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五章第20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含选修六环境保护相类内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1133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第五章第20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含选修六环境保护相类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必修1第五章第20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含选修六环境保护相类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必修1第五章第20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含选修六环境保护相类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必修1第五章第20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含选修六环境保护相类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必修1第五章第20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含选修六环境保护相类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1第五章第20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含选修六环境保护相类内容.docx

《必修1第五章第20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含选修六环境保护相类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第五章第20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含选修六环境保护相类内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1第五章第20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含选修六环境保护相类内容.docx

必修1第五章第20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含选修六环境保护相类内容

第20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含选修六环境保护相关内容)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

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1)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2)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

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a

b

c

b

1.自然资源

(1)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属性:

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等。

(3)分类:

①按自我再生性质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②按自然属性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2.自然资源利用——以煤炭为例

(1)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

时期

主要能源

煤炭地位

前煤炭时期(木柴时代)

木柴(居首位)、水力

开发利用程度很低

煤炭时期(煤炭时代)

煤炭

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建立了煤炭工业和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

后煤炭时期(石油时代)

石油和天然气

煤炭优势地位逐渐被取代

(2)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传统阶段     过渡阶段    多样化阶段

↓        ↓       ↓

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

农业社会阶段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

地形、气候、水文等

工业社会阶段

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

后工业化阶段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

后天性资源

趋势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

1.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据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可知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

(1)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2)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源的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自然环境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4.资源跨区域调配分析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分析思路

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

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③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

④调入地资源贫乏

⑤调入地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

⑥调入地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2)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

开源:

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

节流: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

①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②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③安全系数高。

④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4)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

分析如下:

意义

方面

对调入地区

对调出地区

资源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

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设施的完善

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5.西气东输

(1)西气东输的线路

①一期工程线路:

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经甘、宁、陕、晋、豫、皖、苏最后到达上海。

②二期工程线路:

主干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

(2)西气东输的原因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西部地区

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对东部地区

①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对整体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对环境

①东部地区:

天然气代替部分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②沿线农村地区:

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6.南水北调

(1)南水北调三线方案

南水北调

(2)南水北调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①有利于提高调入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改善人民生活;②有利于遏制并逐步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③有利于地区间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不利影响:

①枯水期长江口咸潮河段将有所增长,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小其影响;②黄河以北地区存在局部地区的土壤盐碱化,必须采取渠道防渗和灌区排水等措施减少其不利影响;③发电量减少;④占用土地,移民搬迁。

7.西电东送

(1)线路

北线:

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

中线:

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

南线:

乌江、澜沧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角洲地区

(2)影响

对输入地的影响:

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对输出地的影响: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

8.我国的能源问题

(1)表现:

①石油供应紧张,长期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②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中国进口石油一半左右来自中东,这些地区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我国石油进口的安全性;③中国石油进口运输以外国油轮运输为主,增加了石油进口的脆弱性。

(2)成因:

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②我国能耗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的需求;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3)措施:

①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②积极开发水能资源,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④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能源开采率;⑤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提高能源利用率;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⑦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

真题设问

考向和规律

1.用电力代替煤炭输出会(2017·4月浙江选考)

2.鼓励居民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主要目的是(2017·4月浙江选考)

3.图示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A是(2017·4月浙江选考)

4.图中资源调配工程的名称是(2016·4月浙江选考)

5.简述“中哈输油管道”建成对中国能源安全和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016·4月浙江选考)

6.下列既属于清洁能源,又为可再生能源的是(2016·4月浙江选考)

7.从能源消费的角度,简述西电东送工程对长三角地区的积极意义。

(2016·4月浙江选考)

8.使全球生物燃料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2015·4月浙江选考)

考向:

资源调配的名称和影响,不同资源对环境的影响。

规律:

借助区域图和材料的叙述直接设问,以综合题考查为主,多为填空与阐述结合的形式出现,选择题十分注重考查资源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不同影响。

  

(2017·4月浙江选考)读“中国某区域略图”,回答第1题。

1.图示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A是_____,该主体工程西起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区。

答案 西气东输 西北干旱半干旱

(2016·10月浙江选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回答第2题。

2.“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与该区域相关国家在能源领域进行广泛的合作。

简述“中哈输油管道”建成对中国能源安全和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答案 中国:

增加能源供应量,实现能源供应地多元化;哈萨克斯坦:

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岗位。

(2016·10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略图。

回答下题。

3.图中资源调配工程的名称是________工程,该工程能缓解华北地区的__________问题。

答案 南水北调 水资源短缺

  (2016·4月浙江选考)读“长江经济带略图”,完成下题。

4.从能源消费的角度,简述西电东送工程对长三角地区的积极意义。

答案 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课时训练

(2017·4月浙江选考)近年来,我国山西、内蒙古等能源输出地逐步用电力输出代替煤炭输出。

沿海输入地鼓励用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完成1~2题。

1.用电力代替煤炭输出会(  )

①减少我国温室气体排放 ②促进输出地经济增长

③增加我国交通运输压力 ④增加输出地环境压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输入地鼓励居民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主要目的是(  )

A.改善大气环境B.缓解交通拥堵

C.减轻噪声污染D.减少交通事故

答案 1.C 2.A

3.(2016·4月浙江选考)下列既属于清洁能源,又为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炭B.天然气

C.风能D.核能

答案 C

4.(2015·4月浙江选考)生物燃料是指利用生物资源生产的乙醇燃料和生物柴油等。

下图为“2006~2012年全球生物燃料产量图(单位:

108升)”。

促使全球生物燃料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全球粮食供应充足 ②环境保护意识增强 ③森林面积持续增加 ④化石能源污染环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D

5.(2018届金丽衢十二校联考)下图为四种环境问题。

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是(  )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D

6.(2017·温州学考模拟)捕鱼要量“身高”,主要是为了(  )

A.保护海洋渔业资源B.增加当前海鲜数量

C.减轻海洋环境污染D.提高当前渔民收入

答案 A

(2018届浙江仿真模拟三卷)国土资源部2017年5月18日宣布,我国正在南海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可燃冰”是形成于低温、高压且气体充足的环境中的天然气水合物,由水分子和气体分子组成,外貌类似冰雪,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被点燃。

下图为“我国已探明可燃冰资源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7~8题。

7.除海洋外,我国大陆地区储藏着的巨量“可燃冰”位于(  )

A.塔里木盆地B.四川盆地C.青藏高原D.黄土高原

8.下列关于“可燃冰”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可再生能源B.开发成本低

C.埋藏于变质岩中D.属于清洁能源

答案 7.C 8.D

难题拿高分

9.(2017·温州选考模拟)科学家建议给未来的月球系一根“腰带”(长1.1万千米,宽400千米)以获取资源,然后用激光或微波把该资源传回地球,该资源应是(  )

A.太阳能B.风能C.核能D.闪电

答案 A

(2017·绍兴模拟)下图为“浙江省2015年能源消费结构图”。

完成10~11题。

10.目前浙江省能源消费结构以(  )

A.可再生能源为主

B.生物能源为主

C.化石能源为主

D.清洁新能源为主

11.为建设“两美浙江”,实现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现阶段可行的措施是(  )

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禁止使用化石能源 ③控制经济增长速度 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答案 10.C 11.C

解析 第10题,由图可直接读出。

第11题,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利用率的提高有利于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实现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

禁止使用化石能源和控制经济增长都是没有兼顾经济观念、消极且不可行的措施。

(2017·海宁模拟)位于皖浙交界的长广煤矿,曾是浙江省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

2013年,由于煤炭资源的枯竭和产业结构调整,一代“煤城”谢幕。

下图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

回答12~13题。

12.长广煤炭经济转型前,不属于发展阻力的是(  )

A.资源枯竭B.环境变化

C.人口规模D.科学技术

13.新生期面临着经济转型,下列举措不属于新生动力的是(  )

A.培育新兴产业B.拓展交通网络

C.发展工业旅游D.扩大煤炭市场

答案 12.D 13.D

1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

(1)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

请据图甲列举三项。

(2)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

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

请参考图乙说明原因。

答案 

(1)荒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风能、太阳能资源。

(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2)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

15.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气候干旱、沙漠遍布,大部分地区无常年河流,被称为无流区。

下图为“阿拉伯半岛地形图”。

读图及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简析该半岛大部分地区成为无流区的自然原因。

(2)甲地畜牧业较发达,推测其用水来源及成因。

(3)有专家提出在本区实施人工增雨以缓解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你认为是否可行,并阐释理由。

答案 

(1)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海拔低,无冰雪融水;地形平坦,沟谷发育少,流水不易汇聚;植被稀少,沙漠广布,易下渗,因而形成无流区。

(2)甲地水源主要是地下水。

 原因:

地势低,地下水埋藏浅或出露地表,便于利用。

(3)不可行。

理由:

该地区气候干旱,大气中水汽少,人工降雨成本高。

或可行。

理由:

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人工增雨可加大水量,缓解当地缺水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