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472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沂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临沂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临沂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临沂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临沂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沂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临沂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沂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沂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临沂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临沂市2020-2021年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生活中的自来水通常用氯气(Cl2)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H2O=X+HClO。

则X的化学式为

A.H2B.ClHC.HClD.ClO2

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

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3.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4.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B.C.D.

5.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

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

1

6.在下列四种含有氯元素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Cl2B.NaClC.HClOD.KClO3

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8.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锥形瓶中空气的体积为10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mL,装置气密性良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变化

B.瓶底的细沙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集气瓶炸裂

C.红磷熄灭后应该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D.打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一定全部进入锥形瓶中

9.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B.C.D.

10.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

B.用量筒量取蒸馏水

C.在试管中倒入约蒸馏水进行加热

D.用温度计测得水温为

11.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

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2.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

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C34H47NO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

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

B.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

47

C.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D.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

13.关于下列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④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②⑤属于金属元素

C.④⑤均具有稳定结构

D.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

14.下列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的不同粒子

B.②④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

C.图①表示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

D.以上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少量固体B.塞紧橡皮塞C.称量固体D.点燃酒精灯

16.下列关于S+O2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

1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17.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

在硒的一种化合物硒酸钠(Na2SeO4)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3B.+6C.+4D.+7

1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A.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2B.手于生产氮肥的N2

C.用于医疗急救的O2D.用于飞艇的He

19.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20.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放在两只试管内加热。

下列有关放出氧气质量(g)与反应时间(t)关系图象(图中是a纯氯酸钾曲线,b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曲线)其中正确是

A.AB.BC.CD.D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如图所示,为鉴别H2、CO、CH4三种气体,分别把它们的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甲、乙两装置,甲瓶中为浓硫酸,乙瓶中为澄清石灰水。

(浓H2SO4有吸水性)

(1)若甲瓶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乙瓶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则燃烧的气体为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若甲瓶中物质的质量不变,乙瓶中生成白色沉淀,则燃烧的气体为_________,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若甲,乙两瓶中物质的质量都增加,则燃烧的气体为_________;若乙的质量增加2.2g,则甲的质量增加________g。

22.某气体X可能是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解其组成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NaOH溶液用于吸收CO2)。

(1)请根据下表中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推测气体X的组成情况,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气体X的组成

A中液体

B中黑色粉末

C中液体

不浑浊

变成亮红色

不浑浊

_____

不浑浊

变成亮红色

变浑浊

_____

变浑浊

变成亮红色

不浑浊

_____

变浑浊

变成亮红色

变浑浊

_____

(2)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

23.某燃料X在7.2g氧气中燃烧,得到9.2g混合气体(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混合气体的成分。

资料: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②浓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通过混合气体后,A装置增重4.5g,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______.

(2)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3)当观察到______,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称量B、C装置共增重3.3g,根据以上数据可确定燃料X中所含元素及元素质量比为______.

24.化学科学十分重视实证和理性思维。

在课堂学习中,通过选用典型物质进行典型实验,采用实证法进行有关物质化学性质的研究。

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得出一些科学结论。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图中所示的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

据图回答问题

(1)图③中的现象:

铁丝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木炭在图⑤中燃烧与木炭在图④中燃烧剧烈程度_____(选填“不同”或“相同”)。

图⑥的实验目的是_____。

(2)根据上述木炭和铁丝燃烧的实验,你能归纳出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有关。

与燃烧一样,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因此,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使之满足人们的需要。

请举一个生活中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实例:

_____。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在通常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够与水、碱溶液等物质发生反应。

(1)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之前,小聪曾用紫色干燥的石蕊小花做了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结论,各实验的目的或结论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I

II

实验现象

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色

紫色石蕊小花不变色

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色

实验目的和结论

证明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证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小明同学对小聪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其理由是_____。

两位同学讨论后补充做了一个实验,从而证明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

补充实验的操作方法和现象分别是_____和_____。

(2)化学课上,老师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有明显现象,后者无明显现象。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①如图所示,甲的实验现象:

“在水下取出试管口的橡胶塞,试管内液面上升”;乙的实验现象:

“气球慢慢胀大”;丙的实验现象:

“软塑料瓶变瘪”。

小智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使容器内压_____大气压(选填“大于”或“小于”)小慧同学提出了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小慧思考后,对比甲实验装置又补充了一个对比实验,使实验方案更完善。

小慧的补充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

将甲实验中的_____换成_____。

②小慧同学认为还可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我们来帮她完成: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慧第一方案

_____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小慧第二方案

_____(短线上文字说明,不要再选用盐)

_____

(探究收获)通过上述对比实验的探究,同学们总结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要判断反应的发生,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情境来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也可以_____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25.化学小组围绕“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及产物”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究活动。

活动1:

“火星四射”的现象与铁丝含碳量的关系

活动2:

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铁?

资料:

①铁粉是黑色或灰黑色粉末。

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具有磁性。

②铁、四氧化三铁均能溶于稀盐酸

(即:

铁+盐酸→氯化亚铁+氢气;四氧化三铁+盐酸→氯化铁+氯化亚铁+水)

③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

小明质疑小刚用磁铁来检验黑色固体是否含有铁的方案,其理由是③;同学们都认可了下列实验方案:

26.(8分)研究小组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铁的探究活动。

将木炭、氧化铁及试管充分烘干,并将木炭和氧化铁混合均匀、研磨。

取适量上述混合物于试管中,用图1所示的装置加热(试管竖直向上,可使加热时的热量尽少散失)。

【提出问题】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剩余固体X含有哪些成分,质量分别是多少?

【查阅资料】

铁的氧化物被还原时,是从高价铁的氧化物逐级还原成低价铁的氧化物,最后还原成金属铁。

铁的氧化物及其部分性质如下:

为红色固体;和均为黑色固体。

其中,具有很好的磁性,能被磁铁吸引。

三种氧化物均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分别发生如下反应:

Fe2O3+6HCl══2FeCl3+3H₂O

Fe3O4+8HCl══2F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