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6744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ocx

《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ocx

龙源期刊网

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作者:

贾淑花

来源:

《新课程·中旬》2015年第11期

摘要:

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这就是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使得物理实验教学的比例偏小,以至于实验教学并没有受到重视。

然而,实验教学是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并可以行之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将传统单一教学模式转变为实验性教学,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任务,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不二法宝。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科学探究;新课标

在我国中学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各个学校基本还是以课堂教学作为主要教学的形式。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充分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及进取精神。

在物理学习中,实验教学恰好切合新课标的主要精神,但是由于各种实际问题却迟迟没有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很多教师更愿意把探究结果花几分钟告诉学生,剩余的时间用于讲练课后习题,以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

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方法则是,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并提出问题,学生可利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进行实验探究,及自主学习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转变教学观念,倡导实验性教学

教师都是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往往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

逐步过渡为“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多边活动学习模式,这是实施实验教学的第一步。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有效手段与科学的实验探究方法是密不可分的。

和以往填鸭式教学方

法不一样的是实验探究更易被学生接受,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主导,而学生则可以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掌握课堂学习的节奏,以“体验性”教育替代“传授性”教育,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不断巩固和完善新知识,学会依靠并锻炼自己的学习思维,通过实验的方式得到知识结论,更容易被学生所吸收认可,也能更好地得到利用,使之为以后的学习生活

奠基。

二、实验教学的多种方式

要想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并非易事,初中生更偏向于原有的“传授性”教学。

对物理实验甚至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教育工作者可抓好新课标实施的契机,着重增加实验和理论并重的教学方式,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单一实验教学方法。

1.演示实验

它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这与课堂上知识的讲授和实验是分不开的。

实验的演示是学生直观掌握知识的过程,物理现象或者物理过程都可以是演示的重点。

由于时间场地等客观因素,实验教学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实验是由教师演示,学生作为观察者进行探究。

这虽然并不是学生完全作为学习主体,但并不违背新课标的要求。

教师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引导实验

如果教学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一边讲授,学生一边实验,让学生自己去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更有利于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化被动为主动。

3.合作实验教学

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去完成一项实验,并合作得出实验结论。

这是打破传统课堂和教科书的束缚,从实验仪器的选择及操作,实验技巧和技能的探知,到最后的结论总结及分析都要靠学生自己来完成。

合作学习利于学生的观测、探索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的一种辅助形式。

三、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

新课改要求改变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

在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亲自去体验和感受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与实验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学习中在指出别人的错误的同时,对自身能力也是有所提高的。

从单边单向的教学课堂变成多边多向的学习,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理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不再默认自己只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知识的实验探究者,自己完全有能力去自主学习知识。

但是这也面临一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不能一概而论。

老师在此时就是一个引导者,他需要积极践行新课标的因材施教原则,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引导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改变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对于比较困难的章节,教师还是要着重进行引导,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主实验,掌握好学生的接受能力范畴是老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物理实验教学手法无疑是新课标践行下的有效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对于比较抽象和晦涩难懂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自身的能力来解决问题会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满足感,增加其学习的自信,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孟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探析[J].中学物理:

初中版,2015,33(01):

39-40.

[2]] 韩媛媛.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分析[J].中学物理:

初中版,2014,32(12):

67-68.

编辑段丽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