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灾害部分答题思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780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灾害部分答题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理灾害部分答题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理灾害部分答题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理灾害部分答题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理灾害部分答题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灾害部分答题思路.docx

《地理灾害部分答题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灾害部分答题思路.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灾害部分答题思路.docx

地理灾害部分答题思路

地理灾害部分梳理大纲

一、自然灾害影响

(1)人员伤亡:

生理、心理两方面

(2)财产损失:

直接、间接两方面

(3)破坏问题:

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两方面(滞后性、隐蔽性、不可逆转性)

二、地震(先上下后左右,纵波比横波快)

类型:

地质灾害

特点:

突发性、危害性、区域性、链发型(泥石流、滑坡、堰塞湖、海啸-海地地震、崩塌)

分布: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世界)、我国一代四区(南北地震带+台湾、华北、青藏、新疆)--东多西少

成因:

板块位置(板块运动活跃)、地质构造(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构造复杂、多断层)、地震带位置

危害:

毁坏房屋、引发火灾等次生灾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烈度答题思路:

震源深度、震中距、震级大小、地质构造(越复杂,破坏越大;断层很危险)、地面建筑、板块(能提就提)

实例-汶川地震:

(补充练习)

1、汶川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地质构造复杂,地壳运动活跃,多断层(板块);

2、在08年地震中位于震中(震中、震中距);

3、震源深度浅(19公里),属于浅源地震,破坏力大;

4、震级大(8级)破坏力强;

5、地面建筑多、抗震能力差,遭遇地震容易坍塌

措施:

树立意识、清楚路线、准备物品、了解互救、三角区避险(绝对别想着跳楼或者地震发生时向建筑物外奔跑)

三、泥石流

类型:

地质灾害

特点:

突发性、危害性、区域性(山区多发)、链发型(堰塞湖)、季节性(暴雨季节)

分布:

我国的山区,尤其以西南地区和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喜马拉雅山南麓较为常见

成因:

(1)自然条件:

地形:

山高谷深、地势陡峭、起伏大,利于汇水

气候:

多暴雨或者冰雪融水(季风气候区典型)

地质构造:

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板块运动活跃,多断层;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构造复杂

土质:

岩体松碎,风化严重,土质松软,有大量沙石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

(2)人为原因

植被:

砍伐森林、毁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岩体松碎:

工矿建设、开山修路

危害:

堵塞江湖、掩埋农田、破坏森林、人员伤亡

逃生:

往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记顺着

滚石方向往山下跑;(2处是正确逃生路线)

跑到相对安全的高度

措施:

大型工程加固和建设防震结构;工程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区和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尤其是断层);地标工程不能破坏地表构造;锚固山体;植树造林

四、滑坡

分类:

地质灾害

分布:

山区的山坡上(西南地区多发)

特点:

广泛性、区域性、危害性、链发型(堰塞湖)、相对集中性

危害:

破坏农田、公路;造成人员伤亡

成因:

(1)自然原因

地形:

山坡气候:

降水集中(但不一定是暴雨),导致坡面物质重力加大

地质构造:

同泥石流植被;植被覆盖差

(2)人为原因:

同泥石流

措施:

锚固山体;植树造林

五、我国西南泥石流和滑坡多发原因

板块:

位于亚欧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地壳运动活跃

地形:

山区面积广大,地势陡峭、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

土质:

岩体松碎、风化严重、土质疏松

气候: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连续降水和暴雨

人为:

1、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破坏严重;

2、人口和经济建设趋于密集;

3、人的防灾和抗灾意识不到位

六、干旱

类型:

气象灾害

分布:

季风区(华北、华南、江淮、西南,西北不讨论)、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区

特点:

渐发性(持续时间长)、区域性(范围广)、危害性、频次高、链发型(森林火灾、蝗灾)

危害:

农作物减产、工业生活用水紧张、生态缺水、地下水水质变差、河水咸潮

成因:

华北地区春旱:

1、温度:

春季气温回升,蒸发加大

2、气候:

单一气团控制,不易形成降水

3、雨带:

锋面雨带尚未来临,无大规模降水

4、人为:

农作物返青,蓄水量大

长江中下游夏旱(伏旱):

1、温度:

夏季炎热,蒸发大

2、气候:

受副热带高压或者高压脊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不易形成降水

3、雨带:

锋面雨带北移,降水减少(只能靠台风带来降水)

华南地区:

(夏秋旱,冬季最严重)

1、温度:

气温高,蒸发大

2、雨带:

锋面雨带北移,降水减少

举一反三:

东北地区春季为何不旱?

1、温度: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

2、气候:

冬季降雪多,春季有积雪融水补充土壤水源

防治措施:

培育良种,减少粮食损失;修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发展低耗水型工农业;治理水污染

六、洪涝与洪水

类型:

水文灾害

分布:

世界--中低纬度地区、亚热带季风及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季风、温带海洋气候

江河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低洼的地区(不利于积水外排)

我国--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危害:

河堤溃坝、破坏交通设施、淹没农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成因:

(1)气候:

暴雨洪水--中低纬地区、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区(主要是降水集中,降水异常);东部沿海地区会因台风和风暴潮带来洪涝

融雪洪水—-积雪和冰川融水形成洪水,一般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

冰凌洪水—凌汛带来的河道阻塞,一般在我国的宁夏和河套平原以及松花江部分河段

(2)地形:

江河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低洼的地区(不利于积水外排)

(3)水系:

1)河网密布,支流众多,特别是扇形水系

2)河道弯曲,水流流速变缓,行洪能力差

3)支流对称涨水,加速干流汇水(一般只讨论长江)

4)入海口狭窄,排水速度慢(海河水系)

人为:

1、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床升高,行洪能力变差

2、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水能力减弱

特点:

(我国)范围广、频次高、突发性强、损失大

措施:

学习游泳、关注天气预报、准备逃生物资(个人)

修建水库(三峡)和综合防洪措施,改变雨水的时空分布

七、热带气旋与台风

类型:

气象灾害

分布:

三个区域(世界)+三条路径(我国)--盛夏至初秋

印度洋;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

太平洋:

中国东南沿海、日本、东南亚国家

大西洋:

加勒比海地区、美国东部沿海

西移路径:

广东、海南地区

西北路径:

台湾、福建、浙江

转向路径:

先向西北,到达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

危害:

强风、暴雨、风暴潮(不是只有坏处,可以缓解江淮地区的伏旱)

暴雨—引发洪水、内涝;山区会出现泥石流、滑坡

风暴潮-海水倒灌、污染河水、内涝

成因:

宽阔的暖洋面(加温旋转、提供充足水汽)

上冷下热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构(促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成雨)

特点:

中心晴朗无风(判定台风的时候说气旋中心附近风力大于12级)、四周狂风暴雨、外围大风阵雨

措施:

及时预报、发布预警、建筑加固、人员避免外出、撤离沿海低地、船只停航、沿海地区种植防护林(减小风速)

八、寒潮与沙尘暴

类型:

气象灾害

分布:

我国东北地区是寒潮发生频次最高的地区(临近源地),大部分地区均受影响

偏西路径—新疆内蒙古地区向日本海、东海北部

偏北路径—内蒙古向我国南方(影响最大)

东北路径—日本海或东北地区向东部沿海

P.S.青藏高原位于寒潮天气系统上方,不受影响;滇南谷地也不受影响

特点:

山脉的走向可以影响寒潮,一般东西走向的山脉可以阻挡寒潮(秦巴山地),而南北走向的则会增强寒潮威力(雪峰山)

危害:

带来雪灾-交通瘫痪、农牧业受损、通讯和电力设施受损、大风造成风暴潮(我国渤海湾地区)、影响人体健康

好处:

缓解冬春旱情、利于热量交换、净化城市空气、减少来年病虫害

实例:

甲地因为周围山地的阻挡无冻害(宜昌—四川盆地—高山环绕)

寒潮成因;

(1)纬度:

高纬度地区,日照时间短、太阳高度角小,造成气温低

(2)地面:

冰雪对太阳反射能力强,造成气温低

(3)气候:

大陆性强,冬季降温快

(4)冷气团快速南下,造成冷锋过境

措施:

发布准确的预警信息、采取防风防寒措施(地膜覆盖、加固房屋大棚、加固电力设施、植树造林)

类型:

气象灾害

分布:

同寒潮,但是对我国西北地区甘肃的河西走廊影响较大

实例:

(河西走廊的狭管效应)

沙尘暴成因:

天气系统:

强冷空气过境(动力条件);暖气团干燥

植被:

覆盖差,地表裸露

温度:

春季气温回升,蒸发大,降水少(主要是春季的沙尘暴)

地表;多沙质物质(西北地区多提)

地形:

“狭管效应”造成风速增大(河西走廊明显)

类推:

冻雨(冷锋过境+暖气团湿润+近地面温度低于0度)

危害:

交通受阻、影响人类健康、吹垮大棚、污染空气

措施;植树造林、发布准确的预警信息

九、赤潮

类型:

海洋灾害

分布:

沿海地区(尤其是近海的海水养殖地区)

危害:

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破坏渔业和水产资源、影响人类健康

原因:

(1)人为原因:

营养物质在水体富集(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海水养殖)

水体营养化导致赤潮生物大量繁殖

(2)自然原因:

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潮流缓慢(干、热、静、慢)

措施:

控制污水入海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加强赤潮预报

十、我国灾害类型多样、次数多的原因

(1)灾害带:

处在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北纬环球灾害带交汇处,灾害频发

(2)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西南地区)、太平洋板块(东南沿海)交汇处,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构造复杂,多断层,地质灾害频发

(3)地形:

2/3的面积是山地,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4)气候:

季风气候不稳定(体现:

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强弱和位置移动快慢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旱涝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