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4473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doc.docx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doc.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doc.docx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doc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

(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

就是: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

“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哀吾生之须臾,”的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

(6)《氓》1、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2、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7)《离骚》1、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表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包含父亲对自己美好期望并给自己取美好名字的句子是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和才能的句子是“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这也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

4、我们可以从《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两个句子看出,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说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

5、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这些句子都表明了诗人自己非常焦虑,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6、兼具“内美”与“修能”的诗人报国尽忠心切,唯恐时不我待: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7、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的句子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8、《离骚》一文中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9、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崇仰真理,当仁不让,有强烈的道德觉醒意识(自我意识)的句子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0、在《离骚》中,表现屈原心忧百姓的句子是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表现屈原誓死追求真理的句子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1、表现作者美好的名字是先人所赐的: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12、作者美好的品格则是自己注重修养的结果: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13、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来写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14、诗人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注:

木兰去皮不死;宿莽经冬不枯。

)15、诗人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的比喻句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16、“内美”“修能”兼备,报国之心可鉴,诗人当仁不让,自荐充当楚国政治(楚王)的引路人: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7、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表明对楚王忠心的句子是: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8、《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然现实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但是诗人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的句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9屈原的诗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的句子: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8)《蜀道难》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

危乎高哉!

”。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那山有多高呢?

不言而喻了!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

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pù)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9)《登高》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8、本诗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10)《琵琶行》1、“嘈嘈切印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描写琵琶声的句子: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1)《锦瑟》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颔联是: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2)《虞美人》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7、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8、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将现实与过去对比来写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0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念奴娇·赤壁怀古》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间灰飞烟灭”,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用刘义隆事典的词句是: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出师表》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不宜妄自菲薄;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哪两句一致?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①诚宜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亲贤臣,远小人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6、哪一句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严明赏罚的句子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8、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醉翁亭记》1、文中,描写“山间之四时”景色的语句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2、《醉翁亭记》中,常用来表示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的语句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语句是: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醉翁亭记》中,描写滁人出游的语句是: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醉翁亭记》中,描写太守宴的语句是: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6、《醉翁亭记》中,描写众宾欢乐的语句是: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7、《醉翁亭记》中,描写太守醉的语句是: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三峡》1、《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的特点的语句的是:

沿溯阻绝。

2、《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特点的语句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三峡》中,描写秋季的特点的语句的是:

林寒涧肃。

4、描写三峡总的特点的语句是: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5、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三峡水流之急之疾的语句是: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曹刿论战》1、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夫大国,难测也。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惧有伏焉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8、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彼竭我盈的时候。

9、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的时候。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