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1138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6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docx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docx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

龙洲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科计划

计划人

一、基本情况

在四年级,学生已经重点学习了围绕研究主题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搜集信息、制作资料卡片和资料摘要,并将分散收集的零散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制成统计图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能力训练重点是:

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

教材安排了“认识我们自己”、“简单机械”、“我们的家园——地球”、“电与我们的生活”、“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五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7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认识我们自己”:

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对比实验、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简单机械”:

通过指南车信箱的介绍的科技史,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我们的家园——地球”:

了解人类在猜想与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园”的历程。

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电与我们的生活”:

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

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这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影响摆摆动时快慢的因素。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人体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意个人保健,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

能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内部构造,以及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

能够连接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四、教学措施

1、抓住先发散后集中,不断验证的过程落实“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训练重点。

(1)教、扶、放,先让学生明确大致的“路数”,模式(包括表述的语言、方式)出来之后再逐渐放开。

(2)挖掘科技史与教学内容之间、探究能力训练重点之间的结合点。

2、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抓住“简单机械”、“电与我们的生活”两个单元,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发挥科技史的教育作用,如:

哈维研究血液循环的过程、阿基米德对于杠杆的研究、麦哲伦航线、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等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探究方法与过程,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提供帮助。

4、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1制定计划1

2《我们在呼吸》3

3《心脏和血管》、《我们的大脑》3

4《我们的大脑》、《和谐统一的身体》3

5、6《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复习第一单元3

7《生活中的“好帮手”》、《他能撬动地球吗》3

8《轮轴》、《滑轮兄弟》3

9《在斜坡上》、《有趣的传动》3

10第二单元复习、《地球的故事》3

11《地球的故事》、《风光无限的地貌》3

12《地球的内部》、《地球仪》3

13《地图》、《漂移的大陆》、第三单元复习3

14《电池》、《怎样控制电路》3

15《设计电路》《导体和绝缘体》3

16《电和我们的生活》、《安全用电》、第四单元复习3

17《猜想与假设》、《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3

18总复习3

19考试考察1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

课题1、我们在呼吸3课时

教学设计意图:

《我们在呼吸》是《认识我们自己》单元的第一课。

“我们在呼吸”一课教材由“我们的呼吸器官”“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一呼一吸”,“制作呼吸模型”“测量我们的肺活量”五个活动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

(5)通过指导阅读资料及实验分析,初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

(6)指导学生经历测量自己肺活量的过程,对肺活量大小进行比较,知道不同的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是不同的。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2)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3)知道体育锻炼对呼吸和心脏带来的好处;认识到清新的空气,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我们的健康,意识到个人对自身的健康负有责任。

重点

(1)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2)学生经历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含量变化的发现和推理。

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难点

(1)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

(2)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理解呼出的气体比吸入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多,而氧含量少(不是没有)

(3)分析比较我们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可能与上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呼吸模型”:

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

一、谈话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

(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

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

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

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

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

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

3、学会提问:

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

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体味呼吸

1.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

请你谈谈吸气的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呼气的时候呢?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2.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

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3.呼吸时胸腔是怎样变化的?

这与呼吸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吸气——→胸廓腹部扩大

呼气——→胸廓腹部缩小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教师汇报

(三)、制作活动

1.学生按教材P6步骤进行制作

(可以将饮料瓶先为学生开个口或者直接提供剪好的半成品)

2.学生手拉和放开橡皮膜,你有什么发现?

思考为什么手拉橡皮膜,气球就扩大?

而松手,橡皮膜回缩,气球则缩小?

学生讨论分析

3.请同学们再对照我们前面的分析,你认为我们的饮料瓶相当于我们人的什么?

气球呢?

通过形象直观的媒体动画和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胸廓扩大——→外界气体入肺——→吸进新鲜空气

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呼出废气

三、课堂总结;

大家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关于人的呼吸,我们还知道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对于我们的呼吸,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还想了解些什么?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将进行继续研究。

2.如果较长时间呆在人多而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会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

板书设计:

我们在呼吸

鼻→喉→气管→支气管→肺↗肺泡

吸气——→胸廓腹部扩大——→外界气体入肺——→吸进新鲜空气

呼气——→胸廓腹部缩小——→肺内气体排出——→呼出废气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水槽、容积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两片毛玻璃、等高的两根蜡烛、火柴、大小一致的气球、打气筒、等量的两份澄清石灰水。

演示材料:

呼出与吸入气体对照表。

一、资料引入

(1)谈话:

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

(2)实验可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好办法,我们先来看看英国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请同学们阅读P5普里斯特利的发现,思考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什么实验,他有什么发现?

拉瓦锡又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阅读,汇报,小结

(3)谈话:

在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呼吸离不开周围的空气,可人把空气吸进去又呼出来了,那为什么还要呼吸?

(引导学生推测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变化)

(4)今天,我们就来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板书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

1.讨论收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方法

(1)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呢?

你能收集一瓶这样的气体吗?

(2)我们再来看看呼出的气体,你能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气体吗?

(3)分组讨论:

这样收集来的气体怎么保存?

你能利用桌上的这些材料收集到呼出和吸入的气体吗?

(4)生汇报讨论情况,师引导学生利用排水法来收集呼出的气体

(学生分组收集不同的气体)

2、对比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讨论:

我们有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1)阅读教材P3,实验中那些条件相同呢?

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2)交流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学生实验,汇报

讨论:

蜡烛在哪一种气体中燃烧得久?

原因是什么?

(二).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

(1)请同学们观察P4中间的图,紫色气球里面打进的是什么气体?

橙色气球呢?

那么,我们把他们分别放进澄清的石灰水里,你要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分组实验,师检查指导。

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3)谈话: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三、课堂小结

(1)我们已经能够对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进行比较

出示:

下面是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表(附后)

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比较

(2)观察上面的表,你又有那些收获呢?

学生汇报,对比,填写p5的实验结果

四、课外延伸(实验操作和课外活动)

板书设计:

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吸进的气体78%21%0.4%0.6%

呼出的气体78%16%4%2%

 

第三课时

教学准备:

5L油瓶一个、水槽、有刻度烧杯或量筒、胶带、吸管、记号笔、电子肺活量测量仪

一、游戏引入

1.游戏:

吹气球比赛。

要求:

猛吸一口气,全部吹入气球,比一比谁吹的气球大

(1)谈话:

刚才,同学们猛吸一口气,全部吹入气球的气体总量就是你们的肺活量(板书:

肺活量)

(2)你能比较谁的肺活量大吗?

谈话:

根据上面的活动你还有那些问题呢,?

(凭什么我的肺活量小呢?

到底小多少?

为了更好的进行比较,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肺活量,今天就来我们测量肺活量

(板书:

测量)

二、探究过程

(一)测量肺活量,

(1)谈话:

要测量我们的肺活量,就必须有一个测量肺活量的仪器.在日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5L油瓶一个,水槽,有刻度烧杯或量筒,胶带,吸管,记号笔等制作一个简易的肺活量测量计;我们怎样做呢?

(2)指导学生制作,用我们”先-----在----“汇报

(3)指导学生一组,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计测量,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a、强调尽力吸,尽力吹完一口气b、卫生c记录时,视线与水平)

(4)介绍电子肺活量测量仪使用,强调(尽力吸,尽力吹完一口气)把测量的结果填写在P7记录表上,反复测几次?

怎么计算肺活量?

为什么这样计算?

(二)统计分析

(1)抽一小组汇报

(2)给出区间表(表1全班在区间中的人数统计表2男女肺活量的对比),用举手的方法,统计全班数据。

(3)请同学们用统计图知识,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

(4)汇报,全班评析。

(三)、肺活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请全班肺活量排在前面的同学与排在后面的同学站立一排进行比较。

1.排在前面的同学有什么共同点,后面的同学呢?

(抓住体育锻炼,进行保健教育)

2.你认为肺活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讨论,汇报。

三、课堂总结;

请同学汇报课堂收获

四、课外延伸(实验操作和课外活动)

课外阅读,或上了解网肺活量大小及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板书设计]:

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肺活量的大小可能与体育锻炼有关

教学反思:

 

课题2、心脏和血管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找出自己心脏和血管的位置。

通过分别计数一分钟心跳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对品均值进行比较,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模拟实验,用反正发推理证明古罗马医生盖伦的理论不成立。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的思想。

知道科学的结论是经得起反复论证和推敲的。

3.初步了解那些行为是有碍心脏健康的。

重点通过分别计数一分钟心跳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对品均值进行比较,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活动找出自己心脏和血管的位置。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

建议听诊器,水槽、量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做手势,让学生猜表示人体那个器官。

学生猜出“心脏”后,教师做心脏的收缩手势,让学生了解感受心脏的跳动。

我们就来学习“心脏和血管”。

(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认识心脏的位置、形状、结构、作用

1、指导学生认识心脏的位置。

●出示心脏的图片和人体的正面画像,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把图片贴到人体正面画像心脏所在的位置。

并提问:

你依据什么贴在这里?

●再出示人体半身模型,使学生感受心脏的准确位置。

2、指导学生认识心脏的形状和构造。

●认识心脏的形状。

●教师课件展示心脏的结构

学生认识心脏是由发达的心肌构成,内部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3、指导学生认识心脏的作用。

●让我们来听一听心脏的声音吧,把耳朵贴近同位的心脏位置,静静的感受心脏的声音和节奏,听完后,看哪个同学准确地把它描述出来。

教师:

(出示课件)共同感受心脏的跳动。

三、指导学生认识血管的的知识。

指导学生针对科学书的8页的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研究。

使学生了解心脏和血管是如何工作的,血管有哪些种类……

并完成教师提供的阅读提示卡。

皮肤是人体表面积最大的器官,而血管系统则是人体内最庞大的系统。

血管系统由静脉、动脉和毛细血管所组成,其总长约为10万公里(假如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两圈),表面积超过0.5公顷———以上两个数据适用于一个普通成年人。

据戴夫•威廉斯博士说,血管系统长度的主要部分是来源于“毛细血管网”。

“虽然每根毛细血管的长度都很短,但人体内有着成千上万根毛细血管,因此积少成多,其总长就非常可观了。

生:

探究血管的种类、血液循环的方式。

并汇报学习情况。

师:

课件展示血液地流动。

四、实际体验,指导学生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指导学生,脉搏是血管有解咒的搏动。

在全身的哪些部位,你还能感受到心脏的跳动?

(指导学生摸脉搏,测试在安静条件下,一分钟的心跳)

作较剧烈活动后再测量一下脉搏的次数。

(学生统计)并填写统计表,最后研究结果:

脉搏与心脏跳动有关。

 

第二课时

古罗马的医生盖伦认为心脏的收缩能使血液到达全身各处,肝脏不断造血补充到心脏。

盖伦的理论成立吗?

阅读资料,获取史实。

1、根据已知数据进行计算。

2、根据已知数据进行模拟实验:

在一分钟内从水槽中每次取60毫升的水倒入另一个水槽,反复工作约70次,观察取出的水量。

3、你发现了什么?

心室里可以容纳的血液约为57毫升,心跳约为72次心脏一分钟的出血量约为4104毫升,一小时的出血量约为246240毫升,约是人体重的4倍,这样大的出血量绝不可能是同一时间内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变成的也不可能是同一时间静脉所储存的,所以血液是循环的。

阅读资料卡片,了解哈维研究过程。

4、哈维的资料卡片让我们了解了血液流动的真相,更为重要的是他的研究过程:

猜想……为了证实猜想……得出结论……他预言……我们也应该有他的这种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大胆猜想,反复验证的科学态度。

5、老师介绍血液循环,了解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6、探讨如何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3、我们的大脑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神经反射的过程,了解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

了解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功能区,语言中枢又是由4部分组成,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在听、说、读、写方面存在差异。

通过科学合理的锻炼可以使大脑得到均衡发展。

2、通过参与活动分析自己身体反应过程,探究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了解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组成,不同的人大脑潜力的不同,积极锻炼可以使大脑得到均衡发展。

3、体味熟能生巧和一心一意会把事情做得更好。

并能科学认识自身长处与短处,积极的面对人生,克服不足。

重点通过参与活动分析自己身体反应过程,探究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难点了解自己在语言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之处,以及发扬和弥补对策。

教学准备米尺、脑髓模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师:

今天老师先来带领大家做个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

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反的动作,看谁的反应快。

2、师口令:

举左手抬头坐下闭右眼起立……学生随老师口令活动

3、刚才同学们的反应都很快,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着你完成老师的动作吗?

4、请你谈谈你是怎样完成前面的动作的?

5、关于大脑,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6、今天老师和大家来认识一下我们人类神秘的大脑。

(板书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活动:

眼疾手快

1、学生在初次尝试“抓尺”活动。

要求学生边活动,边记录抓住尺子时,尺子下落的距离,反复几次“抓尺”活动。

填写在P13表中(测反应速度时应注意,学生要两人一组,拿尺子的同学要拿尺子的上端,不要告诉抓尺子的人自己什么时侯放。

抓尺子的同学手放在尺子的下端,呈握拳状,随时准备抓尺子)

2、引导学生对活动后数据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大脑处理外界事务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工作熟练的程度可以缩短大脑处理事务的时间,也就是熟能生巧。

3、边背诵诗歌,边做“抓尺”活动。

师反问:

为什么我们的反映又会慢下来呢?

引导学生对活动后数据的对比,得出当遇到干扰时,就会影响进行中的工作。

4、师:

请你谈谈在抓尺过程中,你的身体是怎样一个过程?

引导学生描述:

我们的眼睛----,----到大脑;命令我们的手---

让学生了解从大脑收到信息,作出判断,到手指接受大脑的指令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段时间要比尺子下落的时间略长些。

所以有可能抓不住尺子。

(直尺下落的信息输入大脑,大脑作出反应输出信号,指挥手作出“抓”尺的动作。

根据指南车信箱的提示,可以估算出大脑处理这个问题时所需时间,如抓住尺子的20厘米处,那所需时间大约为0.2秒,即大脑从信息的输入后加工判断到输出后指挥手做出反应抓住尺子所用时间为0.2秒。

(二)、活动:

人类的语言功能

1.师:

(出示:

脑髓模型)现在研究发现人的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大脑皮层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机能。

按结构分布,皮层感觉区又可分为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今天,我们重点来认识我们的语言中枢

2.学生阅读P13资料,思考我们的语言中枢分为那几个部分

3.学生讨论,每个人在听说读写方面有差异吗?

4.根据P13页的资料分析P14的甲乙同学的差异(教材中第一个事例反应甲语言中枢(说话中枢)发达,但是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不发达。

第二个事例反应乙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发达,而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发达。

5.小组讨论:

请你谈谈你在语言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之处,请同伴相互找找,并做好记录,你将怎样来弥补你的不足

6.小结

三、课堂总结;

判断:

下面的做()对吗,为什么?

1.在家里做作业时,一边看电视,一边完成作业

2.我的脑子不好,所以学习成绩不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4、和谐统一的人体1课时

教学目标

1.感知呼吸与血液循环系统的体协调性.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是在各个系统共同作用、相互协调下,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

2.对学生进行假设合理性、逻辑性训练。

重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难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准备尺子钟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从人体的活动来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师:

在前面我们做了眼疾手快的游戏(教师演示),请你再谈谈我们的大脑是怎么工作的?

学生回答

2.师:

在抓尺子的游戏中,我们人体的那些器官参与了呢?

(眼睛、大脑、手)

3.师:

眼睛、大脑、手在抓尺子过程中.,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大脑在活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协调)

学生讨论小结:

器官之间关系.归纳,揭示课题(板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让学生从人体各器官系统活动的协调性来理解

1师:

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已经了解到胸腔的舒张与收缩可以使气体进出我们的肺部,心脏的跳动可以将血液运输到身体的各个地方。

但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为什么说我们的身体是和谐统一的呢?

2.引导学生进行假设

3.在教室中测量身体平静时呼吸次数与心跳次数。

4.室外运动后再测量身体运动后的呼吸次数与心跳次数

5.回教室再平静一段时间后身体的呼吸次数与心跳次数(填写在记录表)

研究记录

呼吸的次数心脏跳动的次数

平静时

运动后

我们的研究结论

6.学生通过数据比较,引导得出结论:

人体平静时,呼吸、心跳平稳,运动后呼吸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加剧。

7.师:

为什么人体平静时,呼吸、心跳平稳,运动后呼吸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会加剧呢?

学生思考,注意梯度

(1):

运动时的呼吸(吸入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

(2):

运动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