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毛泽东概论期末考试课文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071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毛泽东概论期末考试课文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毛概毛泽东概论期末考试课文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毛概毛泽东概论期末考试课文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毛概毛泽东概论期末考试课文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毛概毛泽东概论期末考试课文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毛泽东概论期末考试课文重点.docx

《毛概毛泽东概论期末考试课文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毛泽东概论期末考试课文重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毛泽东概论期末考试课文重点.docx

毛概毛泽东概论期末考试课文重点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资料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单选)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单选)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单选)七大(1945)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表在哪里?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中国革命正反两面经验的总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多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国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知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值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

(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时代背景

(1)社会历史条件:

20c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发展。

(3)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壮大

(4)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简答)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

(1)萌芽(1921-1927中共建立至大革命失败)——标志: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形成(1927-1935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井冈山的斗争》《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成熟(1935-1945)——毛泽东思想成熟,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形成

(4)进一步发展(1945—1965)——《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选择)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什么?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简答)主要内容仙女屋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两个“务必”)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和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宝贵精神财富。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2、1987年,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1992年,十四大成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二、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世情的发展:

国际形势(国际竞争激烈、形势逼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2、国情的变化:

社会生活新变化

3、党情的挑战

4、品格的弘扬: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三大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

(二)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事迹出发,理论联系事迹,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总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

(简答)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第四节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简答、论述)一、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着眼于新的实际和新的发展。

2、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认真研究中,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3、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来判定认识或者理论是否是真理。

4、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简答)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把内容的各个方面。

3、实事求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义革命的理论的形成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多选)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单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多选)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总路线

(单选)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多选)3、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革命的主要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上还是资产阶级手上。

(原因:

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严重残酷的压迫,所以无产阶级更为坚决和彻底;分布集中;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两个条件:

1、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想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2、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二、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也称为三大经济纲领,即:

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是什么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为什么

(1)中国具体国情决定的

(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正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4)中国革命形式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

(5)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以及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主观条件。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

中国半殖半封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2)武装斗争

(3)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阱的英勇战士。

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事迹相结合,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对中国革命实际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有力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一化三改

一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

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农业改造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3)正确分析农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推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农业:

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初级社(半社会主义)---高级社(完全社会主义)

手工业:

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2、工商业改造

(1)和平赎买(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中国共产党与民资长期保持统一战线的关系)

(2)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度形式

(多选)“四马分肥”是国家收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和资本家红利四个方面。

3、历史经验(简答)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改造

(4)制度改造与人的改造有机结合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单选)1、《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为党的八大的召开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十大关系: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供养和大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单选)2、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

(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简答)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民主)

政治——团结,批评,团结;物质利益、分配方面和人民内部——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党派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民族之间——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

(辨析)1、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材料分析)2、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事迹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单选)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单选)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曾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单选)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多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跨越这个阶段。

(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

1、是足部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质的历史阶段

8、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西墙不惜,锐意进取,缉拿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简答)重大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2、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3、

二、阶段特征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2、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3、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内容

(单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坚持改革开放。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论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

(2)必须坚持把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简答)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内容。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阶段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以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基本纲领

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多选)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

(1)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2)方向和道路的统一。

(3)目的和过程的统一。

(4)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

(5)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进程;坚持最高纲领不是也不能离开现实空谈远大理想;实践最低理想不是也不能只顾眼前而忘记远大理想。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简答)1、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内涵

(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体价值目标上的体现

(简答)2、重要意义

(1)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知道意义

(3)奠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为什么?

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2、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

4、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

(单选)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分“三步走”。

(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是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边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是指,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单选)党的十五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单选)目前小康水平: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论述)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新要求是: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4)资源节约型。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思想内涵

国家富强(综合国力增强)、民族振兴(继承创造优秀文化和先进文明)、人民幸福(人权保障)

2、实现途径

(1)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中国力量:

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第7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时代背景

1、国内情况:

文革使民主法治严重破坏,政治混乱,经济停滞甚至崩溃

2、国际环境:

我国经济、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拉大。

(辨析)二、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不是对原有机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边个,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质、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曾冕。

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邮寄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1)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

(2)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为什么?

1、是对中国长期停滞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2、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

3、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二、全方位(不论国家性质)、多层次(地区)、宽领域(各个领域)的对外开放

1、有中国特色对外开放

(1)立足国情积极稳妥推进对外开放

(2)实现改革和开放良性互动

(3)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4)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要正确把我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2)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3)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