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5490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docx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docx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

 

江苏省鼓楼区茶园乡第二煤矿

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

 

南京市煤炭科学研究设计院

2012年10月16日

 

江苏省鼓楼区茶园乡第二煤矿

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

 

核定资质单位负责人:

核定资质单位编制负责人:

 

南京市煤炭科学研究设计院

二0一二年十月十五日

 

江苏省鼓楼区茶园乡第二煤矿

生产能力核定及报告编制人员

姓名

单位(部门)

专业

职称

签字

南京市煤炭科学研究设计院

测量

高级工程师

地质

高级工程师

南京市煤炭科学研究设计院

建井

工程师

机电

工程师

南京市煤炭科学研究设计院

选矿

工程师

通风

工程师

土建

工程师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

第二节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第三节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

第四节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

第二章矿井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属性

第二节矿井建设情况

第三节煤矿生产现状

第三章煤矿生产能力核查计算

第一节资源储量核查

第二节矿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

第三节井下排水系统能力核定

第四节供电系统能力核定

第五节井下运输系统能力核定

第六节采掘工作面能力核定

第七节通风系统能力核定

第八节地面生产系统能力核定

第九节压风、灭火、防尘、瓦斯抽排、通讯等系统核查情况

第十节安全程度、监测监控系统情况

第四章煤矿生产能力复核结果

第一节各环节能力复核结果分析

第二节煤炭资源保障程序分析

第三节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

第五章主要问题与建议

附件

根据煤矿具体情况提供下列附件:

1、生产能力核定委托书,(核定单位提供);

2、煤矿向核定资质单位提供资料承诺书,(煤矿提供);

3、资源储量核实(检测)评审意见书;

4、煤矿安全评价结论意见;

5、其它有关的依据资料。

附图

1、井上下对照图;

2、4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

3、1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

4、1、4煤层采掘工程立面图;

5、矿井通风系统图;

6、矿井供电系统图;

7、防尘消防管路图;

8、矿井排水系统示意图;

9、运输系统图;

10、安全监控、防灭火系统图;

11、地面生产系统示意图;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检查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通知)[2012]819号、《关于开展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12]1019号),江苏省煤炭工业管理局苏煤规[2012]191号《关于切实做好煤矿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核定煤矿生产能力,推动煤矿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安全生产和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依法生产、依法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受鼓楼区茶园乡第二煤矿的委托,南京市煤炭科学研究设计院指派张宇梅、周成完、肖梦雄、刘健康、刘德启、刘苏彪、刘建初等7人组成项目小组对鼓楼区茶园乡第二煤矿生产能力进行核定。

2012年9月,项目小组深入煤矿井下现场,调查、收集、查阅矿井有关基础资料,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制定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规定要求,对照有关技术规范,通过实地测定,统计分析,科学计算,实事求是地对矿井资源储量核查,对主井提升系统、井下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井下运输系统、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地面生产系统等主要生产系统能力进行了认真核定。

第二节生产能力核定依据

本次生产能力核定中,采用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依据有:

⑴《煤炭法》、《矿产资源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⑵国务院令第446号《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文)等国家有关煤炭产业政策;

⑶《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选煤厂安全规程》(AQl010~2005);

⑷《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GB50197~2005)和《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GB50359~2005);

⑸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发改运行(2004)2544号文);

⑹国家发改委关于发布《核定矿井(露天)选煤厂生产能力实施意见》;

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矿字(2005)42号文);

⑻原煤炭工业部制定的《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炭工业计划和统计常用指标计算办法》和《关于核定矿井(露天)洗煤厂生产能力实施办法》;

⑼煤炭工业在实践中经实测、统计、分析、整理,总结出的并已取得合法依据的有关技术参数;

⑽其它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第三节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

2012年茶园乡第二煤矿各环节能力核定结果如表1。

表1茶园乡第二煤矿各环节能力核定结果

序号

各系统、环节名称

核定能力(万t/a)

1、

主井提升系统能力

5.5

2、

井下排水系统能力

符合

3、

供电系统能力

6.8

4、

井下运输系统能力

4.2

5、

采掘工作面能力

4.54

6、

通风系统能力

7.1

7、

地面生产系统能力

10.14

以上各生产系统能力是根据这次矿井能力核定的要求,按年工作330d,每天工作16h计算,由以上核定的结果可以看出,当前茶园乡第二煤矿的薄弱环节是井下运输系统,其次是采掘工作面生产能力,按核定能力的规定,取各环节中的薄弱环节作为矿井的综合生产能力,茶园乡第二煤矿现有生产系统此次核定的综合生产能力是4万t/a。

 

第二章矿井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属性

一、地理位置

南京市鼓楼区茶园乡第二煤矿地处鼓楼区茶园乡杨柳村境内,设计能力3万t/a,上次核定能力为3万t/a,现实际年产量4.0万t左右。

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1′34″~112°02′08″,北纬27°36′02″~27°36′19″。

矿内有简易公路与娄双公路相连,直通南京市、双峰县、涟源市,并与320国道、1808省道贯通,路娄邵铁路洪山殿站3.0km,交通较为便利。

地形为低山丘陵组成。

地面标高+220.1~+122.6,地势中部高南北低,山脉脉向呈北东方向,大体与地质构造轴向一致,地形坡度一般为10~25°。

主井口标高+138.5m,风井口标高+138.2m,两井口高于历史洪水位。

二、井田位置

南京市鼓楼区茶园乡第二煤矿井田位置位于鲤鱼塘井田7~9线之间开采,二迭系上统龙潭组1、4煤层,井田面积0.3526km2。

矿井范围由6个拐点圈定,开采标高+140m~~200m。

其范围见表2。

表2鼓楼区茶园乡第二煤矿范围拐点坐标表

点号

X

Y

点号

X

Y

1

3055050

37692160

4

3054674

37601536

2

3054760

37602243

5

3055045

37601312

3

3054672

37602056

6

3055200

37601380

矿井范围由6个拐点圈定,开采标高+140m~~200m。

鼓楼区茶园乡第二煤矿采矿许可证由省国土资源厅审批核发,证号4300000530283,有效期为3年(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

三、井田地质情况

(一)井田地层

1、煤矿范围内出露的地层由新至老分别为第四系(Q)、三迭系下统大冶组(T1d),二迭系上统大隆组(P2d),龙潭组(P2l)上段及部份龙潭组下段,其中龙潭组上段为含煤地段。

第四系(Q):

主要由砂质粘土夹砾石组成,厚0~10m,一般厚5m。

为坡积和冲积层,分布于山坡和沟底的池塘和稻田中。

下三迭系统大冶组(T1d):

矿井范围内仅出露中下部地层,以薄~中厚层状灰岩夹泥灰岩为主,底部为薄层钙质泥岩夹泥灰岩,出露厚度约200m。

上二迭系统大隆组(P2d):

以薄~中厚层状硅质泥岩及硅质灰岩为主,底部为薄层状钙质泥岩夹透镜状泥灰岩,平均厚172m。

龙潭组上段(P2l2):

为矿区内含煤地层,平均厚165m,主要由中细粒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煤5层,其中1、4煤层为可采煤层。

(二)含煤地层

龙潭组上段为含煤地段,厚度约100~188m,平均165m,其含煤4层,自上而下命名为有上煤1、2、4、5煤层,其中1煤、4煤为可采煤层,2煤局部可采,5煤层不可采。

矿井范围内1、4煤可采,2煤层局部可采,未见5煤层。

(三)构造

矿井位于新屋冲向斜北东仰起端北翼,整体为一单斜构造,次级褶皱发育,局部地层倒转,地层走向北44º东,倾向北西,煤层倾角在东北部为77º,南西部为83º。

主要断层有麦粒逆断层,朱家冲逆断层,伴生较多的山形断层,对煤层破坏影响较大,局部地段煤层位移较大,特别是矿井西翼形成交错断层区,给开采带来一定的影响。

矿井构造复杂程度属复杂类型。

四、主要可采煤层情况

(一)主要可采煤层概况

1煤层厚1.0~3.8m,平均2.5m。

4煤层厚0.3~2.6m,平均1.8m。

1煤与4煤层层间距一般为80~120m左右。

1、4煤层均为急倾斜煤层,煤层倾角为50º~88º。

表3可采煤层情况一览表

煤层名称

煤层

夹 矸

最小~最大

平均(m)

稳定性

结构

层数

岩性

1

1.0~3.80

2.5

较稳定

简单

0

/

4

0.3~2.6

1.8

较稳定

简单

0

/

(以上煤层特征为井下实际揭露的生产资料,与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18队2004年06月编制的储量报告不符,储量报告因某些原因降低了煤层厚度,并且主要开采技术条件与矿山实际不符)

(二)资源储量

根据《江苏省双峰县洪山殿矿区鲤鱼塘井田茶园乡第二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书(苏国土资储小矿备字[2004]333号),截止2004年8月底,保有资源储量(122b)49.7万t。

表4茶园乡第二煤矿保有资源储量汇总表(万t)

煤层

保有经济基础储量

占有资源储量

编码

保有储量

级别

储量

1

122b

21.2

C

48.1

4

122b

28.5

C

31.0

合计

122b

49.7

C

79.1

(三)煤质

煤层煤质为低灰、低磷,高发热量瘦煤~烟煤,可作炼配煤。

详见表5可采煤层的主要煤质指标表

五、水文地质情况,开采技术条件

1、水文地质

大气降水、地表水体和矿区地形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茶园乡第二煤矿范围内为低山丘陵地形,区内植被发育,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地表水系不发育,矿井范围内地表主要为零星分布的池塘。

对矿井充水无大的影响。

矿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矿区范围内年降雨量1246.8㎜~1852.8㎜,平均降雨量达1475.8㎜,多集中在4~7月;充沛的大气降水是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

岩层含水性及其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矿区地表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大冶组、大隆组、龙潭组,主要含水层为煤层顶板大冶组和大隆组,含水性较弱,以裂隙水形式存在,由于1煤层顶部为黑色泥岩,较致密,厚24m,为良好的隔水层,岩层水对矿井开采不会构成威胁和影响。

断层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矿区范围内断层较多,但经生产揭露证实,断层均为不导水断层,对矿井充水和安全无大的威胁。

矿井涌水量:

现生产水平-65实测正常涌水量6m3/h,最大涌水量8m3/h。

2、开采技术条件

1)、煤层顶、底板

1煤层顶、底板

伪顶:

黑色页岩,随采随落,厚0~0.3m;直接顶:

黑色泥岩,较致密,层理不清晰,比较稳定,厚6~40m,平均厚24m;经试验,抗压强度为13.04~15.30Mpa,平均值为14.22Mpa。

据现场调查,工作面压力较大,顶板随采随落,煤巷需经常维修;老顶为大隆组硅质灰岩,坚硬,不随工作面放顶而自行垮落,属1级顶板。

底板:

灰黑色砂质泥岩,薄层状,水平层理,局部有底鼓现象,厚10~20m,平均厚14m。

2)、瓦斯

根据江苏省煤炭工业局苏煤行[2005]229号文件,该矿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3.5m3/t。

3)、煤尘及煤层自燃

根据江苏省煤炭工业局苏煤行[2005]229号文件,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表5:

可采煤层的主要煤质指标表

项目

煤层

水分

Mad(%)

灰分

Ad(%)

挥发分

Vdaf(%)

全硫

St,d(%)

Qgr.v.ad

(MJ/kg)

X/m

Ym/m

4

原煤

0.7~1.8

4.90~33.0

12.3~18.9

0.5~1.1

1.2(33)

14.9(33)

15.6(33)

0.7(19)

精煤

0.6~1.8

2.5~8.4

12.2~17.5

0.5~1.1

33.32~36.77

10~28

0~44

1.3(29)

5.3(31)

15.2(31)

0.7(18)

35.02(9)

20(24)

6(27)

1

原煤

0.5~2.1

3.5~21.3

12.2~19

0.6~3.2

1.3(52)

16(58)

15.2(56)

1.5(39)

精煤

0.5~2.4

1.8~8.4

12~18.1

0.5~1.9

28.82~36.61

10~24

0~13

1.3(55)

3.9(56)

14.6(55)

1.2(42)

35.31(24)

23(51)

4(47)

 

煤层易自燃。

第二节矿井建设情况

一、设计时间及单位

该矿为自行设计施工的矿井。

茶园乡第二煤矿于1998年建井投产,为茶园乡办的股份制企业。

该矿“证照”齐全有效。

矿井开采上限标高+140m,下限标高-200m,井田面积0.353km2。

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t/a,实际生产能力为4万t/a。

二、立项、批准时间及单位,建设期及投产期,设计生产能力,原批准的核定能力

2005年3月30日取得的《采矿许可证》(430000530283)批准的矿井生产能力为3万t/a。

2005年4月8日取得的《煤炭生产许可证》(X181001004Y1G1)批准的生产能力为3万t/a。

2005年10月经南京市煤炭科学研究设计院对其通风能力核定为3.84万t/a。

2005年10月经南京市煤炭科学研究设计院对其生产能力核定为3.08万t/a。

第三节煤矿生产现状

一、主要生产系统,采掘工艺,开拓方式和开采方法,水平、采区划分。

该矿采用一对斜井开拓,主斜井井口标高+138.5m,落底标高-16.8m。

矿井分四个水平开采,一水平标高-16m,二水平标高-65m,三水平标高-122m,四水平标高-200m。

一水平的1、4煤层都已开采完毕,现生产水平为-65m水平,三水平正在开拓,已从主斜井底附近新掘一暗斜井准备直接落至-200m水平,现已掘至-122m标高,开甩道与-65m水平西大巷贯通,今后开采三水平西翼的煤将从新暗井提升至主斜井底。

回风水平为-10m。

该矿现开采331、351采区,有一个巷道采煤头,341为接替采区,每个采区有一个巷道采煤头,采用水平分层后退式采煤法,爆破落煤,木支架支护,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现有1个岩巷掘进工作面,-122水平东运输大巷。

1个岩巷掘进头:

掘进-122东运输大巷。

采用风钻打眼、爆破落岩、手工装矸、矿车运输、砌碹支护、局扇送风的施工方法。

2个回采面:

331、351回采区,采用水平分层后退式采煤法,煤厚平均2.5m,工作面采用木支架棚式支护,掘进巷道上宽2.0m,下宽2.80m,净高2.0m,净断面积4.8m2,掘进面积6.61m2,平均每班进尺2m,三班作业,平均日进尺6m,煤厚2.5m,含煤断面积为6.61m2,

1个煤巷掘进头:

掘进341通风下山。

采用电煤钻打眼、爆破落煤、手工装煤、矿车运输、架棚支护、局扇送风的施工方法。

二、通风系统及通风方式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主斜井井进风、风井抽出式回风。

实测矿井总进风为918m3/min,总回风987m3/min。

风井装有二台YBK56-4-11型22kw轴流式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矿井通风路线见矿井通风系统示意图。

矿井通风路线:

主斜井→暗斜井→运输大巷→局扇送至各掘进工作面→总回风巷→风井排至地面。

(见矿井通风示意图)

三、现主要生产煤层、采区、工作面情况

煤矿现主要回采1煤层,生产采区为331、351采区、准备341采区。

四、近5年生产完成情况(见表6)

表6:

矿井近5年来的生产完成情况单位:

万t

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小计

产量

4.5

4.6

4.4

4.5

4.4

回采煤

4.2

4.2

4.1

4.2

4.0

掘进煤

0.3

0.40

0.30

0.30

0.40

1.7

五、煤炭资源回收率情况

2001年至2005年,矿井累计动用储量27.2万t,累计采出量22.4万t,累计损失量4.80万t,累计矿井回采率为90%。

采区回采率符合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

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克服了工作面断层多、煤层厚度变化大等不利因素,通过加强煤炭资源回采率的管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煤炭损失,提高了工作面回采率。

六、今后三年的生产接续安排

根据矿井各系统、各环节的现状和矿井前5年的产量完成情况,矿井后3年生产接替安排如下表7:

 

表7:

2007~2009年生产接续安排表

队别

工作面编号

采区可采储量(万t)

接续起止日期(万t)

2007年

(万t)

2008年

(万t)

2009年

(万t)

3年合计

(万t)

采煤一队

331回采区

1.7

06.10~07.05

0.75

0.75

361回采区

1.7

07.06~08.02

1.05

0.65

1.70

431回采区

1.7

08.03~09.02

1.15

0.55

1.70

441回采区

1.7

09.02~09.12

1.25

1.25

小计

采煤二队

351回采区

0.9

06.10~07.02

0.3

0.3

341回采区

0.90

07.02~07.08

0.9

0.9

411回采区

1.9

07.09~08.10

0.6

1.3

1.0

421回采区

1.7

08.11~09.09

0.5

1.20

1.7

461回采区

1.7

09.10~09.12

0.6

0.6

小计

5.2

回采煤小计

3.6

3.6

3.6

10.8

掘进煤

 

 

0.6

0.6

0.5

1.7

全矿

总计

 

 

4.4

4.4

4.3

12.5

第三章煤矿生产能力核查计算

第一节资源储量核查

一、资源储量估算截止日期,选取的主要参数及工业指标,估算结果

(一)资源储量估算截止日期

资源储量估算截止日期为2012年12月30日,估算对象为煤矿1、4煤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为国土资源部2012年12月27日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

4300000531645)界定的矿区范围。

(二)主要参数的选取

1、平均煤厚的确定

计算块段内的平均煤厚采用本块段各见煤点伪厚及相邻块段的邻近见煤点伪厚以算术平均法求得,各见煤点凡工程质量级别低于合格和乙级者不采用。

对于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的块段,只采用块段内见煤点厚度参加计算。

凡有内插可采边界者,则按块段中内插可采边界所占比率选用适当数量的插点煤厚参与计算平均煤厚。

2、面积的确定

计算储量的块段1、4煤层水平面积用计算机在各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上直接求得。

1煤层计算面积为214979m2,4煤层计算面积为177427m2。

3、煤层视密度的确定

1、4煤层的视密度为1.4m3/t。

3、各种煤柱的留设

(1)永久煤柱

矿井主要巷道、工业广场等都布置在煤层底板中,不需留设保护煤柱。

(2)断层煤柱:

断层无导水性不需留设断层煤柱。

(3)矿井边界煤柱:

因国土资源部门在审批矿区范围时已考虑矿井边界煤柱,故暂不留设井田边界煤柱。

(4)大巷保护煤柱:

矿井运输及回风大巷均布置在煤层底板中,故不留设大巷保安煤柱。

二、资源储量变化情况

根据现有井下生产揭露的实际情况,各煤层厚度有较大增加,相应的矿井矿井资源储量也有较在增加,矿井的储量不会少于2004年所核定的储量结果,至2005年12月底止,矿井保有资源储量49.7万t,可采储量为40万t。

三、资源储量核查结果(见表9)

表9:

2005年12月底止茶园乡第二煤矿保有资源储量汇总表(万t)

煤层

保有经济基础储量

占有资源储量

编码

保有储量

级别

储量

1

122b

21.2

C

48.1

4

122b

28.5

C

31.0

合计

122b

49.7

C

79.1

第二节矿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

一、概况

矿井采用二级提升,主斜井安装一台JT×1200×1000-30B型单筒矿用提升绞车,采用上、下平车场,单钩串车提升,提升容器为U-0.75m3固定式矿车。

绞车配套电动机为JR91~6型绕线式电动机,功率75kw,配用6×19-18.5-155型钢丝绳,绞车最大静张力2500kg,最大静张力差1500kg。

二、主斜井提升系统提升能力核定

1、主斜井井筒长度:

320m;现安装一台JT×1200×1000-30B型单筒矿用提升绞车,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⑴、滚筒直径D=1200mm;

⑵、滚筒宽度B=1000mm;

⑶、平均速度V平=2.0m/s;

⑷、最大静张力Fj=25KN;

⑸、最大静张力差FjC=15KN;

⑹、配用6×19-18.5-155型钢丝绳,钢丝绳直径为18.5mm;每米钢丝绳重1.218kg,全部钢丝破断力总和为19950kg。

⑺、配用JR91~6型电动机,额定功率Ne=75kw,额定转速ne=980r/min

2、提升设备检测时间和结论

该绞车未经检测。

经现场查看,各项安全保护装置完善,运转正常,符合有关规程规范要求;各种运行、维护、检查、事故记录完备。

主斜井提升系统具备核定能力的条件。

3、计算过程及结果

⑴、根据主斜井为混合提升井,按混合井提升能力计算,则提升能力:

A=330×3×(6×3600-TR-D·TQ)/104[(k1·TM/PM)+(k1·R·TG/PG)+(M·TC/PC)]

=330×3×(6×3600-2400-2×3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