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第一二单元达标巩固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21329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第一二单元达标巩固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统编教材第一二单元达标巩固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统编教材第一二单元达标巩固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统编教材第一二单元达标巩固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统编教材第一二单元达标巩固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第一二单元达标巩固语文试题.docx

《统编教材第一二单元达标巩固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第一二单元达标巩固语文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教材第一二单元达标巩固语文试题.docx

统编教材第一二单元达标巩固语文试题

统编教材第一、二单元达标巩固检测语文试题

(10月初)

一、基础巩固(15分)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采采芣苢 采采:

茂盛的样子

B.薄言掇之掇:

拾取,摘取

C.多博村酤劳苦辛博:

求取

D.赋诗怜汝足精神赋:

吟诵

2.下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B.欲收/新麦/继/陈谷

C.三夜/阴霪/败/场圃

D.多博/村酤/劳苦/辛

3.下列加点的词语存在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三夜阴霪败场圃

B.一竿晴日舞比邻

C.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D.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东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B.“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艺”。

C.“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柳宗元、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

D.苏辙,字子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之兄。

苏轼,字子瞻。

他们的父亲是苏洵。

5.下列对《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两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中的“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之”是代词,代指芣苢。

B.《芣苢》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中只有动词的变化,其他并没有什么不同。

C.《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题目中交代了人物、地点和事件。

D.《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的颔联通过“三夜阴霪”与“一竿晴日”的对比,写出见到晴日的喜悦。

二.诗歌鉴赏(27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 衿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②?

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④,在城阙⑤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选自《诗经·郑风》)

注:

①子衿:

周代读书人的服装。

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

衿,即襟,衣领。

②嗣(yí)音:

传音讯。

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③佩:

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④挑(tiáo)兮达(tà)兮:

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⑤城阙:

城门两边的观楼。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

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B.“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运用了比喻修辞,其含意是:

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C.全诗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

D.全诗不到五十字,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7.诗歌前两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无 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选自《诗经·秦风》)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章是全诗的总领。

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

B.这首诗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

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C.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这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表达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9.《诗经》主要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哪种手法?

其作用是什么?

(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西湖

苏 辙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

 苏辙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颍昌(今河南许昌市东),自号颍滨遗老。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句说游览西湖如梦一般,结尾说古时的贤人在梦中纷纷向“我”走来,前后照应,强调“梦”带来快乐。

B.“归去”一句,是说回到家后什么话也不说,掩挡住屏风就睡下,是前面主要事件游西湖的结局。

C.本诗最后说“无言掩屏卧”,只能与古人为友聊以自慰,表现出诗人饱经政治风霜而隐退多年的孤独、寂寞和无奈之情。

D.本诗结构圆合,以“闭门”始,以“掩屏”终。

语言自然淡泊,意境闲淡,情趣悠远。

11.本诗颔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小说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

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

”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

“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

“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

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

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3老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

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

”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

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

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

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

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

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来。

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

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

他是她的一切。

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

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

“你怎么知道的?

"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

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

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

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

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

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

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

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

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

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

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

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

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

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

”她说,“你好像很焦急。

是吗?

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教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做了铺垫。

C.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

D.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13.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概括。

(6分)

14.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

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

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是、闭关锁国,而是要承前启后、。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来未来的。

以丝绸之路为例,()。

唐代的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南京城,都来一睹其真容。

今天,“一带一路”倡议打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愿景,同样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

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

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的各种文化,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这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

15.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击打着中国传统文化。

B.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C.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打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D.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墨守成规前赴后继万人一心祸福相生

B.抱残守缺继往开来万人空巷相融相生

C.抱残守缺前赴后继万人一心相融相生

D.墨守成规继往开来万人空巷祸福相生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不是一条通商之路,而是一条文化纽带

B.它不仅是一条文化纽带,而且还是一条通商之路

C.它不仅是一条通商之路,而且还是一条文化纽带

D.它不是一条文化纽带,而是一条通商之路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处补充一段话,表达对迟到职工的委婉批评,不超过60个字,(6分)

某工厂召开“先进工作者经验交流会”,会议在下午13:

30开始,会后举行舞会,有个别职工在交流会快要结束时才到会,显然只想来参加舞会。

大会主持人在会议总结时一本正经地说“”台下顿时充满了愉快的笑声,那些迟到者也难为情地笑了。

19.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20个字。

(5分)

13年前,正在新加坡科学院数据存储研究院从事信息存储的施路平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大胆设想在今天不仅成为现实,还登上了8月1日发表的《自然》封面。

当下最热的话题,人工智能无疑是其中之一。

要想抓住发展人工智能的机遇,必须在核心心芯片上做到自主可控。

近日,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教授施路平团队研发了一款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有望促进人工通用智能发展。

“该芯片是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实现了中国在芯片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自然》论文零的突破。

”谈及该成果,团队成员充满骄傲。

 

参考答案:

1.D解析 “赋诗”意为作诗。

2.D解析 正确断句为:

多博/村酤/劳/苦辛。

3.A解析 “败”为使动用法,其余三项均无活用现象。

4.C解析 A项“东周”应为“西周”。

B项“六艺”应为“六义”。

D项“之兄”应为“之弟”。

5.A解析 “之”也是助词,无实义。

6.B解析 “运用了比喻修辞”错,应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7.

(1)特点:

前两章句型重复,字面大体相同,只是在关键处变换了几个词语——“子衿”和“子佩”,“我心”和“我思”,“不嗣音”和“不来”。

(2)作用:

①内容上,“我心”和“我思”的变换显示了女主人公思念情感的不断深入,“不嗣音”和“不来”的变换写出了恋人既全无音讯,又不见踪影。

②情感上,女主人公反复咏唱,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之假设与“子宁”之反问对举,情感在回旋中渐次加强,可以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③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8.C “这说明百姓们从军时……的感情”分析有误,这首诗表现的是百姓宁可“同袍”“同泽”“同裳”也要奔赴战场,共同杀敌,誓死卫国的精神。

9.主要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

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10. A解析 “‘梦’带来快乐”分析有误,应该是“表现诗人的孤寂”。

11. 颔联运用侧面烘托,通过描述颍昌市民和鱼鸟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从侧面凸显出诗人多年深居简出的生活;运用拟人、对偶,写百姓问讯和鱼鸟惊猜,说明人已陌生,物亦惊猜,表意深刻,形象生动。

12.C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

A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错。

B项,不委婉。

D项,“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有误。

13.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

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14.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

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

更加真实;

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15.D解析:

句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第一处是“借助……取得的”结构混乱,应该是“是靠……取得的”或者“借助……”;第二处是“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搭配不当,应该改为“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16.B解析:

抱残守缺:

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

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墨守成规:

指思想保守,守着老矩不肯改变。

句子中对应着“中国文化”,强调的应该“陈旧的”,而没有强调“老规矩”,所以这里应该用“抱残守缺”。

继往开来:

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前赴后继:

前面的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

形容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奋勇向前。

根据文意,“继往开来”符合语境。

万人空巷:

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使用正确。

万人一心:

指一万人一条心,众人团结一致。

不符合语境。

相融相生:

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祸福相生:

指福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根据文意,“相融相生”符合文意。

17.C解析:

根据史实可知,丝绸之路本来就是古代通商之路,所以“通商之路”应该在前面。

而“文化纽带”作为丝绸之路的又一功能,是在“通商之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通商之路”和“文化纽带”是递进关系,应该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而且……”,“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故选C。

18.很多同志都能积极参加交流会,甚至有的同志在交流会快要结束时还不辞辛苦地赶到会场,这种精神的确让人感动。

19.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压缩语段,要抓住语段中的关键信息。

这个材料主要由三个段落组成。

第一段交代人物及事件;第二段交代取得的科技成果;第三段介绍芯片取得重大进展的意义。

主要信息集中在第二段最后一句,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符合字数要求即可。

答案:

“天机芯”有望促进人工通用智能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