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7268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docx

《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docx

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

 

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

(2009-2011年)

 

重点发展领域与投资方向

 

二○○九年四月

 

一、钢铁产业

1、严格控制钢铁总量,加快淘汰落后。

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所有项目必须以淘汰落后为前提。

2010年年底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5340万吨,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320万吨;2011年底前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相应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

实施淘汰落后、建设钢铁大厂的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要将淘汰落后产能标准提高到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及相应的炼钢产能。

2、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技术进步。

实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专项,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型骨干企业,对实施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重组的龙头企业,以及国防军工、航天航空关键材料生产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对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强度机械用钢等关键钢材品种,推广高强度钢筋使用和节材技术,发展高温高压干熄焦、烧结余热利用、烟气脱硫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艺技术,以及提升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铁矿等技术,给予重点支持。

3、调整钢材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重点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强度轿车用钢、高档电力用钢和工模具钢、特殊大锻材等关键钢材品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科研单位开展百万千瓦火电及核电用特厚钢板和高压锅炉管、25万千伏安以上变压器用高磁感低铁损取向硅钢等技术攻关。

提高认证标准,加强政策引导,促进钢材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修改相关设计规,淘汰强度335MPa及以下热轧带肋钢筋,加快推广使用强度400MPa及以上钢筋,促进建筑钢材的升级换代。

4、完善进口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整顿市场秩序。

整顿进口铁矿石流通市场秩序,重新核准进口企业资质,减少企业数量。

实行铁矿石进口流向信息上报登记制度。

建立代理制,统一进口铁矿石价格。

抓住当前市场全面疲软时机,协调国用户与铁矿石供应商,建立互惠互利的进口铁矿石定价机制和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使2009年铁矿石进口价格回落到合理水平。

提高钢材贸易商准入门槛,规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发挥流通环节对稳定钢材市场的调节功能。

二、汽车产业

1、培育汽车消费市场。

采取有力措施,遏制汽车产销下滑势头,确保2009年稳定增长。

在汽车购买、使用、报废更新等环节,调整和出台鼓励汽车消费、恢复市场信心的政策措施。

清理取消各种不利于小排量汽车发展的规定,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引导增加小排量汽车消费。

2、推进汽车产业重组。

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围实施兼并重组。

支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等汽车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

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高国外汽车配套市场份额。

3、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品开发能力建设。

一是建立整车设计开发流程,掌握车身、底盘开发技术及整车、发动机、变速器的匹配技术和排气净化技术;突破碰撞安全性、NVH(振动、噪声、平顺性)等关键技术;控制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成本。

二是提高传统乘用车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水平。

重点支持排量1.5升以下、满足国IV排放标准的车用直喷汽油机和排量3升以下、升功率达到45千瓦以上柴油机的研制。

突破重型商用车底盘集成关键技术,提高整车驾驶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

重点支持大功率柴油机及其高压燃油喷射电控系统、后处理系统和商用车自动换挡机械变速器(AMT)等关键技术研发。

三是建立汽车产业战略联盟,形成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

4、实施技术改造专项。

制订《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项目及产品目录》,支持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动力模块产业化、燃机技术升级、先进变速器产业化、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以及独立公共检测机构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中心建设。

发展提升整车性能的关键零部件。

重点支持研发车身稳定、悬架控制、驱动防滑控制、电子液压制动、车身总线、数字化仪表等电子控制系统,以及六档以上的手动和自动变速器、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和无级自动变速器、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等产品。

5、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

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专用发动机和动力模块(电机、电池及管理系统等)的优化设计技术、规模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技术。

建立动力模块生产体系,形成10亿安时(Ah)车用高性能单体动力电池生产能力。

发展普通型混合动力汽车和新燃料汽车专用部件。

6、实施自主品牌战略。

在技术开发、政府采购、融资渠道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将发展自主品牌作为企业战略重点,支持汽车生产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国外并购等多种方式发展自主品牌。

7、实施汽车产品出口战略。

加快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

建设汽车出口信息、产品认证、共性技术研发、试验检测、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

支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出口企业建设境外营销服务网络,在海外开展推广宣传活动。

利用援外方式支持自主品牌汽车出口。

8、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

加快发展汽车研发、生产性物流、汽车零售和售后服务、汽车租赁、二手车交易、汽车保险、消费信贷、停车服务、报废回收等服务业,完善相关的法规、规章和管理制度。

支持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加快建立汽车金融公司,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业务。

三、船舶产业

(一)科研开发重点方向

1、三大主流船型。

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系列化船型开发与优化升级。

2、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

大型液化天然气船、万箱级以上集装箱船、大型液化石油气(LPG)船、大中型工程船舶、大型汽车运输船、客滚船、高档化学品船、科学考察船等。

3、海洋工程装备。

新型自升式钻井平台、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钻井船、深水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立柱式平台、力腿式平台、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海洋工程辅助船、海洋工程作业船、单点系泊系统、深海锚泊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海洋深水油气成像探测系统及装备等。

4、船用设备。

智能型柴油机、节能环保中低速柴油机、柴油机关键零部件、大功率中高压发电机、LNG船用双燃料发动机、超大型船用螺旋桨、大型高效喷水推进装置等国产化研制;柴油机推进系统、船舶电站系统、船舶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等集成技术研发;船用甲板机械、舱室设备等自主品牌研制;综合船桥系统、船舶动力定位系统、液货装卸载自动化系统、船舶全电力推进关键设备、柴油机排放控制系统装置等开发。

5、现代造船技术与基础共性技术。

超大型船厂生产模式及工艺工装技术研究;快速搭载、精度控制等新工艺研究;节能减排新技术及应用研究;国际新造船规标准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船舶虚拟制造技术等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船舶水动力性能预报优化及计算流体力学(CFD)应用技术研究等基础共性技术研究;船舶线型优化及综合性能预报系统研究、船舶结构设计直接计算分析方法和优化技术研究、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船体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技术研究;大型结构物在海洋环境下的运动响应预报技术研究、结构强度设计分析技术研究等前沿关键技术研究。

(二)技术改造重点方向

1、船用配套设备。

现有船用柴油机;船用柴油机曲轴、轴瓦、进排气阀、连杆、缸套、活塞、凸轮组件、空冷器、增压器、油嘴油泵等关键零部(配)件;船用大型铸锻件;船用发电机;推进装置;船用阀门;船用起重机、舵机、锚绞机等甲板机械;船用锅炉、焚烧炉、油水分离机、海水淡化装置等舱室设备。

2、海洋工程装备。

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和生产平台、立柱式平台、力腿式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专业化配套设施;海洋工程甲板机械、单点系泊系统、深海锚泊系统、动力定位系统、主动力及传动系统、应急动力系统、天然气排放系统、油污水处理及海水淡化系统等海洋工程配套设备。

3、其他。

船舶企业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专业化设施设备;大型船舶企业兼并重组后进行的信息化建设、流程再造等技术改造;中小型造船企业调整转型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要求的技术改造。

四、石化产业

1、提高农资保障能力。

采用洁净煤气化和能源梯级利用技术,对现有氮肥生产企业进行原料和动力结构调整,实现原料煤多元化,降低成本;能源产地适当建设大型氮肥生产装置,替代落后产能。

优化磷肥资源配置,推广硫和中低品位磷矿综合利用等技术。

调整农药产品结构,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种,推动原药集中生产。

2、稳步开展煤化工示。

坚持控制产能总量、淘汰落后工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以及能源化工结合、全周期能效评价的方针,坚决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积极引导煤化工行业健康发展。

今后三年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煤化工试点项目,重点抓好现有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五类示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

3、大力推动技术改造。

加快前沿技术自主化、关键技术产业化、工程技术本地化,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技术和产品标准。

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推动园区化发展和清洁生产,实现节能减排。

炼油乙烯行业重点推广液化气制高辛烷值汽油、渣油加氢处理、资源梯级使用等技术,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

氮肥行业重点推广废水闭路循环等技术,磷肥行业重点推广硫酸生产余热回收等技术。

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开展炼油企业油品质量升级改扩建,乙烯装置节能降耗改扩建,氮肥企业原料路线和动力结构调整,磷肥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农药企业高效低毒低残留产品生产和农药废弃物处置能力建设,高端石化产品产能建设等工作。

4、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

对炼油行业采取区域等量替代方式淘汰100万吨及以下低效低质落后炼油装置,积极引导100万-200万吨炼油装置关停并转,防止以沥青、重油加工等名义新建炼油项目。

对化肥行业通过上大压小,产能置换,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资源利用不合理的产能。

对农药行业依据行政法规,淘汰一批高毒高风险农药品种。

加快淘汰电石、甲醇等产品的落后产能,提高污染防治和产业发展水平。

五、纺织产业

1、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和应用。

加速实现高性能碳纤维、芳纶、聚苯硫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玄武岩纤维、聚酰亚胺、新型聚酯等高新技术纤维和复合材料的产业化,总产量由目前的7万吨提高到14万吨。

充分利用农产品、农作物废弃物和竹、速生林等资源,实现可降解、可再生物质纤维及综合开发利用的产业化,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生产实现万吨级产业化,生物法生产多元醇实现千吨级产业化,生物质纤维素纤维比例由目前的6.3%提高到8%。

2、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应用。

加快推进产业用纺织品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满足水利、交通、建筑、新能源、农业、环保和医疗等新领域的需求。

重点发展以宽幅高强工艺技术为主的土工格栅、土工布、防水卷材等多功能复合材料,高端土工布材料国市场占有率由20%提高到50%;加快推进针刺、水刺、纺粘等先进工艺和高性能纤维在环保过滤用纺织材料生产上的应用,新材料比重由20%提高到50%;支持多功能篷盖材料、膜结构材料等轻量化特殊装饰用纺织材料的开发应用;支持采用高性能纤维开发风力发电机叶片、航空和航天器预制件等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年产量达到5000万平方米;开发节水灌溉、储水材料和缓释包装材料等农用纺织材料;加快手术衣、隔离服、仿生器官等医用纺织材料及制品的开发和应用;推广纺粘、熔喷、水刺及其复合非织造工艺技术,突破“三抗”(抗微生物、抗血液、抗酒精)手术衣、隔离服等科技攻关项目的产业化难题。

3、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

通过加强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国际先进技术,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纺织机械技术的重大突破,加快纺织机械技术装备自主化,使国产纺织机械市场占有率由目前的60%提高到70%。

一是提高传统纺织关键整机的技术水平;二是加快产业用纺织机械开发和产业化;三是加强高效、连续、短流程等节能减排染整设备和能源、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四是以提高专用基础件、配套件可靠性为切入点,加大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配套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

4、加快实施技术改造。

纺纱织造行业。

推行原料精细化、仪器化检测,提高企业电子配棉能力;推广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交织针织、机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加大高支毛精纺面料、半精纺面料以及真丝、麻类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力度;大力提高无卷、无接头纱和无梭布、精梳纱产品的比重,形成一批品牌效应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优质产品,进一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印染行业。

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为手段,推广高效短流程、无水或少水印染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自动控制水平,重点解决印染行业自动化程序低、能耗和水耗高、环境染污重等问题,增加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生产。

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0%以上,中水回用率达到35%以上;新型纤维面料、功能整理产品等高档产品比重由目前的20%提高到30%左右。

化纤行业。

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化纤工艺、装备及生产控制水平,实现聚酯、涤纶、粘胶、锦纶、脯纶等产品柔性化、多样化、高效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快多功能、差别化纤维的研发和纺织产品一条龙的应用开发,化纤差别化率由目前的36%提高到50%左右。

5、淘汰落后产能。

进一步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淘汰力度。

棉纺行业重点淘汰建国前生产的以及所有“1”字头型号纺纱和织造设备,A512型、A513型系列细纱机;毛纺行业重点淘汰B250型毛精纺机、H212型毛织机等落后设备;印染行业重点淘汰74型染整生产线、落后型号的平网印花机、热熔染色机、热风布铗拉幅机、短环烘燥定型机及其他高能耗、高水耗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化纤行业重点淘汰R531型酸性老式粘胶纺丝机、湿法氨纶生产工艺,限制使用产能2万吨/年以下粘胶生产线、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法腈纶和氨纶生产工艺、涤纶长丝锭轴长900mm以下的半自动卷绕装置及间歇法聚合聚酯生产工艺设备。

六、轻工产业

1、提高重点装备自主化水平。

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突破重点装备关键技术,加快装备自主化。

造纸装备重点发展大幅宽、高车速造纸成套设备。

食品装备重点发展新型绿色分离设备、节能高效蒸发浓缩设备、高速和无菌罐装设备、膜式错流式过滤机、高速吹瓶设备等,自主化率由40%提高到60%。

塑料成型装备重点发展全闭环伺服驱动、电磁感应加热和多层共挤技术的挤出设备。

工业缝制装备重点发展电控高速多头多功能刺绣机、电控裁剪整烫设备,光机电一体化设备比重由10%提高到50%,生产效率提高40%。

2、推进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采取产学研结合模式,支持农用新型塑料材料、变频空调压缩机、高效节能节材型冰箱压缩机、隧道式大型连续洗涤机组、糖能联产、新型节能环保光源、新型微生物高浓废水处理复合材料、特色功能表面活性剂、新能源电池、污染物减排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设备的创新与产业化。

建立重点行业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立粮油、电池、皮革行业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造纸、发酵、酿酒、制糖及皮革技术创新联盟。

3、提升行业总体技术水平。

支持造纸行业应用深度脱木素、无元素氯漂白、中高浓等技术和全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支持家电行业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关键部件生产线升级改造,实现高端及高效节能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产品的产业化;支持塑料行业绿色塑料建材、多功能宽幅农膜生产技术升级;支持表面活性剂行业推广应用绿色表面活性剂,实现绿色功能性产品产业化;支持五金行业传统加工工艺及设备升级,提高制造水平。

4、推进企业节能减排。

重点对食品、造纸、电池、皮革等行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食品行业加快应用新型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

造纸行业加快应用清洁生产、非木浆碱回收、污水处理、沼气发电技术,推广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

电池行业重点推广无汞扣式碱锰电池技术,普通锌锰电池实现无汞、无铅、无镉化,锂离子电池替代镉镍电池。

皮革行业加快推广保毛脱毛、无灰浸灰、生态鞣制等清洁生产技术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编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广规划,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示工程;推广《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中的轻工行业节能技术;支持食品、造纸、电池、皮革行业节能减排计量统计监测体系软硬件建设。

5、调整产品结构。

支持发展市场短缺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自给率。

支持农副产品深加工,重点推进油料品种多元化,实施高效、低耗、绿色生产,促进油料作物转化增值和深度开发,新增花生油100万吨、菜籽油100万吨、棉籽油50万吨、特色油脂100万吨产能,保障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继续实施《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新增木浆220万吨、竹浆30万吨产能,提高国产木浆比重,推动林纸一体化发展。

6、切实淘汰落后产能。

建立产业退出机制,明确淘汰标准,量化淘汰指标,加大淘汰力度。

力争三年淘汰一批技术装备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

造纸行业重点淘汰年产3.4万吨以下草浆生产装置和年产1.7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关闭排放不达标、年产1万吨以下以废纸为原料的造纸厂。

食品行业重点淘汰年产3万吨以下酒精、味精生产工艺及装置。

皮革行业重点淘汰年加工3万标以下的生产线。

家电行业重点淘汰以氯氟烃为发泡剂或制冷剂的冰箱、冰柜、汽车空调器等产能和低能效产品产能。

电池行业重点淘汰汞含量高于1ppm的圆柱形碱锰电池和汞含量高于5ppm的扣式碱锰电池。

加快实施节能灯替代,淘汰6亿只白炽灯产能。

七、有色金属产业

1、严格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今后三年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改扩建电解铝项目。

严格执行准入标准和备案制,严格控制铜、铝、锌、钛、镁新增产能。

按期完成淘汰反射炉及鼓风炉炼铜产能、烧结锅炼铅产能、落后锌冶炼产能和落后小预焙槽电解铝产能。

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烧结机铅冶炼产能。

2、加强技术改造,推动技术进步。

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专项,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按规定核准或备案建设的骨干企业,以及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关键材料生产企业。

加强对铜铅锌冶炼短流程工艺,共伴生矿高效利用,尾矿和赤泥综合利用,高性能专用铜铝材生产工艺,再生金属保持性能,吨铝直流电耗低于12000千瓦时的电解铝关键工艺等前沿共性技术的研发。

支持填补国空白、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需要的高精尖深加工项目。

采用先进适用的冶炼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工艺装备水平。

3、发展循环经济,搞好再生利用。

支持采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开发利用铜、铅锌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和熔炼渣等,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制定煤铝共生资源利用专项规划,抓好高铝粉煤灰利用示工程;搞好铜、铅、锌冶炼余热利用;推广废渣、赤泥等固体废弃物的应用,实现生产“零排放”。

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体系,支持具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有色金属回收交易市场、拆解市场。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采用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工艺装备,建设若干年产30万吨以上的再生铜、铝等生产线,促进资源化利用上规模、技术上水平、产品上档次,减少矿产资源消耗。

八、装备制造产业

1、依托十大领域重点工程,振兴装备制造业。

高效节能发电。

以红沿河、和福清、、方家山和三门、海阳以及后续核电站建设工程为依托,推进二代改进型、AP1000核电设备自主化,重点实现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控制棒驱动机构、核级泵阀、应急柴油机等主要设备的国制造。

以东北、西北、华北北部和沿海地区大型风电场工程为依托,推进风电设备自主化,重点实现变频控制系统、风电轴承、碳纤维叶片等产品的国制造。

进一步提高70万千瓦以上水电设备、大型抽水蓄能机组、百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设备、大型燃气机组、垃圾焚烧发电设备等技术装备的性能质量。

开发太阳能发电设备。

发展大型火电、核电站辅机。

特高压输变电。

以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示工程为依托,以交流变压器、直流换流变压器、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全封闭组合电器等为重点,推进750千伏、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输变电设备自主化。

煤矿与金属矿采掘。

以平朔东、胜利东二号、白音华、等十个千万吨级大型露天煤矿,酸刺沟等十个深井煤矿,以及大型金属矿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新型采掘、提升、洗选设备,重点实现电牵引采煤机、液压支架、大型矿用电动轮自卸车、大型露天矿用挖掘机等设备的国制造。

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

以西气东输二线、陕京三线等天然气管道输送工程为依托,发展长距离输送管道燃压机组、大型管线球阀和控制系统等装备;以、、、等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为依托,发展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及接收站等设备。

高速铁路。

以在建的京沪、京广、京、沪昆等约1万公里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以及西部干线铁路、煤运通道建设项目为依托,组织实施铁路交通设备自主化,实现高速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燃机车、重载货车、大型养护机械等装备的国制造。

城市轨道交通。

以、、、等17个城市近70条线路工程项目为依托,重点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信号系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制动系统、主辅逆变器等机电设备自主化。

农业和农村。

以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为依托,大力发展大功率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节能环保中型拖拉机等耕作机械,通用型谷物联合收割机、新型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高效玉米联合收割机、自走式采棉机等收获机械,免耕播种机,节水型喷灌设备等。

适应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需要,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成套设备、灌溉和排涝设备、沼气除料设备、农村安全饮水净化设备等。

基础设施。

适应交通、能源、水利、房地产等行业发展需要,以大型隧道全断面掘进机、大型履带吊和全路面起重机、架桥机、沥青混凝土搅拌和再生成套设备等为重点,发展大型、新型施工机械;以空管设备和空管自动化系统、行和货物高速分拣系统、安检设备与智能化监测系统、航显综合系统及设备、机场信息集成系统及设备等为重点,发展机场专用设备;以大型斗轮堆取料机、翻车机、装卸船机等为重点,发展港口机械。

生态环境和民生。

适应环境保护和社会民生需要,大力发展污水污泥处理设备、脱硝脱硫设备、余热余气循环再利用设备、环境在线监测仪器仪表,食品、药品、煤矿瓦斯等安全检测设备,重大事故应急救援设备,数字化医疗设备等。

科技重大专项。

加快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高速精密复合数控金切机床、重型数控金切机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大型数控成形冲压设备、重型锻压设备、清洁高效铸造设备、新型焊接设备与自动化生产设备、大型清洁热处理与表面处理设备等八类主机产品,基本掌握高档数控装置、电机及驱动装置、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关键部件等的核心技术。

2、抓住九大产业重点项目,实施装备自主化。

钢铁产业。

以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的工程为依托,以冷热连轧宽带钢成套设备、大型板坯连铸机、彩色涂层钢板生产设备、大型制氧机、大型高炉风机、余热回收装置等为重点,推进大型冶金成套设备自主化。

汽车产业。

结合实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提高汽车冲压、装焊、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装备水平,实现发动机、变速器、新能源汽车动力模块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所需装备的自主化。

石化产业。

以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的工程为依托,以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大型乙烯、对苯二甲酸(PTA)、大化肥、大型煤化工和天然气输送液化储运等成套设备,大型离心压缩机组、大型容积式压缩机组、关键泵阀、反应热交换器、挤压造粒机、大型空分设备、低温泵等为重点,推进石化装备自主化。

船舶工业。

结合实施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提高焊接、涂装工艺装备水平,实现船用柴油机、曲轴、推进器、舱室设备、甲板机械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所需装备的自主化。

轻工业。

结合实施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食品机械、制浆造纸机械、塑料成型机械、制革制鞋机械、光机电一体化缝制机械、包装设备以及食品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