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船舶防污染问题的探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777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船舶防污染问题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船舶防污染问题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船舶防污染问题的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船舶防污染问题的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船舶防污染问题的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船舶防污染问题的探讨.docx

《关于船舶防污染问题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船舶防污染问题的探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船舶防污染问题的探讨.docx

关于船舶防污染问题的探讨

船舶防污染管理论文集

关于船舶防污染问题的探讨

苏永康,‘张建浩

(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00)

摘要:

本文根据国际防污染公约及国内防污染法规相关文件内容,结合相关资料统计船舶污染事故案例。

对船舶

污染事故的种类、船舶污染事故的危害及规范管理船舶防污染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船舶;防污染问题

0引言

随着国内海运发展战略的实施,随着国内外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船舶

防污染越来越成为船公司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越来越受到海运集团和船公司两级领导的高度关注。

这也是事关集团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本文结合船舶管理的实践,对船舶防污染问题试作探讨。

1全面地认识船舶污染事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船舶防污染,特别是海上船舶防污染,对我们来说是崭新的课题。

以往典型事故的重温和分析,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科学把握船舶污染事故的种类、危害和趋势。

1.1船舶污染事故的案例

据有关资料统计,海洋环境污染中有35%的污染为船舶污染。

其中最主要是油类物质。

据估计

每年由于石油运输活动,排放到海洋中的石油高达100多万吨,是人类其他活动泄人海洋石油量的

lO倍。

因为原油及其制品在运输过程中,极容易出现由f海损事故、货油操作和机器使用操作过失,

设备状况、人员业务素质以及污油水和机舱舱底水排出舷外等原因而造成油品污染事故。

近年来发

生的船舶污染事故主要有以下五类:

一是囚船体断裂造成污染事故。

如2002年11月13日,巴哈马

籍“威望”号(Prestige)油轮,在西班牙西北海域,遭遇强风暴失控搁浅,导致船体开裂,船内大

量燃料油泄漏。

大风将失去控制的“威望”号吹向葡萄牙海域方向,途经之处形成了一条宽5千米、

长37千米的黑色污染带。

19日,“威望”号在距离葡萄牙海域50千米处断成两截,沉没到1.5千

米深的海底中。

20日,沉没的油轮发生更大面积的燃油泄漏。

二是因船舶触礁造成污染事故。

如2005

年4月,葡萄牙籍油船阿提哥轮(ARTEAGA),在大连新港水域处受水流影响触礁,船舶底部破损,

船体附近发生少量溢油。

三是因船舶碰撞造成污染事故。

如2004年12月7日,巴拿马籍集装箱船

“现代促进”轮与德国籍“地巾海伊伦娜”轮在珠江口水域发生碰撞,造成“地中海伊伦娜”轮一

个燃油舱破损,导致约1200吨燃油溢出,在海嘶形成约9海里的溢油带。

这是我国海域因船舶碰撞

造成的最大溢油事故。

四是因船舶失控造成污染事故。

如2006年2月27日,一艘利比里亚籍油轮,

在通过苏伊士运河时发生技术故障,船舶舵机失灵,导致船舶撞上运河河堤,造成船上3000吨重油

泄入运河。

五是囚船舶装卸货操作过失造成污染事故。

如大庆435在香港码头卸油时,由于通往污

油水舱的腰节阀没有关闭,造成油品在卸载的同时,有部分货油驳到污油水舱,在液位报警系统多

次报警的情况下,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导致污油水舱油品漫舱并溢流到船舷外人海。

1.2船舶污染事故的种类

.5.关于船舶防污染问题自,54,7-讨

船舶污染的分类标准较多,但在法律上较有实质意义的分类则是按船舶污染海域的途径和方式

分类。

依此标准,船舶污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排放1生的船舶污染(又称操作性污染)。

是指船舶有

意识地将船舶污染物质(主要是机舱舱底污水、油船/化学品船压载水、洗舱水等)排入海巾。

排放

性的船舶污染又可细分为正当排放和不正当排放两种。

所谓正当排放是指船舶排放的污染物质未超

过防污标准或排放行为不被禁止或限制的轻微船舶污染行为。

所谓不正当排放是指船舶排放的污染

物超过防污标准,或在禁区内排放污染物质而造成的污染。

在不正当排放中,大量污染行为是排放

油轮或油舱的压舱水、洗舱水以及船底含油污水。

排放性的船舶污染由于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丰H当

分散,每次排放的数量比较少,产生的危害轻,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随机性,在事故发生后一般很

难对造成污染事故的船舶进行目标锁定,因此受到的关注程度不大。

排放性污染主要来源于一些航

运公司因过分强调经济利益,减少船舶洗舱水、污油水的处理费用,以至放纵船舶违规排放。

这种

污染是比较普遍的,对于全球如此多的航行船舶来讲,其对海洋环境所造成的总体污染是严重的。

因此,排放性污染在船舶污染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

另一类是事故性的船舶污染。

事故性的船

舶污染是指运载具有油品、毒害物质的船舶因过失、疏忽、不可抗力、意外情况等原囚导致船舶触

礁、碰撞、搁浅、爆炸、起火等海上危难事故后,船载的油品、有毒物质泄漏进入海洋造成污染;

燃油舱或油船货舱溢出的石油,油船装卸作业过程巾或加装燃油时,连接管路破损或误操f#造成的

溢油;为保证人员和船舶安全而进行的紧急排放等。

事故性船舶污染由于其所发生的频次比较低,

在船舶污染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是它会对局部海域造成重人污染,特别是事故发生地多在某些国

家的沿岸或接近沿岸的海域,具有影响范围大,性质恶劣,造成经济损失巨大的特点,并且对海洋

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是深远的,囚此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点关注,会对航运企业的发展造成极为不利

的影响。

1.3船舶污染事故的危害

船舶污染事故、尤其是油轮、化学品船海上污染事故危害十分严重。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船舶污染尤其是油污所造成的直接损失与防止和减轻污染损害所花费的

间接费用相当惊人。

其直接损失是每年大约有100万吨行油流入海洋,价值数千万美元。

而政府当

局为消除损害采取行动花费的费用更为巨大。

1989年3月,“埃兜逊一瓦尔德兹”n.油轮在威廉干子

湾海岸搁浅,泄漏原油约3.6万吨,事故涉及的污染损害赔偿费用、清污费片j和罚款等高达80亿美

元。

二是对环境产生严重破坏。

船舶污染事故对各种海洋生物的影响日r能是灾难t't-的。

在发生船舶

污染后,有些海洋生物丧失或改变其肢体器官功能和繁殖能力;还有些海洋生物数量锐减,面临灭

绝的危险。

此外,由于海水一旦污染后很难恢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也受到极大破坏。

“威望”号

油轮发生污染使当地的海洋生物遭到严重的破坏,一些水产品濒临灭绝,沿海的生态受到严重影响。

三是对沿海旅游业造成负面影响。

海岸地区通常为旅游胜地。

如发生严重船舶污染,尤其是油污,

会出现影响美观的泡沫、浮污或极恶心的气味,破坏优美的臼然景观,使当地失去旅游观光价值。

1992年12月3日,希腊油轮“爱琴海”号在西班牙西北海岸搁浅,泄漏的原油严重污染了当地海

滩,造成当地旅游业萧条。

四是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和威肋.。

船舶污染物质巾的有毒物被海洋生物

摄取后,富集在食物链中。

人食用了这些海洋生物后,其中的有毒物质就呵能损害人的身体健康。

另外船舶在内河发生污染事故会对当地和下游的水质产生污染,造成人民群众生活饮用水的短缺或

水质超标,影Ⅱ向身体健康,严重时会影响社会稳定。

五是对航运业本身带来不利影响。

当溢油发生

在港口或主航道、或溢油漂移到这些地区时,在采取清污作业过程巾,可能会延误来船靠泊和在泊

船舶出港,停泊在这些水域的船舶石f能会由于妨碍清污作业I丽移动,航行在这些水域的船舶可能被

迫改变航道或停航,从而耽误了时间,对港口和船方都会造成{日当的经济损失。

1.4船舶污染事故的趋势

从近年来的船舶污染事故来看,总的趋势是事故越来越少,损失和影响越来越人。

近年来,国

际、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r航运业的快速发展,船舶运输Il了场空前繁荣,但是全球船舶的事

故发生率却不断降低,特别是油轮事故造成的大面积海洋污染事故越来越少,据国际油轮船东防污

-6.船舶防污染管理论文集

染联合会(ITOPF)统计,1970年罕1979年,全球年均发生25.2起油轮污染海洋的事件,其中1979

年油轮污染海洋事故发生最为频繁,一年内达到34起,而2000年至2004年的油轮海洋污染事件年

均发生仪为3.8起。

这卡要归功于以下五个方面的进步:

一是法规的完善。

国际、国内加强|r公约、

法规的建立,健全了船舶防止污染的操作规定,使船舶防污染纳入r法治的轨道;二是设备的改善。

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提高r对新造船舶冉,}体的要求,制定了逐步淘汰“单壳船”的时间表,加

强了船舶结构的检验,严格控制单壳老龄船舶装运原油和重油,从根本上减少了船舶污染的|Hr能性,

降低了船舶污染的危害性;三是操作的规范。

世界航运企业普遍重视船舶安全管理,不断提高质量

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规范船舶的各项操作,使船舶的每一项活动都有其安全标准;四是检

查的加强。

各港口国主管机关严格执行港口安全法ji!

I!

,全断检查船舶安全规范。

另外国际石油公司

也在不断扩大检查内容和深度,提升船舶的安全状况和设备要求,严格船员的安全操作意识;五是

环境的改善。

通过在航行密集水域实施VTS系统,建立分道通航制度和增加助航设施等技术措施,

大大改善r航行条件,减少r航行事故的发生。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油轮人型化的快速发展,在

过去30年的每次油轮航运事故造成的海洋污染,都对海洋环境、海滨旅游业、渔业生产等造成重大

影响,因此其经济损,犬也是越来越巨火。

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视,船舶如发生

重大的污染事故,对于事故的赔偿、责任的认定、油污的清除、环境的恢复、经济的损失和社会的

影响等方面付出的代价会越来越大。

“威望”号油轮溢油事故,泄漏r2.5万吨燃料油,使西班牙

400多海里的海岸线遭受严重污染。

并危及法国和葡萄牙海岸,仅西班牙政府用r清污的赞用就高

达10亿美元,还不包括生态损害的赔偿费用。

事故趋势的分析告诉我们,船舶污染事故不是经常发

生的,但又是万万不能发生的。

2认真研究船舶防污染法规

上世纪50年代,各国和囤际社会丌始扫!

意船舶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损害,并开始通过囤内立法和

国际公约进行调整。

1967年的“托雷峡谷号”事件更是使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充分认识到船舶

污染的严重性,深感防止船舶污染的急迫性以及加强建立和完善防止船舶污染国际法律规则的必要

性。

自此,在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钐l的不懈努力和多方尝试下,逐渐形成了控制船舶污染的条约

法规体系。

2.1主要法规

(1)国际条约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污染损害,世界各囤或国际组织特别重视运JH法律手段,制订并实施

保护海洋环境的法律和法规。

与船舶防污染有关的囤际公约书要有:

《联合囤海洋法公约》、《1973

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及1978年议定书》(MARPOL73/78)、1969年《对公海上发生油污

事故进行干预的国际公约》、1969年《关于油污损害的民事责任公约》及其1976年议定书(CLC1969)、

1971年((设立国际赔偿油污损害基金的公约》、((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

公约)、《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美国《1990年油污法》(OPAl990)等。

(2)国内法规

我国对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一直比较重视,陆续制定了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等法规,各级

地方政府、海事机关也纷纷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

现已基本形成比较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并

在不断地完善之中。

1974年lJ={国家颁布了《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1982年8月我国颁稚

了第一个综合性保护海洋的基本法《海洋环境保护法》。

从1983年至2006年分别颁布了《船舶污染

物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囤海上交通安全法》、《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海船船舶结构

与设备防污染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船舶油污染事故等级标准》、((中华人民

共和国海上海事行政处跖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困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势等法规。

一7.关于船舶防污染问题的探讨

这些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对于保护海洋、内河环境,规范船舶管理,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