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衔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03899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衔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言衔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言衔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言衔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言衔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衔接.docx

《语言衔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衔接.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衔接.docx

语言衔接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表达

(全国新课标卷)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B.②⑤⑥①④③C.⑤②⑥③①④D.⑤⑥②④③①

解析:

⑤起领起作用,应位于开头;②⑥由“因此”连接;③①④是具体措施,先有机制,在执法,之后是淘汰、震慑,是后文“这样”指代的对象,应在最后。

(全国大纲卷)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⑤①⑥②④③B.⑤⑥①④③②

C.⑥④③②①⑤D.⑥②③①④⑤

答案:

C

解析:

首先总论,然后论述今天与昨天的关系,再论述与明天的关系。

六、(15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8.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5分)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

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①有问,必有答。

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②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

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③也不乏幼稚之处。

④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⑤要我说出来,看我想的对不对。

答案:

①凡;②必定;③其中;④有时;⑤则。

解析:

分析句间关系,选择合适的词语。

①“凡”与“必”搭配;②“必定”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③“其中”指在问题里面有一些幼稚;④“有时”表示频次不多;⑤“则”表示前后两事距离较近,因果关系明确。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谅解是一股和熙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

 答案:

略。

解析:

内容合理,给2分;比喻贴切,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

①看清题干列出的几点要求,化仿写为填空。

②分析仿写句:

包括分析仿写句的句式特点、思想内容、修辞手法等。

展开联想和想象,搜索仿写材料。

③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做到内容符合要求,尽量写得新颖,有深意,带文采。

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

总之,句式仿写要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

(北京卷)

5.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

①。

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

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

②,上面镌刻者“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

A.

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B.

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C.

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D.

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考查语句的连贯,应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的角度去分析。

(天津卷)

22.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连贯的一段话

①.随着各种高效储能技术的成熟和智能电网的兴起,太阳能携手海浪和海风,向我们输送源源不断的电力。

②.同时,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这已经是公认的全球性头号环境问题.

③说不定人们会用墙体太阳能发电系统为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我们的住宅和办公楼更为节能、舒适

④.而新能源在不远的将来会大踏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⑤.工业化国家通过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提高了自身的福利水平,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不断提高能源消费水平,存量有限的化石能源其实是在加速消耗中。

【参考答案】⑤②④①③

【解题思路】⑤和②句从两个方面提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能源问题,④句引出新能源话题,①和③分别介绍了新能源在生活生产中的使用,以及未来新能源的前景。

(重庆卷)19.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黑墨②黑钻石③黑夜④黑葡萄

(1)此刻,她那__________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

(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__________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1)___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④,理由:

略。

(2)②,理由:

略。

解析:

从形状相似来看②、④可以做眼睛的喻体,

(2)中有“闪烁着奇异的光亮”,与之相照应的只能是能闪烁光亮的“黑钻石”,

(1)中选④,切合眼睛“大而圆”的特点,颜色可与“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相契合。

21.下面一段文字有四处重复累赘,请予删除(只填序号)。

要求:

删除后应简明连贯、不损害原意。

清晨7时,重庆的①天空微微发亮,参加2011年重庆马拉松赛的运动员已陆续赶到比赛的起点南滨公园②。

为即将开始的③2011年重庆④马拉松赛热身。

在起点处,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正在进行准备⑤,慢跑,拉神韧带,一举一动都显示出专业素养。

虽然比赛还没有开始,⑥尚在安排之中⑦,但空气中已经透露出一丝如箭在弦⑧的紧张。

应当删除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④⑤⑦

解析:

①④和“参加”后的“重庆马拉松赛”重复,⑤与“热身”重复,⑦与“比赛还没有开始”重复。

(山东卷)

16.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①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做筹划,不妨就预做筹划,以解除近忧。

②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

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做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

高考资源网

④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⑤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

⑥中国人喜欢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固然不错。

答案:

 621354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填在方格中,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发展前景

人数

百分比

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336

26.7

网络语言会代替传统语言

84

6.7

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

818

64.9

网络语言最终会消亡

22

1.7

                   (摘自《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极少数人认为网络语言最终会走向消亡外,□□□□□□□□□□□□□□□□□□□□□□□□□□□□□□(不超过30个字)□□□□□□□□□□□□□□□□□□□□□□□□□□□□□□(不超过30个字),甚至还有小部分人认为个性化的网络语言会逐渐取代传统的语言。

综上所述,被调查者对网络语言的态度:

□□□□□□□□□□□□□□□□□□□□□□□□□□□□□□(不超过30个字)。

答案:

1、大部分人认为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

2、不少人认为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3、是比较宽容的,同时期待对网络语言做进一步规范。

(广东卷)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②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③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④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

⑤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④①⑤③②B.④③⑤①②C.⑤②①④③D.⑤③④①②

【答案】A(根据语句逻辑关系,总分关系)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

(1)请在下列关联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3个,分别填入句子的空格中。

(3分)

既然不管尽管无论既而因而然而

①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②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成分,③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

①②③

【答案】①尽管②既然③因而

(2)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

(3分)

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答案】

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含标点符号31个字)

真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恶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含标点符号23个字)

迎!

19.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

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模写出恰当的句子。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有多么华丽,①;②,③;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他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能力。

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

①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

②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

③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

【试题解析】这是一个较为宽泛的仿写题,除了句式的要求外,最为关键的是修辞手法,原句中的“窗口”、“灯塔”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所以答案所给的“桥梁”、“阶梯”就是很好的模仿,解答时要先选定好喻体,剩下的就容易了。

再如“航船”、“春风”、“甘霖”、“绿洲”之类的喻体。

 

20.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补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

要求:

符合语境,简明得体。

(5分)

宛风:

李老师:

噢,宛风啊。

宛风:

李老师:

好啊!

欢迎欢迎!

宛风:

李老师:

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

宛风:

李老师:

好的,再见。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

①李老师,您好!

我是宛风。

②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去拜访您,您看行吗?

③老师,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到哪儿见您呢?

④好的,我们一定准时拜访您。

老师再见。

【试题解析】这是很有生活味的题目,题目给定的是一个师生对话的情境,要求补充的是学生的话语,内容的补充不难,关键的是要得体,要符合说话的情境和学生的身份,还要有礼貌等。

(浙江卷)

5.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

“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

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

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

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

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

‘______’”

A. 文以为常,白以应变。

    B.文白相济,见真求新。

C.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D.白话为本,力求立体。

解析:

选C,此题学生只要抓住一个“平面”,在紧要关头,文白相济这些词语就能准确做出答案,一般来说B项首先排除

(四川卷)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要点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少“什么”。

不超过25字。

(4分)

4月23日,“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其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热议的话题。

多位大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中国顶尖大学在吸纳拥有国际学术背景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和成功经验等方面缺乏全球化视野;许多人安于现状,在科研方面全方位地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意识不够,仅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或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

他们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校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全社会对于大学发展应抱有平和的心态,少一些急功近利。

答案:

全球化视野  追求卓越的意识  宽松环境  平和的心态

解析:

注意先确定答题区间,再分条概括。

(湖南卷)

4.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语言表达得体,并结合手机短信,属于旧题新考,与07年同。

根据语体,排除A、C,此处不宜用“通知”或“奉告”;比较B、D,“事务繁忙”只是不想来的一种托辞,“航班取消”是想来而无法来的实情,所以选D。

(湖北卷)

20.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在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请你为校园内的“禁烟提示牌”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

要求:

符合场景:

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

不超过20字。

(4分)

【参考答案】①让校园永远明朗清净,让心灵不受烟雾缭绕②书香何需烟草香。

【解题思路】注意审题,内容要符合要求,句式简单,语言简洁,有警示作用。

21.分析下图,得出结论。

并合理推断其原因。

要求:

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结论和原因均不超过25字。

(4分)

宜万铁路开通前后恩施州公路、铁路和民航客运量对比图

开通前开通后

(1)结论:

(2分)

(2)原因:

(2分)

【参考答案】

(1)公路运量聚减,铁路大幅上升

(2)铁路速度提高,且经济,安全,省时

【解题思路】图表题要仔细观察每一项数据,注意两个图表的相同和不同的数据,思考数据的变化反映出的现象。

用准确的语言作答。

注意每一个图表都要概括出规律,然后得出总体答案。

(辽宁卷)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

②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

④通过建立“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和“生产一消费—再循环”的模式

⑤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⑥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

A.①④⑤③②⑥   B.①⑥④③⑤②   C.④②③⑤①⑥   D.④⑤⑥③②①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C建立模式④--------利用保护②-------是手段措施;结果是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③-----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⑤;最后是评价突破①口----“也是”重要举措⑥,完全是逻辑顺序

 

(北京卷)4.在文中横线出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时是()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__。

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

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是发出的咝咝声。

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____。

1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2引力波是听不到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②③①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③①④②

4、【答案】B

【解析】此题先看选项,第一空只有②③两种可能,比较之下,必然选②,排除C、D。

再看第二空,只有③④两种可能,但如果填入③,则这一句内部已经前后矛盾,因此只能填④,由此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全国大纲卷)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

1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2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3“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4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5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6“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④⑥⑤②①③B、⑥②①⑤④③

C、⑤④⑥②①③D、⑥④⑤②③①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语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

首先明确整段话叙述的中心是茶发展历史及词义的演变。

先总说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⑤,再介绍“茶”字发展演变的历史④,①③为“茶”字形体演变⑥②“茶”义项与生活的关系密贴。

根据每句话的逻辑关系及关联性词语处理好句子顺序。

一开始选⑥,给人以突兀的感觉,从生活贴入,水到渠成的讲“茶”字的发展演变,非常自然、合理。

故排除⑥为第一句,B、D项排除了,⑤②之间关系不如⑥②之间关系紧密。

所以答案为C

(广东卷)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①⑥②④⑤③B.①⑥④②③⑤C.④①⑥②⑤③D.④②①⑥⑤③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

作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

④提出“人们的习见如何”总观点,①单独解释“艺术家”,乃“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④应为最先;④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见”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①紧跟④;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④①⑥,接②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④①⑥②⑤③。

(湖南卷)3.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A.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肯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答案】C

【解析】A项错在“鄙人”,谦辞,旧时用于自称,此处不得体。

B项错在“璧还原物”,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璧”敬称对方的东西,D项错在“高抬贵手”,这个成语是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

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不合语境。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语言得体,与生活联系紧密,同时将病句与成语一并考查。

能力层级为C。

(湖南卷)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D.寒气偏归我一家

【答案】B

【解析】先看内容照应,这首诗是《夏日西斋书事》,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那么“小院地偏”正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这种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且与下句“满庭鸟迹印苍苔”相照应。

再看平仄押韵,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三句末字不押韵且为仄声,即可排除C、D;从平仄来讲,二三句中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且主要看2、4、6三个字,第二句为“影、沉、势”,即仄平仄,那么所填这句所对应的三个字亦应为仄平仄,那么,A项是仄平平,B项是仄平仄,C项是仄平仄,D项是仄平仄,即排除A项;解答本题首先需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诗意理解准确的话,可以直选答案。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连贯,能力层级为E。

通过诗句留白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同时还考查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题目新颖,但难度不大。

(辽宁卷)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过去的儿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种种的死知识、死教训装入他头脑中,就以为满足。

,,,;。

儿童自由的读物,实在极少。

我们出版这个《儿童世界》的宗旨就在一弥补这个缺憾。

①教师教一课,他们就读一课

②刻板庄严的教科书,就是儿童的唯一读物

③我们虽知道之前的不对

④然而小学校里的教育仍旧不能十分吸引儿童的兴趣

⑤而且各种教育,仍旧是被动的,不是自动的

⑥也想尽办法去启发儿童的兴趣

A.③⑥④②⑤①B.③⑥④⑤②①

C.①③⑥④⑤②D.①③⑤⑥④②

15.【考点】考查语言表达连贯。

【解析】③中“之前的不对”紧承起句,⑥④紧承③句分析,④⑤是教育弊端的两面,②①分别与④⑤相对应,①也与下句的“自由的”密切相连。

【答案】B

【方法点拨】解答语言表达连贯要注意语段角度的一致性。

这里的“角度”是指叙述的角度。

不论是长是短的一段话,都有一个叙述的角度。

只有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语句之间才能连贯。

随意变化叙述角度,就会使文字不通顺。

(全国新课标卷)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①     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