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8910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儿童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儿童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儿童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儿童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

《儿童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

儿童康复科护理常规

一、儿童康复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患儿及家长,称体重、量身高,安排床位,打印手腕带,经双人核对无误后予佩戴腕带,带患儿到病床,协助整理放置物品,介绍床位医生、责任护士、病房环境、配置物品使用方法、科室及医院规章制度。

2、保持病室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但避免直接对流。

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

3、根据不同年龄和病种,相对分别安置病房,7岁以上儿童入院应有血压记录。

4、按医嘱指导家属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在住院期间应暂停断奶。

5、给予新入院患儿及家属进行入院宣教,让家属认真阅读住院须知

(一),

(二),(三),住院安全风险告知书等文书,并让家属签字按手印,当班完成患儿完成首次记录单、一般护理记录单的填写及儿童跌倒坠床护理单。

6、凡新入院康复患儿入院后休息15分钟测体温、脉搏、呼吸并绘制在体温单上,入院三天每天划4次体温,正常后病儿每天测体温1次。

体温在37.5以上者经与医生联系后给予相应的处理,低于36℃者应注意保暖,一般病儿每周测体重一次。

7、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和查对制度,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协助完善各项检查。

8、心理护理:

深入病房,多与患儿及家长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儿和家长心理动态,尽量满足需求,减轻患儿及家长焦虑及恐惧心理。

儿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9、环境:

加强病房及陪护管理,保持病室整洁、安静,每天开窗通风2次,按院感管理要求认真做好出院病人床单位终末消毒工作。

10、患儿家属儿应自备脸盆、毛巾。

指导患儿饭前便后应洗手,培养病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1、注意患儿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

遇有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认真做好书面及床头交接班。

12、帮助病儿尽快的适应医院环境,可根据年龄、病情轻重,选择适当的游戏与玩具,使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得到安稳,从而安心休养,配合康复治疗,早日康复。

13、病儿出院时,所有物品须分别清洁、消毒。

向病儿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指导及正确育儿的知识宣传教育,并作出院后家庭特殊护理的示教,使其熟练掌握。

(二)病情观察和护理

1、按等级护理巡视病房,观察患儿意识、精神反应、面色、生命体征等,了解患儿饮食、睡眠、排泄等,发现病情变化时,及时报告,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和治疗。

2、加强病区和患儿安全管理,注意床栏是否拉起、热水瓶位置是否安全等,地面是否干燥,防止跌倒/坠床、烫伤等意外发生。

3、严格执行晨晚间护理,根据护理等级及患儿生活自理能力,为患儿提供优质合适的生活护理,落实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内容,保持床单元整洁、患儿皮肤及衣物清洁、无异味。

6、根据病种进行专科护理重点观察,重点观察患儿的运动发育、语言、表情、进食方面的表现及反射情况和伴随疾病等情况。

7、做好患儿病情早期预警、疼痛、生活自理能力、各种风险评估,按等级护理要求护理患儿,书写护理记录。

(三)健康宣教

1、宣传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等卫生知识,合理喂养,加强体质锻炼。

2、指导专科疾病护理及生活护理。

3、做好出院指导:

患儿家庭康复训练方法、正确服药方法及复诊时间,告知科室联系电话,根据患儿病情需求,床位医生、责任护士与患儿家长建立联系方式,做好患儿出院后延续护理。

 

参考文献:

王卫平.儿科学.第8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二、危重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1、执行原发病护理常规。

2、危重患儿入院时,将患儿置入监护室,责任护士要介绍自己及床位医生,评估患儿病情,观察患儿面色、意识、精神反应、呼吸、皮肤、肢体活动等完成患儿病情早期的预警评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

3、根据病情选择给氧方式与吸氧浓度,保持呼吸道通畅。

4、心电监护,监测T、P、R、BP,SPO2,严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处理,及时做好记录。

5、根据患儿病情采取适当卧位,长期卧床者,做好压力性皮肤损伤的风险评估,建立翻身卡,q2h翻身,落实预防护理措施。

6、建立2条或2条以上静脉留置通道,遵医嘱及时准确药物静脉治疗。

7、根据病情留置尿管、胃管,观察引流物的量、颜色、性质及鼻饲喂养胃内有无潴留,各路管道标识明确。

8、加强防护,躁动时适当约束并加床档,避免坠床或碰伤,抽搐时根据需要使用牙垫,避免患儿咬伤舌头。

9、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生命体征改变和病情危象,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采取急救措施。

10、根据病情遵医嘱及时准确留取各种检验标本或护送患儿进行相关检查,注意了解检查结果。

11、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口腔护理Bid。

12、加强巡视,做好与家长的沟通,重视心理护理,减轻患儿及家长焦虑恐惧心理。

13、每天随床位医生查房,及时了解病情动态。

14、严格交接班,护理文书书写准确及时。

15、按要求及时填写危重病人上报卡。

 

三、脑性瘫痪患儿护理常规

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幼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及和姿势异常。

一、临床表现

1、中枢性运动障碍:

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肢体瘫痪主动运动减少,肌张力、姿势及神经反射异常。

2、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分为:

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肌张力低下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震颤型和混合型。

3、伴随的症状:

50%以上患儿伴有智力低下,还有部分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视听、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有癫痫发作。

二、病情观察

1、观察患儿面色、意识、精神反应、饮食、睡眠、排泄等。

2、观察患儿运动发育、肢体关节活动度、行走步态及全身皮肤情况。

3、观察康复治疗效果、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4、观察患儿有无癫痫发作等并发症。

三、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保持病房安静清洁,定时巡视病房,尤其夜间加强巡视,防止患儿坠床、自伤、他伤等意外事故发生。

2、专科护理

(1)饮食护理:

根据患儿年龄及进食困难程度实施饮食护理,予患儿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及易吞咽的食物,鼓励患儿自己进食,每次进餐前后做好口腔护理,严重吞咽困难者予鼻饲喂养。

餐具、奶具定期煮沸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注意患儿的保暖,衣服应柔软舒适。

(2)制定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进行运动、语言功能训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患儿训练。

培养患儿生活自理能力:

根据患儿年龄选择适当的日常生活动作,如穿、脱衣物,入厕等,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多与正常儿童游戏玩耍,鼓励参加集体活动,调动其积极性,克服自卑、孤独、依赖等心理。

(3)功能锻炼根据运动障碍程度进行功能训练,遵从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原则。

保持肢体于功能位。

指导患儿身体活动的方法,帮助其进行被动或主动肢体锻炼。

(4)心理护理患儿家属易出现焦虑、忧郁、放弃治疗的心理。

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使其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5)抽搐发作护理:

立即予头偏一侧卧位,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各种刺激,遵医嘱按时予镇静止痉药物治疗。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6)安全护理:

患儿肢体运动障碍,切勿强按患肢,以免引起骨折,要拉起床栏,防止坠床,患儿行走时步态不稳,故应有专人看护,保证活动场所宽敞,无阻挡物,防止磕碰等意外伤害发生。

(7)药物治疗护理:

遵医嘱按时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对伴有癫痫的患儿,正确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

四、健康教育

1、教会家长照顾患儿的方法(用药方法及癫痫发作时的处理等),根据患儿不同年龄段有重点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方法,促进患儿运动发育,防止各种畸形,指导家属防止患儿的异常姿势。

2、用药安全,喂药时将患儿抱起或头略抬高,防止呛咳。

能自行服药的患儿,给其讲解服药的作用和目的,并鼓励患儿自行服药。

3、康复训练,指导家属掌握基本的康复训练知识,将训练内容贯穿于患儿生活当中,不断巩固训练效果,提高患儿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使患儿最大限度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4、帮助家长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寻找社会支持系统(残疾患儿康复计划)、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把握训练时机,取得患儿配合,不断强化训练,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3、指导家长应采取正确面对现实的态度,树立起信心积极配合并参与患儿的治疗,多给患儿更多的关爱,耐心指导,积极鼓励,保持患儿心情愉快,不断挖掘其潜力,使患儿有成就感并不断进步,切不可歧视或过于偏爱,造成患儿性格缺陷。

4、向家长介绍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过成,要坚持不懈,要经常带患儿参加社交活动,和同龄儿童玩耍游戏,促进患儿社会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56-361

[2]黄人健.李秀儿科护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

281-282

[3]李晓捷.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

 

四、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护理常规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

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活动过度、注意力缺陷、任性、易冲动的一组综合症。

一、临床表现

1、患儿注意力不集中、易受环境影响,学习或做事往往心不在焉、有始无终,常伴有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

2、活动过度,患儿表现兴奋多动,爬高爬低,不得安宁,听课时小动作不停等,时常干扰别人活动,引人厌烦。

3、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缺乏克制能力。

二、病情观察

询问家长,了解患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通过和患儿交谈观察并使用注意力缺陷测试量表,评估患儿注意力缺陷多动程度。

三、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儿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关心患儿。

提高其自尊心及价值感,并争取家长和老师的主动配合。

2、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安静,减少感知刺激,和患儿讲话时要慢,吐字清晰、音调柔和,简明扼要,注意病室内的温度及患儿的保暖,防止合并症的发生。

3、营养指导,给患儿多吃鸡蛋、鱼类、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缓解多动症状。

4、协助个人卫生,观察二便情况,必要时可在训练和督导下进行。

5、增添不同年龄段的游戏设施,以供娱乐。

如手工的训练、画图画、角色扮演、自我表扬等方法,改善和矫正患儿行为问题。

(二)专科护理

1、密切观察,严防病情变化发生意外。

2、防止患儿因精细协调动作笨拙,或动作粗大导致损伤。

3、防范患儿由于社交障碍和冲动行为而遭到他人的威胁或伤害。

4、培养教育儿童按指令做事,促使其更好地自控、自律和自尊,也可带领患儿进行感觉综合训练。

5、在患儿表现焦虑,情绪不稳时,多与患儿交谈及陪伴,交谈时语气、语态要亲切,多倾听他们的陈诉,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加以启发诱导,让患儿感到温暖。

6、为患儿制订简单可行的规矩,培养一心不二用,如吃饭时不看书,做作业时不玩玩具等。

允许分段完成作业或某一计划。

应注意安静,尽量避免可引起分散注意力的刺激源。

要注意多动症儿童的优点,创造机会让其发展优点。

对于一些攻击和破坏性行为不可袒护,要严加制止。

7、用药护理遵医嘱正确予以用药治疗,向家长说明药物治疗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同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精神兴奋剂仅能改善患儿注意力,而对多动、冲动等无多大影响。

该类药物有引起淡漠、刻板动作、食欲减退、影响发育等不良反应。

8、安全护理加强病区及病室安全防范管理,指导家长做好患儿安全看护,避免患儿做一些危险动作及由于患儿社交障碍和冲动行为,遭到他人的威胁等而受到伤害。

9、心理行为护理理解关爱患儿,避免批评、呵斥等不良刺激,善于发现患儿的优点,多予以表扬,提高其自尊心和价值感。

引导患儿参加正常的文体活动及遵守公共秩序和道德准则,克服冲动和破坏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循序渐进的培养患儿的注意力,提高办事效率及社交能力,使患儿的不良行为逐步得以控制。

三、健康教育

1、向家长介绍儿童ADHD相关知识及教育形式和方法。

(1)集体教育:

让患儿多参加集体团队活动、多与富有同情心的儿童游戏玩耍,充分发挥患儿积极一面的影响和作用,训练患儿的人际沟通和应对技巧,如学会善于与小朋友游玩和谦让,减少攻击行为,提高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家庭教育:

父母的态度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影响极大,因此要教育父母和谐与患儿相处,限制患儿某些不良行为,指导患儿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负有一定的责任。

改变家长和老师把患儿当成不服管教的“坏孩子”的错误认识,避免歧视、体罚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式。

父母需学会对患儿要进行前后一致的、正确的、有效日常生活行为矫正方法,指导父母和谐地与孩子相处,学会使用正性强化方式鼓励患儿的良好行为。

(3)学校教育:

家长要与学校建立联系,取得校方的帮助,因为老师能经常观察到患儿的不良行为,并针对不良行为采取相应的对策,利于纠正不良行为。

让老师清楚了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主要特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

2、指导家长遵医嘱正确按时给患儿服药、按时复诊

 

参考文献:

黄人健.李秀华.儿科护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

282-284

 

五、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护理常规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根据典型孤独症的核心症状进行扩展定义的广泛意义上的孤独症,包括典型孤独症、不典型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等。

儿童孤独症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不典型孤独症是因为很多患儿未必在三个方面都有明显的缺损(比如未必有刻板的行为),够不上典型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但是在社会行为和交流能力方面还是有比较明显的缺陷,所以引入到孤独症谱系障碍中。

一、临床表现

1、社会交往障碍

(1)婴儿期:

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他人的呼唤及逗弄缺少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不愿意被抱起时身体挣扎僵硬的姿势、不愿与人贴近,缺少社交性微笑,不观察和模仿他人的简单动作。

(2)幼儿期:

患儿仍然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常不理,对主要抚养者常无依恋,缺少恐惧感,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和玩耍的兴趣,不会通过目光和声音引起他人的注意,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不会寻求安慰,不会对他人表示安慰和关心,常常不会玩想象性和角色扮演性游戏。

(3)学龄期:

随着年龄增长和病情的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缺乏与他人主动交往的兴趣和行为。

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和技巧依然存在问题。

常常自娱自乐,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不理解及遵循一般的社会规则。

(4)成年期:

仍然缺乏社会交往的兴趣和技能,部分患者渴望结交朋友,对异性也可能产生兴趣,但是因为对社交情景缺乏应有的理解,对他人的兴趣、情感等缺乏适当的反应,理解能力差,较难建立友谊、恋爱和婚姻关系。

2、交流障碍

(1)言语交流障碍

言语发育迟缓或缺如;

言语理解能力缺陷;

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

(2)非言语交流障碍:

孤独症患儿常拉着别人的手伸向自己想要的物品,缺少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表情、动作及姿势,不会用点头、摇头以及用手动作等来表达想法,与他人交往时表情淡漠、缺少变化。

3、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

患儿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及特征均不感兴趣,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

很固执,对日常活动程序地要求保持不变。

4、感知觉异常

患儿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反应过敏,如对外面发生的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对触痒刺激却反应过度;

5、其他表现

患儿多动、注意力分散、易发脾气、动作协调性差、时有攻击及自残行为等;饮食习惯差,偏食严重。

二、病情观察

1、观察患儿目光是否回避接触他人,对他人的呼唤及逗弄有无反应。

2、观察患儿是否能与他人分享快乐,寻求安慰,言语理解能力。

3、常观察患儿是否有尖叫和说无意义音节,重复模仿说别人说过的话;反复重复说一些词、句子反复纠缠于同一件事情或询问同一个问题。

反复无意识地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情况。

4、观察患儿是否有攻击及自残行为等。

5、观察患儿饮食情况。

6、通过ASD量表评估患儿严重程度。

三、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保持病区清洁舒适放松的环境,注意病室内的温度及患儿的保暖,防止合并症的发生。

2、与患儿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关心患儿。

提高其自尊心及价值感,并争取家长和老师的主动配合。

3、定时巡视病房,尤其夜间加强巡视,防止患儿坠床、自伤、他伤等意外事故发生。

4、协助或照料患儿的生活、进食、排泄、个人卫生等。

(二)专科护理

1、孤独症患儿常没有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要求,通常用尖叫和发脾气来表达,不要在此种情况下满足他的要求。

2、孤独症患儿谈话时尽量用简单明确的言语。

3、护士对患儿要亲切,多用鼓励性语言,帮助克服胆怯心理,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根据患儿实际能力,制定一个适合患儿的稳定、一致的康复训练结构,指导家长掌握家庭教育方法。

4、语言功能缺陷护理

专人护理:

以一对一个性化训练为主

呼吸训练:

在练习呼吸中加强口吐气动作训练,反复示范及时予正性强化为顺利发音打好基础。

(2)口型和发音训练:

反复演示训练患儿抿嘴、撅嘴、吹气、吸气,并用手拍打嘴唇发“啊”音,对患儿训练偶然发音,应立即予表扬以增加自动发音的频率。

(3)单词训练:

从模仿说出实物的名称开始,首先选择患儿感兴趣的食品或玩具,待能说出实物名称时,可过度到卡片,对一些动词可加用动作去帮助学习。

(4)句子训练:

可利用患儿的一些要求进行,开始简短以后逐步延长,最后加入一些表示礼貌客套的词等

(5)复述和对答能力的训练:

可利用画书或日常情景训练对答能力。

(6)朗读文章及表达能力训练。

(7)语言理解能力训练,让患儿从若干卡片中找出要求的卡片以增解能力。

(8)文字训练:

用文字卡来进行,使患儿除了认识文字,还会将文字与读结合起来。

5、行为护理训练

(1)目光沟通:

训练患儿学会用眼睛去注视物品,学会与他人对视,当患儿能用目光注视物品时应立即予奖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注意理解能力。

(2)模仿动作:

姿势性语言的学习和表情动作的理解训练,给患儿循序渐进地示范拍手、伸手、举手、踏步、点头、摇头、笑、哭、兴奋等,同时让患儿模仿,反复训练,直至能正确辨别和理解。

(3)社会交往能力:

利用游戏及参加集体活动,使患儿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完成日常活动,为今后自立打好基础。

6、感觉统合疗法护理

运用滑梯、滑板、走平衡木、钻隧道、踩踏板车、秋千、插木棍、玩橡皮泥等游戏,对患儿从简单到复杂进行训练,通过刺激皮肤及前庭系统,促进患儿机体和神经系统各项能力的发展。

四、健康教育

1、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最大程度改善患儿病情,对于不典型孤独症的患儿尤为重要。

2、早期言语交流能力与孤独症患儿预后密切相关,早期或在确诊为儿童孤独症之前已有较好言语功能者,预后一般较好。

3、孤独症患儿对家庭造成很大的压力,要耐心向家长介绍本病的特点及治疗效果,消除不利因素,让家长面对现实,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要长期坚持不懈。

4、指导家长关爱患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抚摸、拥抱、亲吻患儿,多与他讲故事或说话,使患儿具有正常儿童一样的经历。

5、孤独症患儿的饮食护理  

(1)婴儿期提倡母乳喂养。

因为母乳是的最佳营养品,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更适宜于婴儿大脑生长发育。

  

(2)2岁以后应多食粗粮、新鲜水果、绿叶菜,有利于身心健康。

尤其绿叶菜为弱碱性,能中和饮食中糖、肉、蛋及代谢中产生的过多酸性物,可清除血中的毒物素。

(3)父母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患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出现偏食,保持患儿膳食营养平衡。

 

(4)避免给患儿食用含色素、富含酪蛋白(如牛奶、鸡蛋、奶制品等)及水杨酸盐食物(如橘子、橙子、柠檬、番茄等),以免增加患儿胃肠道负担,加重临床症状。

6、安全护理:

孤独症儿童没有安全意识,做事不顾危险,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看护以防意外发生。

 

参考文献:

[1]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956-1958

[2]刘昊孤独症儿童行为教育华夏出版社

六、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护理常规

精神发育迟滞又称指智力低下,即智力水平明显低下同龄儿水平(智商IQ低于人群均值2.0标准差)同时伴有适应行为障碍的患儿。

正常人平均智商(IQ)为100分。

一、临床表现:

根据智商及社会适应行为分四个等级:

1、轻度(四级)IQ55—70分,生活能自理,能承担一般的家务劳动,学习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数患儿能完成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对周围环境有较好的辨别能力,能适当的与人交流。

2、中度(三级)IQ40—55分,生活部分自理,能做简单的家务劳动可以在特殊教育学校或班级接受以日常生活为主的功能性教育,阅读、计算及对周围环境辨别能力差,能以简单方式与人交往。

3、重度(二级)IQ25—40分,适应行为差,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顾、运动、言语发育及与人交往能力差。

4、极重度(一级)适应行为极差、面容呆滞,终生需要他人照料全部的生活。

二、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保持病房安静舒适的环境,注意病室内的温度及患儿的保暖,防止合并症的发生。

2、定时巡视病房,尤其夜间加强巡视,防止患儿坠床、自伤、他伤等意外事故发生。

(二)专科护理

1、病情观察:

观察患儿的社会交往及日常生活能力语言、运动发育、表情、进食等方面的表现及伴随疾病等情况。

2、饮食指导:

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合理安排患儿规律进餐,保证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分的合理搭配。

提倡母乳喂养,适时添加辅食,对某些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可通过严格饮食控制防止或减轻症状。

对苯丙酮尿症患儿给予低苯丙氨酸奶粉喂养,采用低苯丙氨酸饮食(如大米、玉米、淀粉、蔬菜、水果等),限制含丰富苯丙氨酸饮食摄入(如小麦、蛋类、肉、鱼、虾、乳品等)。

3、心理支持:

尊重病人与严格要求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充分了解每位患儿的缺陷,对不同情况不同处理,爱护和保护患者的自尊心,对患儿尽量少批评,少惩罚,多给予表扬和鼓励。

给予家长心理疏导,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并请家长家庭教育要密切配合,协同进行。

通过生活活动进行语言缺陷的矫正训练,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

4、康复训练指导: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中要循序渐进的培养患儿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必要的技能,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智力水平等进各项训练,如洗脸、洗澡、入厕、穿衣服、鞋袜、整理床褥、吃饭、洗碗、收拾餐具、扫地等,安排适当的集体活动有利于智力提高,促进交往及社会适应能力。

2)强化患儿的言语训练,加强呼吸发音的锻炼及进行活动口腔的游戏,训练阅读、组词、连句子等,加强言语交流能力培养,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词语,让孩子体会和人简单交流的快感,达到逐渐主动模仿学习。

3)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根据患儿智力障碍程度选择不同大小、颜色、形状、功能各异的卡片、玩具等实物,以启发孩子的智力发育。

鼓励家长共同参与患儿的治疗与护理中,将各种训练内容贯穿于患儿生活当中,不断巩固训练效果,提高患儿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

4)、安全护理:

加强安全性防护,防止坠床、烫伤、自伤及他伤。

三、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对患儿要有信心,做好长期训练的思想准备。

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使患儿智力最大程度得到提高。

2、注意安全,根据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状况进行协助或督促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料理,保持口腔、皮肤、头发、衣服的清洁、整齐等。

3、用药安全遵医嘱给患儿喂药,不能随意增减用量,避免呛咳。

4、做好预防工作

(1)初级预防:

①做好卫生教育和营养指导;②做好产前和围产期保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新生儿重症监护、劝阻孕妇饮酒吸烟、避免使用对胎儿发育有不利影响的药物);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