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全同步单元习题与课外拓展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0738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3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全同步单元习题与课外拓展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全同步单元习题与课外拓展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全同步单元习题与课外拓展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全同步单元习题与课外拓展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全同步单元习题与课外拓展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全同步单元习题与课外拓展训练及答案.docx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全同步单元习题与课外拓展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全同步单元习题与课外拓展训练及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全同步单元习题与课外拓展训练及答案.docx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全同步单元习题与课外拓展训练及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同步习题与课外拓展训练-第2章(全)

2.1【物质的分类】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是碱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D.Na2CO3是碳酸盐

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

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3.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反应是(  )

A.3Fe+2O2

Fe3O4B.C+CO2

2CO

C.NH4HCO3

NH3↑+H2O+CO2↑D.Na2CO3+CO2+H2O===2NaHCO3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CaCO3、Cu(HCO3)2、Cu2(OH)2CO3都属于碳酸盐

B.盐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C.蓝矾(CuSO4·5H2O)和干冰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属于混合物

D.通过化学反应,可由Ba(OH)2一步转化生成NaOH

5.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其中对应四个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

B.中和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

D.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

6.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

7.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

A.Fe(OH)3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之间

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Fe(OH)3胶体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

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荷

B.直径在1~100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C.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胶体的依据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滤纸

9.关于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描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两者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CuSO4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CuSO4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10.人们利用纳米级(1~100nm,1nm=10-9m)粒子物质制造出更加优秀的材料和器件,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将纳米级粒子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一种分散系,对该分散系及分散质颗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滤纸

C.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半透膜D.该分散质颗粒能发生布朗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60分)

11.(9分)纯净物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

(1)如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________(填字母)。

A.交叉分类法

B.树状分类法

(2)以H、O、S、N、K、Ca六种元素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常见物质,分别将其中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填在下表相应类别中:

物质类别

氧化物

化学式

(3)从上表中选出一种酸和一种氧化物,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12.(13分)在稀硫酸、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溶液、铁片和木炭粉9种物质间存在下面的相互关系,选择①~⑤中适当的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物质能发生反应。

(1)请推断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

(2)写出下列序号之间的化学方程式:

①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和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8分)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请根据此表,结合中学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配料表

精制海盐、碘酸钾(KIO3)

含碘量

20~40mg/kg

储藏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1)据物质分类中的树状分类法的有关知识,在①HIO3 ②碘酸钠 ③KOH ④I2O5 ⑤NaCl五种________(填“混合物”、“化合物”、“盐”或“氧化物”)中与碘酸钾(KIO3)属于同类物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推测出碘酸钾(KIO3)的物理性质:

碘酸钾(KIO3)________溶于水(填“能”或“不能”),化学性质:

碘酸钾(KIO3)在受热时__________。

14.(8分)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填入下列横线上:

A.过滤 B.聚沉 C.凝胶 D.布朗运动 E.电泳F.丁达尔效应

(1)Fe(OH)3胶体呈红褐色,插入两个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种现象叫________;

(2)光束通过Fe(OH)3胶体,可看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________;

(3)Fe(OH)3胶体中加入硅酸胶体(胶体粒子带负电),胶体变得浑浊,这是发生了________;

(4)鉴别Fe(OH)3胶体和盐酸的方法是________。

15.(14分)A、B、C三只烧杯中,依次分别盛有NaOH溶液、AgNO3溶液、煮沸的蒸馏水,各滴入FeCl3溶液,试根据实验现象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1)分别写出三只烧杯中形成分散系的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2)写出A中形成分散系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中形成分散系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8分)

(1)“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

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微粒粒度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有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呈胶状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

(2)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回答下列问题。

①鉴别水溶液和胶体可以利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淀粉胶体中加入氯化钠,并装入半透膜袋里,系紧袋口,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半透膜袋,向烧杯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其现象为______________。

物质的分类【答案与解析】

1.A2.D3.C4.B5.C6B7.A8.D9.D10.C

11.

(1)B

(2)H2SO4 KOH KNO3 K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

(3)K2O+H2SO4===K2SO4+H2O

12.

(1)Fe H2SO4 CO2 CaO Na2CO3

(2)Fe+H2SO4===FeSO4+H2↑

CaO+H2SO4===CaSO4+H2O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CO2+CaO===CaCO3

13.

(1)化合物 ②、⑤ 

(2)能 易分解

14.解析:

(1)因Fe(OH)3胶粒带有正电荷,所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阴极区移动,而使该区颜色加深,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2)光束通过胶体时,产生光亮的通路,称为丁达尔效应。

(3)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胶体会发生聚沉。

(4)鉴别胶体和溶液利用丁达尔效应。

答案:

(1)E 

(2)F (3)B (4)F

15.解析:

将Fe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生成了难溶的Fe(OH)3红褐色沉淀,故它属于悬浊液;将FeCl3溶液滴入AgNO3溶液中,生成了AgCl沉淀,它属于悬浊液;将FeCl3溶液滴入煮沸的蒸馏水中,可形成胶体。

答案:

(1)A悬浊液 B悬浊液 C胶体

(2)FeCl3+3NaOH===Fe(OH)3↓+3NaCl

(3)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16.解析:

(1)纳米材料微粒粒度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符合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范围1nm~100nm,所以纳米材料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应具有胶体的性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2)①虽然外观相同的水溶液和胶体有很多性质差异,但用于区别二者最简便可靠的特征性质还是丁达尔效应。

②钠离子和氯离子可透过半透膜,滴加硝酸银溶液后会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

答案:

(1)B 

(2)①让一束可见光分别照射两瓶无色液体,可见到一条光亮通路的为淀粉胶体 ②有白色沉淀产生

高中化学必修一同步习题与课外拓展训练-第2章(全)

2.2【离子反应】

第1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判断中,正确的观点是(  )

A.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B.在熔融或溶解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C.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D.在熔融和溶液的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

2.下列在给定状态下能导电的是(  )

A.固体氯化钠  B.液态氯化氢

C.乙醇溶液D.液态氢氧化钾

3.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熔化状态或溶于水中能够电离,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电解质B.X可能为非电解质

C.X只能是盐类D.X可以是任意化合物

4.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Na2SO4===2Na++SO

B.Ba(OH)2===Ba2++OH

C.Al2(SO4)3===2Al3++3SO

D.Ca(NO3)2===Ca2++2(NO3)2-

5.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是(  )

A.H2OB.NH3·H2O

C.CH3COONH4D.CH3COOH

6.有一种用实际参加化学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在离子方程式中,反应前后电荷是守恒的。

如下离子方程式:

RO

+F2+2OH-===RO

+2F-+H2O,由此可知在RO

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

A.+4B.+5C.+6D.+7

7.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分为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  )

A.钠的化合物B.可与硝酸反应C.可溶于水D.电解质

8.用20mL0.1mol/L的含氧酸HxRO4溶液与15mL0.2mol/L的某碱M(OH)a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全部生成正盐,则R元素的化合价是(  )

A.+(8-

)B.+(8-2a)C.+(8-

)D.+(8-3a)

9.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NaCl晶体、BaSO4B.铜、二氧化硫

C.液态的醋酸、酒精D.熔融的KNO3、硫酸溶液

10.下列关于电解质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

B.电解质在通电时发生电离

C.NaCl晶体不导电,所以NaCl不是电解质

D.熔融的KOH导电,所以KOH是电解质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导电性很差,所以水是非电解质

B.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

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D.NaCl和HCl都是电解质,所以它们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和Cl-

B.NaCl是电解质,故NaCl晶体能导电

C.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多

二、非选择题

13.在如图所示的串联装置中,发现灯泡不亮,但若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水,则灯泡会亮起来:

则:

(1)加水的烧杯为________。

(2)将烧杯B和________混合后溶液的导电性会减弱。

(3)写出D烧杯中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掌握电解质的概念,能够熟练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是认识电解质的性质,研究离子反应的前提。

以下有10种物质:

①铜 ②稀硫酸 ③氯化氢 ④氨气 ⑤空气 ⑥二氧化碳 ⑦金属汞(俗称水银) ⑧氯化钠 ⑨硫酸钡 ⑩氯气

按照表中提示的信息,把符合左栏条件的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填入右栏相应的位置。

序号

符合的条件

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1)

混合物

(2)

电解质,但熔融

状态下并不导电

(3)

电解质,但难溶于水

(4)

化合物,但不是电解质

(5)

不是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

15.松花蛋于明朝初年问世,其腌制配方有多种,但主要配料为生石灰、纯碱和食盐。

将一定比例的配料用水和黏土调成糊状,敷于蛋上,密封保存,数日后可食用。

(1)腌制松花蛋的配料用水调制时,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有(不考虑黏土中物质可能参与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花蛋外的糊状物经溶解、过滤后,滤液中肯定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和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为Ca(OH)2或Na2CO3。

(3)某同学设计下表的实验方案,探究

(2)所得滤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请你帮他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滴加适量K2CO3溶液

若出现白色沉淀

滤液中含Ca(OH)2

若无白色沉淀

滤液中无Ca(OH)2

②取少量滤液,________

若出现________

滤液中含Na2CO3

(4)写出碳酸钠的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已知Fe2(SO4)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写出Fe2(SO4)3的电离方程式,并求Fe3+和SO

的物质的量浓度。

第2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后,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A.Na2SO4溶液和MgCl2溶液B.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C.NaOH溶液和Fe2(SO4)3溶液D.Ca(OH)2和盐酸

2.某地甲、乙两厂排放的污水中各含有下列8种离子中的4种(两厂废水所含离子不同):

Ag+、Ba2+、Fe2+、Na+、Cl-、SO

、NO

、OH-。

若两厂单独排放污水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如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便能变得无色澄清,溶质主要含硝酸钠,污染程度大大降低。

根据所给信息有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Na+和NO

来自同一工厂

B.Cl-和NO

一定来自同一工厂

C.Ag+和Na+可能来自同一工厂

D.SO

和OH-一定来自同一工厂

3.和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u2++2OH-===Cu(OH)2CuCO3+2NaOH===Cu(OH)2↓+Na2CO3

B.Ba2++SO

===BaSO4↓Ba(OH)2+H2SO4===BaSO4↓+2H2O

C.Ag++Cl-===AgCl↓AgNO3+NaCl===AgCl↓+NaNO3

D.Cu+2Ag+===Cu2++2Ag↓Cu+2AgCl===2Ag+CuCl2

4.某无色透明的溶液,在pH=0和pH=14的条件下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2+ K+ SO

 NO

B.Mg2+ NH

 SO

 Cl-

C.Na+ K+ SO

 NO

D.Ba2+ Na+ MnO

 SO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可以用H++OH-===H2O表示的是(  )

A.2NaOH+H2SO4===Na2SO4+2H2O

B.Ba(OH)2+2HCl===BaCl2+2H2O

C.Cu(OH)2+2HNO3===Cu(NO3)2+2H2O

D.KOH+HCl===KCl+H2O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HCO

+Ca2++OH-===CaCO3↓+H2O

B.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

H++SO

+Ba2++OH-===BaSO4↓+H2O

C.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2H++O2-===H2O

D.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CO

+2H+===CO2↑+H2O

7.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OH-有沉淀生成,加入H+有气体生成的一组离子是(  )

A.K+、Mg2+、Cl-、HCO

B.K+、Cu2+、SO

、Na+

C.NH

、CO

、NO

、Na+D.NH

、Cl-、HCO

、K+

8.下列各组反应,前后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HCl+Na2CO3,HCl+NaHCO3B.HCl+Na2CO3,H2SO4+K2CO3

C.H2S+NaOH,H2SO4+KOHD.BaCl2+Na2SO4,BaCO3+H2SO4

9.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其中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OH-+HCl===H2O+Cl-B.Ca(OH)2+Cu2+===Ca2++Cu(OH)2

C.Fe+Cu2+===Cu+Fe2+D.Fe+2H+===Fe3++H2↑

10.下列反应能用H++OH-===H2O表示的是(  )

A.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B.氢氧化镁和盐酸

C.氢氧化钡和稀硫酸D.澄清石灰水和硝酸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

2Fe+6H+===2Fe3++3H2↑

B.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

Ca(HCO3)2+2H+===Ca2++2H2O+2CO2↑

C.盐酸跟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H++OH-===H2O

D.碳酸镁跟稀硫酸溶液反应:

MgCO3+2H+===Mg2++H2O+CO2↑

1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

现象

没有明显变化,

溶液仍为无色

有沉淀生成,

溶液为蓝色

有无色气体

放出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Ⅰ中无明显变化,说明两溶液不反应

B.Ⅱ中的白色沉淀为CuCl2

C.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2H++Zn===Zn2++H2↑

D.Ⅲ中发生的反应不是离子反应

二、非选择题

13.人体胃液中含有胃酸(0.2%~0.4%的盐酸),起杀菌、帮助消化等作用,但胃酸的量不能过多或过少,它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胃酸过多时,医生通常用“小苏打片”或“胃舒平”给病人治疗。

(1)用小苏打片(NaHCO3)治疗胃酸过多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病人同时患有胃溃疡,此时最好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反应的离子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

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Ag+、Fe3+、Cl-、OH-、NO

六种离子。

(1)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是______________。

(2)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

如果加一定量________(填“活性炭”或“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________(填写金属元素符号)。

(3)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

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________,可用来浇灌农田。

15.某溶液中含有Ba2+、Cu2+、Ag+,现用NaOH溶液、盐酸和Na2SO4溶液将这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分离。

其流程如图,已知沉淀2为蓝色。

(1)沉淀的化学式:

沉淀1________;沉淀3________;

(2)写出混合液+A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B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4只试剂瓶中分别盛有NaNO3溶液、Na2CO3溶液、Na2SO4溶液和NaCl溶液,就如何检验这4种溶液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在4支试管中分别取4种溶液各1mL,做下列实验。

(1)在4支试管中分别滴入________,出现__________现象的是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剩余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______,出现________现象的是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剩余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______,出现________现象的是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次实验中都没有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_____。

【离子反应】第1课时答案

1.C2.D3.A4.C5.C6.B7.B8.C9.C10.D11.B12.C

13.【解析】 四个烧杯中只有C中没有发生电解质电离,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当加水时,H3PO4电离而导电;当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后,由于发生反应:

CuSO4+Ba(OH)2===BaSO4↓+Cu(O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