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综合布线系统建设方案v5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1550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3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校园综合布线系统建设方案v5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智慧校园综合布线系统建设方案v5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智慧校园综合布线系统建设方案v5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智慧校园综合布线系统建设方案v5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智慧校园综合布线系统建设方案v5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校园综合布线系统建设方案v50.docx

《智慧校园综合布线系统建设方案v5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校园综合布线系统建设方案v50.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慧校园综合布线系统建设方案v50.docx

智慧校园综合布线系统建设方案v50

智慧校园

综合布线系统建设方案

 

山东建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5年2月

 

 

第一章设计目标

1.1设计目标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是计算机网络的线路基础。

它使语音与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

结构化布线设计应该满足以下目标。

1、满足要求,兼顾发展。

布线设计必须能够满足学校各楼宇、实验室、图书馆等的主要业务需求,并能兼顾未来的发展需要。

2、易于扩展,预留空间。

符合当前和以后的信息传输需要,保证较好的扩展性和足够的升级空间。

3、遵从标准,采用星型布线系统。

设计遵从国际(ISO/IEC11801)标准和工信部、住建部标准,布线系统采用国际标准建议的星型拓扑结构。

4、高质传输,适应面广。

布线系统应该能够支持语音、数据等综合信息的高质量传输,并能适应各种不同类型、厂商的电脑及网络产品的需要。

5、统一出口,线路规范。

布线系统的信息出口采用国际标准的RJ-45插座,以统一的线路规格和设备接口,使任意信息点都能接插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网络终端、电话机、传真机等,以支持话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信息的传输。

6、预备互连、国际接轨。

布线系统符合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的要求,以便与国内国际其他网络互联。

1.2设计原则

(1)性价比原则

选择的线缆、接插件、其他设备应具有良好的物理和电气性能,而且价格适中。

(2)实用性原则

设计、选择的系统应满足用户在现在和未来10至15年内对通信线路的要求。

(3)灵活性原则

做到信息口设备合理,可即插即用。

(4)扩充性原则

尽可能采用易于扩展的结构和接插件。

(5)易管理原则

便于管理,有统一标识,方便配线、跳线。

1.3设计依据及标准

(1)相关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

(2)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部门认定的工程设计资料、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3)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规程、规范及相关行业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DB31/294-2003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7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20815-20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DGJ32/D01-2003)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规范》DB32/366-1999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工程》DB32/365-1999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建筑通信布线系统标准》EIA/TIA568-B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200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其他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

(4)相关部门的批复文件。

 

第二章详细设计

2.1工程概况

遵义师范学院规划在校生规模为27000人。

其中北校区903亩,规划在校生15000人,校舍建筑面积42.5185万平方米;南校区1097亩,规划在校生12000人,校舍建筑面积73.763万平方米(含教工住宅和附属实验学院建筑面积)。

2.2设计范围

本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校园网络(GPON)、数据中心、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车辆出入管理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周界防御系统)、有线电视接收系统、校园数字广播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无线局域网系统、能耗监控系统、一卡通系统、公共信息显示系统、机房工程等。

2.3单体楼布线方案

1、工学院

工学院建筑层数为6层,其中地上5层,地下1层。

建筑高度为22.05米,耐火级为二级,属多层建筑。

主要功能为教室、实训室、办公室、教研室、微机室、值班室、教师休息室等。

负一层一个弱电井,位于金工实训中心旁边,地上每层两个弱电井,分别位于西侧交流平台的西北角和东侧交流平台的东北角,其中没有电源插座,视频监控NVR设在一层主出入口的值班室内。

进线间设在负一层弱电井内,BD放在进线间内,FD设置在一、三、五层的两个弱电井内。

本工程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无线局域网系统、多媒体系统预留、能源管理系统。

1.1视频监控系统

本系统采用基于IP的数字监控系统,摄像机均采用IP摄像机。

所有数据通过校园GPON网络传至学校总监控中心(图书馆负一层消防控制室),并在各建筑监控中心设立分监控室,数据二级存储。

1.1.1本工程分监控室设置在一层值班室,管理本建筑摄像机,同时设置二级存储,采用NVR存储模式,每台NVR具有32通道,AC220V供电,就近取电,机柜落地安装;二级存储与数据中心存储采用同步存储模式,同时二级存储具有向数据中心存储断点续传的功能。

二级存储时间为7天,集中存储时间为30天。

1.1.2主出入口设置球型机(光学变焦4倍,4寸),吊装;出入口外设置宽动态红外半球(2.8mm1/3寸CMOS)吸顶安装;走廊设置红外半球(6mm1/3寸CMOS),吸顶安装;楼梯间设置红外半球(2.8mm1/3寸CMOS),吸顶安装;首层四周有窗户处设置室外型红外一体机(6mm1/3寸CMOS),壁装。

1.1.3红外一体机、红外半球采用带POE功能的交换机供电,球机采用直流24V电源单独供电,交流220V由弱电间内弱电配电箱引出。

1.1.4视频信号传输采用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传输干线利用综合布线系统2根单模12芯光纤传输至本工程弱电机房内,并通过光纤引至校园一级监控中心,缆线敷设方式采用桥架或穿镀锌钢管敷设。

球机电源线采用RVV3×1.5由本层弱电井内弱电配电箱内引出,单独穿管沿弱电桥架敷设至摄像机。

1.2综合布线系统

本工程综合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组成。

1.2.1信息点设置:

值班室设置两组双口信息插座,独立办公室按60㎡(含)以下6组信息点考虑(数据+语音),该面积以上根据需要适量增加;实训室设置4个双口信息插座;教研室设置2组双口信息插座。

会议室设置2组双口信息插座;教室设置4组双口信息插座。

1.2.2工作区子系统:

语音和信息插座模块(包含语音、数据)均采用六类双孔信息插座模块,信息插座模块配置有防尘盖,兼容RJ45和RJ11跳线连接插头。

信息插座安装于墙面、立柱或地板上,通过跳线连接各处的终端设备。

室内ONT(光网络终端)距地0.3米暗装,靠近电源插座。

1.2.3水平子系统:

本工程水平线缆采用单模2芯软皮光纤,由各弱电井内综合布线机柜引出,先沿弱电桥架敷设,再穿KBG钢管沿吊顶、墙内暗敷设至各工作区ONT(光网络终端)。

1.2.4管理间子系统:

管理间子系统由ONU(光网络单元)、管理间配线设备及设备缆线、跳线及其他弱电设备等组成。

管理间(即平面所示:

弱电井/间)内楼层区域配线架(FD),是各楼层/区域的布线分支管理机构,连接主干光缆及水平光纤的配线。

本工程内每层管理间管理各自楼层的水平光缆及上连主干光缆的配线。

管理间中,端接数据点(视频监控、一卡通)的配线架采用RJ45模块式配线架,采用24口带POE供电的ONU(光网络单元)、光纤互连装置、ONU及配线架及各类跳线均安装在19英寸标准机箱内。

1.2.5垂直区子系统:

垂直区子系统应由设备间至管理间的干线光缆、设备光缆和跳线组成。

1.2.6设备间:

本工程设备间设置在负一层弱电间。

基础网络、视频监控分别由图书馆信息中心机房走专线埋地引至负一层弱电间,设备间所有设备主要采用机柜安装方式,即配线架、理线器,光纤配线架和网络设备皆安放在19英寸标准机柜内。

1.2.7由图书馆中心机房OLT(光网络局端)引光缆至工学院负一层弱电间,经光纤配线架至每层弱电井分光器分光。

基础网络、视频监控、一卡通进线分别为2根单模24芯光纤、2根单模12芯光纤、2根单模12芯光纤穿4×SC100进入单体楼,经桥架进弱电间。

1.3无线局域网系统

1.3.1在本建筑内设置无线局域网系统,采用集中管理的瘦AP解决方案,所有AP由无线控制器统一管理,实现无线网络的室内无缝覆盖。

1.3.2室内AP控制器,吸顶安装,支持POE供电,1分8双频天线,布设间隔不超过30m,支持多个SSID,传输速率不低于60Mbps。

1.3.3数据传输利用综合布线系统实现,与综合布线共用ONU(光网络单元),采用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传输沿桥架或穿管暗敷至AP点。

1.4多媒体系统预留

1.4.1教室讲台内侧地面预留接线箱并预埋管线至教室内强电配电箱。

1.4.2接线箱预埋管线至教室顶部并预留接线盒若干个(投影仪接线盒、教室音箱接线盒),接线箱距黑板1.2m,距教室外侧墙2.2m,随讲台施工时再定。

1.5能源管理系统

1.5.1系统由管理中心计算机、采集器和户表终端组成。

管理中心计算机与数据采集器的通讯通过综合布线系统的六类布线系统实现,采集器与户表终端通讯通过标准RS485通讯线实现远距离的数据传输。

校园能源管理中心位置待定。

1.5.2电表计量:

根据强电设计,工学院所用电表共计26块,所有电表共用1台数据采集器,采集器设在1层B区弱电井。

由采集器引出通讯线RVVSP2×0.75沿弱电桥架、穿管暗敷设至各电表。

1.5.3水表计量:

根据给排水设计,室外共有水表4块,与电表合用设在一层B区弱电井内的数据采集器。

水表与数据采集器之间通讯线缆型号及敷设方法同电表。

1.6弱电防雷防浪涌系统

1.6.1本工程采用强弱电共用接地系统,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弱电系统工作接地、交流电流安全接地均采用一点接地方式。

1.6.2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弱电系统引入端,设过电压保护装置。

室外摄像机及其入户线路金属管应做可靠接地。

1.6.3在弱电间或弱电井内利用40×4的镀锌扁钢沿墙明敷,引至各楼层弱电等电位联结箱,并与底层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MEB可靠联结。

本工程中各层所有不带电的弱电金属桥架,金属管和箱(盒)均应采取等电位联结.

1.7其它

1.7.1在施工中如遇管线过长,需按规范加中间过路盒.

1.7.2电缆、光缆进建筑物做法见05×1012,电气管线穿越伸缩缝时的做法、电缆桥架穿越伸缩缝时应做软接处理,做法见有关图集.

1.7.3弱电竖井及吊顶内的电缆桥架或线槽除施工图中已注明尺寸外,可视现场情况制作.凡与其它工种管线有相交处,可改道敷设.

1.7.4电气施工应与其他工种密切配合,切实做好预埋预设工作。

所有强弱电线路的保护管、桥架穿越墙体,楼板,防火分区的预留洞在设备安装完毕后,其空隙应采用防火材料填塞密实,以满足消防要求.

1.7.5弱电桥架全长应不少于两处接地,宜分别设置在首端和末端。

1.7.6本设计未尽之处应按照国家规范标准执行,施工及验收应以<<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篇章为标准。

2、理学院

本工程为遵义师范学院新蒲校区-A-3(理学院),总建筑面积13433.4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9965.8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3467.61平方米。

建筑层数地下1层/地上5层。

建筑高度为21.75米,耐火级为二级,属多层建筑。

主要功能为教室、教研室、办公室、教师休息室、值班室。

本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无线局域网系统、多媒体系统预留、一卡通系统、能源管理系统。

2.1视频监控系统

本系统采用基于IP的数字监控系统,摄像机均采用IP摄像机。

所有数据通过校园GPON网络传至学校监控中心,并在各建筑监控中心设立分监控室,数据二级存储。

2.1.1本工程分监控室设置在一层电设备房,管理本建筑摄像机,同时设置二级存储,采用NVR存储模式,每台NVR具有32通道,AC220V供电,就近取电,机柜落地安装;二级存储与数据中心存储采用同步存储模式,同时二级存储具有向数据中心存储断点续传的功能。

2.1.2出入口设置宽动态红外半球(2.8mm1/3寸CMOS)吸顶安装;主出入口外设置球型机(光学变焦4倍,4寸),吊装;走廊设置红外半球(6mm1/3寸CMOS),吸顶安装;楼梯间设置红外半球(2.8mm1/3寸CMOS),吸顶安装;首层四周有窗户处设置室外型红外一体机(6mm1/3寸CMOS),壁装。

2.1.3红外一体机、红外半球采用带POE功能的光网络单元供电,球机采用直流24V电源单独供电,交流220V由弱电间内弱电配电箱引出。

2.1.4视频信号传输采用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传输干线利用综合布线系统4×8芯光纤+2×12芯光纤传输至本工程弱电机房内,并通过光纤引至校园一级监控中心,缆线敷设方式采用桥架或穿镀锌钢管敷设。

球机电源线采用RVV3×1.5由本层弱电井内弱电配电箱内引出,单独穿管沿弱电桥架敷设至摄像机。

2.2综合布线系统

本工程综合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组成。

2.2.1信息点设置:

教研室、办公室设置2组双口信息插座、2个双口信息插座;实验室内设置预留机柜;教室在前后远离门侧各放置1组双口信息插座;视频监控信息点从相应弱电间光网络单元引出。

2.2.2工作区子系统:

语音和信息插座模块(包含语音、数据)均采用六类双孔信息插座模块,信息插座模块配置有防尘盖,兼容RJ45和RJ11跳线连接插头。

信息插座安装于墙面、立柱或地板上,通过跳线连接各处的终端设备。

室内ONT(光网络终端)距地0.3米暗装,靠近电源插座。

2.2.3水平子系统:

本工程水平线缆采用单模2芯软皮光纤,由各弱电井内综合布线机柜引出,先沿弱电桥架敷设,再穿KBG钢管沿吊顶、墙内暗敷设至各工作区ONT(光网络终端)。

2.2.4管理间子系统:

管理间子系统由ONU(光网络单元)、管理间配线设备及设备缆线、跳线及其他弱电设备等组成。

管理间(即平面所示:

弱电井/间)内楼层区域配线架(FD),是各楼层/区域的布线分支管理机构,连接主干光缆及水平光纤的配线。

本工程内每层管理间管理各自楼层的水平光缆及上连主干光缆的配线。

管理间中,端接数据点的配线架采用RJ45模块式配线架,以方便与网络设备的跳接,采用24口带POE供电的ONU(光网络单元)、光纤互连装置、ONU及配线架及各类跳线均安装在19英寸标准机箱内。

2.2.5垂直区子系统:

垂直区子系统应由设备间至管理间的干线光缆、设备光缆和跳线组成。

2.2.6设备间:

本工程设备间设置在负一层电设备房(作为弱电间),强弱电共用。

基础网络、一卡通、视频监控分别由图书馆信息中心机房走专线埋地引至一层电气间,设备间所有设备主要采用机柜安装方式,即配线架、理线器,光纤配线架和网络设备皆安放在19英寸标准机柜内。

2.2.7由图书馆中心机房OLT(光网络局端)引光缆至理学院负一层弱电间,经光纤配线架至每层弱电井分光器分光。

2.3无线局域网系统

2.3.1本工程无线局域网系统,采用集中管理的瘦AP解决方案,所有AP由无线控制器统一管理,实现无线网络的室内无缝覆盖。

2.3.2室内AP控制器,吸顶安装,支持POE供电,双频单天线,布设间隔不超过30m,支持多个SSID,传输速率不低于60Mbps。

2.3.3数据传输利用综合布线系统实现,与综合布线共用光网络单元,采用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传输沿桥架或穿管暗敷至AP点。

2.4多媒体系统预留

2.4.1教室讲台内侧地面预留接线箱并预埋管线至教室内强电配电箱。

2.4.2接线箱预埋管线至教室顶部并预留接线盒若干个(投影仪接线盒、教室音箱接线盒),接线箱距黑板1.2m,距教室外侧墙2.2m,随讲台施工时再定。

2.5一卡通系统

2.5.1本工程仅考虑一卡通终端在本建筑物内的布置。

系统采用TCP/IP通讯方式,数据传输利用综合布线系统实现,使用独立的ONU(光网络单元),采用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沿桥架或穿管暗配至一卡通信息点,应用系统包括圈存机、现金存款机、水电缴费机等子系统。

2.5.2在校园一卡通管理中心设置管理主机,作为一卡通发卡和管理的中心机构。

2.5.3一卡通终端设备供电采用单独回路,并在一层弱电间前端设置UPS电源,UPS电源根据挂载终端数量确定参数。

2.6能源管理系统

2.6.1系统由管理中心计算机、采集器和户表终端组成。

管理中心计算机与数据采集器的通讯通过综合布线系统的六类布线系统实现,采集器与户表终端通讯通过标准RS485通讯线实现远距离的数据传输。

校园能源管理中心位置待定。

2.6.2电表计量:

根据强电设计,理学院所用电表共计22块,所有电表共用1台数据采集器,采集器设在1层弱电间。

由采集器引出通讯线RVVSP2×0.75沿弱电桥架、穿管暗敷设至各电表。

2.6.3水表计量:

根据给排水设计,室外共有水表1块,与电表合用设在一层弱电间内的数据采集器。

水表与数据采集器之间通讯线缆型号及敷设方法同电表。

2.7弱电防雷防浪涌系统

2.7.1本工程采用强弱电共用接地系统,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弱电系统工作接地、交流电流安全接地均采用一点接地方式。

2.7.2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弱电系统引入端,设过电压保护装置。

室外摄像机及其入户线路金属管应做可靠接地。

2.7.3在弱电间或弱电井内利用40×4的镀锌扁钢沿墙明敷,引至各楼层弱电等电位联结箱,并与底层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MEB可靠联结。

本工程中各层所有不带电的弱电金属桥架,金属管和箱(盒)均应采取等电位联结.

2.8其它

2.8.1在施工中如遇管线过长,需按规范加中间过路盒.

2.8.2电缆、光缆进建筑物做法见05×1012,电气管线穿越伸缩缝时的做法、电缆桥架穿越伸缩缝时应做软接处理,做法见有关图集.

2.8.3弱电竖井及吊顶内的电缆桥架或线槽除图中已注明尺寸外,可视现场情况制作.凡与其它工种管线有相交处,可改道敷设.

2.8.4电气施工应与其他工种密切配合,切实做好预埋预设工作。

所有强弱电线路的保护管、桥架穿越墙体,楼板,防火分区的预留洞在设备安装完毕后,其空隙应采用防火材料填塞密实,以满足消防要求.

2.8.5弱电桥架全长应不少于两处接地,宜分别设置在首端和末端。

2.8.6本设计未尽之处应按照国家规范标准执行,施工及验收应以<<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篇章为标准。

3、文学院

本工程为遵义师范学院(遵义大学)新蒲校区A-2(文学院),地上共5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21.7米,总面积约20984平方米。

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楼板为蜂槽楼板.负一层为车库属于I类停车库。

地上5层为教学用房。

建筑分类属于多层民用建筑.

本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无线局域网系统、多媒体系统预留、能源管理系统。

3.1视频监控系统

本系统采用基于IP的数字监控系统,摄像机均采用IP摄像机。

所有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至学校监控中心,并在各建筑监控中心设立分监控室、数据二级存储。

3.1.1本工程分监控室设置在一层值班室,管理本建筑摄像机,同时设置二级存储,采用NVR存储模式,每台NVR具有32通道,AC220V供电,就近取电,机柜落地安装;二级存储与数据中心存储采用同步存储模式,同时二级存储具有向数据中心存储断点续传的功能。

3.1.2出入口设置宽动态红外半球(2.8mm1/3寸CMOS)吸顶安装;主出入口外设置球型机(光学变焦4倍,4寸),吊装;走廊设置红外半球(6mm1/3寸CMOS),吸顶安装;楼梯间设置红外半球(2.8mm1/3寸CMOS),吸顶安装;电梯轿厢安装电梯专用半球摄像机(4mm,1/3CMOS),吸顶安装;首层四周有窗户处设置室外型红外一体机(6mm1/3寸CMOS),壁装。

3.1.3红外一体机、红外半球采用带POE功能的光网络单元供电,球机采用直流24V电源单独供电,交流220V由弱电间内弱电配电箱引出。

3.1.4视频信号传输采用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传输干线利用综合布线系统4×单模8芯光纤+2×单模16芯传输至本工程弱电机房内,并通过光纤引至校园一级监控中心,缆线敷设方式采用桥架或穿镀锌钢管敷设。

球机电源线采用RVV3×1.5由本层弱电井内弱电配电箱内引出,单独穿管沿弱电桥架敷设至摄像机。

3.2综合布线系统

本工程综合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组成。

3.2.1信息点设置:

值班室设置两组双口信息插座,独立办公室按60㎡(含)以下4个双口信息插座、2个双口信息插座,该面积以上根据需要适量增加;会议室在前后远离门侧各放置1组双口信息插座;教室在前侧放置2组双口信息插座;视频监控信息点从相应弱电间光网络单元引出。

3.2.2工作区子系统:

语音和信息插座模块(包含语音、数据)均采用六类双孔信息插座模块,信息插座模块配置有防尘盖,兼容RJ45和RJ11跳线连接插头。

信息插座安装于墙面、立柱或地板上,通过跳线连接各处的终端设备。

室内ONT(光网络终端)距地0.3米暗装,靠近电源插座。

3.2.3水平子系统:

本工程水平线缆采用单模2芯软皮光纤,由各弱电井内综合布线机柜引出,先沿弱电桥架敷设,再穿KBG钢管沿吊顶、墙内暗敷设至各工作区ONT(光网络终端)。

3.2.4管理间子系统:

管理间子系统由ONU(光网络单元)、管理间配线设备及设备缆线、跳线及其他弱电设备等组成。

管理间(即平面所示:

弱电井/间)内楼层区域配线架(FD),是各楼层/区域的布线分支管理机构,连接主干光缆及水平光纤的配线。

本工程内每层管理间管理各自楼层的水平光缆及上连主干光缆的配线。

管理间中,端接数据点的配线架采用RJ45模块式配线架,以方便与网络设备的跳接,采用24口带POE供电的ONU(光网络单元)、光纤互连装置、ONU及配线架及各类跳线均安装在19英寸标准机箱内。

3.2.5垂直区子系统:

垂直区子系统应由设备间至管理间的干线光缆、设备光缆和跳线组成。

3.2.6设备间:

本工程设备间设置在一层弱电间,基础网络、一卡通、视频监控分别由图书馆信息中心机房走专线埋地引至一层电气间,设备间所有设备主要采用机柜安装方式,即配线架、理线器,光纤配线架和网络设备皆安放在19英寸标准机柜内。

3.2.7由图书馆中心机房OLT(光网络局端)引光缆至文学院一层弱电间,经光纤配线架至每层弱电井分光器分光。

3.3无线局域网系统

3.3.1本工程无线局域网系统,采用集中管理的瘦AP解决方案,所有AP由无线控制器统一管理,实现无线网络的室内无缝覆盖。

3.3.2室内AP控制器,吸顶安装,支持POE供电,双频单天线,布设间隔不超过30m,支持多个SSID,传输速率不低于60Mbps。

3.3.3数据传输利用综合布线系统实现,与综合布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