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
《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难点:
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
教学准备:
颜料画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教师演示,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
(1)先画一种形状,说一说是什么形状。
(2)再画另一种形,产生部分重叠。
(3)最后画第三种形,又有部分重叠。
2、先只有外形线条,再演示有色彩的:
两形重叠的部分色彩要有区别。
3、出示课题:
“三种形的组合”。
二、启发、归纳作业方法。
师生一起讨论作业步骤:
1、可三种形交替画出再着色:
第一次画一种形
第二次再画一种形
第三次再画一种形
注意:
第一次画形,指导学生画在画面的较中间的位置,宜大一些,作为画面的主体物,然后再向外围添加其它的形。
2、平涂颜色:
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部分要换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
四、简评作业,展示部分较好作业,鼓励同学们的再创造情绪。
第二课 加一加变一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培养视觉感受力和平面表现能力。
2、学习运用大小、疏密的变化来组合画面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运用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难点:
形的位置安排恰当,组合自然,画面美观。
教学准备:
教学用的图画和卡片、节奏感强的乐曲等。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释题。
教师演示:
一个基本形,逐渐增多类似的形状,形成一个画面后,要学生谈谈看到一个形和多个形的画面时的不同感觉。
将一个单位的形状从相似形组合画面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边观察体会边谈感受。
单独的一个形给人单调孤立的感觉,多个相似的形反复排列,就构成了美观丰富的群体图案,画面因此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就像由许多音符组成了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样。
(播放音乐)让学生眼观画面,耳听音乐,利用文学上的“通感”来初步感受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
三、基本形分析。
1、列举基本形的来源:
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它随意形。
2、画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形象,教师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不要原原本本地照搬实物形象。
四、相似形的组合方法。
在画纸上向不同方向反复画出相似的形状,画满纸面,一般不重叠,或只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
相似形可以作平行排列,如教材左页左图,由多株相似的树形平行排列成树林群体图。
也可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如教材左页的群鹅图,相似形的大小不一,错落有致。
五、着色。
1、本课属重复造型范围,因此不宜用多种颜色,以免产生杂乱的效果。
可用2—3种颜色,颜色的选择应有强烈的主观性,只要好看,不一定遵循实际颜色。
2、底色和形的对比要鲜明。
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作业要求:
(1)相似形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
(2)底色与形明暗对比强烈。
七、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1、巡视指导作业时有意识地收集几幅具有明显的优点或缺点的作业,然后引导组织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评价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课堂小结,布置下次美术课需准备的学具。
第三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
难点:
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
教学准备:
剪刀卡纸胶水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
2、提问:
(1)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
(2)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
(植树)
3、揭示课题:
猴子上树
4、提问: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
(3月12日)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剪、撕树形。
1、回顾旧知。
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
(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
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
2、出示一张挂历纸。
提问:
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
(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
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
三、组拼、粘贴成“树林”。
1、拼摆树木。
(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
(2)提问:
还可以怎样拼摆?
(学生变换组拼方式)
(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
(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
(两个同学上台拼摆)
(5)小结:
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
2、树林的组拼。
(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
提问:
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意见呢?
(没有层次、疏密变化)
(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
(3)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
(出示学生组拼情景)提问:
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
(学生回答)
(4)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
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种树”。
(出示集体作业纸)
(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
第四课 彩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点彩画的基本造型要素和组织原理
2、初步掌握简单的点彩画方法,并能较自如地运用在绘画表现中。
3、在感知和表现过程中体验点彩练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色点密度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欣赏范画《宝石鱼》
二、认知体验
1.初步认知点彩画
体验点画的乐趣,讲解点彩画是由点组合构成的一种画。
2.游戏体验
(1)在黑板上绘画四种不同形象的简笔画(学生口述绘画步骤第一步先画出外轮廓,第二步绘画细节)
(2)教师小结
三、尝试领悟
1.学习点的组织排列方法
(1)动画欣赏,尝试训练
(2)“你们知道,一个个小小的点事怎样组成各种形状的吗?
”
(3)欣赏flash:
“一点、两点,七八点,牵牵手儿拉长线。
九点、十点,无数点,肩并肩儿连成片。
”
教师演示过程:
用不同颜色的点组成不同的形象,并用课件出示一些范例,拓展学生思维。
2、学生练习:
在一分钟之内,用点组成尽量多的、不一样的形状。
3、挑选典型作业(在大屏幕上展示)师生共同评价作品好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出来的正是她不足之处
小结:
点的形状要基本一致,排列要在、均匀、紧密,效果才好。
四、自主创作
1.提问启发学生构思“你想用些这些神奇的点画什么?
”
2.学生在16开卡纸上进行绘画创作
五、作业展示、
“你最喜欢谁的画?
”
第五课 三个好伙伴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
教学准备:
纸张 颜料 等。
教学过程:
一、语言情景导入
画画离不开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是好朋友,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结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这些伙伴里少了三个朋友,他们是:
红红、蓝蓝和黄黄,可能是他们三个家伙在和其他的颜色捉迷藏,于是其他的颜色都要一起去找这三个朋友,怎么找呢?
就要请同学们来帮忙,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
(善良、热心的小朋友们肯定会说愿意帮忙,于是引出下一步)
二、游戏:
“找朋友”
1、先请大家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拿出来,藏起来。
(学生操作)
2.现在红红、蓝蓝和黄黄已经藏好了,找朋友的游戏开始了:
大家知道,颜色和颜色之间互相调和就可以调出另一种颜色,要大家帮的忙就是把其他这些颜色进行调和,看看能不能发现红红、蓝蓝和黄黄。
好了,开始吧!
3.学生开始操作,用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外的其他各种颜色进行调和实验。
根据色彩原理,同学们不可能调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
(这个游戏似乎有点残酷,注定同学们是不能帮其他颜色找到红红、蓝蓝和黄黄的。
因为红、黄、蓝在色彩学上叫做“原色”。
之所以叫做“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他各种丰富的颜色。
而反过来用其他各种颜色通过调和的方法,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调出它们这三种颜色的。
同学们进行多次的实验,调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复色”,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虽然没能帮助找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却得出了变化丰富的“复色”,也是一种体验和收获。
)
4.经过一段色彩调和的实践,我问大家:
你们都调出了什么颜色?
学生会展示出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肯定同学们调出的颜色都很漂亮,并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调色实验的心得:
比如某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等等。
三、教师小结
老师知道你们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
不是大家不行,是因为这三种颜色根本不能被用其他颜色调出来的!
因为他们是“原色”,意思是在颜色里原来就应该有的、最初的颜色,他们不能被调出来,但是它们三个相互调和却可以调出其他任何颜色!
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对“原色”的理解就会很形象、很透彻,并在活动过程中不自觉地体验了“复色”的概念,为以后的色彩知识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
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我们就只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来做游戏,有两个游戏:
①分别把红、黄、蓝三种彩色水点在纸上用小管子(饮料吸管或圆珠笔的外管)从下向上吹,就会出现好像树一样的形状(教师示范),看看你的树会变成什么颜色。
②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自由想像画。
第六课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把感知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与审美教育。
3.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来开发建设美丽的海底。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作业《海底世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注意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二、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孙悟空海底寻宝”、“美人鱼”等故事。
问:
在美丽的大海中有些什么?
同学们想亲手画画美丽的大海吗?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海底世界》。
(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教师问:
谁是大海的主人?
小结:
鱼
鱼儿的形状像什么?
它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
身上长着什么?
小结:
鱼儿的形状有椭圆形、三角形、长条形、以及一些说不出形状的;它们的身体由头、身、尾、鳍四个部分组成。
鱼儿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它有哪些颜色?
鱼儿有哪些的朋友呢?
小结:
鱼儿生长在蓝蓝的海水里,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是鱼儿的朋友。
2.观赏学生优秀作品,评议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画面要饱满,布局要均衡”的构图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一幅完整的海底世界,你想如何表现?
让学生自由讨论。
小结:
完整的构图中应有鱼以及它的朋友们。
如:
我们上面所说的蓝蓝的海水、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
4.鱼儿的画法:
⑴画基本形。
⑵细节刻画。
画出嘴、眼、鳍、尾等。
⑶描上花纹。
⑷涂颜色。
四、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本次作业以组为单位,分为三组,每一小组以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海底世界》。
2.分组讨论,组长分配任务。
3.学生合作完成作业。
教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注意构图应饱满、丰富。
4.每小组的组长上讲台谈谈本组对作品的一些想法,学生进行欣赏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总结全课。
我们今天学习《海底世界》,如今美丽的大海正在受到环境污染的威胁,需要我们共同来保护;在科学家眼中,我们的海底是一个安静的世界,水下生物不下万种,海洋是个巨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还有数不清的谜需要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
第七课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
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
课件陶泥等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
(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
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
你觉得他们美吗?
美在哪里?
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
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
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3、教师小结。
第八课 蹦蹦跳跳
教学目标:
1、学习折扎昆虫的制作步骤、方法和要求,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2、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折扎的方法、步骤与要求。
难点:
制作精美而有创意。
教学准备:
自制示范品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动物王国情境,导人新课。
教师提问动物王国里都有什么动物呢?
让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将事先扎好的青蛙、乌龟、蛇各1只贴到黑板上。
语言激发:
动物王国里就只有这几个人他们好无聊又好孤单,他们好想有更多的朋友陪伴他们,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这些动物找到更多朋友呢?
那么就等着我们同学们这节课扎出更多的小动物好么?
。
板书课题:
蹦蹦跳跳
二、学生试扎。
本课内容较简单,可首先让学生按教材示意图试扎,培养其识图能力和学习上的主动性。
思考并试折:
(1)书中的斑马是怎样折出来的?
(2)同一形状的纸可以从几种角度进行斑马?
(3)怎样才能将折好的纸扎成动物?
三、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试折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制作。
指导点:
(1)构思:
不同动物的结构不同。
要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性灵活折叠出新形状。
(2)折法指导
四、学生完成作业。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继续折扎或重新折扎。
作业要求:
(1)折扎方法正确。
(2)操作耐心细致。
教师继续全面指导。
五、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1)学生把扎好的动物贴到黑板上,学生自评,师生互评,表扬奖励优秀作业的作者。
(2)教师出示自己扎好的动物扎物,启发学生课后用这节课学习的折法创造新的形象。
第九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
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师: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
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
(生表演)
2、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
想!
师:
好!
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
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
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
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
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
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
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
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
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
挺好的!
师:
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
想!
师:
好!
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
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
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
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生观察、记忆)
4、师:
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
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
(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
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
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
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
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
能!
8、生作画。
四、赏析评述
1、师:
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
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
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
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
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
还有观众!
……
2、师: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
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
生:
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五、交流评析
1、师:
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
同学们!
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
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
生:
我学会了速写!
……
五、小结
师:
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第十课 望远神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2、使学生学会制作方法,学习一些有关望远镜造型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望远镜的制作过程和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出各具特色、花样百出的望远镜。
教学准备:
剪刀 白纸 水彩 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导入。
1、欣赏几张有关望远镜的图片资料。
2、老师问: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望远镜多么神奇啊!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做望远镜呢?
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出那样的“望远镜”呢?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望远神镜》。
(板书)
三、传授新知。
1、了解制作材料。
我们制作“望远神镜”的材料是剪刀、白纸和彩色水笔。
(展示给学生看)
2、讲述“望远神镜”的制作过程。
①设计“望远神镜”的形象。
A、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喜欢的形状。
B、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其他同学在下面试一试。
C、展示一些设计较好的作品。
②教师示范。
A、先估计整体轮廓(一张长方形的纸张)大小。
B、上色。
C、裁剪,并将纸张卷成桶状,最后用胶水固定。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色彩鲜艳的“望远镜”,可以分成小组制作。
2、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评作业。
1、先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再自己评,然后让大家一起评。
2、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但训练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做出了很好玩的玩具,真有意思。
第十一课 看大夫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把握人物表情的能力。
2、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3、消除学生对医生的恐惧和对身体的爱护。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人物表情的特点,并能用画笔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教具准备:
医生的道具、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示范作品。
学具准备:
铅笔、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穿着医生的服装,带上道具,扮演医生入场,先不说明身份。
假装给学生看病,以制造一种看大夫的情境,在给学生看病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二、交流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看病的经历,着重让他们表演,进行对比观察:
不同的表情、动作、场景。
三、欣赏动画
在动画中让学生了解到特写的概念及夸张的手法。
四、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种类的病情,其他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围绕表情、动作两个重点。
五、赏评范画
在这个欣赏的环节,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特征,以及对画面主次的把握能力。
根据学生的反应,可捎带讲一点场景的概念。
六、学生画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对于作画材料不做硬性规定。
七、作业展示
就作业中比较典型的画面进行赏评、肯定。
八、人文关怀
以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样的人不会对你说:
欢迎下次再来。
”
让学生自己揭示答案。
寄予人类美好的愿望——永远身体健康。
第十二课 我爱我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家》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
教学难点:
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
(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
欣赏《家》图片资料,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
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
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