了当地的水热条件。

(4)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风沙灾害多,降水集中在夏季,旱涝灾害频发。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

据此完成1~2题。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

①东北地区水稻的生长期长 ②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有关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水稻质量优,与生产机械化水平高无关。

第2题,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玉米、小麦产量要高于水稻;水稻主要在辽河平原、吉林东部种植,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也有分布。

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读“我国四个地区各类耕地所占比例图”,完成3~4题。

3.据图可知(  )

A.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的地区,灌溉设施少

B.西部坡耕地面积最广

C.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最大

D.耕地比重大的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较小

4.东北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占本区比重最小,主要原因是该区(  )

A.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落后

B.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C.农作物耐旱程度最高,需水量小

D.农作物生长季节土壤湿润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的地区是西部地区,灌溉设施较多;西部耕地占全国比重最大,且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因此西部坡耕地面积最广,B正确;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占本区比重最大,但耕地占全国比重较小,因此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不是最大的;耕地比重大的地区是西部,25°以上坡耕地比重较大。

第4题,东北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春季有积雪融水,夏季有大气降水,农作物生长季节土壤湿润,因此有灌溉设施耕地占比重较小,D正确。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5~6题。

5.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B.②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6.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B.②④⑤

C.②③⑤D.①③④

答案 5.D 6.C

解析 第5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因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玉米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

第6题,两地都地广人稀,为农场化经营,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两国玉米带由于冬季较冷,复种指数低,故两地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

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7~8题。

7.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②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③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④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③

8.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①水土资源丰富 ②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③水资源呈东多西少的特点 ④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③

答案 7.D 8.B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东北三省有效灌溉面积呈增长趋势,自1996年始呈快速增长态势;农田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呈下降趋势。

第8题,由材料可知,东北耕地占全国的16.8%,而水资源只占全国的4.01%,且分配上呈东多西少特点,故水土资源搭配不当,再加上大规模的开发土地,导致农业用水量增加,水资源呈现相对短缺的现象。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m)”。

读图完成9~10题。

9.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适宜修建梯田

B.b处适宜种植喜阳植物

C.c处可以发展水产养殖

D.b处适宜修建梯田

10.为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可以(  )

A.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

B.发挥水热资源优势,扩大粮食种植

C.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大规模整修梯田

D.大力发展畜牧业

答案 9.A 10.A

解析 第9题,根据经纬网可确定该地位于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地形是山地;a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小,适宜修建梯田;b处位于阴坡,坡度陡,适宜种植喜阴植物,不适宜建梯田;c处为鞍部,没有大面积的水面,不适宜发展水产养殖。

第10题,根据当地的地形可知,其垂直差异显著,地形起伏大,适宜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

“渔光互补”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的发展模式,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得到推广且以小型分散式为主。

下图为“渔光互补”产业园景观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渔光互补”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是(  )

A.提高渔业产量B.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C.减少鱼塘蒸发量D.提高太阳能发电率

12.下列最适宜推广该生产模式的省份是(  )

A.江苏B.四川

C.山西D.内蒙古

答案 11.B 12.A

解析 第11题,由材料可知,该生产模式是利用水域养鱼,并利用水面空间进行太阳能发电,其最大优势是对水域空间的充分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故B项正确;对渔业产量及太阳能利用率、鱼塘蒸发量影响较小,故A、C、D项错误。

第12题,该生产模式既需要有广阔的水域,又需要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江苏省水系稠密,光照充足,最符合条件;内蒙古气候干旱,太阳能丰富,但水域面积较小;山西水域面积也较小;四川省降水较多,太阳能资源贫乏。

13.读“东北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注主要山脉: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填注主要平原:

D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简述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4)根据你对该区域经济发展历程的了解,分析其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 

(1)长白山 小兴安岭 大兴安岭 

(2)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3)总体上呈现出冷湿的气候特征,具体可以概括为:

冬季漫长且寒冷潮湿,夏季高温多雨。

 (4)地广人稀,为农业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机械化水平较高;国家的政策支持;发达的工业生产为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现代化基础。

14.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表,完成下列问题。

城市

月份

气候指标

1月

7月

1月

7月

气温(℃)

-27.3

19.4

-19.7

22.7

降水量(mm)

3.6

90.8

4.3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