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1202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

二○一一年六月

目录

一、“十一五”广东省渔业发展主要成就-1-

(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渔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

(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渔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2-

(三)科技进步取得突破,渔业技术支撑保障强化-2-

(四)资源养护全面加强,渔业持续发展能力提升-3-

(五)监管体系逐步健全,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3-

(六)渔政执法得到加强,渔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3-

(七)惠渔措施不断强化,渔民生活质量日趋改善-4-

二、“十二五”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面临的形势-4-

(一)有利条件-4-

(二)制约因素-6-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7-

(一)指导思想-7-

(二)基本原则-7-

(三)发展目标-8-

四、区域布局-9-

(一)珠三角地区重点发展都市型渔业-9-

(二)东西两翼重点发展集约型渔业-10-

(三)粤北山区重点发展生态型渔业-11-

五、主要任务-11-

(一)发展健康的水产养殖业-11-

(二)发展可持续的海洋捕捞业-12-

(三)发展先进的水产品加工业-13-

(四)发展现代水产物流业-13-

(五)发展特色休闲渔业-14-

(六)发展竞争力强的外向型渔业-15-

(七)建设现代渔业科技支撑体系-16-

(八)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17-

(九)建设渔业防灾减灾体系-18-

(十)建设渔民民生保障体系-19-

六、重点工程-20-

(一)水产良种推进工程-20-

(二)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20-

(三)工厂化水产养殖工程-21-

(四)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园建设工程-21-

(五)南珠振兴工程-21-

(六)渔船改造升级与远洋船队建设工程-22-

(七)水产品加工和物流基地建设工程-22-

(八)标准渔港建设工程-22-

(九)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程-22-

(十)渔民安居工程-23-

七、保障措施-23-

(一)加大支渔惠渔政策力度,创新现代渔业投入机制-23-

(二)推进渔业执法体系建设,增强现代渔业管理能力-23-

(三)创新经营体制机制,提升现代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24-

(四)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24-

附件:

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24-

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广东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现代渔业建设的重要时期。

为明确“十二五”时期我省渔业的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促进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广东省渔业发展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省委、省政府对现代渔业建设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全省第六次海洋工作会议、全省现代渔业工作会议和全省淡水渔业工作会议,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省渔业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渔业经济建设,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科技兴渔、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和依法治渔等战略,转变增长方式,落实支渔惠渔政策,实现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各项渔业经济指标继续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广东省渔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渔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考验,渔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渔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10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660亿元,比2005年增长63%,年均递增10.3%;渔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近20%,成为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水产总产量达到729.3万吨,水产养殖产量多年来居全国首位;水产品出口量达到45万吨,出口额达到20亿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45.8%和36.2%,占到了全省农产品出口份额的1/3;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77元,比2005年增长36.7%。

(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渔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适应国际海洋渔业发展的新趋势,把发展“深蓝渔业”作为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的战略重点,建立了一批以深水网箱养殖为主的“海上产业园”,深水网箱养殖规模、养殖产量已分别占全国的14.69%和4.74%。

渔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近海捕捞强度得到有效控制,养殖与捕捞的产量比例由2005年的73︰27转变为2010年的77︰23。

以培育发展渔业龙头企业和建设出口加工基地为抓手,加快发展渔业二、三产业,推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2010年渔业二、三产业产值分别达到327亿元和608亿元,年均递增7.7%和12.1%,远快于第一产业6.8%的增长速度,二三产业比重由2005年47%提高到56%。

(三)科技进步取得突破,渔业技术支撑保障强化

坚持实施“科技兴渔”战略,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对虾、石斑鱼、军曹鱼、罗非鱼品种选育研究走在全国前列。

突破了一批影响渔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渔业科技创新成果,“十一五”期间全省渔业科技项目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共57项。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建立了6个拥有前沿技术的省级渔业重点试验室,7个区域性水产试验中心。

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完善,每年有超过5000名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免费接受技术培训。

高标准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培育科技示范户4400户,辐射带动7.9万余户。

(四)资源养护全面加强,渔业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贯彻实施《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在全省组织开展以海洋、江河和湖泊为重点的大规模统一增殖放流活动。

率先设立“休渔放生节”,进一步完善禁渔休渔制度。

开展大规模人工鱼礁建设,改善渔业生态环境。

建成海洋与渔业类型保护区100个,渔业保护区数量、面积和保护品种均居全国首位。

完善工程建设项目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促进了全省水生生物种群资源的恢复和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五)监管体系逐步健全,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

率先在全国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试点,建立了企业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和政府的监管平台。

出台《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工作规范》,从制度上和源头上控制水产品质量安全。

通过制定省级渔业地方标准和建设渔业标准化示范区,初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渔业标准体系。

率先在全国实施执业渔医试点,建立了一批市、县水生动物防疫实验室和生产第一线的鱼病诊所,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体系不断完善,全省水产品药物残留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

(六)渔政执法得到加强,渔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率先在实行海洋与渔业统一综合执法改革,有效增强了执法队伍整体战斗力和行政执法效率。

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渔业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养殖水域滩涂确权发证、捕捞许可、种苗生产许可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积极参与国家护渔维权巡航行动。

建立粤港地区联合打击非法捕捞合作机制,加强了粤闽交界水域联合执法管理。

严格执行南海伏季休渔制度,严厉打击了电炸毒鱼等严重破坏资源的违法行为。

推行渔船IC卡管理试点建设,用科技手段提高了渔船管理水平。

(七)惠渔措施不断强化,渔民生活质量日趋改善

坚持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广大渔民,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工作理念,有效改善了渔民民生。

认真落实国家渔用柴油补贴政策,保证了渔民生产的正常运作。

大力实施沿海渔民转产转业,自2004年实施沿海渔民转产转业议案以来,全省财政共安排用于扶持沿海渔民转产转业资金达5亿多元,安排建设渔民安居工程3005户,安排扶持渔业产业发展项目280多个,培训渔民近2万人,直接和间接带动渔民就业2万多人。

政策性渔业保险迈入新阶段,累计为全省出事渔民、渔船支付互助补偿金1343万元。

建立了渔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险制度,渔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二、“十二五”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有利条件

广东列为全国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为渔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010年,国家发改委把“高度重视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列为地区经济发展八大重点工作之一,开发海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

广东作为全国大陆海岸线最长的省份,辖下海域面积达到42万平方公里,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在国家的海洋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国务院同意将广东列入全国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必将促进广东沿海海洋渔业、海洋生物产业的新一轮大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为渔业的改革发展创造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把珠三角地区定位为“探索科学发展的试验区”,“赋予珠三角地区发展更大的自主权”,这为珠三角地区加快渔业的制度创新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纲要》提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蔬菜、水产和畜禽等鲜活农产品基地建设;鼓励资金技术优势企业到东盟国家开展水产品养殖加工等方面的合作,这些都为珠三角地区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通过珠三角先行先试,为全省渔业的改革发展探索经验。

广东实施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发展战略,为现代渔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广东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将是广东“三农”政策的基本取向。

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发展目标,力争经过五至十年努力,把广东省建设成为国内现代农业强省。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农业强省是“十二五”时期广东农村经济工作的主题。

渔业作为广东农业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广东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渔业的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离不开现代渔业。

随着建设农业强省的深入推进,现代渔业的发展也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十二五”是广东现代渔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期。

倡导低碳经济的时代潮流,为渔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低碳经济是时代发展潮流,渔业具有的生物碳汇功能和净化环境功能,对发展低碳经济有着重要意义和产业潜力。

随着国家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越来越强。

水生动物具有饲料转换率高、养殖占地少、资源可再生等优势,渔业产业发展需求将越来越大。

(二)制约因素

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尽管广东实施了“捕捞零增长”、“伏季休渔”和扶持远洋渔业发展等政策,但捕捞强度仍居高不下。

捕捞作业方式粗放,有害渔具、渔法的大量使用,导致渔业资源过度利用,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未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工业发展也导致水域被占用、被污染。

近年广东沿江、沿海渔业污染事件和赤潮时有发生,水域环境恶化的状况未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渔业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将成为制约全省现代渔业发展的瓶颈。

渔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虽然近几年广东加大了渔港建设、渔塘整治、渔船改造等投入,但是渔业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

广东作为台风多发省份,但渔港建设滞后,防灾减灾能力不强;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全省淤积老化的低产鱼塘占了总面积的52%;渔船老旧,装备落后,难以满足远洋渔业发展需要;渔政设施、安全救助设施等渔业发展的支撑保障基础依然薄弱,制约了广东现代渔业的发展。

渔业竞争力有待提高。

广东渔业生产大多数仍是以家庭经营为主体,有规模和实力的龙头企业还比较少,缺乏竞争力强的水产品品牌,渔业产业化经营仍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

家庭分散经营规模小,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低,制约了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的推广应用。

渔业精深加工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滞后,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尚未完整构建。

广东渔业经济发展未能从根本上由数量的增长向质量的提高转变,近几年虽然水产品总产量持续增长,但渔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改善渔民民生任务艰巨。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传统的渔业生产空间日益紧缩,而渔民整体素质不高,面临着与发展现代渔业要求不相适应,与转产转业要求不相适应的双重压力,改善渔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渔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

渔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部分地方渔民没有纳入城镇或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处于完全没有社会保障覆盖的状态。

改善渔民民生的体制机制需要继续完善。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战略目标,以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为主攻方向,始终把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渔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着力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加快建立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着力保护渔业生态环境,加快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改善渔民民生,加快建设和谐渔区;着力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现代渔业发展水平,促进广东由“渔业大省”向“现代渔业强省”转变,努力争当全国现代渔业发展的排头兵。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全面落实支渔惠渔政策,让渔民分享渔业改革发展的成果,提高渔民的生活水平;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坚持科学发展、保护环境。

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发展”的要求,协调推进渔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养护,在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同时,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渔业又好双快发展。

——坚持调整结构、转型升级。

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的开发,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远洋渔业和现代物流业,继续推进传统养殖业和捕捞业的结构调整,促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节能减排、低碳发展。

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渔业循环经济,发展碳汇渔业,进一步发挥渔业生物碳汇功能和净化环境功能。

——坚持科技兴渔、人才强渔。

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应用,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发挥科技在现代渔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现代渔业强省建设深入推进,渔业经济稳步发展,渔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渔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渔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区域布局更趋合理,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渔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生活更加殷实。

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如下目标:

——渔业经济。

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8.5%;水产品总产量达到860万吨,年均增长3.5%;养殖产量达到685万吨,年均增长4%,养殖与捕捞产量的比例转变为80︰20;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年均增长8.5%。

——产业发展。

渔业二三产业比重达到60%以上;年产值上亿元的渔业龙头企业达60家,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水产名牌产品;全省建成一批标准化程度高、覆盖面广、产业承接与聚集能力强的现代渔业基地,水产养殖生产条件大幅改善。

——科技创新。

全省形成一批渔业科技创新成果,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渔业产业技术装备和科技进步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60%。

——生态环境。

新建和升级30个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成12个人工鱼礁区,构建5个海洋牧场,渔业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渔业经济与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协调发展。

四、区域布局

根据广东三大经济地带(珠三角、东西两翼、粤北山区)渔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进一步提升和优化产业集群、突出比较优势”的原则,确立广东三大区域现代渔业发展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一)珠三角地区重点发展都市型渔业

功能定位:

在珠三角渔业自然资源较好,已经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的地区,建设设施养殖和外向型渔业主导区,在城市周边地区建设休闲渔业拓展区,形成具有都市特色,集集约化养殖、休闲渔业和外向型渔业为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设施渔业。

充分利用城市的市场、区位、资本、人才和科技等资源优势,以现代科技和工业装备渔业,按照健康养殖的要求,发展以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养殖、深水网箱养殖为主要形式的设施渔业,加快发展名优水产养殖。

——打造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文化品牌。

发挥广州、深圳、中山、东莞、江门、珠海等地的休闲渔业资源优势,在珠三角城郊及沿海区域,发展以滨海旅游、休闲垂钓、观赏渔业等为主要内涵的休闲渔业。

——发展外向型渔业。

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渔业企业开展境外技术合作,设立境外水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二)东西两翼重点发展集约型渔业

功能定位:

充分发挥粤东、粤西的沿海区位优势和渔业资源优势,建设健康养殖、远洋渔业和出口加工主导区,近岸海域生态建设区以及滨海旅游拓展区,促进渔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改善渔业生态环境。

——做大做强精深加工业。

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培育扶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产加工龙头企业。

形成一批外向型水产品养殖加工基地,促进粤东、粤西渔业集约化、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成为世界先进水平的水产品加工聚集地。

——加快发展“深蓝渔业”。

把发展深水网箱养殖作为调整优化粤东、粤西渔业产业结构的战略重点,推动深水网箱养殖的产业化、集群化,努力打造成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的深水网箱产业园区。

发展远洋渔业,推进捕捞作业重点从近海转向公海大洋。

——建设滨海休闲渔业带。

整合滨海旅游资源,在粤东、粤西沿海区域建设滨海休闲渔业带,培育“海上乐园”、“生态海岛”和“渔家风情”等旅游品牌。

(三)粤北山区重点发展生态型渔业

功能定位:

充分利用粤北山区生态资源,建设渔业生态建设区。

发展生态型渔业,培育具有山区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

加强江河、湖泊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促进渔业生态和生产的协调发展。

——打造山区特色渔业。

重点扩大山区江河鱼类及大鲵、龟、鳖等名优特品种的生产规模,形成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打造山区知名水产品牌。

利用山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建设冷水性鱼类渡夏越冬基地,发展山区特色渔业。

——积极发展绿色生态渔业。

改善养殖基础设施,突破传统水产养殖方式,推广水库增殖和流水养鱼经验,控制和减少饲料、渔药等投入品,建设一批山区特色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规模化生态渔业。

加强以东江、西江和北江为重点的水域生态环境修复和渔业资源养护,推进可持续发展。

五、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根据现代渔业的发展要求,着力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重点发展提升“六大产业”,推进建设“四大体系”。

(一)发展健康的水产养殖业

按照产业布局集群化、生产经营集约化、生产方式标准化的发展方向,着力改善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加快转变养殖方式,全面推进健康养殖业发展。

——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

深入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园区、示范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场的辐射带动作用。

大力引导广大养殖户发展健康养殖,通过下基层、办培训、送技术等,把健康养殖模式和技术推广到全省广大养殖户。

发展适应水产健康养殖要求的水产苗种繁育体系、饲料工业和安全渔药产业。

——发展和提升主导产业。

加快对虾、罗非鱼与鳗鱼等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集约化养殖水平,打造水产品品牌,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和比较效益。

提高主导产业的良种研发能力,建立水产苗种检疫机制,提高水产苗种质量和良种覆盖率。

——着力改善水产养殖基础设施。

加快全省池塘整治步伐,推进标准化池塘建设。

提高现代养殖设施装备水平,大力发展以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等设施渔业。

开发节能高效的养殖技术装备,推广节能减排新型养殖模式。

(二)发展可持续的海洋捕捞业

着力保护渔业资源,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强度,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壮大远洋渔业总体装备规模,发展壮大公海大洋性渔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远洋渔业企业和现代化远洋渔业船队。

——调整捕捞产业结构。

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强度,推进捕捞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低耗的作业类型,推广节能渔船和选择性渔具渔法,减少幼鱼、低值渔获物的比例,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

完善和加强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渔船“双控”制度和捕捞许可制度。

“十二五”期间,外海、深海生产渔船达到海洋捕捞渔船的20%以上,沿岸生产渔船控制在60%以下。

——积极发展远洋渔业。

推进远洋渔业企业兼并重组,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建立起若干家上规模、实力强的现代化远洋渔业企业,提高广东渔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增加远洋渔业科技含量,建设和改造一批装备先进的远洋渔船和生产辅助船。

开展多双边交流合作,努力拓展新的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空间。

(三)发展先进的水产品加工业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强渔业竞争力和提高渔业经济效益为目标,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产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

——努力提高精深加工产品比重。

重点支持开展低值水产品、海洋活性物质、海洋药物、海洋生物保健食品等加工业;引进先进实用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提高水产加工产品的品位和档次,促进渔业发展方式从粗放型扩张向质量效益的提高转变。

——扶持开展精深加工技术攻关。

坚持科技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引导和扶持企业与科研机构结合,开展水产品精深加工的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提高水产品加工工艺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发展壮大加工龙头企业。

扶持具有创新能力的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骨干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强强联合,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创建市场竞争力强的水产品品牌。

(四)发展现代水产物流业

适应城乡居民对水产品的消费需求,大力开辟国内消费市场,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加快建设水产品现代物流体系,推进传统流通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

——积极拓展“两个市场”。

注重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在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大力开辟国内消费市场。

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水产品消费增长和结构变化,积极开展水产品营销,拓展水产品市场空间,开拓新兴市场。

支持广东水产企业参加展览展销活动,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创造条件。

——加强水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加强重点渔区和港口专业水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加快对现有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

完善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包括冷藏设施、配送系统、信息网络、电脑结算系统、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等设施建设。

积极筹建粤东粤西现代水产物流中心,推进珠三角重点水产品市场的升级改造。

——加强流通市场信息服务。

进一步完善水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服务功能,加快流通信息化建设,准确快速反映市场动态,为企业和渔民及时提供有效信息。

把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打造网上物流配送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

(五)发展特色休闲渔业

建立健全休闲渔业管理制度,结合各地资源特色,进一步拓展渔业文化内涵,培育一批上规模的休闲渔业龙头企业,建成形式多样的区域特色休闲渔业带。

——推进形式多样的区域特色休闲渔业发展。

在沿海地区构建以渔港风光、渔村风情、海上游钓,海底景观等为主要内容的滨海港湾休闲渔业带;围绕珠三角城郊建设以休闲、垂钓、品鲜、观赏鱼养殖等为主要内涵的都市型休闲渔业圈;在内陆山区建设生态型休闲渔业区。

引导渔民将水产养殖与旅游观光、水族观赏、鱼塘垂钓、文化传承等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展渔业文化内涵。

——发展观赏渔业。

扩大观赏鱼养殖规模,在珠三角地区建设全国重要的观赏鱼养殖集散地,实行品牌战略,增强在国内观赏渔业发展的领先地位。

引导加强观赏鱼繁育与养殖基地建设,提高养殖的科技水平,重点发展高档观赏鱼繁育与养殖。

建设集观赏鱼繁殖与养殖、观光、信息、垂钓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六)发展竞争力强的外向型渔业

围绕国际市场需求,着力提高水产品质量,打造国际知名水产品品牌。

大力开发新兴市场,鼓励有条件的渔业企业在境外设立水产品生产和加工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