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上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8357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八上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八上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八上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新八上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新八上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八上教案.docx

《新八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八上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八上教案.docx

新八上教案

教 案 纸

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第二章(或单元)

课题 《藤野先生》

审批签字

授课时数

3课时

授课方法

启发式

教  具

多媒体

授课时间

2017年 9 月  日   节

授课班级

初二班

 

藤野先生 

      质朴 严谨 关怀 教诲 

      (东京 仙台 离开仙台) 

        寻求→失望→学医→弃医从文→继续战斗_ 

知识点

一、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理解“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何尝”、“似乎”等副词对表达句子意思的作用。

 

二、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

重点

一、讲清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和“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抓住物征写人的方法,以及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风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二、弄懂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含义深刻难懂的句子。

 

三、充分运用课后的练习进行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

难点

弄懂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含义深刻难懂的句子。

考点

现代文阅读

教学内容、教学步骤、课堂练习、作业、板书设计

附记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

(横线处内容让学生回答)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

(同学们讨论、回忆。

教师归纳、明确。

)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

(板书课题) 

2  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

 

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

 

(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

“朝”读zhāo,早晨的意思。

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

 

(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

 

(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贯。

 

3  介绍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在阅读时:

 

1  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  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阅读课文可请学生范读或老师范读,大家边听边看边想,但一定要有情感。

还可以用放课文录音磁带的方法进行。

) 

教师巡回辅导,学生自习。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学生阅读的时间与速度。

) 

  

教学内容、教学步骤、课堂练习、作业、板书设计

附记

三、阅读完毕,根据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归纳,提示要点。

 

1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提问,补充书中没有的注释。

 

(1)绯(fēi)红:

鲜红。

 

(2)宛如:

好像。

 

(3)会馆:

旧时同乡或同业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4)遗民:

①留下的在国外的人;  ②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③大礼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5)流言:

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6)陌(mò)生:

不熟悉。

 

(7)畸(jī)形:

不正常的形状。

 

(8)不逊(xùn):

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9)匿名(nì):

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10)疑惑:

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11)杳(yǎo):

远得不见踪影;无影无声。

 

(12)瞥(piē)见:

很快地看一下。

 

(13)精通:

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14)喝(hè)彩:

大声叫好。

 

(15)决意:

拿定主意,。

 

(16)发髻(jì):

挽束在头顶或脑后的头发。

 

(17)美其名曰:

(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2  

(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3)变换了三个地点:

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4)与藤野先生相处写了他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认真负责、正直热情、严谨求实的精神。

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5)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

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36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教学内容、教学步骤、课堂练习、作业、板书设计

附记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复习第一部分研习的内容要点。

(问题与答案参看第一课时的) 

二、在课后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划分第二部分的层次。

 

明确:

该部分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二层(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第三层(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

第四层(32—35段)写作者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三、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次的内容。

 

学生默读第4、5两段,思考下列问题:

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

用意何在?

“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

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

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居然”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明确要点:

 

1  因为“日暮里”中“日暮”会使作用自然想到“日暮途穷”之意,从而触发他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

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  “大概是物以希以贵罢。

”“大概”有猜测、估计之意,表示似有此事,又不能完全肯定。

它与句末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

“物以希为贵”从字面上看是仙台“还没有中国学生”,鲁迅当算第一个。

但这不是受优待的根本原因。

作者用“大概”一词诙谐而含蓄地猜测其根本原因大概是出于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之情。

 

3  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民的辛酸,这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

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为下文中要写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埋下了伏笔。

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将作者在生活上的刻苦精神与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  “居然睡安隐了。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竟没有想到的意思。

该词前面写的内容是说明这个客店的居住条件差,蚊虫多,晚上难以安睡,而作者采用了防护措施,竟出乎意料之外地睡得安稳,表达了作者以不好的生活环境并不在意,这种态度说明作者的生活上的刻苦精神,用“居然”一词,还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教学内容、教学步骤、课堂练习、作业、板书设计

附记

四、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二层次内容。

 

学生快速诵读课文的第6—23段,并思考下列问题;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

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作者着得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

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学生边复述课文内容,边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归纳,明确:

 

1  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检朴的崇高品德。

 

2  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

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

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

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

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直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这四件事,

(1)

(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

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板书第二层次层意:

记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中的几件事,赞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五、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次内容。

 

指导学生结合文中有关注释,仔细阅读课文的第24—31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这一层次写了几件事?

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为什么又要离开仙台,并弃医学文?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明确:

 

写了“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

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

匿名信事件既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又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

“终于这流言消灭了”,鲁迅的正义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

教学内容、教学步骤、课堂练习、作业、板书设计

附记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复习第二部分研习的内容要点。

(问题与答案参看第二课时的) 

二、请学生郎读36—38段,思考下列问题:

 

这部分的三段,各写的是什么内容?

怎样写的?

说明了些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1  第36段,写“我”没有给藤野先生寄照片和通信的原因。

对“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也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这句话怎么理解?

作者对中国辛亥革命后,依然是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而又不愿意将这种情绪带给他敬爱的老师,对良师的期望无以告慰,用一个“竟”字将自己的这种无限遗憾和内疚之情表达出来。

文字的笔调是十分含蓄压抑的。

尽管如此,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还是充分地显示出来。

 

2  第37段,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以及对他的崇高评价。

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

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

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

怎能不感激他呢?

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

一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第38段,写把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化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如何化怀念为力量?

作者为了怀念藤野先生,一是装订收藏他改正的讲义(即讲稿)来作为“永久的纪念”,但因丢失,非常惋惜;二是把藤野先生的赠照挂在书桌对面的东墙上,时时可以看到,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自己的斗争勇气和力量,用自己战斗的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这里的“正人君子”是反语,意在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

作者用这种“韧”的战斗精神和坚持继续战斗的行动,来表达自己对藤野先生的仰慕、怀念之情。

4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似乎”表明并未真地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但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而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之情。

 

总结:

请同学们依据第三部分研习的内容归纳该部分的意思。

 

板书第三部分的意思:

深切怀念藤野先生,继续进行顽强战斗。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深切怀念藤野先生的真挚情感。

  

教学内容、教学步骤、课堂练习、作业、板书设计

附记

三、总结全文,请学生归纳中心思想,概括本文写作特点。

 

1  脉落分明,记叙有序,按照表现人物品质的需要组织材料。

 

2  抓住特征和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描绘人物。

 

(由上内容均可由学生根据研习的内容在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 

四、布置作业。

 

1  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

(要求:

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作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

) 

2  选读几段感情色彩浓烈的文字。

 

教 案 纸

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第二章(或单元)

课题 《我的母亲》

审批签字

授课时数

2课时

授课方法

启发式

教  具

多媒体

授课时间

2017年 9 月  日   节

授课班级

初二班

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

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元宵夜的“巡阅” 

涌流的眼泪 

丰富的内心世界 

劳碌的身影 

知识点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

重点

同上2、3

教学

难点

同上1

考点

现代文阅读

教学内容、教学步骤、课堂练习、作业、板书设计

附记

第一课时

一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二、 积累成语:

 

蹑手蹑脚 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 热泪盈眶 循循善诱 饮泣吞声 

辗转反侧 万籁俱寂 

三、教师通过范读,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方面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配以《苏格兰摇篮曲》) 

学生边听读,边思考:

 

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

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板书) 

元宵夜的“巡阅” 

涌流的眼泪 

丰富的内心世界 

劳碌的身影 

四、布置作业:

 

收集自己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或一些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学生活动:

 

莫泊桑说: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 

2. 多媒体播放满军的歌曲《懂你》,创设情境。

 

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1.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请你试着填空) 

读了 ,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

 

请学生自由发言:

 

参考答案:

 

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

 

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

 

2. 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教学内容、教学步骤、课堂练习、作业、板书设计

附记

2. 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怀念、赞美 

3. 教师小结:

 

“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

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

 

作者是怎样表达母子深情的呢?

(导入下一环节) 

三、研读赏析语言:

 

1. 学生活动:

四个片段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让你动情?

请在书上圈点批注。

 

2. 学生活动:

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把自己对作品的解读、感悟与大家交流;并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3. 学生活动:

议论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你能从本文中找出议论句吗?

 

4. 教师总结: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母爱是最温馨的。

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四、写作训练:

 

1.这感人的一幕幕,充分表现了母爱的光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情感?

(学生讨论) 

(1) 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写。

 

(2)细腻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穿插必要的议论。

 

2.假如让你来写《我的母亲》,你准备捕捉哪些闪光的瞬间?

你打算采用哪些写人的手法?

 

3.学生列写作提纲,口述作文。

 

4.师生点评,对于能够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并有所创新的学生,给予鼓励。

 

五、课外阅读推荐:

 

《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 

六、布置作业:

 

每个人设计一张卡片,内容:

最想母亲说的一句话。

 

教 案 纸

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第三章(或单元)

课题 《与朱元思书》

审批签字

授课时数

3节

授课方法

启发式

教  具

多媒体

授课时间

2017年9月  日   节

授课班级

初二班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树:

负势竞上、争 

  泉水:

                    天 

    好鸟:

    声 

蝉:

      音         感   下 

     猿:

悟 

    异  清澈                       独 

        急 

    水  猛                         绝 

知识点

1.熟读课文,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句。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本文的写景文字,赏析语言特色。

 

教学

重点

理解文中的难词、句,掌握写景文字内容。

 

教学

难点

1.对景物的感悟。

 

2.本文的语言特色。

考点

文言文阅读

教学内容、教学步骤、课堂练习、作业、板书设计

附记

一、 导入新课:

 

祖国名山大川很多,旅游黄金周时,若想乘船赏山水之景,你准备去哪里

还有一个好去处,山水景色也很美。

 

(用投影仪,投影出:

这个去处就是钱塘江上游的一段,叫富春江。

现在让我们随着吴均到那里去游览一番。

 

二、 释题:

 

学生解释:

“与……书”是什么意思?

 

教师补充:

既是信又不符合信体的原因。

  (语言要简洁) 

三、 检查预习效果:

 

(重点查文言字词、句等内容的理解) 

学生之间互动:

 

1. 预习时,你遇到了什么障碍?

请你提出来,让我们大家来帮你解决。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字句,由其它同学解决) 

2. 一个同学自己设计一个问题,自己指名让另一个同学来回答,看是否能难住对方。

 

四、 初步感知课文:

 

1. 放录音,先欣赏课文。

 

(学生闭目聆听,初步感知、体会课文的优美写景) 

2. 这一江段山水之美,文中,作者用了八个字进行了高度概括,是哪八个字呢?

 

(学生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

) 

(教师指名回答,同时明确,且板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3. 教师进一步提问:

文中写水,体现了水什么特点?

 

(学生概括,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后板书:

清澈、急猛) 

联系——(四人一组讨论后回答:

(1)《小石潭记》是如何写水清的?

 

(2)《三峡》是如何写水急的?

 

(每组可以写在题板上,看哪一组写的准确又快) 

4. 再分组讨论(仍四人一组):

文中又是如何写山的呢?

具体都写了什么内容?

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或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 

学生讨论后,让一组中的一个代表来回答。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后板书:

 

树——竞上、争、直指 

泉水:

 

鸟:

 

猿:

 

教学内容、教学步骤、课堂练习、作业、板书设计

附记

5.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作者有什么感悟?

 

(学生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 

明确后,教师板书: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然后要求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 进一步感知课文:

 

1.教师提问:

你认为作者什么地方写得最好?

简要说明你自己的理由。

 

(给学生留思考余地,然后回答,过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 

3. 设计情境

(一) 

(一学生扮演朱元思,一学生扮演吴均。

) 

情境:

朱元思接到吴均的信后,来到此地,吴均作为导游,两人一同乘船,边走,边看,边介绍。

 

4. 设计情境

(二) 

现在,全国兴起旅游热。

“五一”或“十一”黄金周前,为了把这个大家不太熟悉而又非常美丽的景点推介出去,富春江旅游开发公司决定派一些推介员,到各地作宣传。

如果你是一名推介员,该如何作宣传,才能把外地的游客吸引过去旅游呢?

 (让大家推荐二至三名同学到前面作宣传介绍,同时,可以播放风光片作背景) 

(都介绍完之后,由大家进行评判。

注意:

不合格的可要被炒鱿鱼的。

) 

六、 总结:

 

祖国如此美丽,请热爱她吧!

请欣赏她吧!

 

七、 作业:

 

写一篇游记,记自己的一次旅游活动。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树:

负势竞上、争 

  泉水:

                    天 

    好鸟:

    声 

蝉:

      音         感   下 

     猿:

 

                             悟 

    异  清澈                       独 

        急 

    水  猛                         绝 

教 案 纸

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第一章(或单元)

课题 《消息二则》

审批签字

授课时数

3节

授课方法

启发式

教  具

多媒体

授课时间

2017年9月  日   节

授课班级

初二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标题导语主体

人民解放军兵力中路军首战告捷略

百万大军渡江概况战线西路军所向无敌详

横渡长江战况东路军战绩辉煌较详

特点及时、准确、真

知识点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