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楼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方案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1063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12#楼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方案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912#楼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方案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912#楼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方案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912#楼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方案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912#楼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方案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12#楼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方案改.docx

《912#楼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方案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12#楼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方案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12#楼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方案改.docx

912#楼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方案改

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1.1工程概况3

1.2编制依据3

1.3基坑周边环境3

二、基坑支护方案简介4

三、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5

3.2现场准备5

3.3物资准备5

3.4机械设备6

3.5其他准备6

四、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4.1开挖人员安排6

4.2场地平整6

4.3测量放线6

4.4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6

4.5水泥搅拌柱止水帷幕施工方案7

4.6长螺栓旋钻孔灌注柱施工方案8

4.7细石砼护坡施工方案10

4.8管开防水施工方案11

4.9土方开挖施工方案18

4.10基坑开挖应急预案18

4.11边坡变形观测施工方案19

五、作业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六、项目组织管理21

七、施工进度安排24

八、安全保证措施24

九、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25

十、附图

附图一: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附图二:

降井管平面布置图

附图三:

基坑挖土路线平面图

 

一:

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沧州万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9~12#商住楼及地下车库工程,位于新华区荷花池北侧。

本工程北侧紧靠维明路临街商铺,东侧紧邻居民住宅。

本工程设计±0.00标高相当于85国家高程6.75m,自然地面的标高约为5.55~-6.10m,垫层底标高-6.9m(相当于高程-0.15m)基坑土方开挖深度5.7~6.25m,基坑长约210m,宽约76m。

 根据地质勘测报告,本工程静止地下水位埋深1.00~1.50m(自自然地面算起),且地下水质对砼及钢筋结构中的钢筋均具有腐蚀性。

因此本工程考虑进行施工降水处理,并考虑在基坑四周砌筑挡水坎阻挡地表水流入基坑。

  1.2编制依据

1)中国化学工程第一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沧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施工图纸。

3)《施工手册》(第四版)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9)适用于本工程的国家其它现行规范、规程等

1.3基坑周边环境

基坑北侧紧靠维明路临街商铺,商铺为二层砖混结构,商铺南墙离基坑边6米左右,离分界围墙3米左右。

对基坑开挖影响很大。

西侧距已建鼓楼尚城住宅50米左右,对基坑开挖影响不大。

东侧紧靠运输公司平房,基坑边离开平房西侧外墙5米左右,离运输公司围墙3米左右,对基坑开挖有较大影响。

南侧为拆迁后空地,南侧拟建14、15号楼待地下车库施工到正负零后施工,南侧对基坑开挖影响不大。

二:

基坑支护方案简介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基坑土质表面为填土,下层为粉土夹粉质粘土,具体参数见下表。

西侧及南侧基坑按1:

1放坡,支护采用钢筋网片喷锚混凝土支护方案,即基坑分层挖槽分层支护,钢筋网片为双向Φ6@200,混凝土为100厚C20细石砼。

基坑北侧采用钢筋砼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支护,钻孔灌注桩桩径D=700㎜,桩长15m,内配主筋二级钢14Ф20,箍筋二级钢Φ10@100,混凝土标号C30砼,钢筋保护层40㎜,东侧采用钢筋砼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支护,钻孔灌注桩桩径D=600㎜,桩长15m,内配主筋二级钢14Ф20,箍筋二级钢Φ10@100,混凝土标号C30砼,钢筋保护层40㎜。

北侧和东侧支护桩顶设钢筋砼冠梁,冠梁断面800×600,配筋主筋二级钢12Ф16,箍筋Φ8@200。

北侧和东侧采用深层搅拌桩做止水帷幕,桩径D=600㎜,桩长13m,深层搅拌桩采用42.5强度等级普通硅酸盐作固化剂,水泥掺量为14%,水灰比0.45。

基坑支护桩及深层搅拌桩做止水帷幕详专项施工方案,基坑支护平面图详见设计图。

据该场地勘察报告,土层参数详见下表:

序号

土层

名称

内聚力Ck(KPa)

内摩擦角φ(0)

重度γ(KN/M3)

侧壁摩擦阻力(kpa)

填土

粉土夹粉质粘土

10

22

19.4

24

粉质粘土

22

9

19.1

28

粉土

12

21

19.5

38

三:

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1)施工前,从甲方和测绘局处接收坐标定位基准点、高程测量控制点,并进行签字确认。

2)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

3)根据甲方提供的坐标点及水准高程点做好测量放线及定位工作,对周围邻近建筑物布置沉降及位移观测点。

4)对施工图纸进行图纸会审,并签字确认。

5)在正式基础施工图出来并审核完毕后,项目经理部应填写开工通知单、报送甲方和监理批准。

3.2现场准备

1)在三通一平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场地围挡。

根据施工要求接好电源及水源。

2)平整材料存放场地,布置总平面,计划施工临设。

3.3物资准备

根据施工前编制的材料需用量计划及机械设备的进场计划,安排施工物资及时进场。

3.4机械设备

基坑围护:

一台深层搅拌桩机、一台高压旋喷桩机、一台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机;土方开挖期间:

反铲挖掘机二台、东风自卸车15辆。

3.5其他准备

计算土方开挖量与土方回填量的差值、车库顶覆土量,预计土方外运量,并确定好场外运输路线。

四:

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4.1开挖人员安排:

    项目经理一名,项目副经理一名,生产经理一名,技术负责人一名,施工员两名,安全员两名,测量员三名,普工20名。

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必须经过项目部组织的安全文明施工培训,技术工人经职业资格认定,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4.2场地平整

    拟建场地现地势较为平坦,地面平均标高为5.83m。

4.3测量放线:

    开挖前先根据测绘局提供的坐标点及设计院提供的初步土方开挖图由测量组进行测量放线。

定出轴线控制桩,再用白灰撒出开挖边线。

并作好永久坐标控制桩后进行清槽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

4.4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施工用电从业方指定箱变接引配电盘至开挖基坑边,供施工用电和施工照明用。

基坑四边安装4盏镝灯,以保证夜间施工有足够的照明。

根据图纸计算放出开挖边线。

开挖前要先了解地下有无电缆线、埋管等,以便旗时进行保护。

所有原材料进场按规定取样复试,并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上。

4.5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

基坑的北侧东部及东侧支护采用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支护,深层水泥搅拌桩做止水帷幕,搅拌桩采用42.5级普通水泥,水泥掺入量为14%,水灰比0.45,采用二喷四搅施工工艺。

1) 工艺流程:

  测量定位放线 →桩机就位→灰浆制备→喷浆搅拌下沉→喷浆搅拌提升→第二次喷浆搅拌下沉→第二次注浆搅拌提升→移机  

2)测量定位:

甲方提供施工所需的基轴线后,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作好书面移交手续和相应的地面标志保护工作。

②根据基线和施工图纸,用经线仪、钢尺施放相应的轴线网并在网络的交叉点处理设牢固可靠的樗,并进行系统编号。

③依据基线网络,用钢尺量距标定桩位,并作好放线记录以便复核。

④柱位定位偏差不得大于10㎜。

3)桩机就位:

①桩位复核无误后方能就位,桩机就位由机班长统一指挥,移动要看清左右及前后各方面情况,发现有阻力及时排除。

②移动结束后检查定位情况,保证桩机的基座平稳、周正,并用水平尺校正基座水平,钻杆垂直度偏差〈1%。

③动力头、搅拌头、桩位线三点一线。

4)灰浆制备:

①在制备灰浆前,应检查水泥是否受潮、结块、变质,严禁使用未经复试或复试不合格的水泥。

②在搅拌头预拌下沉的同时,严格按设计配合比制作灰浆,水灰比严格控制在0.4-0.5间,灰浆搅拌时间不得小于2MIN,以便浆液充分拌合。

③搅拌好的水泥浆液应通过20号过滤网注入储浆筒,以防水泥块或杂质堵塞注浆管道。

5)喷浆搅拌下沉:

桩机就位准备工作就绪,经检查符合要求后,启动灰浆泵,检查搅拌头喷浆正常后,利用钻具自重缓慢平衡喷浆搅拌下沉,控制下沉速度在0.8-1.2m/min,直至设计桩底标高。

在下沉预搅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操作台的电机工作负荷的电流指数,以防烧坏电机。

6)喷浆搅拌提升:

搅拌头喷浆搅拌下沉至桩底标高后,搅拌头在桩底原位喷浆搅拌20-30S后,以0.8-1.2m/min的提升速度喷浆搅拌提升,直到设计桩顶标高。

7)第二次喷浆搅拌下沉:

注浆搅拌提升至设计桩顶标高,再次喷浆搅拌下沉至设计桩底标高,并控制好下沉速度。

8)第二次注浆搅拌提升:

第二次喷浆搅拌下沉至设计底标高后,在原位搅拌20-30秒后喷浆搅拌提升至设计桩顶标高后,原位注浆15-30秒以确保桩头强度。

9〉移机:

成桩结束后,理完钻杆和压浆管道,进行移架移位,每班必须认真、真实进行成桩记录

4.6长螺螺旋钻孔灌注桩:

1) 工艺流程:

 钻孔机就位 →钻孔→注泥浆→下套管→继续钻孔→排渣→清孔→射水清底→插入混凝土导管→浇筑混凝土→拔出导管→安置钢筋笼→移机    

2)钻孔机就位:

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3)钻孔及注泥浆:

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用对位圈),开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一定深度(视土质和地下水情况)停钻,孔内注入事先调制好的泥浆,然后继续进钻。

4)下套管(护筒):

钻孔深度到5m左右时,提钻下套管。

①套管内径应大于钻头100mm。

②套管位置应埋设正确和稳定,套管与孔壁之间应用粘土填实,套管中心与桩孔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

③套管埋设深度:

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lm,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m,并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

5)继续钻孔:

防止表层土受振动坍塌,钻孔时不要让泥浆水位下降,当钻至持力层后,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继续钻深1m左右,作为插入深度。

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相对密度。

6)孔底清理及排渣:

①在粘土和粉质粘土中成孔时,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护壁。

排渣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2。

②在砂土和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泥浆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3;在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时,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3~1.5。

7)射水清底;在钢筋笼内插入混凝土导管(管内有射水装置),通过软管与高压泵连接,开动泵水即射出。

射水后孔底的沉渣即悬浮于泥浆之中。

8)浇筑混凝土:

停止射水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随着混凝土不断增高,孔内沉渣将浮在混凝土上面,并同泥浆一同排回贮浆槽内。

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适当超出桩顶设计标高,以保证在凿除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9)拔出导管:

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及时拔出导管。

但混凝土的上顶标高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

10)安置钢筋笼:

灌注成桩后,迅速把成品钢筋笼及配套振动设备组装在一起,用卷扬机吊起,放置桩顶,开启振动器,用水准仪控制好顶标高,直至将钢筋笼沉放到设计标高位置,保证符合规范要求。

11)移机:

当上一根桩施工完毕后,紧接着将钻机移位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施工时由于长螺旋钻机泥浆护壁桩排出的土比较多,经常将临近的桩位覆盖,有时还会因钻机支撑时支撑脚压在桩位旁使原定的桩位发生移动。

因此下一根桩施工时还应根据轴线或周围桩的位置对要施工的桩位进行复核,以保证桩位准确。

4.7细石砼护坡:

1) 工艺流程:

边坡开坡 →边坡修整→钢筋网片制作、安装→喷射砼→养护

2)边坡开挖:

采用反铲挖土机,预留2030cm人工修坡,土方开挖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分层开挖深度按作业顺序施工,在完成上层作业面的钢筋网片及喷混凝土护坡以前,不得进行下一层土方的开挖。

3)边坡修整:

采用人工清理,为确保喷射砼面层的平整,此工序必须挂线定位。

对于土层含水量较大的边坡,可在支护面层背部插入长度为400600mm,直径不小于40mm的水平排水管包滤网,其外端伸出支护面层,间距为2m,以便将喷混凝土面层后的积水排走。

4)钢筋网片的制作及安放:

双向Φ6@200钢筋网片制作绑扎,用长500㎜的Φ6钢筋插入坡面固定,间距1000*1000。

5)喷射砼:

喷射作业时,空压机风量不宜小于9m3/min,气压0.20.5MPa,喷头水压不应小于0.15MPa,喷射距离控制在0.61.0m,通过外加速凝剂控制砼初凝和终凝时间在510min,喷射厚度大于等于100mm。

6)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及时安排专人浇水养护,连续养护不低于7天。

4.8管井降水:

1)井管降水概述

井管布置见基坑降水布置图:

采用井径φ600,井管内径φ400,井深13m,井与井之间间距20~25m采用一泵一井。

基坑无帷幕周边在土方开挖前降水形成闭合,坑内井点预降水15-20天水位降至基底以下0.8米后土方开始开挖。

基坑北侧帷外设二只观测井,东西两侧各设一只观测井,南侧设二只观测井。

观测井采用内径φ400井管,井深8m。

2)井管降水施工管理:

按项目管理要求进行组织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配备有经验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指挥协调工程施工,并按质量达标要求。

3)井管降水施工组织安排

由主任工程师或专业工程师进行技术监督与管理把关。

降水组织机构如下:

项目经理1人

主任工程师和专业工程师1人

抽水降水值班组长3人

抽水降水值班员12人

电工2人

电泵维修工2人

洗井安装工及机械操作施工人员16人

合计:

37人

4)施工进度及工期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上岗按目标管理达标要求施工,严格质量标准,做到依据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规程进行管理,层层把关,责任到人,严格监理,预计开动二台钻机,每天两班作业,每班按工作12小时计算,每天24小时施工生产,每天完成8个孔井计算,预计6天完成降水井的施工任务,洗井下泵安装及管路铺设同步进行,预计降水疏干全面开泵以后15-20天可以达到预期疏干深度,待基础、地下室结构工程施工完成及地下防水和回填土到常水位以上即告全面完成基坑降水疏干任务。

 

5)基坑降水施工所需主要设备材料设计如下: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备注

1

CZ20冲击式钻机

2台

2

移动式空气压缩机(7kg/cm.6m/min)

1台

3

气焊设备

1套

4

电焊机

1台

5

砾石料(8-15mm)

50M3

6

潜水电泵

45台

7

水泥井管及滤管,内径Ф400

620米

8

水泥管Ф300

9

排水胶管与塑料管

1000米

10

管式流量计(表)

2套

6)管井降水疏干施工的主要技术要求

1、施工准备阶段:

该阶段工作内容包括资料、场地、设备、人员、材料等五个方面。

①资料:

仔细分析同设计有关的图纸和文件,编制施工方案,准备有关记录表格、工具等,参加技术交底。

②场地:

组织现场踏勘,协助甲方做好“三通一平”工作,要求甲方提供地下障碍及管线准确位置,以防意外事故发生,进行场区规划,布置施工井孔、泥浆配制及循环途径。

③设备:

检查配套情况,对设备进场后开工前应进行试运转。

④人员:

开地前分岗、全班、进行施工交底答疑,明确施工重点、难点及应急措施,并应对参与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及文明生产教育。

⑤材料:

订购材料,进场检查验收,不合格停止使用。

2、钻孔成井

①、放线定位:

根据基坑开挖边线,用仪器及钢卷尺进行放线定井孔点位,完毕后邀请甲方、监理代表验收签字认可,即可进行埋设护筒,管丌孔选用内径为700mm的钢护筒,四周要求用粘土夯实,中心误差不大于5cm,垂直偏斜小于1%。

②、钻机就位:

钻机安装要求平稳牢固,钻机底部起吊轮钢绳与井孔中心应铅垂成直线,偏差不大于5cm。

③、泥浆护壁:

开钻前应准备一定量的优质粘土,在遇到坍井孔时用粘土泥浆护壁,在确保不坍孔的条件下,优先采用自造浆的施工方法。

④、钻孔:

经专业工程师或甲方工程师现场检查合格以后方可开钻,开孔时应低锤扶正轻击,施工中应保持井孔内一定水头高度,严防孔井壁坍塌。

⑤、孔井钻进到达设计深度以后,需报请专业工程师进行检查,合格签字以后,方可进行清孔下管。

⑥、下井管时应检查接管部位有无损坏现象,并严禁歪斜或出现孔缝现象,以防砂砾涌进井孔内。

⑦、填砾石应沿管壁缓慢投入,以防堵塞砾石不实,砾石料应保证质量,不合格不得投入井孔内。

⑧成井后应进行洗井,采用移支式空压机或水泵洗井,达标完成后,即可下降水设备进行试抽运转。

3、降水、排水

降水设备按一井一泵的原则,下置潜水电泵排水。

排水拟直接排入基坑边指定位置的临时集水井,通过临时排水管排至下水道。

各项工序工程完成以后,先进行试抽工作,在此期间要全面检查降水设备,排水管路,电器装置等有无不合格的地方,如有应立即排除,待一切达标以后,即可进行连续降水开始,并定时观察水位,排水量的动态变化,并将所测得的数字连续记录,做到掌握降水疏干全过程的动态,达到保证质量保安全的完成疏干降水任务。

4、监测和保护:

7)井管布置平面图

8)井管设置计算

(一)基础降水疏干设计方案

根据建筑场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和基坑开挖的具体要

求,本建筑物由于采用放坡大开挖,因而开挖面积较大。

开挖深度为自然地坪以下6.3米左右,由于本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土壤含水率大,几乎均处于饱和状态,土壤渗透系数小,水力坡度小,迳流条件差,因此基坑周边水位降低值不小于9米,而且必须提前一个星期降水,才能达到基坑开挖及基础钢筋砼\地下防水干燥安全作业的目的要求。

鉴于基坑开挖深度内直接进水的含苞欲放水层和透水层,在工程第一含水层,即粉土夹粉质粘土层上,离自然地坪7.4M左右,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依据规范规定及当地习惯施工方法采用深管井井点降水疏干,才能达到预期基坑降水疏干的目的要求。

为此,本场地基坑降水设计深管井井点降水疏干方案,以一井一台潜水泵疏降排水的原则进行基坑降水工程布设。

这种基坑降水疏干方案使用适用于本场地建筑工程基坑开挖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点,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可以达到基坑降水疏干,基础地下室施工时干燥作业的预期目的,但是由于岩土工程堪察期间未进行场区内堪察孔的抽水试验工作,因此,建筑场地范围内确少有关影响半径(R值)及管井单井出水量(Q值)资料,本设计仅依理论依据,在提前降水时做好观察记录。

如有不妥,采取坑内降水排水措施。

1)井管埋深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H=h1+h2+△h+ILI+L≈10M

h1--------------------水位至基底距离

h2--------------------地面至水位距离

△h------------------降水后基底至水位线安全距离

I----------------------降水曲线坡度

LI--------------------基坑中心至井管中心水平距离

L---------------------滤水管长度

2)基坑涌水量概算公式的选择:

对于基坑进水的直接含水层涌水量概算:

选用地下水动力学等代大井无压水完整井公式进行概算。

计算公式如下:

(2H—S).S

Q=1.336K-----------------------------------------------

(1)式

LgR.—Lgr。

Q:

基坑涌水量

K:

渗透系数值

S:

水位降低值

H:

含水层厚度

r0:

基坑引用半径

R:

基坑降水影响半径

r0=n(a+b)/4-----------------------------------------

(2)式

R===2S/HK------------------------------------------------(3)式

R.=R+r。

(R:

影响半径)----------------------------(4)式

基坑涌水量概算结果值如下表:

H(m)

R(m)

X0(m)

R0(m)

S.(m)

K(m3/d)

Q(m3/d)

9.65

20.95

14.1

33.4

6.05

0.06

16.74

3)井点井管数量确定:

根据计算单井管影响半径和构造要求及基坑周边长度,设计坑内外按排44只井管井点,间距25米左右,为加快降水速度,缩短降水时间,在基坑集水坑内位置布置15米加深井。

布井位置详平面布置图。

根据概算基坑地下水量,结合基坑的周边长度、支护帷幕情况,在沿基坑上口边线及坑内布设降水井,结合场区地下水流向特点,总计共布置降水管井44口,降水管井设计深度为自然地坪向下13米,局部15米,另设6只观测井深度8米,降水井采用内径300mm,水泥无砂管,降水井钻井设计口径为600mm,旋转钻机水压钻探成孔,泥浆护壁钻进,井壁与井管间隙填砾石规格为8—15mm,填砾石厚度达到100mm,填砾石高度为地面以下600mm,直到井底。

管井钻井及井管下置要求垂直不弯,成井以后必须按成井过程进度及时冲井洗井,达到水清砂净以后,方可下潜水电泵进行单井试抽及降水疏干。

降水派专人进行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特别对观测井定时进行观测,做好水位详细记录。

有关降水管井设计分布及施工方案详见“基坑降水施工专项方案”。

4.9土方开挖:

    

(1)土方开挖采用二台反铲挖掘机大开挖,自卸车运输至场外或填方区,基坑周边严禁堆土,15米范围内堆土不超过20kpa,15米范围外堆土最大高度不超过2.5米。

基坑分三层开挖,第一层深度-3.9m,第二层挖至-6.4m;第三层人工配合机械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开挖基坑每边留设0.8~0.9m工作宽度,人工配合机械清底,水准仪配合,严禁超挖。

第一层挖完后在基坑周边设安全防护栏杆,栏杆用钢架管搭设,高度1.20m,立杆间距2米中间设两道横杆,栏杆刷红白相间油漆,油漆长度为400mm。

防护栏杆外加绑挂密目安全网。

基坑周边设300*400的排水沟。

(2)土方开挖顺序东向西两台挖机同时开挖。

先从北侧支护桩部位从东西两端头向中间退挖6-10米宽探沟,观测支护桩变形情况及止水帷幕止水情况,如支护桩变形异常,采取应急措施。

4.10基坑应急预案

基坑开挖中一但发现帷幕漏水、支护桩变形、外侧地坪裂缝等异常情况采取加固措施或回填,开挖前现场准备好草袋子200条,水泥5吨,100*100大木方50根,堵漏王5箱,机械设备、人员作好准备,现场随时调动。

现场在整个施工开挖过程中,基坑顶部最大位移的警界值规定为与深度之比不超过5‰,地表发生细裂缝属于正常,但必须密切追踪发展趋势,必要时,调整方案,在变形超值处,补设预应力锚杆,以有效控制或减小变形。

如发生围幕渗水迹象,立即通知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勘探,采取补救措施,小量渗漏用堵漏王堵塞,稍大一些用草袋灌水泥堵漏或采用支模浇砼挡墙,严重的暂时回填土方,通知打桩队补打围幕、高压注浆等行之有效措施后再进行开挖。

4.11边坡变形观测

.1.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进行边坡变形观测,拟采用视准线法,选用J2型经纬仪、D3水准仪进行观测。

.2.观测点布置在变形敏感部位,各测点间距不大于20m,观测点采用在坡上口标注红色标记,观测时使每段观测点与两端工作基点布成一条准直线,将仪器设于一端工作基点上,后视另一工作基点,确定各测点相对于准直线的位移量。

工作基点应视现场情况布置在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点,以保证测量值的准确可靠。

.3.位移变形观测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