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5077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4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测试.docx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测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测试.docx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测试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项是()

A.羹匙(gēng)   萦绕(yíng)   大彻大悟(chè)

B.渺远(miǎo)   两栖(xī)     教学相长(zhǎng)

C.蛮横(hèng)   冗杂(rǒng)   销声匿迹(nì)

D.水洼(wā)    行辈(háng)   戛然而止(jiá)

2.(读文赏句)

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

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

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

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

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

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

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

()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

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

只是别忙,须从容读。

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A.“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的观点。

B.“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

”句中的“它”指的是“书名”。

C.句中括号内可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如果”和“那么”。

D.“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

”句中的“幸福的阅读”和“全新的世界”两个短语的类型不一样。

3.下列词语的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粗拙(zhuō)  赢弱 颠沛流离  屏息凝神(píng)

B.修葺(róng)  彷徨 不其而至  万丈狂澜(lán)

C.忏悔(chàn)  默契 目不窥园  悲天悯人(mǐn)

D.呜咽(yè)    取谛 大庭广众  忍俊不禁(jīng)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母爱浓浓柿子香

李忠元

晚秋时分,我回到家乡看望年老的父母,正赶上柿子成熟。

母亲知道我爱吃柿子,见我风尘仆仆地归来,就挎上小筐,到园里摘柿子。

园子不大,但柿子树却种了六棵,在整个园子里很显眼。

抬眼望去,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恍惚之中灿若星辰。

我伸出手摘下一个,草草地擦了擦,送入口中,甜甜的,很是爽口。

望着母亲摘柿子的身影,我受到极大的触动,顷刻就将自己记忆的闸门打开,悠悠童年里的一切鲜活情境都展现在了眼前。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物质相对匮乏,苹果、鸭梨这些看似普通的水果还很少见,称得上水果的东西,恐怕只有园子里的柿子了。

那时的陕西老家,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菜园,园子里有茄子、辣椒、黄瓜等,但最显眼的还是柿子。

家里的柿子树不算高,长势好的也就两人高,六棵树站成一排,好像一堵墙,成为小院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随着时间的变迁,柿子吸收阳光雨露、日月精华,便慢慢地到了成熟期。

刚到成熟期的柿子虽然也可以吃,但还没有熟透,有些涩口,口感相对有些逊色。

如果心不急,可以等上一段时日,等柿子周身熟透,就到了吃柿子的大好时节。

熟好的柿子口感面而甜,有点起沙,适合生吃。

童年时期那有限的一点柿子却是赖以成长的好东西,如今想来,它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记得母亲曾用一只筐装柿子,挂于高高的房梁之上,清香四溢,充满了诱惑。

但我们只有眼馋的份,却够不着,这只筐子高高在上,只有父母能够掌控。

母亲的用意非常明确,她教我们五个孩子查数,谁查得好,查得多,谁就能得到奖励,奖品当然就是一枚好吃的柿子了。

她教我们读书认字,用她那本四角号码字典,教我们字的读音和笔画。

为了吃柿子,我们哥儿几个努力学习,争取最先吃到装在筐子里的柿子。

就在这样的激励下,我们在未入学时就学着查数、认字,还没上学,就已经认识了不少字,甚至可以磕磕绊绊地读报纸了。

柿子是我童年时期最为喜欢的果品。

它营养丰富,含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它甜腻可口,摆在面前就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冬季吃冻柿,那更是别有一番味道的。

母亲还将柿子制成柿饼、柿干、柿汁蜜、柿脯等,偶尔也加工成糕点和风味小吃。

母亲总像变戏法一样,花样翻新,让我们健健康康地度过了那段有些艰难的岁月。

相比之下,邻居家的孩子就没有我们幸运。

但是,父母很好心,总是拿出自家院子里产的果蔬接济大家,像我一般大的孩子,也都吃过我家的柿子,这曾让我一度引以为豪!

而今,立于自家的园中,望着母亲采摘柿子忙碌的背影,翻起童年的记忆,历历在目,每每回忆起来,还是觉得童年的一切是那么温馨难忘。

我感恩母亲,是她让我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童年,给我很多关爱,在我步入中年了还能让我一饱口福,圆我柿子的未了情缘,丰满充实我的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13日,有改动)

4.文章以“母爱浓浓柿子香”为题,有什么好处?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还没上学,就已经认识了不少字,甚至可以磕磕绊绊地读报纸了。

(2)母亲总像变戏法一样,花样翻新,让我们健健康康地度过了那段有些艰难的岁月。

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抬眼望去,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恍惚之中灿若星辰。

7.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简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8.为什么作者说,童年时期的柿子“如今想来,它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壶口瀑布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

“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其时,正式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

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

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9.10.请根据提示,分别拟写一个小标题。

(1)文章第二段:

______

(2)文章第三至五段:

______

11.12.在文章第二段中,作者调动了哪两种感官描写壶口瀑布?

13.14.赏析下列句子。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2)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15.16.作者写第一次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17.18.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说明。

三、句子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2)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____,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

(晏殊《浣溪沙》)

(6)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7)富贵不能淫,____,____。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8)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____,____。

(9)《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期行________

(2)乃至________

(3)尊君在不________

(4)相委而去________

(5)下车引之________

(6)入门不顾________

21.翻译下列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23.请分别用一两个词语评价文中的人物。

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五、诗歌鉴赏

阅读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5.这首小令中哪个词语最能显示全篇主旨?

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26.“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六、名著阅读

27.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①《再塑生命的人》选自美国作家            的作品《            》。

②《金色花》的作者是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作家、诗人        。

③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了很多童年时期的生活片段,表达了自己的爱憎,请选择下面任意一项,根据相关内容谈谈鲁迅在文中倾注的情感态度。

A.《五猖会》

B.《二十四孝图》

C.《无常》

七、作文

28.请从下面的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

请以“你是我最贴心的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

请将文题“我的成长中有__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字数在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课内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七、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