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无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18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无答案.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无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无答案.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无答案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无答案)

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和双项选择题

两部分,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

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0分)

1.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

“(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

”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2.赫鲁晓夫回忆说: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了。

这一现象说明新经济政策()

A.调整经济结构B.稳定了社会秩序

C.适应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D.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3.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本质上是()

A.经济权力高度集中B.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C.限制商品货币关系

D.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

4.一位学者说,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建国初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

即()

A.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员B.都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C.经济形势都异常的严峻D.国际形势十分严峻

5.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

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

A.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

C.与美国“冷战”D.消除了西方国家的矛盾

6.1919年3月苏维埃将全国城乡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一律联合并改组为统一的消费公社,规定全体城乡居民都必须加入消费公社,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

由此可知,苏维埃政府()

A.取消了自由贸易B.实行了普遍义务劳动制

C.鼓励私人办企业D.征收固定粮食税

7.二战结束后,首先在苏联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A.列宁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8.20世纪80年代末,在苏联推行改革的最高领导人是()

A.戈尔巴乔夫B.勃列日涅夫

C.赫鲁晓夫D.叶利钦

9.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战前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

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实现自由贸易,消除关税壁垒,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成立关贸总协定

C.建立世界银行D.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0.《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汇率。

这些规定实质上反映了美国()

A.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债权国B.操纵了国际贸易

C.取得了对国际金融的支配权D.操纵了世界各国货币发行权

11.2015年12月正式建立的东盟共同体,不仅是亚洲区域一体化的里程碑,也是世界格局“区域化”的里程碑。

下列不是区域集团化组织的是()

A.欧盟B.联合国安理会

C.亚太经合组织D.北美自由贸易区

12.美国投资专家麦克法伯说:

“联邦政府给每人600美元的退税。

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买水果,钱归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如果买好车,钱归德国……”这一现象表明()

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B.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

C.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D.亚洲商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增大

13.下列既是经济集团又是政治集团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

C.欧洲联盟D.联合国

14.地跨亚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区域性经济集团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B.上海合作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D.欧洲联盟

15.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仁”和“礼”B.“兼爱”和“非攻”

C.“齐一万物”

D.“法、术、势”

16.《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

“非臣子所宜言。

”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

从中可以看出()

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B.朱元璋避免了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D.《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

17.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是()

A.道家思想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D.兵家思想

18.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汉代太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有()

(1)《诗》

(2)《书》(3)《墨子》(4)《春秋》

A.

(1)

(2)B.(3)(4)

C.

(1)

(2)(4)D.

(1)

(2)(3)(4)

19.以下主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法不贵阿,依法治国

20.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有“三教九流”一说。

其中“三教”指的是()

A.儒、法、道

B.儒、佛、道

C.儒、墨、法D.墨、佛、道

21.朱熹和王阳明都对“理”进行了不同的阐释,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

A.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

C.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2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老子》。

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唯物论思想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D.民本思想

 

23.有人认为: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在董仲舒下列言论中,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

纲,夫为妻纲”

24.“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这一思想的提出者应该是()

A.孟子B.朱熹

C.董仲舒D.荀子

25.“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

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

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

”这首古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思想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

C.朱熹的理学思想D.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26.有人将“心”与“物”比喻为“理”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家,一个在外。

“心”是“理”在家里的儿子,“物”是在外的儿子,“物”虽在外,也不能说不是“理”的儿子。

与这一思想一致的是()

A.心外无物B.理是世界的本原

C.无为而治D.仁者爱人

2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的是()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

28.李贽说:

“仲尼虽圣,效之则为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此话的真实意图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应该继承

B.对儒家思想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C.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

D.强调个性、主张人性的解放

29.关于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后世民众起了思想启蒙作用B.直接导致了“清初的政治改革”

C.对君主专制制度造成了强烈冲击D.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

30.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批判君主专制B.反对经世致用

C.提倡重农抑商D.主张学习西方

31.“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

难受

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

”上述材料说明了()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

C.“认识你自己”D.人生而平等

32.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重视()

A.对人类社会的研究B.对自然界的研究

C.对人的伦理道德的探讨D.对人性的研究

33.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两者共同之处体现了()

A.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B.追求理性的自由主义

C.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D.追求自我个人主义

34.《孟子·公孙丑上》曰: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下列思想言论,与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有相似之处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C.美德即知识D.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35.欧洲文艺复兴代表人物薄伽丘用现实主义笔法描写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讴歌了人,他的代表作品是()

A.《十日谈》B.《老人与海》

C.《母亲》D.《高老头》

36.十四世纪兴起的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是()

A.古代

希腊罗马文学艺术的复兴B.地主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C.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D.无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37.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典型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因为()

A.他的作品《最后的晚餐》驰名于世

B.他多才多艺,在艺术、科学、军事领域均有贡献

C.他的作品主要反映了人的现实生活的情感

D.他奠定了近代绘画的基石

38.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

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A.对自我价值的肯定B.对宗教权威的认同

C.对教会腐败的批判D.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39.马丁·路德认为: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这句话体现了()

A.因信称义B.先定论

C.君权神授D.社会契约

40.宗教改革后在德意志地区出现的新教派是()

A.清教B.路德教

C.加尔文教D.天主教

41.某启蒙思想家说:

“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该思想家应是()

A.伏尔泰B.孟德斯鸠

C.卢梭D.康德

42.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政治主张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民主权说

C.三权分立D.开明君主制

43.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A.批判神权统治B.宣扬人性解放

C.构建理性王国D.倡导思想自由

44.“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有可能会变得专横”。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这句话强调的是()

A.生而平等B.民主政治

C.人民主权D.信仰自由

45.《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的诗歌反应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

A.西周至春秋中叶B.夏朝至隋唐

C.西汉至隋唐D.秦朝至明清

46.《梦溪笔谈》曾描述如下现象:

“若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造纸术的发明B.指南针的应用

C.印刷术的进步D.商品经济的发展

47.下列作品中能反映市井风俗的是()

A.顾恺之《女史箴图》B.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C.阎立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