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中国东段北道27 称海又名镇海现科布多附塔克什肯布尔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8266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丝绸之路 中国东段北道27 称海又名镇海现科布多附塔克什肯布尔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丝绸之路 中国东段北道27 称海又名镇海现科布多附塔克什肯布尔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丝绸之路 中国东段北道27 称海又名镇海现科布多附塔克什肯布尔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丝绸之路 中国东段北道27 称海又名镇海现科布多附塔克什肯布尔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丝绸之路 中国东段北道27 称海又名镇海现科布多附塔克什肯布尔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丝绸之路 中国东段北道27 称海又名镇海现科布多附塔克什肯布尔津.docx

《丝绸之路 中国东段北道27 称海又名镇海现科布多附塔克什肯布尔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丝绸之路 中国东段北道27 称海又名镇海现科布多附塔克什肯布尔津.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丝绸之路 中国东段北道27 称海又名镇海现科布多附塔克什肯布尔津.docx

丝绸之路中国东段北道27称海又名镇海现科布多附塔克什肯布尔津

丝绸之路 中国东段北道27 称海(又名镇海,现科布多)附塔克什肯,布尔津

称海(遗址在今哈拉乌斯湖之南)是漠北另一重镇。

因镇海其人在此屯田建城,遂以他的名字为城名(称海即镇海的异译)。

这里首当西北叛军进军之冲,称海又成为驻防重地,忽必烈的太子真金和成宗皇侄海山(即武宗)曾带领和指挥诸王、大将在此镇守。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朝在这里设立称海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城内建有粮仓,住有大量汉族工匠和农民。

?

哈尔乌苏湖(Хар-Ус

нуур),又译为哈拉乌斯湖,意为“黑水湖”,是位于蒙古科布多省的一个淡水湖,由泰诺哈拉依赫河连接西部的哈尔湖,为额尔齐斯河河源之一。

湖区面积185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约1500平方公里,主要支流为科布多河。

?

哈尔乌苏湖,越过阿尔泰山后,下方即哈密盆地?

科布多,又名吉尔格朗图﹐蒙语为“幸福”之意。

明清之际,科布多一带属蒙古杜尔伯特部。

清朝平定准噶尔后成为中国领土。

科布多城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现仅余城墙遗迹。

博物馆收藏与喇嘛庙值得参观。

?

科布多市,科布多省省会,是一座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古城。

科布多市位于宝音特河畔谷地,面积20平方公里,位于乌兰巴托市西1468公里处。

科布多市是蒙古西部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该省属多民族省份,省内山水相间、风光优美。

1979年,该市成立科布多师范学院,是全国8所主要高等院校之一。

科布多省始建于1931年,位于蒙古西南边疆。

东面与扎布汗省和戈壁阿尔泰省相接,北面与乌布苏省相连,西面与巴彦乌列盖省为邻,南面和西南面同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

全省土地面积7.6万平方公里,省会科布多市。

?

科布多城

科布多城(西里尔蒙古文:

Ховд),简称科城,是蒙古国西部城市,科布多省的省会。

中文名科布多城

外文名Ховд

简称科城

海拔1200米

明清之际,科布多一带属蒙古杜尔伯特部。

清朝平定准噶尔后成为中国领土。

科布多城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因其濒临科布多河而得名。

乾隆年间因洪水而废。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2]于布彦图河(今译布彦特河)沿岸修筑新城,为科布多参赞大臣驻地。

宣统三年(1911年)库伦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在俄国支持下宣布独立。

1912年,黑喇嘛丹毕坚赞、马格萨尔耶夫率外蒙古军队进攻科布多。

科布多参赞大臣溥金闰坚守数月,等待新疆方面的援军。

但新疆省政府受到俄国阻挠,未能发兵来援。

驻守清军力战不敌,科布多城于1912年8月失陷。

?

科布多旧城

科布多旧城有东、西、南三个城门。

东门曰“迎祥门”,西门曰“延庆门”,南门曰“福汇门”,其名皆为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年)御赐。

科布多参赞大臣衙署在城中西南隅。

参赞大臣衙署东面有公馆一座,道光十九年(1839年)改为帮办大臣衙署。

城北有关帝庙。

城西北角有士兵土房及监狱一处。

南门外为商铺区。

城外东南有先农坛。

城东六十里屯田处有山川风云雷雨坛。

1912年,科布多旧城被外蒙古军队焚毁。

科布多城位于阿尔泰山北麓,海拔1200米,城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

城东25公里处有哈尔乌苏湖(意为黑水湖),并设有国家级的马罕自然保护区。

科布多城是蒙古国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有民用的科布多机场(IATA代码:

HVD,ICAO代码:

ZMKD),并有往返乌鲁木齐的航线。

?

卫星图?

卫星图?

明太祖北征,直达称海

明太祖北伐或称明太祖北伐是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针对北元的八次军事行动。

主要包括:

1370年(第一次北伐)、

1372年(第二次北伐)、1380年(第三次北伐)、1381年(第四次北伐)、1387年(第五次北伐)、

1387年-1388年(第六次北伐)、1390年(第七次北伐)、1396年(第八次北伐)。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四月,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

北伐中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来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

从此开始长期的对北元的军事讨伐。

五月初六日,徐达兵至岭北,轻敌冒进,骤然交战,被元军击败,死万余人,被迫敛军守塞。

七月十一日,偏将军汤和在断头山(今宁夏宁朔东北约300里处)败绩,指挥同知章存道战死。

西路军进至兰州以后,颍川侯傅友德率骁骑5000败元将失刺罕于西凉(今甘肃武威)。

进至永昌(今属甘肃),再败元太尉朵儿只巴于忽剌罕口,获辎重牛马甚众。

然后与冯胜主力会师,败元兵于扫林山(今甘肃酒泉北),斩首4000余级,擒其太尉锁纳儿加、平章管著等人,军威大振。

六月初三日,逼降元将上都驴,获吏民830余户。

师抵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故元守将伯颜帖木儿举城降,继败元军于别笃山口(地址不详),获元平章长加奴等270人及马驼牛羊十余万头。

元岐王朵儿只班遁去。

傅友德率兵追至瓜州(今甘肃安西)、沙州(今甘肃敦煌西北),又败元军,获金银印、马驼牛羊2万头而还。

东路军于六月二十九日抵达口温(今内蒙古查干诺尔南),元军闻讯而遁,获牛马辎重无算,经哈剌莽来(今蒙古洪戈尔)至胪朐河。

李文忠留部将韩政守辎重,亲率大军轻装急进,在土剌河、阿鲁浑河(即今鄂尔浑河,位于蒙古乌兰巴托西北)一带与元将蛮子哈刺章激战数日,元军败退,获人马以万计,明军亦死伤不少。

李文忠率师追至称海(今蒙古哈腊乌斯湖南,哈腊湖西),元兵复集拒战,李文忠见元军气势甚锐,乃敛兵据险自固并张疑兵,元军惧有伏兵,不敢逼近,遂引军而去。

李文忠班师而还。

十月二十四日,西路军冯胜班军回京。

十一月,因塞外苦寒,一时难以作战,遂令中路军徐达、东路军李文忠班师。

?

清朝科布多

科布多,指中国清朝西北边疆政区名、城名,又称和卜多。

东接喀尔喀蒙古的扎萨克图汗部,有驿道直达乌里雅苏台,西通塔尔巴哈台(治今塔城)、伊犁,南通迪化、巴里坤,北邻唐努乌梁海,西北与俄罗斯接壤。

由于沙俄侵略以及蒙古独立,科布多今天分属蒙古国、中国、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

中文名

科布多

外文名

Hovd

别名

和卜多

雍正九年(1731)在布彦图河畔筑科布多城。

乾隆二十四年(1759)扩建。

二十六年于此设科布多参赞大臣,归乌里雅苏台节制,统辖阿尔泰山南北、厄鲁特蒙古诸部和阿尔泰乌梁海、阿尔泰诺尔乌梁海诸部。

科布多城内驻有赛音诺颜、扎萨克图汗和土谢图汗三部派出的卡伦兵、台兵,负责巡边。

设有学校,招收官学生,由杜尔伯特、明阿特和札哈沁等旗选送。

当地商民往来于蒙古各部和巴里坤等地。

1864年以后,俄国通过不平等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科布多界约》

、《中俄伊犁条约》、《中俄科塔界约》割占了阿尔泰淖尔乌梁海和阿尔泰乌梁海西部的土地。

现在的科布多,分为四部分,分别归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和中国新疆。

大部分属于蒙古领土,其余部分属俄罗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

其中阿尔泰乌梁海地区大部属中国,阿尔泰淖尔乌梁海全境属俄罗斯,阿尔泰乌梁海其他地区分属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

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非常美丽,比如喀纳斯,白哈巴,禾木。

?

科布多参赞大臣

清二十六年(1761),清朝在彻底平定部后,鉴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遂在该山东麓科布多城设立参赞大臣,隶于

管辖以阿尔泰山为中心的蒙古高原西部及准噶尔盆地北端的额尔齐斯河流域,直至斋桑泊的近40万平方千米的广大地区。

至同治三年(1

864),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地四至:

东临奇勒稽思泊(今吉尔吉斯湖)、扎布噶河、喀拉泊(今哈腊湖

)与同属乌里雅苏台治下的札萨克图汗部相接;南、西南以拜山、哈布山(今北塔山)、乌伦古河、额尔齐斯河、斋桑泊,直至铿格尔图喇

(今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

?

科布多界约

1869年9月13日,中俄签定《科布多界约》,将原属科布多定边左副将军辖区的乌梁海十佐领划入俄境。

中国又丢失了约1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影响:

《科布多界约》是清政府和俄罗斯帝国,自《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与《乌里雅苏台界约》后签订的又一个关于俄国沙皇侵占我国西北国土的辱权丧国的不平等条约。

它是《乌里雅苏台界约》的一个延伸和扩大。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这是俄国沙皇野心的又一次体现。

?

旅游

科布多省风景秀丽,名胜古迹较多。

有长达130—180米的呼赫色热赫瀑布、哈布塔盖、查干布日嘎斯、图尔根瀑布及云德尔特、巴特尔、布里雅斯泰、乌音奇、宝敦奇、布特高等陡峭的峡谷,还有古尔班赛汗山洞、色特日毛都、乌兰山峰、诺拉莫特、查黑尔、曾赫日山洞等风景区及一些古碑、古墓和岩画等。

戈壁和平原占科布多省面积的20%,按地形特征,可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部分。

北部为浅棕色土壤地带,地势平坦,但气候干燥。

有哈尔湖、哈尔马斯湖、多尔根湖地区。

这里除有众多湖泊外,还有科布多河、布音特河等较大河流。

中部为蒙古阿尔泰山脉和其他山脉所占据,约占全省面积的三分之一。

最高的是海拔4204米的盂赫海尔汗山脉。

南部戈壁区为浅褐色土壤,是一个地势平坦的半荒漠和荒漠地区,这里有布尔干河、乌音其河等。

?

生活在科布多地区的哈萨克人由于与世隔绝得以保存下自己的民族传统?

猎人会把鹰作为家里的一员。

这些鹰通常能活到40岁

?

科布多

科布多新修的柏油路,路况还是不错的,行走了三个多小时,才在路边看到一处可以补给的地方。

?

?

极有特色的毡靴。

街道两边,左右各一个巨大造型!

?

?

当你看到这个造型,就意味着你已经正式进入科布多市区了。

?

科布多著名的艺术馆所在地?

科布多中心广场,周围应该是要直机关所在地了?

科布多中心广场,雕像?

 

科布多中心广场,雕像,1859-1959?

科布多中心广场,机关大楼?

 

科布多中心广场,机关大楼?

 

科布多中心广场,机关大楼?

科布多中心广场,民族英雄,雕像,1644-1697?

民族英雄,雕像,底座浮雕?

民族英雄,雕像,底座浮雕?

体育馆,不仅有摔跤,这里还有排球比赛!

?

体育馆,摔跤手雕像?

街边树立蒙古勇士摔跤手的巨幅宣传画片!

?

马头琴雕像

马头琴,是蒙古民间拉弦乐器。

蒙古语称“绰尔”。

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

共鸣箱呈梯形。

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

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郭小川《平炉王出钢记》诗:

“牧区的人们听说钢花喷,蒙古包里拉起了马头琴。

”?

桑根城墙?

科布多最后一景:

桑根城墙(SangiinKherem)

平面图?

城镇北段的几段坍塌城墙是1762年前后由一度统治蒙古的清政府修建的。

墙内4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曾经有几座寺庙,一座中国式墓地和清朝统治者的住所。

不过如今可以看到的所剩无几,早前城墙有三座大门,4米高的城墙周边曾经有护城河,现如今早已完全被填平。

?

甘丹彭查格乔林寺?

2010年正式开放,这里是蒙古西部最大的僧院,整个僧院被围墙(上面有小路)和108座佛塔环绕,里面有一尊佛像,两侧是10尊护法神。

白塔?

甘丹彭查格乔林寺,四兽图?

甘丹彭查格乔林寺,内景?

甘丹彭查格乔林寺,佛像?

甘丹彭查格乔林寺,经幢?

省博物馆?

这座地区博物馆有一般的野生动物标本展品,还有一些出色的民族服装、佛教和哈萨克族艺术品,以及挂在墙上的雪豹皮。

比较有趣的展览之一是对蓝色洞穴壁画的杰出再现。

当时散落该省各处的鹿石,在这里可以看到其中一部分,还展有原始满族要塞的模型。

?

哈拉乌斯湖?

蒙古西部大湖盆地的淡水湖。

在三阶高原的最上部。

湖面高1,153米,面积(除去岛屿面积)1,486平方公里。

湖内有阿克巴希岛(面积274平方公里)。

科布多河从西北部流入。

湖水经哈拉湖流入扎布汗河。

湖内多鱼类。

附近草原丰美,是重要农牧业地带。

蒙古西部大湖盆地的淡水湖,又译作哈尔乌苏湖,意为“黑水湖”,在三阶高原的最上部。

湖面高1,153米,湖区面积1852平方公里。

哈拉乌斯湖湖区面积185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约1500平方公里,除去岛屿时面积则为1,486平方公里。

蒙古地处蒙古高原北部,平均海拔约1600米。

西、中和北部是阿尔泰山脉、杭爱山脉、唐努乌拉山、东萨彦岭、戈壁阿尔泰山脉、肯特山脉等地垒构成的山地,各山脉主峰一般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

山地之间是地堑形成的内流水系和湖泊、盆地。

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尔浑河是主要河流。

河、湖附近地区多水草,是天然牧场和主要农耕区。

东南部是比较平坦的高原,分布着低矮的丘陵和浅盆地,地表主要为粗砂、砾石的“戈壁”。

戈壁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蒙古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冬季长,常有大风雪;夏季短,昼夜温差大;春、秋两季短促。

每年有一半以上时间为大陆高气压笼罩,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蒙古高压中心,为亚洲季风气候区冬季“寒潮”的源地之一。

无霜期大约从6月—9月,只有90-110多天。

降水很少,年平均降水量约120-250毫米,70%集中在7、8月;西北部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许多高峰终年积雪。

?

查克尔哈德石林?

时光仿佛在雕刻着山体,连接着满目草绿和刷屏的蓝天。

名字何来,意思何在,都尚不确知。

行至止,只能当成一个独特的景点,去感受光线和山体的对语,幸好岩体本身透出的沧桑感比较强烈,有着古长城老墙砖久远而神秘的历史气息。

?

青山洞?

洞里有些杂乱的羽毛,散发的略带霉味的冷气。

据说这是个大有来头的洞,是世界文化遗产,在蒙古国9大人类奇观排名第二。

距今2至1.5万年前,这是在亚洲地区发现,唯一的旧石器时代的岩画。

我们在洞里拍到的岩画内容多为家畜和野生动物形象。

和国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最大的不同是,这里不卖票,也没有进行景区化建设。

比较原始,原始到让人担心这种直接进入其中并亲手抚摸历史的方式会不会不小心破坏了这么神圣的地方。

喜欢探洞的朋友们,要不要过来穿越一下,听说洞系还是比较庞大而深邃的。

?

塔克什肯口岸?

塔克什肯口岸。

口岸开放时间,每周一到周五,上午11点(蒙古时间11点、中国时间是10点)。

?

?

?

新疆口岸分布图?

 

塔克什肯口岸位于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境内,地处东经90°48′,北纬46°11′。

塔克什肯口岸距青河县县城90公里,距阿勒泰市380公里,距乌鲁木齐市510公里。

对面与蒙古国科布多省接壤,距中蒙边界线15.5公里,距布尔津县城65公里,距蒙方布尔干口岸25公里,距科布多省会265公里。

塔克什肯口岸为季节性口岸,开放时间为每年4月至12月的20-30日,现已开通青河县土布尔干的国际旅客联运班车。

目前,两国准备把塔克什肯至布尔干口岸改为常年性通行口岸。

口岸设有边防检查站,海关及其他查验单位人员在口岸开关期间由阿勒泰地区有关部门派出。

其中2002年,出入境人员3.8万人次,出入境交通工具9769万辆次。

?

塔克什肯口岸的公路交通网络?

 

塔克什肯口岸距蒙方布尔干口岸25公里?

地图,科布多往南到中国边境塔克什肯口岸,可往南通往乌鲁木齐?

塔克什肯口岸可往南通往乌鲁木齐?

?

塔克什肯口岸,关门?

塔克什肯口岸是中蒙间的重要贸易通道,新中国成立后中蒙贸易有所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塔克什肯与布尔干之间的贸易中断。

1989年7月20日,塔克什肯口岸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1991年中蒙两国政府签订协议同意该口岸为双边季节性开放口岸,允许中蒙两国人员、货物和交通运输工具通行。

开放时间为每年4月至12月的20-30日,现已开通青河县土布尔干的国际旅客联运班车。

目前,两国准备把塔克什肯至布尔干口岸改为常年性通行口岸。

塔克什肯口岸设有边防检查站,海关及其他查验单位人员在口岸开关期间由阿勒泰地区有关部门派出。

2005年,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仪出访蒙古国,经两国磋商,中国已将蒙古国列为中国公民自费旅游目的地国,塔克什肯口岸开放时间为每年4月到10月,上半月开关,下半月闭关;2011年,塔克什肯口岸将对第三国开放,并常年开关。

关于塔克什肯地名的由来,2002年出版的《依持勒部落系谱》一书中第173页毫无根据的歪曲历史事实称依特勒部族的著名雄辩家,塔克什肯因其安家落户于清河县中蒙边界。

现其名字成了地名,在世界地图上落下了鼎鼎大名。

犹如,2001年度《木拉》杂志,第一期发表合孜尔·阿达加尔一篇文章中描述所谓的历史事件称:

在很早以前莫勒克部落的赛买克毕在木尔恩德克可汗时期与科列(大科列)地方的蒙古可汗交涉后,从禾斯哈拉海划定界限。

另,对原被蒙古方抢掠去的马匹,在现塔克什肯山头进行谈判。

经谈判赛买克毕同意了对方每匹马折变为二岁小马退赔的协定。

后来达成协定的地方被称为“塔以克斯肯”(在哈萨克语中有小马协定之地的意思)。

后来演变成了塔克什肯。

正是无稽之谈。

对于这些误传本人在2002年度第六期《木拉》杂志上发表过“还历史予真实”的评论文章。

其中已用历史依据论述了赛买克协定是什么时期的事件。

即十六世纪的克列可汗的儿子木尔恩德克可汗怎能牵址到在清河与蒙古可汗划界线。

在这就不再赘述,直戴了当,言归正传。

那么现塔克什肯口岸是什么时候被定为边境口岸的呢?

我认为有必要把这段历史从科布多一阿勒泰分治以前开始讲述为宜。

据历史记载1902年科布多与阿勒泰直属北京。

由科布多与阿勒泰参赞大臣管辖。

办事处驻科布多。

1903年科布多与阿勒泰一带分为“巴容噶尔、准噶尔”也就是“右翼、左翼”两个区域来管制。

属右翼一带的部族有马米贝子掌管。

属右翼的有科布多两个吾库尔岱部族和清河。

富蕴两个吾库尔岱部族,共四个吾库岱部族,由切如什部族出身的苏库尔拜,吉合什掌管。

实行此权制后,苛捐杂税增多,劳苦大众不堪重负,在喀刺乌斯满带领下广大牧民纷起抵制,终迫使取缔了该管辖制度,由科布多与阿勒泰办事长官即大巨帕勒塔王掌管,从此帕勒塔王驻承化寺(今阿勒泰市)统管阿科区域。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满清王朝衰落崩溃。

1912年沙皇俄国策划外蒙军占领科布多,此时科布多活佛达木、加木萨辅哗变,向科烈吾拉斯台办事处宣布独立、成立所谓科布多可汗蒙古园。

同时沙俄,外蒙军虎视眈眈威胁着阿勒泰。

为抵御外敌侵略行经,从乌鲁木齐由姓马的率兵,从伊犁姓魏的带兵出发,合并有两千人,及时赶到承化才保住了阿勒泰。

这一次事件后,北京政府和沙俄使馆于1913年签订了《对中俄原界约的补充协定》即割让科布多归外蒙古的不平等条约。

从此科布多分离了阿勒泰地区,隶属外蒙。

阿勒泰直属中央政府。

1918年北洋政府决定阿勒泰改为新疆省管辖。

从乌市委派周学道尹,实行地、县行政机制。

1926年清河设治局,县址驻于布勒根河畔。

当时阿勒泰东北方边境由哈那皮亚贝子负责。

有一个营的兵执行边防巡逻。

没有固定的边防哨所。

在从后的1929年-1933年查干郭勒边界的科克玉依有马大人率领边防士兵守卫。

1933年东干骚乱,四月初承化行政长魏镇国率部逃走。

承化被呼称“总指挥”的东干马如龙掌管。

这时马大人驻扎的查干郭勒科克玉依由葛子马来亚带领的20来名东干占领。

并欺压当地牧民。

1934年夏热甫汗督统获悉后,立即派兵,由沙买多拉、叶斯克加依带30名兵力,其中就有名叫塔克什肯的战士,赶抵查干郭勒。

葛子马来亚一伙逃往北塔山。

他们在查干郭勒守边一直到1935年。

后来领导马买都拉调红山嘴哨所,由热斯别克、胡斯别克接替。

我国阿勒泰以北,1936年以前因没有正式边界线界标。

科布多与阿勒泰之间多次发生边境冲突。

外蒙军侵入到塔克什肯山头以北的木恩吉克山头,制造边境争端。

1936年4月外蒙有300名士兵到边境喀喇巴什克,强迫在吾什库勒、喀喇巴什克、喀腾敖包等地的青格勒牧民反迁,并将布勒根边防战士哈马太、于斯甫江、塔克什肯等抓走做人质。

当时布勒跟边防站只有35名战士,无法与他们对抗。

边防站领导热斯别克(哈巴河人)、居塔、别尕岱(哈巴河人)向承化派人通报,要求救援。

夏热甫汗当即出兵支援。

援兵到后,在首领居马尔特带领下也抓获外蒙9个人(居马尔特1942年死于盛世才狱中。

妻小1956年迁居苏联)。

并在喀喇巴什克托列部落的古牧地支起毡房,邀请蒙方对话谈判。

蒙方应邀由巴特索仁达尔合带五人来。

阿方代表由夏热甫汗指派承化警察局局长居马尔特和居塔、赛依特等三人去参加。

谈判进行到第三天双方争论非常激烈,形不成共同意见。

阿方代表作为历史依据提出,1929年在马依恒塔斯因边境争端发生武装冲突。

外蒙军与我方守边的马大人的士兵发生交火。

在这场交战中马大人的士兵打死俄罗斯士兵班克扎尼和蒙古兵头领沙拉达尔合,尸体留在我国领土里。

后作为标志性物证埋葬在边界线什力克的等事实,据理力争。

最终蒙方服输,经打电报请示蒙古国主席索依巴森同意调和。

归还了被蒙军侵占的乌什力克、喀喇巴什克、喀腾敖包等地,谈判第五天双方边界线基本确定。

双方交换了被抓人员,握手和好。

谈判中青格勒本地人加合斯拜始终担任通事。

此人精通蒙古语,有一定的文化。

协定由参加谈判的警察局局长居马尔特起草。

用蒙、哈两种文字准备。

参加谈判的双方人员签名。

从此这条国界线正式成了中蒙边界线。

1962年两国对边界专门勘查做了个别调整。

但主要还是以上述的协定为准建立了国界界标。

1936年4月把布勒根河上游边界的山坡(现塔克什肯口岸)定为哨所驻址地。

有战士塔克什肯、江丕依斯和阿合太等轮流站哨。

当地人见塔克什肯常年坚持在这站哨。

就把有这座哨所的山坡称谓“塔克什肯坡”。

2002年《法制杂志》第五期由那波挺所译的哈文版发表陈卫红一篇文章中提到:

塔克什肯是一名哈萨克族战士,1938年以前就同一群战士一起守防布勒根河口。

当年冬天特别冷,气温降到零下45℃,他守卫祖国领土服役多年,常带领其他边防战士克服边界线上的种种困难,不怕天寒地冻,每次都能圆满完成守边任务。

他去世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劳,把这块地命名为塔克什肯。

可以看出,该文章是从海关史记中摘载的,是铁的事实。

塔克什肯是何许人也?

他是怎么到布勒根边防服役的?

原籍在哪?

他的后裔和命运又如何呢?

其父亲江丕依斯属齐巴尔阿依格尔部落中贺加别尔根家族人。

膝下有7个儿子:

马德拜、马合什、沙德克、塔克什肯、哈布多拉、阿依达汗、沙都。

塔克什肯排行老四。

于1912年生于哈巴河河谷地带喀喇吾特克勒。

1983年在木垒县包斯坦乡去世。

?

塔克什肯?

1934年夏热甫汗在哈巴河招兵。

阔克乃台吉管辖的齐巴阿依格尔部落当兵的有:

马哈太·齐巴尔,扎合木·沙亚,胡散·阿合买提,赛依提·阿合木,依西·马买吐拉和顶替堂兄当兵的塔克什肯。

是年四月在买买吐拉·叶斯克拜(1896年—1981年)带领下抵达青河县查干郭勒乡布勒根哨所服役。

1936年-1937年同塔克什肯一起守边的居塔·别格岱(1905年-1993年)在1986年的一次记述中称:

青河县布勒根哨所的人员轮流换防多少次,但就是塔克什肯未动。

为此在1937年还授予勋章一枚。

1941年伊始,哨所领导买买多拉、居马尔特、热斯别克等先后被盛世才逮捕入狱。

哨所无人问津。

当时情境越发激起了青河县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反抗情绪。

在哨所服役的塔克什肯与当地居民巴勒塔拜的女儿江恩勒结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