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2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基础版含详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6420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2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基础版含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2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基础版含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2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基础版含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2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基础版含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2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基础版含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2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基础版含详解.docx

《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2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基础版含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2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基础版含详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2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基础版含详解.docx

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2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基础版含详解

专题12: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单选题

1.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乙代表某结构,甲、丙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乙表示骨骼肌,则丙内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若乙表示肺部毛细血管网,则丙内流静脉血

C.若乙表示小肠,则饭后丙内葡萄糖含量增加

D.若乙是胰岛,则饭后丙内胰岛素含量会增加

2.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些同学从小就不喜欢吃水果蔬菜导致身体中缺乏维生素C,则可能患坏血病

B.贫血可能是由于身体中缺少含铁的无机盐引起的

C.遇到有人受伤时,若伤口出现喷射状出血,要压迫伤口的远心端止血

D.某人体检时,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则可能是此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

3.人体某血液循环路线为:

右心室→a→b→c→左心房,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A.a代表肺静脉B.c中的血压比a高

C.这是体循环的路线D.从a到c,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4.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常使用低倍镜观察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B.用湿棉絮包裹小鱼鳃盖,使鱼的呼吸正常

C.①是静脉,③是动脉

D.②是毛细血管,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5.在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血管,这些血管不具备的特点是()

A.管壁较薄,弹性小B.管内血液由近心端流向远心端

C.管壁的内面有瓣膜D.管内流动的血液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6.PM2.5颗粒小,可直接入肺.以下有关PM2.5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能通过肺泡进入循环系统B.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

C.只诱发呼吸道疾病D.它的产生与车、船尾气等有密切关系

7.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气管和支气管中对痰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腺细胞和纤毛

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C.呼吸系统的组成是呼吸道和肺

D.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

8.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大约每分钟呼吸16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B.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舒张

C.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

D.“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的原因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9.一个慢性贫血患者突患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可能在正常值范围之外的是()

A.血浆、白细胞B.红细胞、白细胞

C.红细胞、血小板D.血小板、白细胞

10.人体的结构与功能是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左心室壁最厚,心肌发达,可以将血液“泵”到全身各处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C.在人体的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保证血液不能倒流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二、多选题

11.如图标记部分表示人体的四个部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外界空气在①里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B.②主要由肌肉组成,它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与脉搏一致

C.③处所指的器官有解毒功能

D.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在④所示位置

1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纤维素含有较多营养,还能促进肠道蠕动,使肠道内的有害物质迅速排出,有利于人体健康

B.ATP既像一个能量贮存库,又像一个能量传递员,直接提供维持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

C.动脉血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D.患过水痘的人永远不会再患水痘,但感冒过的人还会感冒,所以人体对感冒病毒没有免疫力

13.下列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粥样硬化的动脉血管弹性会变小

B.粥样硬化的动脉血管官腔会变窄

C.粥样硬化的动脉血管脆性增大,容易破裂

D.粥样硬化的动脉血管中血流速度会加快,血压增高

14.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由①换到②的操作过程依次是:

调节细准焦螺旋→转动转换器→调节反光镜

B.观察玉米种子的切面结构需要进行如乙图中C所示的操作

C.取一定量的人血放于试管内,然后加抗凝剂,静止较长时间后,会看到如图丙所示的现象

D.做膝跳反射时,施加刺激的同学刚刚举手掌或橡皮锤,受试者就产生图丁所示的反应,这种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

15.有关下列各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们切西瓜时流出的汁液储存在图中的e里

B.

图中的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C.

图中甲乙两条线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的位置,则膈肌从甲变到乙时,呼气

D.

图中,b部份是DNA,其上有特定的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

三、综合题

16.下列是人体部分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图示,请据图回答:

(1)图甲血管①和②中血液成分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肺泡壁和小肠绒毛壁结构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_等成分减少.某人尿检时发现大分子蛋白质超标,该人血常规检查中最可能超标的是____________的数量.

(3)静脉注射治疗肾脏病变,药物到达病灶前经过心脏腔室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如果从③处向猪的心脏注水,水不能进入心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是人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BC段表示___________过程.证明人工呼吸有效的标志是:

吹气过程中,被救者的胸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

17.如图所示,甲图是人体心脏剖面示意图,乙图是人体某处局部血管示意图,①~②表示血管,请根据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体循环的起点是_________(填图中字母),肺循环的起点是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2)乙图中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若它在组织细胞处,则⑧比⑥内氧气的浓度_________(填“高”或“低”).

(3)若乙图中⑦在肺部,通过肺内气体交换,则③内流动的是_________血,⑧内的血液通过甲图中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血管流回心脏.

(4)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多种消化液,其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肝脏分泌的_________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若乙图中⑦在小肠壁处,则餐后⑧比⑥内的葡萄糖浓度_________(填“高”或“低”).

(5)若乙图中⑦在肾小球处,当血液流经⑦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形成_________,再经_________的重新吸收形成尿液.

18.观察人血涂片,回答问题:

(1)所用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标注的倍数分别为10×和40×,则看到的血细胞放大了_____倍

(2)若看到的物像不够清晰,应调节_____螺旋.

(3)标号③为_____,数目最多.某人③的数目明显比正常人少,他可能患有_____

(4)标号②为_____,细胞体积较大,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细菌.若要将②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向_____侧移动玻片.

(5)人体的血液属于_____

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C、肌肉组织D、神经组织.

19.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和探究的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人学的永久涂片”时,可以观察到如图的现象,一个视野中看到最多的细胞是_____,最少的细胞是_____,通常看不到的细胞是_____.红细胞呈红色,是因为细胞内富含_____,它的特性是容易与_____结合和分离.

(2)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一般情况下能看到_____和_____.某同学做实验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将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在清水中涂抹几下,盖上盖玻片,进行观察.此操作中的两个明显错误是:

①_____,②_____.

20.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条件优越的地点中,最终选择昆明为集训地.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专题12:

人体的呼吸+一般

1.B

【解析】若乙表示骨骼肌,当血液流经此处时,进行了物质交换,则Ⅲ中变为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的静脉血,A正确;

如果乙为肺部的毛细血管,甲是肺动脉,流动静脉血,丙是肺静脉,丙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B错误;

若乙表示小肠,经过小肠后的血液含氧少,葡萄糖含量增加,C正确;

胰岛属于内分泌腺,能够分泌胰岛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再汇集到静脉C流出.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降低血糖浓度.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血管丙内的胰岛素含量明显升高,D正确.

2.C

【解析】水果蔬菜含有维生素C较多,不吃蔬菜水果会导致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起坏血病,A正确;

血液内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导致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形成贫血.贫血分为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性贫血,只有缺铁性贫血是由于身体中缺少含铁的无机盐引起的,B正确;

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因而外伤出血时成喷射状或一股股的流出,故应在近心端用止血带或指压法止血,C错误;

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肾小球发炎导致的,D正确.

3.A

【解析】体循环的路线为: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途径: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因此,血液由右心室→a→b→c→左心房,属于肺循环.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便扩散到肺泡中,而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从a到c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a代表肺动脉;b代表肺部毛细血管,c代表肺静脉;动脉血压大于静脉血液,因此c中的血压比a中低.故选D.

4.C

【解析】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A正确.

鱼用鳃呼吸,呼吸的是水中的氧气,因此,观察过程中,时常用滴管往裹小鱼的棉絮上滴水,可以保持湿润,保证鱼的正常呼吸.B正确.

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①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③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②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

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C错误,D正确.

5.B

【解析】根据血管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因此在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血管,这些血管不具备的特点是: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而不是由管内血液由近心端流向远心端.故选B.

6.C

【解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由于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A正确.

PM2.5已经被科学证实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B正确.

PM2.5是诱发多种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C错误.

汽车尾气中也能释放出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因此,它的产生与车、船尾气等有密切关系,D正确.

7.B

【解析】气管和支气管中对痰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腺细胞和纤毛,A正确;

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湿润吸入的空气而温暖吸入空气的是毛细血管,B错误;

呼吸系统的组成是呼吸道和肺,C正确;

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D正确.

8.B

【解析】人体内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A正确.

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胸腔容积扩大,气体进入肺,B错误.

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C正确;

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可能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D正确.

9.B

【解析】贫血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因此如果患贫血,应该是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的值偏低;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大大增加去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因此,一个慢性贫血患者突患急性阑尾炎,其化验结果可能在正常值范围之外的是红细胞、白细胞.故选B.

10.C

【解析】左心室壁最厚,心肌发达,收缩有力,可以将血液“泵”到全身各处,A正确;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四肢的大静脉内都有瓣膜,保证血液不能倒流,但是只有四肢的大静脉内有静脉瓣而不是各静脉内都有瓣膜,C错误;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D正确.

11.AB

【解析】图中,肺在胸腔内心脏的两旁、左右各一,因此①肺;心脏在胸腔中央两肺之间稍偏左,因此②心脏;腹腔中央是小肠,而肝脏在腹腔右上方,因此③小肠;睾丸在体腔外,因此④不是睾丸,而是膀胱的位置.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因此外界空气在①(肺)里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A正确;②(心脏)主要由肌肉组成,它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与脉搏一致,B正确;③处所指的器官(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没有解毒功能,解毒功能的肝脏位于腹腔右上方,C错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睾丸)在体腔外,不是在④所示位置,D错误.

12.BC

【解析】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维素不含有营养,但是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使肠道内的有害物质迅速排出,有利于人体健康,A错误;

ATP既像一个能量贮存库,又像一个能量传递员,直接提供维持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B正确;

动脉血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C正确;

患过水痘的人永远不会再患水痘,但感冒过的人还会感冒,是因为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存留时间较短,而不是人体对感冒病毒没有免疫力,D错误.

13.AD

【解析】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内膜非炎症性增生性病变.其特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变窄,血管脆性增大,容易破裂,A错误,BC正确;

高血压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而动脉因粥样硬化所致的狭窄又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因此二者之间互相影响,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大、中动脉,包括心脏的冠状动脉、头部的脑动脉等这些要塞通道.高血压致使血液冲击血管内膜,导致管壁增厚、管腔变细.管壁内膜受损后易为胆固醇、脂质沉积,加重了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因此,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D错误.

14.CD

【解析】图②中的物像比图①大,应换成放大倍数较大的物镜或目镜.具体操作应为:

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A错误;

观察玉米种子的切面结构需要进行如乙图中a所示的操作,可以更好的观察其结构,B错误;

将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后静置一段时间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最上面的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C、D试管中加入抗凝剂,应该分层,上面的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C正确;

膝跳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施加刺激的同学刚刚举起手掌或橡皮锤,受试者就产生小腿后缩的反应,说明对敲打这种刺激形成了条件反射,由大脑皮层参与完成,D正确.

15.BC

【解析】人们切西瓜时流出的汁液储存在图中的e液泡里,A正确;图中的②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B错误;图中甲、乙两条线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的位置,则膈肌从甲变到乙时,表示吸气,C错误;图中,b部份是DNA,其上有特定的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D正确.

16.氧气含量丰富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营养物质、氧气、尿素等含氮废物白细胞C→D→A→B主动脉与左心室(或心脏)之间有动脉瓣呼气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

【解析】观图可知:

甲图中,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①肺静脉、②出球小动脉、③主动脉,乙图中,AB段表示吸气,CD段表示呼气.

(1)①肺静脉和②出球小动脉都流动脉血,因此图甲血管①和②中血液成分的共同特点是含氧气丰富;肺泡和小肠绒毛结构的共同特点是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或营养物质的吸收.

(2)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

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肾小管的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肾小管的细胞,肾小管的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所以“正常情况下,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氧气、尿素等含氮废物等成分减少.“某人尿检时发现大分子蛋白质超标”,可能是肾小球病变,因此该人血常规检查中最可能超标的是白细胞的数量.

(3)“静脉注射治疗肾脏病变”,药物上腔或下腔静脉→C右心房→D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A左心房→B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肾脏毛细血管(病变部位).因此药物到达病灶前后经过心脏腔室的顺序依次是CDAB(填字母);如果从③主动脉处向猪的心脏注水,水不能进入心脏的原因是主动脉与左心室(或心脏)之间有动脉瓣,动脉瓣使血液只能由左心室流向主动脉.

(4)“图乙是人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BC段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的差大于0,表示呼气,因此人体肋间肌和膈肌正处于舒张状态;“证明人工呼吸有效的标志是:

吹气过程中”,被救者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

17.DB⑦低动脉⑤胆汁高原尿肾小管

【解析】观图可知:

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上腔静脉、④下腔静脉、⑤肺静脉;⑥动脉、⑦毛细血管、⑧静脉.

(1)体循环从心脏的左心室出发,血液流经全身各处;肺循环从右心室出发,终止于左心房.

(2)⑦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若⑦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由于组织细胞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所以⑥内流动脉血,⑧内流静脉血,则⑧比⑥内氧气的浓度低.

(3)若乙图中⑦在肺部,通过肺内气体交换,则③内流动的是动脉血,⑧内的血液通过甲图中⑤(填图中序号)血管流回心脏.

(4)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多种消化液,其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肝脏分泌的胆汁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若乙图中⑦在小肠壁处,则餐后⑧比⑥内的葡萄糖浓度高(填“高”或“低”).

(5)若乙图中⑦在肾小球处,当血液流经⑦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形成原尿,再经肾小管的重新吸收形成尿液.

18.400细准焦红细胞贫血白细胞左B

【解析】血液分为两部分:

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图示中①是血小板,②是白细胞,③是红细胞.

(1)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所用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标注的倍数分别是“10×”和“40×”,则看到的血细胞放大了400倍.

(2)、在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如果物象不清晰,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3)在三种血细胞中,③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420万个左右.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某人③红细胞的数目明显比正常人少,他可能患有贫血.应该多吃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4)标号②为白细胞,细胞体积较大,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细菌.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若要将②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向左侧移动玻片,物像才向右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

(5)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如骨组织、血液、肌腱、韧带、淋巴、皮下脂肪等,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血液中有血细胞和血浆等物质,具有营养、保护、运输等作用,属于结缔组织.

19.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氧细胞核细胞膜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应该用稀碘液染色后再观察

【解析】

(1)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数目最多;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有细胞核,数目最少;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数目较多,但比红细胞要少.所以数量最多的为红细胞,最少的是白细胞,视野中不易观察到血小板.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用显微镜观察人的空腔上皮细胞时,一般情况下能看到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将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盖上盖玻片,用碘液染色后进行观察.所以操作中的两个明显错误是:

①不是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而是生理盐水,②不是盖好盖玻片后观察,而是应该用稀碘液染色后再观察.

20.由于昆明地势高空气含氧量低会使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运输氧的能力提高红细胞作用是运输氧气,而白细胞是对人体起保护作用,对细胞损伤大更新速度快

【解析】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昆明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人体为了适应缺氧的环境,会慢慢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增强血液的供氧能力,等增加到需要的量之后,又会趋于稳定.这是人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所以中国足球队选择昆明为集训地,是因为昆明属于高原地区,运动员在这里集训,由于不断适应高原环境,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会增多,比赛时血液供氧能力加强,有利于提高比赛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