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蔺列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8075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蔺列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廉蔺列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廉蔺列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廉蔺列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廉蔺列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廉蔺列传.docx

《廉蔺列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蔺列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廉蔺列传.docx

廉蔺列传

制作人

王耀武

审核

使用时间

高一下

姓名

必修4

第四单元

课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时

4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积累文言词语;

2.巩固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3、学习作者在矛盾冲突中刻划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

1、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掌握文章中活用的词、文言句式。

[知识链接][作者其人]

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是因为:

①家学渊源。

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广博。

父亲死了三年,司马迁继承其业,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②广泛游览,实地考察;③艰难发愤。

武帝天汉三年,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仗义执言极言李陵降敌是出于无奈,因而触怒汉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身心重创发愤著《史记》。

关于司马迁的名联: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五十二万多字,分十二“本纪”、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八“书”、十“表”。

 (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

 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

 列传——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书——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典。

 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情况;又是文学巨著,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关背景]1、时代背景 :

公元前四世纪,战国“七雄”征战不已。

秦国最强,它对六国都有野心。

秦国多次击赵,但赵国重用廉颇、蔺相如,将相团结合作,外交上、军事上都取得了成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这篇课文就是记叙廉颇、蔺相如团结合作,抗击强秦的历史事实。

 

    2、《韩非子•和氏》(节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

“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

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

“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

“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

“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初读,感知大意]完成下列题目:

1、文学常识填空:

作者,字,是朝伟大的家、家家。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体___史,又名《太史公书》。

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_____到汉武帝时共约______年的历史,全书体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共____篇。

鲁迅先生评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自述写作的目的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音,读准句读 

穆公(    )    避匿(    )     缪贤(    )     汤镬(    )     虽驽(    )  肉袒(    )    

盆缶(    )     案图(    )    可予不(   )     渑池(    ) 佯为(    )    列观(    )    

皆靡(    )     传舍(    )     甚倨(    )  不怿(    )    衣褐(    )     睨柱(    ) 

3、自读课文,疏通大意,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各用4个字概括文章故事。

 

4、完成课后第三题。

 

[翻译]老师及时纠正。

[研读]1、文中写了哪几件事?

表现了廉、蔺二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2、你如何评价文中的细节描写?

[学生总结]

[梳理文言基础知识]

一、多义 词

(1)负   

(2)引 

①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4)  ②秦贪,负其强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③相如引车避匿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以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    

(3)顾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① 相如顾召御史书曰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②顾野有麦场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④莫我肯顾      

⑤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后于赵者        

(5)而  (6)因    

① 夫秦强而赵弱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④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二、指出下列词的用法并解释

1.秦璧西入秦()2.秦御史前书曰()

3.且庸人尚羞之()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舍相如广成传舍。

()6.怒发上冲冠()

7.左右欲刃相如。

()8.大王必欲急臣。

9.毕礼而归之。

三、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

1、请指示王指示古义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古义

3、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

古义左右:

古义

四、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句、D定语后置句、E介词结构后置句、F省略句等。

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

  1.求人可使报秦者()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大王见臣列观()

  5.徒见欺()6.以勇气闻于诸侯()

  7.何以知之()8.而君幸于赵王()

五、请给下列各句补出省略的成分,并写出具体内容。

  1.请奏盆缻()秦王2.相如闻()不忍与()会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4.()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5.今君乃亡()赵走()燕

[课内训练] 

1—6题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1.例句: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A、春风不度玉门关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2.例句: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 

A.乃置酒请之                          B.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  

C.请以赵十五城为大王寿                D.请奉盆缶秦王 

3.例句:

“而君幸于赵王”(   ) 

A.高雅得幸于胡亥                      B.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C.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D.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4.例句:

“固请,召有司案图”( )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管仲固谏不听                        D.鄙人固陋,不知忌讳 

5.例句:

“相如因持璧却立”(    ) 

A.敌不敢至,虽至必却                  B.王者不却众庶 

C.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例句: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 

A.阿母谢媒人                          B.乃令张良留谢 

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7.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舍相如广成传舍                      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C.左右欲刃相如                        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8.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完璧归赵                            B.宁许以负秦曲 

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毕礼而归之 

9.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含义 

A.臣愿奉璧往使                                 B.拜送书于庭                                    

C.召有司案图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10.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④决负约不偿城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⑥明年复攻赵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③④        B.④⑧        C.⑥⑧        D.③⑥ 

11.给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 

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君何以知燕王                ④拜送书于庭 

⑤何功之有哉                  ⑥使不辱于诸侯 ⑦此人力士                    ⑧谁可使者 

⑨为夫婿所薄                  ⑩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

            谓语前置:

            状语后置:

                   

12.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⑤以空言求璧  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⑧以绝秦望    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  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 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 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13.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

“徒慕君之高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百者多徒行 

14.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 

15.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6.翻译下列语句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

(4)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

(5)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文:

(6)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译文:

七、补充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  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

是时言取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

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

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

“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巿,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

“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

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   )   

A.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         称:

谈论   

B.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             绐:

欺骗   

C.而归直于秦                     直:

通“值”,价值   

D.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巿           僇:

侮辱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C   )   

A.得其情而畏之则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之二虫,又何知   

C.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D.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将上述文言选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译文:

都深深的埋怨大王您像草芥一样丢弃他们                                               

(2)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译文:

  他能完璧归赵的原因,本来是上天在成全他罢了                                             

4.下列不能表现“未敢以为信”的一项是(D    )   

A.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B.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C.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D.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   

5.对于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王世贞认为是天意,而司马迁认为是   蔺相如有勇有谋 

 

参考答案:

[结构层次]

[研读]、(1、)“完壁归赵”、“绳池之会”、“将相和欢” 

人物刻画 :

 

1.选择3个(  典型  )事件刻划人物。

  

2.在( 矛盾冲突中 )刻画人物。

课文中有两类矛盾,一类是( 赵国与秦国的矛盾),这一对矛盾是敌我矛盾;另一类是( 廉、蔺的矛盾 ),这一对矛盾是内部矛盾。

两类矛盾纵横交错,互相影响。

最后( 在共同对敌 )的前提下,内部矛盾得到了解决,廉蔺的性格品质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3.用( 个性化 )的语言刻画人物。

 亦即语言细节描写的赏析:

在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大段对话占了很大篇幅,有的情节干脆由对话来表达,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例如蔺相如,他在秦廷上的慷慨陈词,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雄辩服人;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暗示对方;有时怒不可遏,咄咄逼人。

总之,词锋犀利,刚柔相济,但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出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智有勇、长于辞令的外交家形象。

再说廉颇,在将相交欢事件中,他先前说的这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非常符合武将的性格特点,后来写他知错改过,负荆请罪时所说: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一句,语言不多,坦诚直率,可敬可爱。

(4)[练习]

一词多义 

(1)负   

       ①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动用法 

        ②秦贪,负其强     凭借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负 

(2)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      掉转   

(3)顾    

         ① 相如顾召御史书曰    回头  

         ②顾野有麦场     环视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拜访 

         ④莫我肯顾       顾惜   

         ⑤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后于赵者    只是 

(4)以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借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用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表修饰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而    

         ① 夫秦强而赵弱     并列关系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如果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      顺承关系 

         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转折关系 

(6)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乘机)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乘机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经由,通过 

         ④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沿袭 

指出下列词的用法并解释略

  

二、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

三、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句、D定语后置句、E介词结构后置句等F。

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

  1.求人可使报秦者(D)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A)

  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

  4.大王见臣列观(EF)

  5.徒见欺(B)

  6.以勇气闻于诸侯(E)

  7.何以知之(C)

  8.而君幸于赵王(BE)

四、请给下列各句补出省略的成分,并写出具体内容。

  1.请奏盆缻(于)秦王

  2.相如闻(之此)不忍与(其)会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威)

  4.(二人)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课内训练 

1—6题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1.(  B  ) 

2.(C    ) 

3.(A    ) 

4.(  C  ) 

5.(   A ) 

6.( D   ) 

7.( B   ) 

8.( C   ) 

9. 

A.奉     通 捧   ,解释:

捧着                       B. 庭    通   廷  ,解释:

庭堂                       

C.案    通  按  ,解释:

查看                       D. 孰  通   熟  ,解释:

    仔细                   

10.(B    ) 

11.判断句:

  1、7        被动句:

2、6、9      宾语前置:

3、  5 谓语前置:

 8   状语后置:

10                       

12.(B    )  

13.( A   ) 

14.(D    ) 

15.(B    ) 

七、拓展延伸。

 

1.(B   )   

2.(C   )   

3.   

  译文:

都深深的埋怨大王您像草芥一样丢弃他们                                               

(2)  

  译文:

  他能完璧归赵的原因,本来是上天在成全他罢了                                             

4.(D    )   

5.对于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王世贞认为是天意,而司马迁认为是   蔺相如有勇有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