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亚古都教学设计与说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8222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亚古都教学设计与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海亚古都教学设计与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上海亚古都教学设计与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上海亚古都教学设计与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上海亚古都教学设计与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亚古都教学设计与说明.docx

《上海亚古都教学设计与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亚古都教学设计与说明.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亚古都教学设计与说明.docx

上海亚古都教学设计与说明

《品德与社会》(上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

7、上海“亚古都”

一、说课

1.教材

《上海“亚古都”》是《品德与社会》(上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上海在前进》中的一篇课文。

家乡是三年级品/社学习的主要领域。

本课通过调查交流上海服务全国的事例,考察、交流全国对上海的支持,讨论怎样支援外省市,正确对待来上海人员及其子女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持;了解上海融入全国,服务全国,和各省市共同发展。

2.学情

“上海与全国”不仅仅是一个城市与全国各地的关系,与每个家庭,每个人的都有密切的联系,我们的城市生活中处处有这样的鲜活事例,学生可能没有关注过这些。

“支边支疆”是学生不太了解的一段历史,也是当代社会推崇的一个行为。

对于这种精神,学生的理解力和感受力是不够的。

3.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参考教参中的目标,分别落实到两个课时中。

第一课时目标:

(1)了解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持。

第二课时目标:

(1)了解上海融入全国,服务全国,和各省市共同发展。

4.教法

(1)媒体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演示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媒体教学法不仅清楚地提示了活动项目,而且通过文字和画面的暗示,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情景,帮助学生认知、体验,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在媒体上演示西藏风土人情、叶静老师访谈录、支疆志愿者的事迹、录像《上海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体验情感。

(2)情感渲染法:

在课堂当中,教师利用音乐等手段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为了激发起学生对叶静老师的崇敬之情,教师运用了两段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西藏的美丽,和叶老师精神的崇高。

5.学法

(1)合作互享法:

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信息可以分享,单纯在老师这里获得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合作分享,学生将自己的信息与他人的分享、整合,让他们的认知进一步等到提升,知识也得到拓展。

本教学中大量采用了这个学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考察的成果,分享查找的资料,了解上海与全国的关系。

(2)资料收集法:

通过收集资料,可以在课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拓展思维。

课前,教师让学生收集两方面的资料,其中一方面是关于“上海人支边支疆、服务全国”等事例和事迹。

两一方面是以雏鹰小队为单位,到超市或商店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上海市民生活离不开全国支持的资料。

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的了解面,而且可以让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6.实施

本篇课文,可用两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四个环节开展教学:

首先通过在地图上指认上海和西藏的位置,及对西藏的初步了解,引出课题,为“叶静老师的采访笔记”作铺垫。

然后通过叶静老师的采访笔记,让学生了解为了祖国的需要,为西藏的教育事业,叶老师远离亲人,克服种种困难,付出自己的一切。

接着通过交流当代大学生志愿者冯艾、马骅的事迹,以及学生身边、家庭中支边支疆志愿者的故事,知道每个时代都有不怕艰苦、勇于创业的可敬的支边支疆志愿者。

最后通过交流上海和兄弟省市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的故事,知道上海是全国的上海,全国各地都有上海人勤劳的足迹。

上海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主动服务全国,融入全国。

在第二课时也通过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首先以雏鹰小队为单位,到超市或商店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全国各地支持上海的资料,感受上海市民的生活离不开全国各省市的支持。

然后通过看影像《上海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看“国内人才引进”数据,明白无论是上海的城市建设、还是市民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这些兄弟省市人员的辛勤劳动。

有的人还在上海安家落户,成为上海的一分子。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四个情景的讨论,明确自己可以用实际行动来支援外省市,并尊重、关心外省市人员和他们的子女。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持。

(2)了解上海融入全国,服务全国,和各省市共同发展。

2.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1)。

第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2)。

3.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上海和全国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4.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媒体教学法、情境体验法、合作互享法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分享中明理。

5.教学准备

(1)教师:

多媒体演示稿:

西藏风土人情、叶静老师访谈录、支疆志愿者的事迹、影像《上海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国内人才引进”数据、四个情景。

(2)学生:

收集一些关于“上海人支边支疆、服务全国”等事例和事迹。

并以雏鹰小队为单位,到超市或商店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上海市民的生活离不开全国的支持。

6.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活动一:

了解西藏

1、目的要求:

通过在地图上指认上海和西藏的位置,及对西藏的初步了解,引出课题,为“叶静老师的采访笔记”作铺垫。

2、预设时间:

7分钟

3、设计过程:

A、你了解西藏吗?

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西藏。

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指认西藏的位置。

教师媒体介绍西藏的风土人情。

(配乐)

B、揭示一半课题“亚古都”。

“亚古都”是一句藏语,猜猜是什么意思?

C、揭示另一半课题“上海”。

再请学生指认上海的位置。

西藏和上海远隔千山万水,藏民们为什么说上海好呢?

这其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让我们来听一听“叶静老师的采访笔记”。

二、活动二:

采访笔记

1、目的要求:

通过叶静老师的采访笔记,让学生了解为了祖国的需要,为学生、为西藏的教育事业,叶老师远离亲人,克服种种困难,付出自己的一切。

2、预设时间:

12分钟

3、设计过程:

A、采访笔记

(一)

最近我们采访了已近退休的叶静老师,她在西藏干了36年,为西藏的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藏民们竖起大拇指称赞叶老师“亚古都”。

问:

叶老师,当时你怎么会想到去西藏的?

答:

我当时刚满18岁,从上海第五师范学校毕业。

风华正茂,青春洋溢,那年我的同班同学都在上海分到了如意的单位,学校已内定我留校,担任五师附小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恰在这时,西藏来的老师为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师范生作报告。

就是这场激动人心的报告,热情洋溢的鼓动,点燃了我心中的激情之火,想在年轻的时候,到最艰苦、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一下。

问:

你还记得当时赴藏的情景吗?

答:

1962年8月,我和100多名上海大中专师范毕业生,踏上了奔赴遥远而神秘的雪域高原,去西藏为边疆人民的教育事业而奋斗的征程。

八月戈壁飞雪,千年冰峰不化。

我们从上海坐火车,经过兰州、柳园,到格尔木换乘汽车,经过半个多月的艰难行程,才到了他们心中向往已久的拉萨。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汽车穿过青藏线上海拔最高的唐古拉山山口时,我把棉被全裹在身上还冻得发抖,差点被冻哭。

B、叶老师为什么去西藏当老师?

小结:

为了祖国的需要,年轻的叶老师远离亲人,来到西藏拉萨成为一名援藏教师。

C、采访笔记

(二)

问:

你碰到过哪些困难?

你是怎么克服的?

答:

来到拉萨后,我被分配到拉萨市实验小学任教。

那时,西藏的办学条件很差,学校没有一间正规的教室,教室是带有四根柱子的藏式旧房子,光线不好,大白天也得开着灯,教师的办公室和宿舍都四壁透风,四间集体宿舍,三间阴冷阴暗,一进去就得开灯加衣服。

当时,我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教音乐课。

最大的困难是上课没有教材,开展活动没有场所,困难重重。

刚去那会儿,一年到头吃的是萝卜、大白菜和土豆;出门时,泥浆四溅的土路坑洼不平,市内交通就靠两条腿。

面对这一切,我也曾犹豫过,反复问自己,能坚持下去吗?

能干出成绩吗?

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父亲和班主任老师的话:

“西藏不只有诱人的蓝天、白云、雄伟的布达拉宫,那儿还相当贫困落后,你到那儿工作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你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吃苦精神。

”想到这些,我就立志扎根西藏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在西藏工作了36年,我患上了高山性大脑缺氧引起的偏头痛,经常头痛得很严重,一年四季得开窗睡觉,去疼片、安眠药就装在兜里,一头痛就赶紧吃。

我还专门在家里准备了氧气瓶,一有情况马上就吸氧。

问:

给我们讲讲你是怎样工作的?

答:

我很爱藏族儿童,我教他们学知识,教他们唱歌、跳舞、爬山、滑冰、给他们讲故事、说道理。

我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有个学生得了重病,生命垂危,我毫不犹豫的捋袖献血。

我把爱奉献给了学生,也得到了学生们的真情。

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因心脏病发作,昏倒在讲台上,同学们哭成一片。

第二天,学生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丹参片”、“救心丸”之类的药,不少学生家长也前来看望,我真的太感动了。

D、听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

叶老师为了学生、为了西藏的教育事业,克服种种困难,真了不起!

D、让我们有感情读一读叶老师的话:

(配乐)

如果人生有第二次选择,我还选择去西藏。

我去西藏无怨无悔,虽然我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但得到了师生情、民族情,为西藏培养了人才,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三、活动三:

交流事迹

1、目的要求:

通过交流当代大学生志愿者冯艾、马骅的事迹,以及学生身边、家庭中支边支疆志愿者的故事,知道每个时代都有不怕艰苦、勇于创业的可敬的支边支疆志愿者。

2、预设时间:

6分钟

3、设计过程:

A、叶老师的事迹让我们深深感动,我们上海有千千万万个叶老师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兄弟省市做贡献。

介绍支边支疆志愿者——当代大学生志愿者冯艾、马骅的事迹。

B、学生谈感想

小结:

每个时代都有不怕艰苦、勇于创业的可敬的支边支疆志愿者。

四、活动四:

交流资料

1、目的要求:

通过交流上海和兄弟省市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的故事,知道上海是全国的上海,全国各地都有上海人勤劳的足迹。

上海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主动服务全国,融入全国。

2、预设时间:

10分钟

3、设计过程:

A、如今上海和兄弟省市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更多了,书上也为我们介绍了上海人志愿外地、服务全国的事例,一起来学习一下。

B、课前我们收集了有关资料,先在一起交流一下。

C、学生交流身边、家庭中支边支疆志愿者的故事。

D、学生谈感想

E、小结: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全国各地都有上海人勤劳的足迹。

上海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主动服务全国,融入全国。

F、布置作业:

以雏鹰小队为单位,到超市或商店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上海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全国的支持。

第二课时

一、活动一:

考察汇报

1、目的要求:

以雏鹰小队为单位,到超市或商店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全国各地支持上海的资料,感受上海市民的生活离不开全国各省市的支持。

2、预设时间:

15分钟

3、设计过程:

A、上海在服务全国的同时,也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持,课前我们以雏鹰小队为单位,到超市或商店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这方面的资料,现在一起交流一下。

1)各小队汇报考察情况。

小队名称参加人员

考察时间考察地点

商品名称

产地

附包装袋或照片

考察后的感想

2)听了各组的考察汇报,你又有什么感想呢?

3)教师小结:

我们上海人的生活离不开全国各省市的支持!

二、活动二:

交流贡献

1、目的要求:

通过看录像《上海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看“国内人才引进”数据,明白无论是上海的城市建设、还是市民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这些兄弟省市人员的辛勤劳动。

有的人还在上海安家落户,成为上海的一分子。

2、预设时间:

10分钟

3、设计过程:

A、兄弟省市除了在物资上支持上海市民生活,还在哪些方面对上海做出了贡献?

让我们来看一段介绍。

1)看录像《上海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

2)在我们生活中或者是自己家庭中,有哪些来自兄弟省市人员,他们在上海干什么工作?

学生交流

3)学生交流中可插入:

随着上海的日渐发展,上海还需要许多人才,我们再看《2005年上海人才资源状况报告》中“国内人才引进”数据:

2005年,上海引进国内各类人才67335人,比2004年的50913增长了32.26%。

引进的人才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占36.1%,博士学位人员占5%,硕士学位人员占15%,大学本科学历人员占78.3%,35岁以下人员占55.4%。

此外,2005年共有29623名非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在上海就业。

其中博士1636人,占5.52%;硕士11517人,占38.88%,本科15726人,占53.09%。

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B、你还知道兄弟省市在哪些方面对上海做出了贡献?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无论是上海的城市建设、还是市民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兄弟省市人员的辛勤劳动。

有的人还在上海安家落户,成为上海的一分子。

三、活动三:

情景讨论

1、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四个情景的讨论,明确自己可以用实际行动来支援外省市,并尊重、关心外省市人员和他们的子女。

2、预设时间:

9分钟

3、设计过程:

A、上海和全国兄弟省市关系如此密切,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1)情景一、外省市来上海的人向你问路。

2)情景二、班上来了民工子弟,学习跟不上,普通话又不准。

3)情景三、爸爸支援西藏建设去了,妈妈又要工作,又要干家务。

4)情景四:

外省市发生自然灾害,需要我们援助。

B、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讨论,交流

C、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实际行动,来支援外省市和尊重、关心外省市人员和他们的子女?

四、总结

预设时间:

1分钟

今天我们讲了上海和全国的关系,希望我们用这些实际行动来支援、关心兄弟省市。

让全国各地的人都能竖起大拇指,说:

“上海真好!

教后反思:

《上海“亚古都”》是《品德与社会》(上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上海在前进》中的一篇课文。

家乡是三年级品/社学习的主要领域。

对教材处理的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运用教材,挖掘教材上的有效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

本课中,我充分利用了教材上的“采访笔记”等内容,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活动中,了解为了祖国的需要,为西藏的教育事业,叶老师远离亲人,克服种种困难,付出自己的一切。

让学生在教材“七色光”上,了解上海人志愿外地、服务全国的事例,知道上海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主动服务全国,融入全国。

扩展教材上“聪明豆”的内容,让学生以雏鹰小队为单位,到超市或商店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全国各地支持上海的资料,感受上海市民的生活离不开全国各省市的支持。

补充教材上“聪明豆”内容,通过看录像《上海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看“国内人才引进”数据,进一步知道无论是上海的城市建设、还是市民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这些兄弟省市人员的辛勤劳动。

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合作互享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分享大量信息,将自己的信息与他人的整合,使知识得到拓展。

但本课的大量资料来自于生活,需要学生在课前充分询问和收集,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中成功地分享。

本课,还大量采用媒体教学法,媒体向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媒体教学法是以帮助学生认知、体验,提高课堂效益为目的的,教师应该用好媒体,适时、适量地为教学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