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事业编考试笔记心理学分析论述题 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5945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事业编考试笔记心理学分析论述题 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教师事业编考试笔记心理学分析论述题 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教师事业编考试笔记心理学分析论述题 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教师事业编考试笔记心理学分析论述题 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教师事业编考试笔记心理学分析论述题 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事业编考试笔记心理学分析论述题 doc.docx

《小学教师事业编考试笔记心理学分析论述题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事业编考试笔记心理学分析论述题 doc.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师事业编考试笔记心理学分析论述题 doc.docx

小学教师事业编考试笔记心理学分析论述题doc

小学教师心理学考试学习笔记------分析论述题

一、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

  

(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无意注意是由客观事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引起的,它既可以成为顺利进行教学的积极因素,又可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分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防止和排除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不利因素。

充分利用教学的积极因素。

  1、优化教学环境。

为了尽量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因素的出现,

(1)学校应该在远离公路、铁路和闹市的地方。

(2)教室要与音乐教室、操场有一定距离,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安静。

(3)教室内的布置要适当。

(4)教师的穿着打扮要大众化。

(5)教室要保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

(6)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上课不迟到,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2、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系统、严密。

(1)新颖、系统、严密的教学,容易引起和稳定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相反,内容贫乏、零乱,脱离实际的教学,学生不感兴趣,注意容易涣散。

(2)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适当,太难太深,太易太浅的内容都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3)教师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信息和新内容,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4)既不要生怕学生不懂,不厌其烦地重复,又不能超出学生接受水平,一味的赶进度,这些做法都无法使学生的注意保持在所学的内容上。

  3、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

(1)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刺激物的特点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

(2)讲授重点的地方要加强语气,适当重复,一边讲一边写黑板,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3)把讲述、提问、演示与学生看书、回答、做练习、做实验等各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4)启发式教学是引起和保持学生注意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动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

(5)正确而合理地运用直观教具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6)教师讲话要生动、形象、有趣,每句话都应该让学生听清、听懂,声音的高低快慢要适度,要有抑扬顿挫的变化。

(7)板书要整齐,字迹要工整。

这样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是一种紧张艰苦和持久性的活动,会遇到困难和干扰,只依靠无意注意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要搞好学习,必须学习那些没有兴趣,但又必须学习的知识,这就得靠有意注意来引起和维持。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有意注意的规律去组织教学。

  1、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间接兴趣。

(1)教学活动中要做到“教有方向”,“学有目标”。

(2)对于那些学生没有直接兴趣的学科和教材,或者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新任务、新要求,更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向往和追求,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建立教学常规。

(1)建立正常的教学常规,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活动,这有利于增强学生有意注意的力量,从而减少注意的分散。

(2)培养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严格遵守纪律和作息制度,养成自觉组织和安排学习、休息和娱乐活动的习惯,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3、严密组织课堂教学。

这是维持学生有意注意的一个重要条件。

(1)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时间的安排必须严密紧骤,使教学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

(2)教师要善于面向全体学生,安排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积极投入紧张的学习活动,减少注意分散的机会,从而保证有意注意长时间地处于稳定的状态。

  (三)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单纯依靠无意注意,会使教学活动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首创性,学习的知识、杂乱无章,浅尝辄止,遇到困难和干扰,容易分散注意,半途而废。

过分强调依靠有意注意,学生容易疲劳造成注意分散。

因而必须交替使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在一堂课中,

(1)上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原来感兴趣的活动对象上,必须通过组织教学明确目的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接着通过教师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新内容发生兴趣,形成无意注意;

(3)讲到重点、难点和关键时,又提醒学生加强有意注意;

(4)在一段紧张努力学习之后,再适当的变换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转入无意注意;

(5)下课前,学生注意容易涣散,在布置作业时又要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这样一堂课就能做到注意的松紧交替,有张有弛,不易疲劳,始终保持稳定持久的注意,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课堂上学生分心的控制措施

  分心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或者完全离开当前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状态。

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消除分心。

(1)超前控制。

预先估计可能产生的分心情况和分心的学生,采取预防措施,“打预防针”,减少或消除分心的产生。

(2)信号控制。

教师发现学生分心情况,可采取举目凝视,变化表情动作,变化语调、语气,做出特定的手势或暂时停止讲课等暗示信号,向分心的学生示意,及时制止。

这样做可以不中断正常教学过程。

(3)邻近控制。

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走近分心的学生并站在他的身旁,或轻拍其背或加重语气以提醒。

(4)提问控制。

教师发现有的学生不注意听课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指名不注意的学生起来回答,以达到控制分心的目的。

(5)表扬(批评)控制。

表扬专心听课的学生,使不注意听讲或违犯纪律的学生警觉,从而自我改正错误,自动转入注意听课状态。

当然,采取恰当的批评,指出违犯纪律和不注意听课的错误,控制分心,也是必要的。

(6)偶发事件的处理。

课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如外界的干扰,学生的纠纷。

教师应先稳定一下学生的情绪,然后提问“刚才讲到哪里了?

”以此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所讲的课题上来。

二、怎样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

(举例说明)

  1、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和言语。

  2、结合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想象的训练。

  

(1)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

  

(2)通过形式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A、对静物做动态想象,变无声为有声想象。

  B、对抽象词做具体形象想象。

  C、对人物做拟人想象。

3、正确引导小学儿童的幻想。

三、教给学生避免遗忘的措施。

(联系实际来说明)

  1、组织有效的复习。

  

(1)及时与经常复习相结合。

  

(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

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想结合。

  (3)复习方式多样化,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4)复习是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干扰。

  (5)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2、适当的超额学习。

最好的超额学习量是50%.

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四、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

(联系实际)

  1、发展儿童的言语。

  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进行的。

首先丰富儿童的词汇。

其次通过阅读、写作掌握词的运用,使儿童的思维从具体形象向词的思维水平发展。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儿童的词汇,推动思维的发展。

  2、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

  

(1)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适当运用实物、图片及各种直观教具,并根据教育教学需要组织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

  

(2)教师在丰富儿童感性经验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儿童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

  3、在教学中加强对儿童思维的训练

  

(1)运用变式与比较,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概念。

  

(2)教给儿童思考问题的方法。

  A、教会儿童以直观材料帮助思维。

  B、教给儿童逻辑推理的方法。

  C、正确运用教学语言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

  (3)适当开展思维形式训练和教学技术训练。

演绎推理训练;归纳推理训练;类比推理训练;思维冲击法训练。

五、分析小学儿童撒慌的原因及采取的对策。

  撒慌是一种虚构或捏造事实的行为。

有时候儿童表现为用不适当的方式隐瞒部分或全部事实。

  

(1)造成撒慌的原因

  A、家庭中父母与孩子间缺乏民主、信任与沟通,是造成儿童撒慌最为多见的原因;

B、儿童撒慌也与他期望获得重视有关,他们经常通过夸大事实,用吹牛的方式来吸引他人对自己的注意,希望借此来发展和巩固自己在同学和家庭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C、大部分儿童由于爱幻想,经常把想象中的或期望的事情当作真实的内容加以表述,这通常不是撒慌,而是由于认知和发展的限制,难以把理想与现实区分清楚。

  

(2)如何对待儿童撒慌

  A,教师、父母要增强对儿童的理解,寻求与儿童取得沟通的共同语言,打消孩子对教师、父母的戒备乃至恐惧的心理。

  B,对于撒慌的儿童,应该认真严肃地指出说慌的危害性,要让儿童知道,用撒慌来掩饰错误是错上加错。

  C,要注意帮助儿童克服因过去说慌而产生的罪恶感。

  

六、分析小学儿童逃学与离家出走的原因以及采取的对策

  逃学与离家出走是一种因为儿童拒绝学校或家庭而造成的社会行为问题。

  

(1)原因包括:

A、教师或父母对儿童的过失给予过分严厉的惩罚,造成儿童在自尊或情感上的挫折而出走。

B、同学或一些社会组织团伙中用极具有诱惑力和易使人成瘾的活动吸引儿童,儿童会因为逐渐沉溺于这些活动而实际上造成出走的局面。

C、还和儿童不良的个性心理有关。

D、某些在学校中始终受到老师重视的学生,缺少经历生活挫折的心理准备,以会因为偶然的失落而产生出走行为。

  

(2)如何防止和对待儿童逃学与离家出走

A、父母不要过分娇宠是预防出走的重要前提。

当然,同时也要注意不可走向另一极端,采用体罚、辱骂的方式对待孩子。

B、成人要学会尊重和爱护儿童,又有理有节,不姑息儿童的错误。

C、教师对于好学生不可一味抬举,对于差生也不能总是贬斥,而是要论事不论人,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使好学生不至于承受不了挫折,差生也不至于消极逃避。

  (3)对于已经逃学或出走的儿童,可从以下几方面给予系统帮助:

A、对出走行为表示理解,使儿童感受到将不会对出走本身做出更多的惩罚,设法让儿童不再出走和愿意接受帮助,防止造成进一步对立;

B、与儿童诚恳交谈,设法寻找出走的原因;

C、对造成儿童出走的原因做出必要的解释,但对于确实由于儿童过失造成的出走,也不可无原则地忍让迁就,因为那样做,事实上就纵容了儿童的过失;

D、对于因任性而出走的儿童,家长或教师应努力淡化这种行为,使儿童感到这种方式的社会影响效果是微弱的;

E、对于因其它社会诱因造成的儿童出走,还应注意消除一些社会影响对儿童造成的危害。

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

(联系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

  1、搞好集体教育。

  利用群体的共同性格优势,并设法帮助他们发挥优势和克服性格中的弱点。

具体教育方案是:

  

(1)列出全体儿童的性格优点、缺点,从中找出多数儿童的共同性格倾向;

  

(2)借助多数儿童的性格优势,鼓励形成一种良好风气,并借此抑制不良性格的滋生;

  (3)经常组织一些适应于群体良好共性的活动,使群体风气得以维护和发扬;

  (4)注重创新、求异,让少数儿童的性格优势也得以充分发挥,并与多数儿童的性格优势取得互补。

  2、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搞好个别教育。

  

(1)利用优秀生优良性格品质作为榜样,带头使群体风气向更高水准发展;

  

(2)充分肯定落后儿童身上的优秀品质,推动他与群体风气认同,切忌一味强调缺点,以免儿童失去上进希望;

  (3)经常开小组评议会,提醒每个学生不断发现自己的性格优势与不足,以便改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